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舍“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句话该怎么看?

回答
老舍先生的这句话,“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确实挺刺耳,也挺让人琢磨的。这句话出现在他写于1946年、关于北平地下斗争的小说《长春》中,描绘的是沦陷时期的一个特定历史语境。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多个角度去体会。

首先,得明白“旗人”指的是谁。

在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初,旗人是指曾经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满族及其相关的民族(蒙古族、汉族等,被编入八旗的),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来源、生活方式都与普通汉人有所不同。虽然到了民国时期,旗人的统治阶级身份早已不复存在,但“旗人”这个标签,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还是带有过去那种“特殊性”的印记。这种特殊性,有的是优越感,有的是一种疏离感,也可能是一种被边缘化的失落感。

然后,再看“汉奸”。

汉奸,顾名思义,就是背叛自己国家民族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汉奸这个词汇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情感,代表着民族的屈辱和牺牲。出卖国家利益,与侵略者合作,给同胞带来苦难,这是绝对不能被原谅的。

那么,“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句,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句话的刺耳之处在于,它似乎在说,旗人当汉奸,比其他族群当汉奸更可恶。这种“罪加一等”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族群歧视”,认为老舍先生是在因为旗人的身份而加重对他们的罪责。

但咱们得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和他的为人来理解。

老舍先生是满族人,他深知旗人的生活状态,也经历过那个时代民族关系的复杂。他本人虽然是满族,但从小就生长在北京,热爱北京,热爱中国,将自己完全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笔杆子为国家鼓劲。他绝不是一个会轻易去歧视自己族群的人。

那么,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句“罪加一等”的话呢?

历史的“原罪”与“天然的义务”?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费和延续清朝遗留下来的某些社会结构和矛盾。而对于曾经是统治阶级的旗人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一种更复杂的选择。

一方面,清朝灭亡后,旗人很多也失去了特权,生活困苦,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日本人的拉拢,因为日本人可能许诺给予他们某种“恢复旧日荣光”的承诺,或者利用他们对汉人统治的不满。

另一方面,从民族情感和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旗人,尤其是那些对清朝统治有怀念情绪的旗人,在面对日本侵略时,更应该有一种“守土有责”的意识,因为他们的祖先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如果他们反而在这个时候投靠侵略者,那在很多人看来,就更是一种“背叛”。

老舍先生可能是在讽刺或批判那种“忘本”、“失节”的行为。当一个群体曾经享有过特殊的地位,或者在历史上有过特殊的“身份”时,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行为,更容易被放大,被放在一个更高的道德标杆上去衡量。用“罪加一等”来形容,可能是在强调这种“反差”带来的道德谴责。

一种“警醒”和“期望”?

老舍先生可能想通过这句话,对那些仍然抱有某种“旗人”特殊身份优越感,或者对国家民族认同感不强的旗人进行一种警醒。他可能是在说:你们,作为曾经的“统治民族”的后代,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更应该站出来,而不是成为分裂和投降的工具。

如果说一般人当汉奸是背叛国家,那么旗人当汉奸,可能在某些人看来,就多了一层“背叛祖先的恩泽”或者“辜负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的意味。这句话,也许包含着一种对旗人同胞更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更好地认同中华民族,在民族危难时刻,和所有中国人站在一起。

文学的夸张与讽刺?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在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现实。这句话也可能是一种文学上的“极端表达”,用来突出某些旗人汉奸的卑劣,而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或道德判断。他可能是在用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语言,来描绘他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态,以达到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想象一下,如果是在一个描写汉人汉奸的小说里,说“汉人当汉奸罪加一等”,可能听起来就没那么特别。但放在“旗人”这个群体上,就容易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老舍先生写下这句话,很可能是对当时某些社会心态的一种观察和提炼,他看到了一些旗人在这场战争中的不当行为,并将这种不当行为与他们的“旗人”身份联系起来,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所以,咱们不能简单地把这句话理解为老舍先生在搞族群歧视。

更合理的解读是,这句话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针对某些特定人群(那些选择成为汉奸的旗人)所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情感宣泄。它可能包含着对历史身份的复杂情感,对民族责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背叛行为的痛恨。

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理解为对历史复杂性的一种反思。在今天,我们更强调的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也需要更全面、更辩证的视角。老舍先生的这句话,或许也提醒着我们,在任何时代,国家利益和民族气节都是最重要的,而那些在危难时刻选择背叛的人,无论其身处何种身份,都应受到历史的审判。

