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在正义和善良之间,希望你选择善良”?

回答
这句话,“在正义和善良之间,希望你选择善良”,初听起来,似乎有点令人费解,甚至可能让人觉得,这是在要求我们放弃原则,或者是在模糊善恶的界限。但仔细咀嚼,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超越规则的智慧。它不是在否定正义的重要性,而是在探讨,当两者看似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去把握一个更柔软、更有人情味的立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正义”和“善良”各自的含义。

“正义”往往与公平、规则、法律、秩序紧密相连。它关注的是“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正义强调的是一种制度化的、普适性的衡量标准,它要求我们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惩罚错误,维护集体的利益和秩序。例如,偷窃是错的,需要受到惩罚;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被遵守。在很多情况下,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基本人权的基石。

“善良”则更多地触及人的内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关怀、仁爱和同理心。它关注的是“痛苦与喜悦”、“需要与给予”。善良是一种主动的、柔软的力量,它让我们愿意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即使他们可能犯过错误,或者不符合我们眼中“正义”的标准。善良让我们看到个体身上的脆弱和挣扎,愿意给予理解和温暖。

那么,为什么会有“在正义和善良之间,希望你选择善良”的说法呢?这通常发生在一些复杂、灰色地带的场景中。

1. 正义的 rigidity(僵化)与善良的 elasticity(弹性):

正义,尤其是建立在规则和法律上的正义,往往是僵化且不容置疑的。它需要明确的界限和统一的执行。然而,生活并非总是非黑即白。有时候,一味地强调正义,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残酷。

举个例子:一个人因为饥饿偷了一个面包,根据“偷窃是错的”这一正义原则,他应该受到惩罚。但如果这个人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母亲,她的孩子嗷嗷待哺,而她只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维持生命,那么,单纯地按照正义去惩罚她,是否就显得过于冷酷?

这时候,“善良”就闪现出了它的价值。善良会让我们去理解这位母亲的处境,去看到她行为背后的 desperation(绝望)。善良可能会让我们在遵守“偷窃不被允许”这一正义原则的同时,选择一种更温和的处理方式:比如,不立即报警,而是尝试联系社区的救助组织,或者给予她一些食物和帮助,并劝导她寻求合法的途径。

这里,选择善良并非放弃正义,而是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实践正义。它是在正义的框架下,寻找一条更有人情味的出路。

2. 规则的疏漏与人性的关怀:

再者,任何规则和法律都无法完全覆盖生活中的所有复杂情况。规则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时候,严格遵守规则,反而可能违背了制定这些规则的初衷——即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想象一下,在考试中,一个平时很优秀的学生,因为生病或者家庭突发变故,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但足以让他失去获得奖学金的机会。按照“考试成绩公平公正”的正义原则,我们应该如实记录他的成绩。

但是,如果学校的老师看到了他平时的努力,了解了他近期遭遇的困难,并且知道这次失利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么,“善良”会驱使老师去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比如,是否可以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给予他一些额外的支持,或者帮助他申请一次补考的机会?

在这里,选择善良,是为了填补规则可能存在的疏漏,是为了在冷冰冰的规则之外,给予一个人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机会。这是对个体尊严和价值的肯定,是对人性复杂性的尊重。

3. “正义”的定义可能被扭曲:

有时候,“正义”本身也可能被误读、被滥用,或者被用来压迫弱小。历史上有太多例子,人们以“正义”的名义,行使不公甚至暴行。

当“正义”的旗帜被用来制造仇恨、歧视,或者服务于某个狭隘的群体利益时,那么,“善良”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衡力量。它提醒我们,即使我们认为自己是在追求“正义”,也要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还保有那份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如果一个所谓的“正义”制度,导致了许多无辜者的痛苦,那么,选择“善良”的立场,可能意味着我们要质疑和挑战这种“正义”,即使这意味着要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

4. 关注个体生命中的“温度”: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只能用“对”或“错”来简单衡量。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正义”有时会显得过于冷静和疏远。

比如,一个朋友犯了点小错,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公,或者让你觉得他“应该”为此付出代价。但如果你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你也会倾向于用善良去包容、去引导,而不是立刻挥动“正义”的大棒。

