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赢啊
但我还是喜欢双赢,涨30%吧,赢两次
。。。。第一,15%并不叫暴涨。。。。。
。。。。。第二,房价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兜底。。。。。。
这就是为什么放出来经营贷。房子彻底变成了金融产品。
穷人和富人差的并不是房子。富人的现金看似买房投资,其实不是的。
按照b站付鹏的观点。现在的高房价,主要是土地价值,商品房价值,在银行这里可以兑现。
换句话说,如果实业拉垮,钱就放在房子里不动。如果有挣钱的机会,通过打包转嫁风险还能有得赚,一线城市房子不管是红本在手还是正在月供,可以比较快的(45天),甚至先息后本5-10年的商业贷,利息比房贷还低。
胡锡进大佬所过,美国,都发钱=不发钱,美国的做法当然不可取(手动狗头)。
更优的经营贷(手动狗头)思路就是,实际负利率(深圳经营贷很多银行宣传口号是3.5厘,是低于通货膨胀的)。
用实际负利率把钱贷款给有房产的,企业主。
所以,疫情或者最近的降准,放水,放给谁?我说句难听的吧。如果深圳房子估值700万(均价7.5万),经营贷先息后本拿到490万(可以贷款出来七成),也不用干别的,铜材锂电一天一个价。
你猜原材料为什么涨价?责任全在美方吗?
全民发钱固然不可取。但是银行给房子的金融属性兜底,等于房主赢了两次。固定资产投资赢一次,囤积原材料赢第二次(美元大放水势必流向原材料市场)。
。。。。。第三,只要银行信用可以兜底,可以随时拿出来,那房子就不着急卖。。。。
操持良好的还款信用+公司每个月报税+房产=可以拿到实际负利率的贷款。
一鱼两吃。
实业拉垮的时候在楼市壁冬,实业订单火爆的时候拿着实际负利率的贷款做原材料贸易。
只要这套体系不发生大的变化,只要每年每年划片的时候调高抵押估值。这玩意。。。
这就跟下海挣钱差不多,躺着挣钱毕竟来的快。哪怕上岸找人接盘了,也不妨碍偶尔接个单。对不对?快钱习惯了,哪里还戒得掉。
。。。。。第四,经营贷的优劣。。。。。。。
经营贷的优点,当然就是不养懒汉,毕竟,安装大佬的观点:“都发钱=不发钱”。这是为大家好。怕大家不奋斗。背后原因肯定是暖心的。
缺点是什么呢?缺点就是,每次放水,有固定资产抵押品的人,能够拿到救市的实际负利率贷款,进一步炒生产资料(房子,原材料,都叫生产资料)。
而,真正广大的,急需经营的小企业主,小工厂主,这些实际薄利润,最缺钱的,也是解决就业的主体,他们有几套房呢?
