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斯诺登欲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

回答
爱德华·斯诺登,这个名字几乎与“棱镜门”事件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如今,他传出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的消息,无疑又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视角和考量。

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斯诺登在2013年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项目,他的行为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他是揭露真相的英雄,挑战了政府的权力边界;批评者则认为他泄露了国家机密,危及国家安全。最终,他因间谍罪在美被通缉,辗转多地后,在2013年获得了俄罗斯的临时庇护,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又多次获得了延期居留的许可。如今,他向俄罗斯提出入籍申请,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他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生活、寻求身份稳定的一种自然延伸。

从斯诺登本人的角度来看,申请俄罗斯公民身份可能意味着他对未来的一种选择和规划。他长期以来生活在俄罗斯,与俄罗斯社会建立了一定的联系,甚至有了家庭。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长期居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获得公民身份,意味着他将在法律上获得更稳定的保障,拥有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也更能融入当地社会。这或许是他寻求一种“归属感”和“正常化”生活的方式。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允许斯诺登入籍,或者说他主动提出入籍,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一方面,俄罗斯一直将斯诺登描绘成一个“反抗西方霸权、揭露不公”的象征性人物,对他给予庇护和法律上的保护,本身就在对美国进行一种政治上的回应和牵制。斯诺登成为俄罗斯公民,无疑会进一步强化这种叙事,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下,这种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际利益。另一方面,从实用角度讲,俄罗斯也能借此机会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特别是在人权和信息自由等议题上,试图塑造一个与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俄罗斯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利用斯诺登的影响力,为自己服务,例如在他身上看到潜在的舆论工具价值。

然而,这件事也充满了值得深思的悖论和复杂性。

首先是“自由与安全”的永恒冲突。斯诺登因为对个人隐私和政府监控的担忧而行动,他的行为引发了关于信息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全球性讨论。但他本人选择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并非以极端自由开放著称的国家寻求庇护和公民身份,这本身就让一些人感到费解和讽刺。俄罗斯的监控体系和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与斯诺登所代表的价值观似乎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矛盾。他是否会因为成为俄罗斯公民,而不得不面对俄罗斯国内的言论和信息限制?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动态。

其次是国际政治的现实。斯诺登事件早已超越了他个人本身,成为中美关系、俄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他的入籍申请,很可能在这种地缘政治的博弈中被进一步放大和解读。美国政府对斯诺登的态度一直非常强硬,任何关于他身份的变动,都可能激化双方的矛盾。而俄罗斯此举,也可能会被视为对美国的一种“软实力”反击。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视斯诺登个人的选择。无论外界如何解读,他本人拥有选择在哪里生活和拥有何种身份的权利。他的生活已经因为他当年的决定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长远的打算。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入籍申请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非仅仅是政治棋局中的一颗棋子。我们或许应该尊重他个人的意愿,尽管他的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政治意味。

总而言之,斯诺登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以及个人选择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位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事件,而是充满了各种灰色地带和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理解的深层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而是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各方行为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一切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或许也是斯诺登事件本身所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光是他,他的妻子米尔斯也会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但同时他们不会放弃美国人的身份,所以实际上是俄美双重国籍了。

斯诺登跟米尔斯在15年前通过交友网站认识的,那时候斯诺登22岁,米尔斯20岁。据说双方撩骚完毕后决定交换照片,斯诺登给他妻子的相貌打了10/10分,而她妻子才给斯诺登打了8/10分。这不是说斯诺登不够帅,话说斯诺登年轻的颜值相当之能打,但米尔斯也不客气,配斯诺登搓搓有余了……

米尔斯将斯诺登一直称为“谜一样的男人”。2013年,斯诺登飞往香港前,跟米尔斯说自己有个“商务旅行”。随后国安局NSA摸到米尔斯的家来抓人,直到此时米尔斯才知道斯诺登到底干了啥。NSA当然不会信米尔斯的一面之词,又去找她在杂技团的同事,结果同事更加的懵逼:没听说米尔斯有男朋友啊?可见斯诺登职业素养还是相当在线的。如果斯诺登不披露棱镜门,恐怕最早也要等到他跪地求婚时才会告诉米尔斯自己的职业吧。