“希望你选择善良”,是希望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失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那份情感联结和温暖。它是在提醒我们,即使在追求公平和秩序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不要让追求“正确”的道路,变得像冰一样冷酷。

总结来说,“在正义和善良之间,希望你选择善良”这句话,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没有原则、是非不分的人。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是在提醒我们:

要保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即使在执行规则或维护原则时,也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要灵活变通,而非一成不变: 规则和法律是工具,不是目的。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运用它们,同时又不被它们束缚,让它们服务于更广阔的人道主义关怀。
要警惕“正义”的变形: 当“正义”变得僵化、冷酷,甚至服务于压迫时,要敢于用善良去质疑和修正。
要关注人性的温度: 在任何复杂的局面下,都不要忘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连接和互相扶持。

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温和的劝诫,它希望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留一份柔软的心,一份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以及一份超越规则的爱。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那么讲究”的善良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起海贼王中三大将的正义。

作为海军,自然是以正义为名。

黄猿的正义是懒散的正义,青雉的正义是智慧的正义,赤犬的正义是铁血的正义,藤虎的正义是仁义的正义。

那么,同样拥有正义的他们,善良品质的相关呢?

在充满纷争与对立的海贼世界里,他们很难将善良贯彻下来。

我所理解的正义,是一种事情的作为。

少年漫中有着热血正义,文学里有严肃的正义。

而善良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善良,并不能决定如何如何。

正义与善良之间,会有交集的地方,也会有冲突的地方。

便如,贯彻国与国的正义,家与家的正义,这种情况下的正义,与善良,便很少会有着正面上的牵连了。

当面对铁轨难题时,善良与正义同时出现,又该如何选择呢?

那就需要规则来制定了。

在正义与善良之间选择善良,更多趋近于一种品质。

正义不一定会善良,甚至会残酷,因为关于正义的定义在不同人心中是不同的。

善良作为普世的态度,外在表现出来,是可以看得见的。

而善良也会分场合。

有的时候是善良,有的时候是懦弱。

我不希望在正义与善良之间做出选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目前还没有想那么远,如果有能力照顾到更多人的话,才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

又想起阿苏勒的话。

我曾经立誓要守护青阳和我所爱的人们,可是我错了,其实以我的能力,只能守护那么区区的几个人而已。

我呢,能做到他那样吗?