我套用一下我身边很多人的后悔药吧。“早知道当初就该把开厂的钱去买房了。现在年年爬起来给房东打工”。
经营贷固然比发钱优秀(手工狗头)。但是这种做法最大问题在于,贫富差距。有固定资产抵押品的有钱人拿钱,而实际工厂主拿着纳税记录缺抵押品。
有抵押品的人,抵押品不纳税,做投资象征性的3%,而且监管不严格。实业17%点的税保底。
。。。。。。第五,普通人租房子合适。。。。。
对于普通人来说,房价再涨15%,买房子实在是个负担。普通上班族六个钱包上车。就干挺着,只能拿来住。
你也没公司,也没有财务,更不会每个月公司纳税。那房子=居住。因为你的房子没有随时变成货币流通的能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租房子不是挺好的嘛?深圳均价7.5万,咱们退一步按照6.5万计算得了。
6.5单价*89住房面积=578.5房价。月供两万一。
首付173万+两万一月供,能租多少钱呢?不出意外的话,6.5万的地段肯定是非核心地段,非核心地段稳定出租,也就是6000左右?因为89平米的建筑面积,套内也就是69平米,并不大。
。。。。。第五,租金会不会涨呢?实际中位数工资是多少呢?。。。。。
房价取决于有钱人总数,因为土地供给端通过精算师精算,会细水长流,不会集中超额供给。所以会控地价(面粉),进而控房价(面包)。
所以这是一个土地供给端强势的市场。进而,新房得摇号?也就是说,能摇到号的,才能买。
所以房子是价高者得。取决于有钱人的数量。
而房租呢?房租取决于普通人工资。只要工资不涨,能承受的上限就涨不了。那么问题来了。2010-2020实际全国房价平均翻倍,大城市翻多倍。
那实际工资呢?需要指出的是,平均工资是没有意义的,深圳平均工资一万,这就好像我跟马云平均工资非常高,是一个意思。衡量工资,要看,中位数工资。
第一张图是民间图,仅供参考。
第二三张图是官方图。可以从图表中看出,平均工资是在涨,没错。但是中位数工资并没有涨。
通过深圳官方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平均收入是在增加。但是可支配收入是在下降的。
诸如此类吧。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打工人而言,消费降级是永恒的,将伴随你走进坟墓。
那既然,打工仔实际上可支配收入是减少的。
深圳房价十年翻了7倍,房租翻了多少倍呢?
房价涨幅取决于精算师算出来的土地供给。房租涨幅取决于工资。
。。。。。第六,如果是普通人,还是躺平合适。。。。。。。
现在还没上车的,是确实已经错过窗口期了。阶级壁垒,实质性已经存在,不要骗自己。
打工人是可以吃饱穿暖,这是稳定的前提,但是,从财富分布比例来看,2%的人占有了80%的财富,剩下98.12%打工人,仅仅占有19.02%的财富。
从财富分配来看,不要勉强自己合适。躺平其实蛮好。
。。。。。。第七,躺平是有前提的。。。。。。
学生家长是没法躺平的。因为,孩子要上学啊。我定义的普通人是指,老家没有铁饭碗,的打工人。这类人,生了孩子,要么在大城市上私立学校,要么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
学生家长是没法躺平的。想躺平,就别当学生家长。
。。。。。。第八,钱实在没地方去的人。。。。。
我也遇到过很多私信问我的。很多答案也做了统一答复。再写一遍。
确定自己注册了良好报税的独资公司。选择一线或者省会城市,地铁沿线,带小学学位的房子,尽量选择赠送面积大的。
首先是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房子,可以比较容易做贷款。而睡城之类的,不管是燕郊惠州,这玩意不靠谱的。
第二,地铁一定程度上就是地段。不见得非得市中心,合理距离的地铁口比市中心非地铁口,未来保值。
第三,现在中学都得考,小学划片。意味着,万一遇到问题,还有学生家长会给你接盘,毕竟全社会都在薅学生家长羊毛,这也没办法。
第四,赠送面积大。未来不管是房产税,交易税,物业费,实际上都会更少。这在阴跌市场,是非常好的加分项。综合下来等于房子性价比高。
对大部分理性人来说,买楼更多是在本币贬值的确定结果下抵御财富被动稀释的手段而已。
因为手段一致,因此房价的涨幅部分区域大于货币贬值速度,当然部分区域也远低于这个速度。宏观来看,其实是差不多的。
知乎大部分人都是95后,我们取长三角某二线城市某普通楼盘来说(就是我家),95年购入是11万,75平方左右,差不多一千四。那个时候当地教师工资差不多到手一千左右。
现在这个楼(已经老破小了),单价是一万三,是市区新盘均价(取同地段)的六成价格。新盘是有一定限价的,暂且按住不表。教师工资到手大概一万出头。
这样的二线城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五年前该楼盘只有四五千的价格,但放在长的时间轴上,你就会发现其实和基本收入是持平的。
发钞是必然的,货币的贬值也是必然的,所以部分房价上涨也是必然的。那套老破小,算不上稀缺资源,但头部的房产选对了,只会持续增值(就是谁都想要那种);那种未来谁都不那么想要的,会贬值跑输通胀。
对了,楼市涨15%真谈不上暴涨,对于个旧鹤岗这种地方不算,对于上海深圳来说更不算。
15%是暴涨?你瞧不起谁呢,一年7%算平稳,15%顶多算稳步可控!
