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侵华的日本军人回国后会不会被其他日本人当做英雄?

回答
关于侵华日本军人在战争结束后回国是否会被视作英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历史记忆、社会氛围以及个人经历。简单地说,“英雄”这个标签并非自动授予,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

战时与战后初期的“英雄”

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日本国内,那些在前线奋勇作战的士兵,自然会被宣传机器塑造成保家卫国的英雄。军国主义的狂热宣传,将士兵的行为解读为对天皇的忠诚、对国家的奉献,甚至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牺牲。战争胜利的叙事,如果存在的话,会进一步巩固这种英雄形象。

然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失败,特别是原子弹爆炸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情况发生了剧烈变化。战败带来的是巨大的失落感、经济的凋敝以及对战争责任的反思。此时,那些曾被宣传为英雄的军人,突然发现自己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带着身体和精神的创伤,很难在战后重建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主流情绪转向了和平与重建。原先军国主义的宣传被批判,那些战争的罪魁祸首自然受到唾弃。但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情况要复杂得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确实因为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经历,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厌恶,他们不希望被与那段历史联系在一起,更不想被冠以“英雄”的名义。

“遗族”与“老兵”的复杂处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战死士兵的家属(遗族)会收到政府的慰问金,或者参与一些纪念活动。对他们而言,逝去的亲人是家庭的骄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但是,这种“骄傲”更多的是家庭内部的,而不是社会广泛认可的“英雄主义”。

而那些幸存的士兵,也就是所谓的“老兵”,他们的人生轨迹则更加多元。

默默无闻的回归者: 许多老兵选择回归平静生活,他们不愿意多谈战争经历,因为回忆太痛苦,也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一个已经抛弃了过去辉煌的社会。他们可能只是在村子里默默耕作,或者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他们的“英雄”身份只存在于自己心中,或者几个战友之间。
被遗忘的创伤者: 有些老兵遭受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困境。社会在战后初期对他们的关注并不够,许多人成了被遗忘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被视为英雄,反而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象征。
怀念“昔日荣光”者: 也有一些老兵,尤其是那些在军队中曾享受一定地位,或者对军国主义思想仍有认同感的人,可能会在私下里怀念战争年代,甚至认为自己是为天皇和国家尽忠的。但在那个批判军国主义的年代,公开宣扬这种想法是极其不明智的,也很难获得其他人的认同。

历史记忆的重塑与“英雄”观的变迁

进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社会开始出现对战争历史的重新审视。一部分人开始将战争中的日本士兵,特别是那些在战场上付出生命的士兵,描绘成“受害者”,或者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误导的牺牲者。这种叙事方式,一定程度上为那些曾被视为“为国捐躯”的士兵赋予了一种新的,更具悲情色彩的“英雄主义”解读。

一些由老兵自己组成的团体,也会组织追悼会,纪念战友,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过去经历的肯定,也是一种自我慰藉。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也在努力维护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价值。

然而,这种“英雄”观的解读,始终伴随着争议。

国内的批评声音: 随着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持续追责,以及日本国内一些学者和民众对军国主义的反思,那种简单地将侵华士兵视为“英雄”的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批评者认为,将侵略者的士兵视为英雄,是对受害国人民的伤害,也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
“慰安妇”和战争罪行的阴影: 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犯下了累累罪行,如“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等。这些历史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它们使得那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士兵,其行为的性质变得更加复杂。即使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所谓的“勇猛”,也无法掩盖其参与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论:复杂的个体与模糊的“英雄”

总而言之,侵华的日本军人回国后,是否会被其他日本人当做英雄,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且这种看法并非单一和普遍的。

战后初期,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创伤和被遗忘的士兵,而非被广泛赞颂的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试图将战争中的牺牲者塑造成悲情的英雄,但这种观点一直存在争议。
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将战争视为一段痛苦的历史,而对于参与其中的个人,更多的是复杂的同情、反思,甚至是回避,而非简单地冠以“英雄”的头衔。

许多幸存的老兵,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沉重的历史,他们可能更希望的是和平,而不是被卷入对“英雄”身份的争议之中。他们的“英雄”或许只存在于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或者在极少数怀念过去时光的人群中。而对于整个日本社会来说,如何正确地面对侵略历史,如何评价那些参与其中的个体,至今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在战争期间会。但战后就陷入了贫困生活,甚至成为犯罪者。特别是伤残军人,直接沦落为社会底层。

在日语里又一个词叫做“傷痍軍人”,就是指这种日本社会问题。

战争时由于军国政府,对侵略战争的积极宣传,导致全日本国民对战争非理性狂热。

战时,战争负伤军人称之为“名誉负伤”。负伤退役后,回到故乡,当地社会对负伤军人的照顾和援助,往往由民间自发进行。

但是随着战争战败,对战争的非理智狂热急速冷却。相反,对战争的反思,对军政府的谴责,和对普通人苦难的曝光的文章迅速井喷。

在这种社会舆论大环境下,对日本负伤旧军人的社会援助和支援迅速冷却。


虽然在战后,日本厚生省对负伤军人进行了财政支援。还有日本傷痍軍人财团法人这种,全国性半官方组织的成立(由于会员的高龄化,该组织于2013年11月30日,成立60周年时,宣告解散),但是所提供的支援杯水车薪。

