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佛说人生是苦的?

回答
佛陀说人生是苦,这并非是对人生的悲观论调,而是对人生实相的一种深刻洞察。这种“苦”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身体疼痛、遭遇不幸,而是涵盖了更广泛、更根本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对无常、不圆满的深刻感受。

我们之所以会体验到“苦”,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我”的执着,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我们总以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存在,并以此为中心去追求、去拥有,却忽略了世间万物的无常本质。正如佛陀所说,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识(意识)这五蕴,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依存的,并没有一个独立、恒定的“我”可以抓住。我们拼命想要抓住的,实际上是流动的溪水,注定会从指缝中溜走。

这种执着,就带来了“求不得”的苦。我们渴望得到某些事物,比如财富、名誉、爱情,或者希望得到快乐、避免痛苦。当我们努力追求,但最终未能如愿时,那种失落、遗憾便是苦。即使我们得到了,这份拥有也并非永恒。我们害怕失去,担心它会变质、会消失,这份恐惧本身就是一种煎熬。

更深一层,即使我们获得了我们想要的,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因为“求”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得到一样,又想要更多;拥有一样,又觉得不够。这种永不满足的贪欲,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填多少东西,都无法真正填满,这便是“爱别离”与“怨憎会”的苦。我们所爱的人、所珍视的事物,终将离我们而去,或者关系破裂,这是“爱别离”。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人或事,却总是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胜其扰,这是“怨憎会”。

再者,佛陀还指出“五蕴炽盛”之苦,这是指构成我们身心的一切要素都在无休止地生灭变化,如同被火焰燃烧一般。我们的身体会衰老、会生病,情绪也会起伏不定,思想更是杂念丛生。这种内在的不稳定、不圆满,本身就蕴含着一股强大的“苦”的动力。我们想要健康,身体却会衰老;我们想要平静,内心却充满烦恼。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去控制,这种生灭变化的力量始终存在,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感。

所以,佛说人生是苦,并不是否定生命的价值,而是指出了生命中普遍存在的“不如意”和“无常”。它提醒我们,执着于变幻无常的事物,追求虚幻的满足,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痛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开始反思自己的欲望和执着,不再盲目地追逐,而是转向内观,寻找一种更究竟、更恒久的安宁。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生活,而是以一种更清醒、更智慧的方式去面对它,去转化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问:为什么佛说人生是苦的?


ref="weibo.com/u/6613562095">嘉言嘉话 发布于 2018-11-04 14:38:39 投诉
阅读数:630

​​​【网友提问】为什么佛说人生是苦的?

【法嘉答疑】
《般泥洹经》
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以要言之,五盛阴苦。已觉斯苦,能断爱习,是谓得眼,为极是生,后不复有苦;


《大般涅槃经》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当勤观察。一者苦谛、二者集谛、三者灭谛、四者道谛。比丘,苦谛者,所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苦。


《中阿含经》
云何知苦如真?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是谓知苦如真。


《佛说漏分布经》
“何等为当知苦?谓当知生为苦,当知老为苦,当知病为苦,当知死为苦,当知近不相于为苦,当知爱别离为苦,当知所求不得为苦,当知卒五阴为苦;如是为知苦。


《悲华经》
如是人等,当生魔天,有退没苦;若生人中,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



《佛说罗摩伽经》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求不得、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为脱一切众生苦畏海故,发大誓愿,住此
净慧光明法门。


