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人是猩猩变的呢?

回答
提到“人是猩猩变的”,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说,我们和现代的猩猩(比如红毛猩猩)有一个 共同的祖先,就像我和我的表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祖母一样。我们不是直接从现在的猩猩进化而来的,而是和它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从同一个“老祖宗”那里分化开来的。

想象一下,这就像一棵家族树。这棵家族树的最顶端,有一个非常古老的“祖先”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树不断生长,分出了许多大大的树枝。其中一个树枝,经过漫长的岁月,又分成了几根小枝。其中的一根小枝,最终变成了我们人类这一支。而另外几根小枝,则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猿类,比如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等。所以,我们和猩猩是“表亲”,而不是“父子”关系。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以及它们,从那个共同的祖先那里逐渐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这主要是 自然选择 和 适应性进化 的结果,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又充满细微变化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程:

1. 共同的祖先与环境的改变: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1500万到2000万年前,地球上的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当时,生活在我们共同祖先身上的区域,可能经历了一些气候上的变化,比如森林变得稀疏,草原逐渐扩张。想象一下,原本茂密的森林开始出现开阔地带,这对于适应森林生活的古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可能是一个机遇。

2. 生活方式的分化与适应:

在这种环境变化下,一些古猿可能仍然更适应在树上生活,它们靠着灵活的四肢和尾巴(虽然我们现在的猿类尾巴已经退化得很厉害了,但它们的祖先可能是有尾巴的)在树冠间穿梭,寻找果实和叶子。这群古猿,很可能就是今天猩猩的直系祖先们所走的道路。它们继续在森林里进化,发展出更适合攀爬和在树上活动的身体特征。

而另一些古猿,则可能因为森林的减少,不得不开始尝试在地面上活动,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比如草本植物的根茎、小昆虫,甚至是更大型的动物。为了在地面上生存和繁衍,它们需要发展出一些新的能力:

直立行走: 想象一下,当食物源在地面上,而优势环境是开阔地带时,能够直立行走就非常有优势了。直立可以解放双手,方便搬运食物、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得更远,更容易发现危险或猎物。这就像你看一个人走路,是不是能一眼看出他有没有受过好的训练?身体的姿态就是一种“信息”。长期的直立行走,使得古猿的骨骼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盆骨变得更宽,脊柱 S 形弯曲,脚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适合支撑体重和迈步。
大脑的进化: 地面生活需要更复杂的思考和协作。在地面上找食物、躲避危险、制作和使用工具,都对大脑的容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大脑容量更大、更聪明的个体,更有可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把这些优势传递给下一代。这是一种“用进废退”的加速版。
手部和工具的使用: 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更频繁地使用和制作工具。从最简单的石头、树枝,到后来更精细的石器,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它们获取食物、防御自身的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我们的手,尤其是拇指,变得非常灵活,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和社交能力: 集体狩猎、共同抚育后代、传递经验,这些都需要更高效的沟通方式。从简单的手势、叫声,到越来越复杂的语言系统,这使得我们的祖先能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建立更复杂的社会结构,积累和传承知识。

3. 时间的沉淀与物种的形成: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微小变异,以及漫长的时间筛选。每一次基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带来身体或行为上的细微差异。如果这些差异有利,那么携带这些差异的个体就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如果不利,它们就可能被淘汰。日积月累,几百万年下来,这些差异就会累积得非常大,最终导致一个物种分化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种。

所以,当科学家们说“人是猩猩变的”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描述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我们和猩猩之所以有了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我们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各自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猩猩更专注于在森林中的生活,而我们的祖先则更加倾向于地面生活和智力发展。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共同祖先那里演化出今天的样子,并不是因为我们“更高级”或者“更完美”,而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不同,而我们所演化出的特质恰好能够更好地应对那些挑战。这就像在大自然中,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只有“适者生存”。我们人类的成功,正是因为我们在特定演化路径上,找到了一条最适合当时环境的生存之道。

所以,下次再听到“人是猩猩变的”这种说法,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我们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的,而猩猩则是我们的远房亲戚,我们因为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才走上了各自独特的演化之路。这个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自然选择和漫长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上面一些答主很认真的解释,指出进化论也没有说人是猩猩变的,这没错。

但是说实话,以我在知乎上多年来接触反进化论人士的经验。他们大概率也不接受人和猩猩有共同的祖先。

user avatar

古生物学的怒了。以后谁这么说直接给两嘴巴。

人是智人直立人能人一步步进化的,和猩猩没一毛钱关系,为啥把猩猩归为人科,只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现代人类已经非常靠后了,把我们分到猩猩科我们吃亏了。

我们再往前翻,我们是灵长目进化的,只不过和猩猩有共同祖先是灵长目,对,我估计那些说人是猩猩进化发还会说所谓的现代动物都是耗子进化的吧,拉倒吧,我们和啮齿目就没一毛钱关系,9000万年前就分家了。就算没那颗大陨石也不是一家。

再往前合弓纲和哺乳纲这个化石资料有限,天知道谁进化的人。

我想你总不会反对我们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吧。毕竟我们一来看起来不像真菌或者植物,二来呢也要对得起那根脊梁吧。

user avatar

我看很多答主在嘲讽题主的“猩猩”措辞不当,其实大可不必。题主的问题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脑残,是完全有思考余地的。

其实我可以理解题主真正想问的是“人是猿进化来的这一事实为什么会招人反感”?也许猩猩这词用错了,但换成“猿”,虽然表述对了,但题主的问题依然是成立的,有这种反感情绪的人也并非罕见。你们批驳题主把用错了猩猩这个词并不能解决真正的疑问。

要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先问另外一个问题:人是鱼演化来的,或人是单细胞生物演化来的,这两句话和“人是猿进化来的”在进化论的角度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前两句话不容易造成反感?