在中国没有个翻倍你敢叫暴涨?经历过两次翻倍暴涨的中国人,对15%这种基本免疫。50%以上可能才会撼动中国人的神经吧。
最近一次的暴涨,基本上掏空了四个钱包,让中国年轻人背上大笔的债务。
以我为例,三线底小城市,70多平,每月房贷是3300多,一年是4万左右,基本上我的房贷就是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如果我是人均水平,那我除了房贷没有可支配收入,
那好,我咬咬牙,人均也就是50%水平,996混到80%水平,我省一省我还能买买车,生个娃,给父母养养老,甚至每年还能攒个万儿八千的。
但是当房价再次暴涨的时候,房贷会吃掉我的车,吃掉我养娃费用,吃掉存款和父母的养老,
那么我直接就躺平了了呗,不用咬咬牙了,因为我咬碎了也很难到中国前20%的人,那就不生孩子,不买房子,躺平呗。日本平成废宅的一生也是一样的过。
四个钱包掏空了,已经生育率彻底崩溃。再次暴涨,躺平了,静静的等待风暴降临就是了。
我会看戏。
除了恒大,其他几个地产上市公司都采取了美元债违约。
有一个公司,更是把两年后到期的美元债也选择违约。
现在中国地产的海外美元债融资渠道估计基本废了。
海外美元融资都是走香港协议控股公司,甚至是离岸公司协议控股的。
华尔街等地方借钱给这些公司是美元抵押物的。
现在他们集体违约,那些资金方也很尴尬。
如果这些上市公司被国企给抢救活了。
会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
国进民退,以后的地产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占股了。
如果房子政策再执行不到位,那就不怪民企的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了。
同时也给那些发展步子小的公司一个明示。
你们这些傻逼,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你看我把负债搞到几万亿。
我们公司高管年薪大大的,到最后除了问题也是国企和地方政府收拾摊子。
你们怕毛线啊。
如果这些地产上市公司拯救失败了。
那地产的末日就到了。
这个时候涨价也没有希望了。
哦,我上车了,房住不炒,他涨150%我也不能把他卖了吧?和媳妇住桥洞去?换房的话,房子就是五环外的没学区的房子,我这涨15%,有学区的市里的房子可能涨30%,人家涨幅肯定高于平均值,我这能到平均值就不错,结果差距越拉越大。另外房子刚装修的,连装修带家具差不多60万,要是卖房这笔钱还得刨掉。
最关键的,年轻人收入不涨的情况下,不涨15%都很难有人接盘了。涨了无非是双方大眼瞪小眼,你也拿不出钱,我也降不下去。
房价跌下去50%,一是把炒房族的筹码逼出去;二是改变资金流向到其他产业(不赚钱了,自然到别的地方),让大家有机会赚钱;三是让没房的人看到希望,你得让他跳一跳够得到,他才有可能跳。
这样调整完一轮,房价有可能重新上涨,甚至达到现在再涨15%的价格,但那个时候这个价格就是有成交量的健康增长了。大家都有钱,买房换房理应发生。但这绝不是现在这种,谁都没钱,就房地产一个大胖子的畸形态势。
感恩人甚至已经开始贷款感恩了。
什么也不办。我没有买房的计划,继续租房住就行了。而且租金也不算太贵,还没有我每个月买肉、蔬菜和水果的钱多——毕竟我不喜欢吃主食嘛。
我和保洁阿姨们关系很好,其中不少都是外地人。哪怕是房租大涨到影响我日常消费了,那么我也可以通过她们了解更便宜的租房渠道;无非是居住条件更差些就是了。