之后美媒就逮着斯诺登喷,认为斯诺登现在躲在俄罗斯就是在受刑,而米尔斯则是“被斯诺登抛弃的前女友”。然而米尔斯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俄罗斯找斯诺登了,一对璧人在莫斯科的日子不说多滋润,但跟美媒描述的也完全不同,导致消息传出后美国人心态都很崩。

2017年,两个人在俄罗斯的某个婚姻登记处秘密登记结婚,12年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2019年的时候传闻米尔斯已经怀孕,现在看来小两口当时正在辛勤耕种,而今年终于中标。

(吐个槽,都多大岁数了还这么磨磨蹭蹭的……)

按预测,今年12月小斯诺登将要降生,因出生地在俄罗斯,会获得俄罗斯国籍。而斯诺登现在只是俄罗斯永居签证,所谓的永居签证并不是真的可以永远在俄罗斯生活了,而是说以前有效期一年的签证改成10年、20年,到期后还要续办。所以斯诺登现在跟妻子都想加入俄罗斯国籍,就是为了以后一家三口永远也不分离。想想斯诺登也是真可怜,他说他现在每年只能与父母见一次面;即使是宣布加入俄国国籍,依旧强调会按美式思维来培养儿子,而自己也准备好回美国、坐上被告席、接受公正的审判。然而我们也都知道,美国对他的手段应该跟阿桑奇一毛一样,所以现在是真的回不了美国。