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恐怖谷效应。猿和人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单细胞生物或鱼类和人的形态风马牛不相及。猿类的形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不适感甚至厌恶。历史上种族主义者经常使用猩猩来类比黑人,就是恐怖谷理论的典型体现,对“人是猿进化来的”反感,亦同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人是猩猩变的”,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说,我们和现代的猩猩(比如红毛猩猩)有一个 共同的祖先,就像我和我的表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祖母一样。我们不是直接从现在的猩猩进化而来的,而是和它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从同一个“老祖宗”那里分化开来的。想象一下,这就像一棵家族树。这棵家族树的最顶端,有一个非常.............
  • 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无神论者”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为何常被归类为无神论者: 一、历史与哲学传统:无神论的根源1. 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核心理念如“仁”“礼”“义”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非对神.............
  • 回答
    将广府人等同于“东南亚人”或“越南人”,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混淆和片面的概括,并没有触及到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迁徙、文化交融以及一些地域上的联系来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大规模的广府人(广府人通常指以广州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广府话的汉.............
  • 回答
    关于“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的说法,以及“通古斯”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同时,地域黑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传承的观察与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CPU之所以被誉为“人造物的巅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它集成了人类顶尖的智慧、技术和工艺,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深刻理解与改造能力的极致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CPU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计算机的“大脑”,是执行指令、进行计算和控制计算机其他部件工作的核心.............
  • 回答
    将普京称为“独裁者”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对他执政方式、权力集中程度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的观察。这种说法并非单一观点,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并且在国际社会和俄罗斯国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和证据支撑。以下是人们认为普京是“独裁者”的常见理由,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统治: 长期执政和.............
  • 回答
    兰州人的一天,从那一碗氤氲着腾腾热气的牛肉面开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而是兰州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想象一下清晨的兰州。天色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牛肉面馆便开始忙碌起来。锅炉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案板上醒好的面条被刀削成粗细均匀的片片,灶台上架着的大锅里煮着一锅.............
  • 回答
    “反战的人一定是反美人士”,这种说法在一些讨论中确实出现过,但它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为什么它站不住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反战”和“反美”这两个概念。 反战(Antiwar) 顾名思义,是指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立场。.............
  • 回答
    从一个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与其说古代社会的人是“政治人”,现代社会的人是“经济人”,不如说这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驱动力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和强调。这种说法并非绝对,但它确实抓住了不同时代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古代社会:政治维系与身份认同在古代社会,政治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事情,它深刻.............
  • 回答
    关于“炎黄子孙”与满族人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融合以及国家构建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炎黄子孙”这个概念的来源和它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含义。“炎黄子孙”的说法,主要源自中国古代关于人文始祖的传说。根据传统史书和神话传说,华夏民族.............
  • 回答
    “一般人用车的年限是 5 年”这个说法,其实是基于我们国家用车市场的一些普遍现象和大家普遍的消费习惯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保值率”这个概念。买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所以,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很自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对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挺普遍的。为什么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是真诚的,而中国人跑出来说“我是外国人,我爱外国.............
  • 回答
    看到“纹身的人是社会底层垃圾”这种说法,确实会让人心里不舒服,也容易引起争论。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看。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社会观念、历史积淀和刻板印象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回到纹身最初的“身份”。你想想,古代很多纹身,它往往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标记。比如,古代一.............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常常听到“大学是个小社会”的比喻,但很少有人会说“职场是个小大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和人生阶段的划分。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差异。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两个“小”字的比喻分别指向什么。“大学是个小社会”:预备与探索的阶段大学之所以被.............
  • 回答
    史湘云之所以觉得王夫人房里的人都“害”她们,这话其实带着点孩子气的嗔怪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更深层的原因,是她从小跟在叔叔婶婶身边,受的是另一种教养,而贾府,尤其是王夫人这房,是另一套规矩和人情世故。咱们先说说史湘云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她虽然是贾母的娘家孙女,但父母早逝,跟着叔叔史鼐过活。史鼐官场失意,.............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金刚经》里那句“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说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背后牵涉到我们对世界、对“我”以及对佛法本质的理解。要想说透彻,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金刚经》究竟讲了什么。它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要破除我们种种执着,尤其是对“我”、“众生”、“寿命.............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放到现在来看,确实不少是“漏洞百出”的。你说的没错,当年很多电影在剧情逻辑、特效细节、甚至是常识性问题上,都能挑出不少毛病。比如,一个角色明明受了重伤,下一秒就能健步如飞;一个反派明明已经被制服,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死里逃生;或者,一些镜头里的道具、服装,放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时代错误的代.............
  • 回答
    要说韩国废除汉字是为了“去日本化”,这中间的逻辑确实有些复杂,也夹杂着一些历史的误解和政治的解读。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汉字的确不是韩国的原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后来传入朝鲜半岛,被朝鲜人民吸收并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在朝鲜半岛都是重要的书写工具,尤其是在贵族、文人阶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