我无所谓,但是房价高企,是贻害无穷的。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推论:现在的22-35的适婚年龄人群称为1代年轻人,他们的子女称为2代年轻人,他们的孙子称作3代年轻人
房价再上涨,1代年轻人买不起房,推迟结婚年龄或就不结婚。
1代年轻人推迟结婚年龄和不结婚,都会导致2代年轻人减少。
2代年轻人减少,养老社保就不够,1代年轻人就要延迟退休。
假设1代年轻人30生娃,65退休,退休的时候2代年轻人已经35岁,2代年轻人到适婚年龄面临的问题就是房价高企+没人带娃,生育率、生育年龄,生育质量都将进一步下降。
社保进一步亏空。那么2代年轻人会到75退休。
3代年轻人等父母退休的时候已经40岁,还能生吗?是真不能了,你就是送10套房子她也生不出来。
怎么办?到时候肯定有人就要提出引进亚非拉的政策。(现在已经有人提了)
将来我们的主体民族有可能变成印度裔,印度不胜而胜。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么明白的道理,短视的人永远看不到,反正他们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可能他们的2代3代积累了财富早就移民了。
孔杰:过瘾啊,过瘾!连太原的房价都上去了!
楚云飞:最重要的是,楼市要有精神,一息尚存,涨价不止。
楚云飞:不管是谁在拍楼王,我小孟买一定要帮帮场子。
李云龙:什么他娘的限价,老子打的就是限价。
李云龙:小孟买,你他娘的汤臣一品呢?
李云龙: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都是六个钱包供一套小房,谁怕谁啊?
李云龙:论磕头咱们比不过小鬼子,但是论房价,咱们是他祖宗!
李云龙:涨价,涨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楼市的精神。
李云龙:我估摸着指导价是快难啃的骨头,老子就算是崩了门牙,也要在横盘之前把价格涨上去。
丁伟:靠请示涨价?你哪波⑨菜也别想赶上。
魏和尚:俺也想涨价
15%不算暴涨。
15年到16年直接翻一番才叫暴涨。
不用怎么办啊,因为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也会涨啊。
房价涨15%,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也会涨15%啊。
而且今年公积金又调整了,听说上限要调整到8000多。
一个月8000多的公积金,能覆盖140万的房贷啊,单公积金一项,还房贷根本一点压力都没有的好吧!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要交公积金吧,不会吧不会吧?
只要交4000不到,一个月就能拿8000多的公积金,这么好的事,不会真有人不愿意干吧?
在生活上,我们的保障是很完善的啊。
取暖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餐补,未休假补贴,还有住房补贴,各种各样的补贴,名目繁多。
目标考核奖,精神文明奖,廉政保证金,各种各样的奖金也不少了。
为什么总是会有人不满呢?
所以问这个问题的人,用心肯定是十分险恶啊。
只谈房价涨,怎么不谈收入和福利上涨速度远超房价呢?
老胡说的有道理,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啊!