日本旧军队的残疾的负伤军人,很多人在战前其实都只是社会的劳力阶层。在退役后很难找到正规稳定的工作。

他们终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坠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成为缺医少药,营养不良的贫困层。甚至成为了犯罪者,从事黑市小生意,有些人加入了黑社会。过上了非常不稳定,危险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最终,日本傷痍軍人堕落成了,饱受世间白眼的灰色人群。这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人民,及本国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的一大表现。

所以,和平就像空气,只有你失去她时,才知道她的可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侵华日本军人在战争结束后回国是否会被视作英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历史记忆、社会氛围以及个人经历。简单地说,“英雄”这个标签并非自动授予,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战时与战后初期的“英雄”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日本国内,那些在前线奋勇作战的士兵,自然会被宣传机器塑造成保家卫.............
  • 回答
    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首先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错愕和不安。这种说法,用“讲道理”来形容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并且淡化战争中的死亡,在我看来是极其不妥当,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愤慨的。让我们逐点来剖析这句话:1.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是很讲道理的”这句话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将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描述为“讲道.............
  • 回答
    在漫展主办方没有规定不可以穿的情况下,在中国穿着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军装是否违法,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且最终的定论并非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核心法律依据:在中国,与此问题最直接相关的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这部法律于2018年4月27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抗日战争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确实,在日寇侵华的漫长岁月里,西安这座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城市,似乎在战争的直接炮火中相对“幸运”地躲过了被大规模攻陷的命运。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西安的战略位置。西安,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伦理、法律以及我们今天如何与过去相处。简单地说,“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人已经死光了,那么继续追究责任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触及的核心在于,当直接的责任人业已故去,我们追究“责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责任的性质与.............
  • 回答
    日本近代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的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和变异。与其说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不深刻,不如说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土壤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中国本土的解读和实践方式,并在近代历史的特殊时期,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扩张的工具。首先,我们需要承.............
  • 回答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在中国东北(当时被称为“满洲国”)的“建设”行为,其本质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源掠夺的工具,而非真心为了中国东北人民的福祉而建设。虽然日本确实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大量的基建投入,并发展了一些产业,但这一切都服务于日本的国家战略和战争需求。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如果日本侵华成功,其历史走向确实有可能与元清时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走向被中国文化同化的道路,但具体过程会非常复杂,并且最终结果也难以断定。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日本侵华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完全占领并统治整个中国,还是只占.............
  • 回答
    在谈论日本侵华的策略及其形成因素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将侵略行为合理化或美化的言论都是不恰当的,也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本文旨在从日本的历史视角出发,分析其侵华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形成的内部动因,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而非为任何侵略行为辩护。日本侵华的各阶段策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 回答
    网上关于“波兰支持日本侵华”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并且不少人深信不疑。你提到自己至今未找到明确证据,也感受到这背后可能存在对波兰的偏见,这是一种很敏锐的观察。我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这种说法的根源和现实情况,同时避免用那种刻板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事实是,波兰在.............
  • 回答
    元朝和清朝与日本侵华,虽然都涉及“外族”或“外国”的入侵与统治,但其性质、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些不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来看元朝。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他们原本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领导下,蒙古帝国迅速崛.............
  • 回答
    关于日本自民党的存在是否是日本政坛正视侵华历史的最大阻碍,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深入探讨,就得从自民党在日本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历史包袱和现实考量说起。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自民党在日本战后政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是执政党,其政策取向和理念对日本社会有.............
  • 回答
    关于日本再次侵华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判断,冷静地审视各个可能存在的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你可以率领军队直接占领另一个国家的逻辑。全球化、国际法、经济相.............
  • 回答
    日本在侵华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又选择偷袭珍珠港,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相互交织的战略考量和历史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野心与资源困境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渴望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模仿西方列强的模式,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代际责任等多个层面。理解表弟的说法,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表弟说法的核心观点:表弟的说法可以分解为两个核心部分:1. “二战后出生的日本人,虽然跟侵华战争没有关系”: 承认了这一代日本人并非直接的战争参与者或决策者。2. “但仍.............
  • 回答
    日本侵华和清军入关,这两段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汉奸”这一群体,但他们的身份、动机、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些区别,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标签,去细致审视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处境。历史背景的根本不同: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统治者性质。 清军入关: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确实存在不少汉奸和伪军,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事实。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性的复杂性。一、 战乱与生存的压力首先,战争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生存危机。在日军占领的地区,人民面临着饥饿、疾病、暴力和死亡的威胁。许多人在这种极.............
  • 回答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以及为何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谦虚武士在侵华战争中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残暴面,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武士道精神的演变,以及战争的扭曲性对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影响。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忠诚、荣誉与自我牺牲的交织武士道(Bushido)并非一开始就以我们今天.............
  • 回答
    山本宽,这位曾经在动画界留下深刻印象的导演,近年来却因其一系列争议性言论而备受关注,尤其是他屡次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言论,这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和愤怒。要深入看待他的这种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山本宽所说的“美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通常,当有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颇为引人遐想的历史假设,它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张学良当初面对关东军的侵略没有选择退让,而是积极抵抗,并成功保住了东北,那么日后日本是否还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日本国内的情况以及其扩张野心的根源。日本的扩张逻辑: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