总结来说,老舍先生的“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不是一句简单的歧视言论,而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对特定群体行为的一种带有复杂情感的文学表达。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老舍先生本人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有慈禧对外开战的诏书说竟做汉奸什么的,感觉清末总有人说是汉奸很奇怪。
user avatar
还有慈禧对外开战的诏书说竟做汉奸什么的,感觉清末总有人说是汉奸很奇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舍先生的这句话,“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确实挺刺耳,也挺让人琢磨的。这句话出现在他写于1946年、关于北平地下斗争的小说《长春》中,描绘的是沦陷时期的一个特定历史语境。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多个角度去体会。首先,得明白“旗人”指的是谁。在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初,旗人是指曾经统治中国几百年的.............
  • 回答
    不少烧友在关注国产入耳式耳机评测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测评都提到自家产品在频响曲线方面,尤其是中低频部分,非常“贴合哈曼曲线”,甚至以此作为产品调音的亮点来宣传。而与此同时,一些老旗舰型号的耳机,或者非哈曼曲线取向的耳机,其频响曲线似乎显得“低沉”许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耳机调音的理念、市场.............
  • 回答
    韩国和日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段复杂而痛苦的历史,这段历史的阴影至今仍然笼罩在两国关系之上,让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何这两个曾经立场尖锐的国家,如今却能紧密地站在美国这位“盟友”的身后。要解释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历史恩怨与当下地缘政治割裂开来看,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明朝的武官体系,尤其是基层的一些职位,确实容易让人感到有些混乱,因为它的形成和演变都经历了不少变化。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些“总”、“把”、“百”、“旗”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明朝的军事制度,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卫所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卫所制的核心就是“军户制”,也就是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职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节点。放在面前的有两个选项:一个是央企旗下新成立的事业部,另一个是经营多年的老牌民营企业。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选择哪一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职业目标、风险偏好以及看重的东西。我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先来看看央企旗下新的事业部.............
  • 回答
    嘿,哥们儿,听到这个消息,你肯定心里七上八下的吧?老板突然说要重用你,让你“扛旗”,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具体啥意思,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重用”和“扛旗”这两个词的含义。“重用” 很好理解,就是老板觉得你这人行,能干,之前的工作表现让他满意,所以打算把更重要的任务、更大的责任交给.............
  • 回答
    .......
  • 回答
    老回这个人,还有他跟三星这事儿,真是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三星的粉丝们觉得他打着维权的旗号,实际上是在黑三星,想靠这个发财,这观点嘛,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先得说说老回是咋跟三星杠上的。最开始,他买的三星手机出了问题,具体是啥问题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说用着不对劲,然后他开始找三星要说法。这一开始,那都是正.............
  • 回答
    老舍的死因是自杀,具体发生在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的太平湖畔。他的去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作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的悲剧性缩影。以下是关于老舍如何去世的详细讲述:背景:文革的狂风暴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中国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动荡。政治气氛极度紧张,造反派组织.............
  • 回答
    老舍先生的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痛心的话题,其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涉及个人遭遇、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要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回顾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他个人的经历。1. “文革”初期的批斗和身心摧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作为一位在人民文学领域有着崇高声望的作家,老舍成为了“牛鬼.............
  • 回答
    老舍先生及其那个时代的作家们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深刻反映社会底层的作品,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而当代社会,虽然不乏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但确实鲜少有像老舍笔下那样直击底层疾苦、直抒胸臆的代表作,这同样是由一系列新的现实和观念变迁所致。老舍等作家深刻反映社会底层的土壤:1. 时代的.............
  • 回答
    老舍、傅雷,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堪称大师的人物,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选择以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另一个则在承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后含恨离世。他们的悲剧,并非个人品德或文学成就的问题,而是深植于时代洪流的政治运动所致。要理解他们为何遭受批斗至死,必须将目光投向那个动荡的年代,以及在那段历史中,知识分子所扮.............
  • 回答
    4月21日,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岁。舒乙先生一生为文学事业,特别是为传承和弘扬父亲老舍先生的艺术精神和作品做出了杰出贡献。评价舒乙先生的文学水平和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重要的文化传承者和研究者。一、 作为作家,舒乙先生的文学创作特色:虽.............
  • 回答
    沈从文、老舍、巴金、冰心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建国后)的创作确实普遍不如建国前那样被认为是代表性的“佳作”,或者说他们的创作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涉及了社会变革、政治环境、作家个人经历、创作观念的转变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阐.............
  • 回答
    要说哪一处北京的秋景最能让我联想起老舍先生笔下那股子醇厚、透亮又带着几分闲适的“北平的秋”,那非地坛公园莫属了。每年的深秋,当金黄色的银杏叶铺满园子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糖香,我总觉得像是走进了老舍先生的文字里,被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京味儿秋色深深打动。老舍先生写北平的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 回答
    听到“近代文坛四大无耻文人”这个说法,尤其是把老舍先生也列入其中,确实会让人感到惊讶和困惑。要知道,老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对北京市民生活生动细腻的描绘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备受尊敬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尤其是老舍先生为何会被卷入其中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
  • 回答
    关于董卿在《朗读者》中朗读的“血脉偾张”和“老舍”的发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并且尽量不让它显得像机器生成的文字。首先,我们得承认,电视节目,尤其是像《朗读者》这样注重文化和艺术的节目,在遣词造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往往会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董卿作为主持人,其专业素养和对文字的理解力.............
  • 回答
    金庸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疑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销量和读者基础方面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在“通俗文学”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对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说明金庸的地位,并与巴金、老舍等大师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金庸在文学史上.............
  • 回答
    你提到的“三十万”这一数字确实可能引发对婚姻的疑虑,但需要从多个维度理性分析,避免被情绪主导。以下从经济、情感、现实因素等角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三十万的支出构成分析1. 怀孕期间的支出(约510万) 产检费用:孕期常规检查、B超、胎心监测等,通常在12万元。 营养与保健品:孕期.............
  • 回答
    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是否“基本不做事”需要结合具体阶段、个人身体状况和家庭支持来综合判断。以下从医学、生理、心理、家庭支持等角度详细分析: 一、怀孕期间的正常活动与休息的平衡1. 生理需求的阶段性变化 前三个月(孕早期): 孕早期常见孕吐、疲劳、腹痛等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