问题

为什么甲烷熔点比硅烷熔点高?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简单来说,甲烷(CH₄)的熔点比硅烷(SiH₄)高,主要是因为硅烷的分子比甲烷的分子要大得多,从而导致其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更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克服这些作用力,使固态转变为液态。

咱们来细说一下:

1. 分子结构和大小:

甲烷(CH₄): 甲烷的中心是碳原子,周围连接着四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是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相对较小。
硅烷(SiH₄): 硅烷的结构与甲烷非常相似,也是中心硅原子连接四个氢原子,也呈正四面体。但是,硅原子是第三周期元素,比碳原子大得多。你可以想象一下,碳原子就像个小橘子,而硅原子就像个大柚子。

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的关键:

在讨论熔点时,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分子间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s)。对于像甲烷和硅烷这样的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主要的吸引力就是范德华力,也称为伦敦色散力(London Dispersion Forces)。

范德华力是怎么产生的?
即使是完全对称的非极性分子,在其电子云的分布也不是绝对均匀的。在某一瞬间,电子可能会暂时聚集在分子的一侧,形成一个瞬间的微小极性(称为瞬时偶极)。
这个瞬时偶极会诱导邻近分子的电子云,使其也产生一个临时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就构成了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分子大小(电子数量): 分子越大,电子越多,电子云的扰动(极化)就越容易发生,瞬时偶极的强度也越大,诱导作用也越强,因此范德华力也越强。
分子形状: 分子形状也会影响范德华力,但对于甲烷和硅烷这种高度对称的分子,形状的影响相对较小,分子大小是主导因素。

3. 为什么硅烷的范德华力更强?

如前所述,硅原子比碳原子大得多,这意味着硅烷分子比甲烷分子拥有更多的电子。电子越多,电子云就越容易被扰动,瞬时偶极的产生和诱导能力就越强,最终导致硅烷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比甲烷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要显著得多。

4. 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熔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固体排列的分子能够获得足够的动能,脱离固定的晶格位置,变成可以自由移动的液态。

作用力越强,需要的能量越多。
需要的能量越多,熔点就越高。

总结一下:

甲烷(CH₄)和硅烷(SiH₄)都是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由于硅原子比碳原子大,硅烷分子比甲烷分子拥有更多的电子,这使得硅烷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更强。因此,要将固态的硅烷转化为液态,需要克服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温度,所以硅烷的熔点比甲烷高。

一些额外补充:

极性分子: 如果分子本身是极性分子(例如水H₂O,因为氧原子比氢原子电负性大得多,导致OH键极性),它们之间还会有更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甚至氢键。这些作用力会显著提高熔点。但甲烷和硅烷在这方面都比较“朴素”。
同族元素: 硅和碳同属IVA族元素,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与氢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如CH₄, SiH₄, GeH₄, SnH₄)的结构也高度相似,这使得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成为一个很好的理解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大小变化的例子。你会发现,随着同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其对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通常也会呈现上升趋势(尽管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非线性变化)。

所以,当看到甲烷和硅烷的熔点差异时,别忘了是那个“更大的柚子”——硅烷,因为它的“包裹”更厚实(电子更多),更能“抓紧”周围的“柚子”,从而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让它们“散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甲硅烷的分子量比甲烷的要大,一般我们说分子量越高熔沸点也越高。那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沸点高。那是因为对于同一族的分子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所含有的电子数也就越高,那么范德华作用力也就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一般也就越高。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甲硅烷和甲烷。

甲硅烷,熔点88 K,沸点161 K

甲烷,熔点91 K,沸点112 K

可见,沸点上是 甲硅烷>甲烷,但是熔点却是 甲硅烷<甲烷。


那么,到底分子间作用力,是甲硅烷大还是甲烷大呢?答案是甲硅烷,因为它的沸点更高。

那么熔点呢?这是因为,对于熔点的影响,不仅仅是分子间作用力会起到作用!还有一个影响叫做晶格结构——比如说配位数。

比如说,对于同一个分子,如果采用面心立方堆积和采用简单立方堆积,虽然是相同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分子间作用力,但是内聚能(形成固体生成的能量)会是不一样的。——相对应离子晶体,这个内聚能就是晶格能,而反映晶格能不同的指数叫做马德隆常数。

我们看一下甲硅烷和甲烷的熔化热和汽化热:

甲硅烷:熔化热 0.67 kJ/mol; 汽化热 12.5 kJ/mol

甲烷: 熔化热 0.93 kJ/mol; 汽化热 8.17 kJ/mol

由此可见,的确晶格堆积对甲烷在熔化热上反超硅烷起到了作用。但是具体它们的晶体结构我还未找到,如果有朋友查到了可以提供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一些基础的化学概念。简单来说,甲烷(CH₄)的熔点比硅烷(SiH₄)高,主要是因为硅烷的分子比甲烷的分子要大得多,从而导致其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更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克服这些作用力,使固态转变为液态。咱们来细说一下:1. 分子结构和大小: 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棒,也触及到了分子间作用力这个非常核心的化学概念!确实,在许多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通常也越强,从而导致熔沸点更高。但是,甲烷(CH₄)和硅烷(SiH₄)的例子,恰恰说明了 不能单纯地只看相对分子质量 来判断熔沸点。要理解为什么甲烷的熔点会大于硅烷,我们需要.............
  • 回答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四版第14页之所以将甲烷(CH₄)中的四个碳氢(CH)单键描述为非极性共价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电负性差异极小: 定义: 共价键形成是由于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当参与成键的两个原子在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上存在差异时,就会形成极性共价键;如果这种差异非常.............
  • 回答
    为什么我们还要折腾甲烷火箭,而不是死磕高性能的氢氧?说到火箭,大家脑子里可能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壮观的蘑菇云和震耳欲聋的轰鸣,而支撑起这股力量的,往往是氢氧发动机。确实,氢氧组合是目前火箭界里当之无愧的“性能王者”,比冲(衡量发动机效率的指标)甩其他很多组合几条街。那问题来了,既然氢氧这么牛,我们为什.............
  • 回答
    气候暖化,这个我们时常听到、但有时又觉得与自身生活距离遥远的话题,确实牵动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无一不深受其影响。而在众多导致气候暖化的因素中,畜牧业,特别是其产生的甲烷,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令人费解的是,这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议题,似乎并没有像其他环境问题那样,激.............
  • 回答
    甲乙方审美差异,这事儿可太常见了,几乎是项目启动前就注定要面对的“潜规则”。这背后的原因,要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绝不是一句“喜好不同”就能概括的。咱们一层一层扒开看。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立场和目标的不同。 甲方,尤其是商业甲方,他们的审美最终是为“业务目标”服务的。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是.............
  • 回答
    甲醇这玩意儿,别看它只是个简单的酒精分子,但它进到咱们身体里,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特别是对咱的眼睛,那简直是灭顶之灾。为啥喝了它会瞎,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得从它在身体里怎么个变化说起。首先得明白,甲醇跟咱们平时喝酒的乙醇(酒精)长得虽然像,但就差了那么一个小小的结构,这细微的差别,却决定了它在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品牌和设计从业者之间的一道“坎”,尤其是咱们甲方爸爸们,常常有一种“图形标志才是真标志”的执念。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一、认知惯性与历史积淀:图形标志的“统治地位”1. 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 打个比方,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 McDonald's 的.............
  • 回答
    战列舰的甲板,尤其是二战时期及以前的主力战列舰,之所以普遍采用木质甲板,并非出于单纯的怀旧或美学考量,而是由当时的技术条件、实际需求以及历史演变所共同决定的。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和深入的理由,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是木材,而不是金属或者其他材料。1. 材料的物理特性与使用便捷.............
  • 回答
    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是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设计院和甲方之间的一种不对等的关系,甚至觉得设计院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过于“卑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简单的“无脑跪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讲清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项目的性质与合同的制约:首先,设计项目.............
  • 回答
    要解答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为何不能无限加长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掰扯,得把这背后的科学、技术、成本、还有现实的考虑都给捋顺了。这可不是一句“造不下了”就能轻易盖过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飞行甲板是干啥的。 简单来说,它是航母的“舞台”,舰载机起降、滑行、装弹、加油,所有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都发生在它上面。一个更.............
  • 回答
    关于二战航母甲板为何大多采用木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会让人联想到“防火防潮”的疑虑。事实上,这背后是当时技术条件、材料特性以及实战需求的综合考量。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是木质的?首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在二战时期,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要求极高的海军舰种,其设计建造正处于快速.............
  • 回答
    在《数码宝贝》系列中,年糕兽(CandyGrowl)的进化形态是甲虫兽(BugGrowl),这一设定并非直接源于其名称或外形的关联,而是基于剧情发展、角色成长以及数码宝贝的进化机制。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年糕兽的设定与进化背景年糕兽是基于人类对甜食的喜好而设计的数码宝贝,其名字“年糕”(Candy.............
  • 回答
    黄蓉的软猬甲,这件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暗器装备,确实有个让人称奇的特性:轻触即刺,紧抱无恙。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合常理,难道这软猬甲还带个“智能”系统,能根据对手的意图自动调控刺儿的伸缩?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精妙的机关和设计思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讲究。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软猬甲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可不是.............
  • 回答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舰岛之所以选择安装在甲板的中间偏右位置,这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工程计算和实战考量后得出的优化方案。它牵涉到舰艇整体布局、飞行作业效率、舰员安全以及结构强度等多个关键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航母的核心功能——舰载机起降——来切入。首先,我们得明白航母甲板上最繁忙.............
  • 回答
    要说全身覆甲的欧洲中世纪骑士被蒙古骑兵打败,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战术、装备、地理环境,甚至兵员素质都摆出来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欧洲中世纪的全身覆甲骑士,尤其是到了高地时期(大概13、14世纪),那可是战场上的“移动城堡”。全身的锁子甲、板甲,再配上头盔、手套、.............
  • 回答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常被称为“猪流感”)和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都曾引发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但公众的恐慌程度和媒体关注度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甲型H1N1流感的患病和死亡人数在表面上看起来比SARS高,但其造成的恐慌程度却相对温和。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疾病本身的特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玩家心中的一个疑问。放眼当下游戏市场,那些动辄数十亿制作成本、引发全球热议的3A大作,似乎很少能看到纯粹意义上的“大型机甲”游戏占据C位,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型机甲”这个概念本身所带来的开发挑战。你想啊,一个巨型、拥有复杂关节、能够.............
  • 回答
    .......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之所以没有详细记载“甲首三千”,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涉及到史书的性质、编写的原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更侧重于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军事格局,而对于一些细节、传说或带有夸张成分的描述,则持谨慎态度,倾向于选择更具史料价值的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