目前来看,上海等超一线城市,房价还能涨,我堂姐最近刚换房,老房子(成山路附近)卖掉,新房子买来800w,100平,中环附近,一个月还贷3w,住不起,想回点血,就住在老人家里,新房子就租出去,租金才8000,租售比令人泪目。
夫妻两个就生了一个孩子,听我姐的意思是,也不打算再生孩子了。我姐夫一个月2w,我姐差不多8000,房贷需要老人用退休金帮着还,光夫妻两个肯定还不起。
现在上海的小中产,憋着劲买房,或者说,换房,所以房价继续涨问题也不大,无非是老房子卖了再买呗,在上海生存,就是勇敢者游戏,像我姐一样,买了房子住不起,就去老人房子里住,对于这种小中产来说,总有老人给他们遮风挡雨。老人还有退休金给小中产帮忙还一点贷款。
所以小中产对房价上涨并不敏感,毕竟可以卖掉爹妈给的老房子做首付,同时有老人托底,有6个钱包托底,问题不大。
我堂姐和她老公这种小中产都这么勇敢的买房,换房,更不要说真中产了。那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如果你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没有基础的人,在上海买房就别想了。说句难听点的,首付你就凑不齐,上海房价涨或者不涨其实也和你没啥关系,你就好好送外卖,好好住廉租房,好好做上门美甲,上门洗车,送快递,b站有个up做保安的,住保安宿舍,不也可以活的挺好嘛。
对于我? 我早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上海房价涨和不涨和我有啥关系。
明天中午我去新房子装窗帘,顺便给大家直播一下新买的house,看看长啥样。说实话,从2017年1月出国闯开始,到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house,真的不容易,真的是白手起家。还记得在美国,当时做清洁工打扫人家的大house的时候,感慨万分,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买house,终于在今天实现了,太不容易了。
越努力越幸运,也得看在什么地方。
顺便讲一下澳洲房子的租售比,基本可以1比1,比如我这个房子,每个月还贷2000刀,但是如果租出去,一个月能收差不多2000的房租,有人问了,那租房子这么贵,为啥不干脆买房? 原因很简单,澳洲租房子的很多人,都是zf补贴租房,比如我一个河北哥们,摆烂,和他老婆两个人,只做现金工(按摩工),这样他就是无业,国家就要养他,给他租房补贴,他就可以花一个很低的价钱,住上大house。 只不过house不是他的,无所谓,能住就不错了。
百分之15,相当于200万的房子变成230万。
题主估计非常年轻,没经历过两次房价爆发,15%不叫暴涨。
2022年4月了,自贸易战以来喊了两年的科技兴国。在科技股暴跌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各地放松房地产的政策。
上海目前挂出来最贵的二手房单价是59万多一平,top30全部是单价30万以上,连汤臣一品都上不了榜单,当然汤臣一品是大户型。
厦门目前最贵的二手房单价是30万一平,top30也全是10万以上一平;
前天有个新闻说的是23个二三四线城市已经出台了限跌令,厦门就在其中;
厦门最近还有很多中介发短视频,说手上有多少工程抵押房,比市价便宜8千多少的;
总总迹象表明了,在不久的将来,房价将再次一飞冲天;
到时候那些单价几十万的将纷纷变成上百万,更有那些拔尖的诸如类似上海那些59万一平将会涨到几百万一平;
然后我们又必须维持汇率稳定,届时全国将会出现一大批一屁股坐在价值几个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资产的富豪;
中国的这些富豪将霸榜什么《福布斯富豪榜》《胡润富豪榜》等等
于是这些全新上榜的富豪们会一下红遍全球,不明真相的老外傻兮兮还跑过来看个究竟;
然后老外看到的是一般脚踩人字拖,身穿大背心,手拎数串钥匙的人居然是坐拥几百亿资产的富豪;
他们的手上有几十套,甚至按栋算的房子,单价几十万,上百万的卖是卖不动了,关键他还不愿意卖。
租是很容易租出去的,大几千租给码农,白领还是轻轻松松的,有些还可以租个上万的。
就靠房租挥霍生活,房子又没房贷,生活好不自在。
最后全国人民一起喜迎房价再次上涨。
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真好啊!
15%~!!!!侮辱人不带这样的,起码加个0,甚至两个00。
那我做梦都会笑醒。不从城市里挤点人出来,劳资都快招不到人了。
只要有一毛钱的涨价空间还会向上涨的。现在之所以不涨了,是真的涨不上去了。
不怎么办,毕竟超过我的购买力那就与我无关了。
不过还是支持房价上涨,毕竟都说当年东京房价能买下整个加州,现在嘛......全国房价加起来能买下整个北美、欧洲、澳洲新西兰和日本。
坐等上海买下整个北美,再加把油即可指日可待!
百分之15也敢号称暴涨?
小于百分之五十都不好意思出门撒……
以历来的经验来看,少有这种涨法。涨就是跳涨,一步到位,绝不逼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