希望可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在正义和善良之间,希望你选择善良”,初听起来,似乎有点令人费解,甚至可能让人觉得,这是在要求我们放弃原则,或者是在模糊善恶的界限。但仔细咀嚼,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超越规则的智慧。它不是在否定正义的重要性,而是在探讨,当两者看似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去把握一个更柔软、更有人情味的立场。.............
  • 回答
    “我们才建国几十年,所以和欧美有差距很正常”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为国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开脱,暗示时间太短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然而,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它不仅关乎历史的长度,更触及了发展模式、积累的优势、外部环境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如何理.............
  • 回答
    咱就聊聊咱们的“中国天眼”FAST,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眼”,它可不是个普通的眼睛,更不是用来“看”星星眨不眨眼的。简单来说,FAST 就是一个超级无敌大的“耳朵”,而且是专门用来听宇宙深处传来的声音的。FAST 的“大”和“耳朵”的含义:你想象一下,平时咱们听音乐,用的是小耳朵。但如果有人在很远很远.............
  • 回答
    要理解“大唐正统在日本”和“大明正统在韩国”这两句话,我们需要跳出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视角,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文化传承以及更广泛的时代背景。这两句话并非现代政治宣言,而是带有特定历史解读和象征意义的说法,它们试图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延续和精神上的继承,而非直接的政治主权宣称。一、“大唐正统在日本.............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膈应的。你在高铁站,风尘仆仆,一出站就盼着赶紧打个车回家,结果碰上这么一档子事儿,心情一下就打折扣了。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事儿:事情的经过:1. 地点: 高铁站。这是一个公共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大家都有急切的出行需求。2. 选择: 你选择了“正规出租”。这说明你想要的是合法合规.............
  • 回答
    饥饿到极致时,人是否会泯灭人性?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也极其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自身最根本的认知。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正如你所言:一种认为“理智”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迫使人在极端环境下做出违背常伦的选择;另一种则坚信是“兽欲”战胜了“理智”,才导致了人伦的崩溃。我们不妨一层层.............
  • 回答
    “民科在理科已难有所作为,工科仍大有可为”,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绝对。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民科”的定义、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理科与工科各自的属性。首先,我们得说说“民科”这个概念。通常,我们把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非全职从事科学研究,但又对科学问题.............
  • 回答
    理解“正版侠”的心态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其背后既包含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也涉及经济利益、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1. 法律意识与权利观念 版权保护的法律基础:正版侠通常对知识产权法有较深认知,认为盗版行为侵犯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可能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条文(如《著作权法》《.............
  • 回答
    重新审视“正交性”:合成生物学中的精确控制艺术在合成生物学的宏大蓝图中,我们追求的是用生物的语言重新编写生命的代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一切,我们必须掌握一项至关重要的艺术:正交性(Orthogonality)。简单来说,正交性就是“互不干扰”的原则。在合成生物学中,它指的是我们设计的生.............
  • 回答
    这句俗语「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是很多日本人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相当概括,甚至有些戏谑的看法。它抓住了每个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特征,并用简洁的比喻表达出来。咱们一件一件来拆解,说说为啥会这么说。一、 明治养士:培养“士”的时代“士”在这里,你可以理解为武士阶层、精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 回答
    《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的废止,标志着我国在刑事和治安管理上的一次重大转变。这项规定曾经是打击卖淫嫖娼行为的重要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观念的进步,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日益显现,最终走向了被历史淘汰的命运。要理解这一废止,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项办法曾经扮演的角色。在过去,为了维护社会治安,.............
  • 回答
    .......
  • 回答
    《国富论》中的“人为一己之私,终成大众之富”这句话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著名、也最具影响力的论断之一。这句话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和对人性、市场运作的洞察。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如何能以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
  • 回答
    18世纪的康乾盛世,提起它,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幅幅繁荣昌盛、万邦来朝的景象。皇帝睿智,臣子勤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疆土辽阔,文化昌盛,似乎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然而,正如您所言,这看似辉煌的“盛世”,在历史的深处,却已经埋下了滑向“衰世”的种子,预示着一个凄凉的未来。要理解“盛世”与“衰世.............
  • 回答
    理解群论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与子群相关的概念,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我尽量用一种更贴近思考过程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能帮助你更直观地把握它们。我们先从陪集开始聊起。 陪集 (Coset)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大集合 $G$,它是一个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并且满足群的性质(结合律、存在单位元、存在逆元).............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统计学里这几个经常打交道的概念,尽量把它们讲得透彻明白,就像跟老朋友唠嗑一样,没有半点机器人的生硬感。 1. 相关性:“你俩是不是走的挺近?”想一想: 两个东西在一起出现的频率高不高?当其中一个变了,另一个是不是也跟着变?通俗点说: 相关性就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
  • 回答
    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已经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了,这很好。面对他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否定,而是去理解他话语背后的担忧和困惑。他可能看到了新闻,听说了别的事情,觉得自己的努力似乎没有触及根本。这时候,我会这样跟他聊:“宝贝,你说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很高兴你能这样认真地思考。”(先肯定他的观点,.............
  • 回答
    理解一个智力远超自己的人物,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而是要去“揣摩”和“搭建”这个高智商的内核。这就像一位画家,看到一幅大师的杰作,他不会直接照着描一遍,而是去分析笔触、色彩、构图,然后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技法去再现那种神韵。一、 剥.............
  • 回答
    关于相对运动的讨论,确实可以引申到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理解上,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哲学和物理学问题。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聊这个话题,不带AI的痕迹,那我觉得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和感受出发。设想一下,你坐在一辆平稳行驶的火车里。当你看着窗外掠过的树木、房屋,你会有一种错觉,.............
  • 回答
    家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极其严肃和令人痛心的问题。它对受害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往往会留下长久的阴影。从任何角度来看,家暴本身都不是一个可以被“理解”的行为,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尊重、安全和爱护原则。然而,如果我们抛开“理解”这个词汇的潜在含义,转而探讨导致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