《大宝积经》
如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四威仪中行立坐卧亦皆是苦,若常行时不立坐卧,即受苦无乐;若常立时不行坐卧,若坐不行立卧,若卧不行立坐,皆受极苦而无安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佛陀说人生是苦,这并非是对人生的悲观论调,而是对人生实相的一种深刻洞察。这种“苦”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身体疼痛、遭遇不幸,而是涵盖了更广泛、更根本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对无常、不圆满的深刻感受。我们之所以会体验到“苦”,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我”的执着,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我们总以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
  • 回答
    我明白你想深入探讨“立志”这一概念在古代和现代的巨大差异,并希望了解为什么它曾被视为“人生第一等大事”,而现在许多人似乎对此感到陌生。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避免AI生成的刻板感。古人为何将“立志”奉为“人生第一等大事”?在古代,尤其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立志”被赋.............
  • 回答
    很多人都说,学生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确实有几分道理。为什么我们会对那段日子念念不忘,甚至觉得它是人生巅峰的快乐呢?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实际的理由支撑着。首先,最直观的,是那份纯粹的自由与无忧无虑。想想看,学生时代的我们,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今天的作.............
  • 回答
    提到“人是猩猩变的”,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说,我们和现代的猩猩(比如红毛猩猩)有一个 共同的祖先,就像我和我的表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祖母一样。我们不是直接从现在的猩猩进化而来的,而是和它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从同一个“老祖宗”那里分化开来的。想象一下,这就像一棵家族树。这棵家族树的最顶端,有一个非常.............
  • 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无神论者”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为何常被归类为无神论者: 一、历史与哲学传统:无神论的根源1. 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核心理念如“仁”“礼”“义”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非对神.............
  • 回答
    将广府人等同于“东南亚人”或“越南人”,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混淆和片面的概括,并没有触及到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迁徙、文化交融以及一些地域上的联系来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大规模的广府人(广府人通常指以广州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广府话的汉.............
  • 回答
    关于“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的说法,以及“通古斯”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同时,地域黑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传承的观察与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历史分期和民族认同的理解,以及“满遗”这个概念在当今舆论中的含义。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理解“满遗”这个词的指向。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指向那些仍然对满族统治、满族文化或满清王朝抱有正面情感,甚至鼓吹恢复某种满族特权或历史叙事的人。在一些民族主义思潮中,“满.............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关于“人类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个文明”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哲学意味的观点。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的结论,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我们目前有限认知和对宇宙演化进行推测的猜想。它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论证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宇宙年龄和文明产生条件的理解:1. 宇宙的“年轻”与.............
  • 回答
    将普京称为“独裁者”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对他执政方式、权力集中程度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的观察。这种说法并非单一观点,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并且在国际社会和俄罗斯国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和证据支撑。以下是人们认为普京是“独裁者”的常见理由,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统治: 长期执政和.............
  • 回答
    CPU之所以被誉为“人造物的巅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它集成了人类顶尖的智慧、技术和工艺,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深刻理解与改造能力的极致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CPU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计算机的“大脑”,是执行指令、进行计算和控制计算机其他部件工作的核心.............
  • 回答
    兰州人的一天,从那一碗氤氲着腾腾热气的牛肉面开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而是兰州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想象一下清晨的兰州。天色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牛肉面馆便开始忙碌起来。锅炉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案板上醒好的面条被刀削成粗细均匀的片片,灶台上架着的大锅里煮着一锅.............
  • 回答
    “反战的人一定是反美人士”,这种说法在一些讨论中确实出现过,但它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为什么它站不住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反战”和“反美”这两个概念。 反战(Antiwar) 顾名思义,是指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立场。.............
  • 回答
    从一个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与其说古代社会的人是“政治人”,现代社会的人是“经济人”,不如说这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驱动力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和强调。这种说法并非绝对,但它确实抓住了不同时代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古代社会:政治维系与身份认同在古代社会,政治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事情,它深刻.............
  • 回答
    关于“炎黄子孙”与满族人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融合以及国家构建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炎黄子孙”这个概念的来源和它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含义。“炎黄子孙”的说法,主要源自中国古代关于人文始祖的传说。根据传统史书和神话传说,华夏民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对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挺普遍的。为什么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是真诚的,而中国人跑出来说“我是外国人,我爱外国.............
  • 回答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人造的”这个说法之所以不靠谱,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科学研究的证据链、以及传播和起源研究的科学方法。1. 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自然演化的痕迹处处可见 基因组测序的证据: 这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科学家们对新冠病毒(SARSCoV2)进行了全面的.............
  • 回答
    “一般人用车的年限是 5 年”这个说法,其实是基于我们国家用车市场的一些普遍现象和大家普遍的消费习惯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保值率”这个概念。买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所以,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很自然.............
  • 回答
    聚变能:点燃太阳的梦想,为何是人类能源的终极答案?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对能量的探索和渴求。从钻木取火到煤炭、石油、核裂变,我们一步步掌握了能量的钥匙,驱动着文明的飞速发展。然而,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也伴随着污染、枯竭的隐忧,甚至战争的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更加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能量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