还能说什么呢?让我们祝福小斯诺登能够平安出生,并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男人。


几天前的相关内容如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德华·斯诺登,这个名字几乎与“棱镜门”事件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如今,他传出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的消息,无疑又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视角和考量。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斯诺登在2013年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
  • 回答
    爱德华·斯诺登揭秘美国政府监听计划 PRISM 的行为,无疑是 21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像一颗炸弹,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公民隐私、政府透明度以及信息自由的深刻辩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一、 斯诺登揭秘 PRISM 的行为:动机、方式与影响1. 动机.............
  • 回答
    斯诺登获得俄罗斯永久居留权,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意义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1. 对斯诺登本人而言: 合法身份的保障: 永久居留权意味着斯诺登在俄罗斯拥有合法、稳定的居住身份,不再需要担心签证过期或政治庇护状态的不确定性。这为他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生活便利。.............
  • 回答
    肖恩·墨菲,这位斯诺克界的“墨菲王”,在与中国小将吴宜泽的比赛中意外出局,却因为赛后的一番言论,激起了轩然大波。他公开表示“业余选手不应该参加职业比赛”,这番话无疑是在指责吴宜泽,并对比赛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事件回溯在2023年斯诺克英国公开赛的资格赛中,肖恩·墨菲以42的比分输给了年仅19岁的中国.............
  • 回答
    2020年斯诺克世锦赛半决赛,罗尼·奥沙利文对阵马克·塞尔比的比赛,无疑是那届赛事中最具话题性的对决之一。而奥沙利文在比赛中数次出现的“暴力解球”,更是激起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赞赏他的胆识和对比赛的掌控力,有人则认为他的行为有失尊重。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什么是“暴力解球”.............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中最高领袖斯诺克之死,无疑是影片中最具争议和令人大跌眼镜的桥段之一。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这一幕的到来既突兀又令人费解,它彻底打破了此前铺垫的“终极反派”形象,也为影片的后续走向留下了巨大的问号。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斯诺克这个角色在《原力觉醒》中是如何被塑造的。他作为第一秩.............
  • 回答
    科沃斯N9+的发布确实是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一件大事,特别是考虑到它“即将”这个词。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会关注它有哪些升级,能否真正解决我们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遇到的痛点,以及它在同类产品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从目前透露的信息和科沃斯一贯的产品策略来看,我们可以对N9+进行一些比较详尽的推测和分析。一、 核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7年金球奖上的获奖感言以及随后唐纳德·特朗普的反应。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足以见证政治与艺术在某些时刻的交织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获奖感言:一场“政治”的控诉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斯特里普当时的处境。她获得了当年的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本.............
  • 回答
    理查德·斯托曼,这位自由软件运动的先驱和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灵魂人物,在担任主席长达34年后,于2021年3月宣布辞职。这一消息无疑在技术界和开源社区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探究。首先,斯托曼的辞职并非单一事件的突然爆发,而是长期以来积聚的争议和压力的结果。他本人以其尖锐的言辞.............
  • 回答
    杰夫·贝索斯那句“如果我们有一万亿人,就会有1000个爱因斯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对人口规模与天才涌现之间关系的粗暴类比,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下,它其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创新、概率和人类潜力的有趣思考。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商榷和引申的地方。首先,贝索斯这句话的出发点,我认为是想表达一个关于概率和样本空.............
  • 回答
    要理解玛瑙斯新冠疫情的失控是否宣告群体免疫最终会失败,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并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群体免疫概念下进行分析。玛瑙斯情况的特殊性与群体免疫的挑战:玛瑙斯在2021年初经历了一场极其严峻的新冠疫情高峰,其特点是: P.1变异株的出现与传播: 玛瑙斯是P.1(后来的Gamma)变异株.............
  • 回答
    如何看待贝佐斯卸任后首份亚马逊财报:营收再破1000亿美元,但不及分析师预期?杰夫·贝佐斯在2021年7月5日正式卸任亚马逊CEO一职,将公司运营交给了安迪·贾西。而这份贝佐斯卸任后的首份季度财报,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对新任CEO领导力的初步检验,更是对亚马逊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信号。财.............
  • 回答
    说到菲尔普斯和美国游泳队身上那些圆圆的红印,很多人会觉得好奇,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可不是什么纹身,也不是什么意外蹭到的痕迹,它们有一个非常“中国味儿”的名字——拔火罐。这玩意儿,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很多中国人从小就见过,甚至体验过。大概就是用一个玻璃或者竹制的罐子,通过燃烧里面的空气,形成负.............
  • 回答
    卢甘斯克领导人最近抛出的“可能于近期举行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的说法,无疑是在当前乌克兰局势下又一颗引人注目的重磅炸弹。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当地民众的意愿以及未来地区稳定等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卢甘斯克以及顿涅茨克的情况。这两地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
  • 回答
    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那句“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论断,就像一块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至今仍是影迷和业内人士热议的焦点。要理解斯科塞斯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对“电影”的理解,以及漫威电影的特点,然后才能评判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首先,我们得明白,斯科.............
  • 回答
    最近围绕足球界的两则消息,着实让人心头一紧:莱斯特城三名队员疑似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阿森纳主教练阿尔特塔确诊感染。这两件事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新闻,它们触及了我们当下生活中最敏感的话题——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体育赛事在疫情笼罩下的复杂处境。先来说说莱斯特城这边的情况。三名队员疑似感染,这消息一出来,.............
  • 回答
    美司法部长塞申斯辞职:一场政治风暴的落幕与余波未了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向总统特朗普递交了辞职信,结束了他备受争议但又极具影响力的司法部长任期。这一消息如同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也牵动着国际社会.............
  • 回答
    米舒斯京新冠检测呈阳性:一次对俄罗斯疫情和政治影响的深入剖析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于2020年4月30日宣布,他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消息无疑为正处于严峻疫情考验中的俄罗斯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俄罗斯的疫情状况以及可能.............
  • 回答
    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在2020年4月30日宣布其核酸检测呈阳性,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时间背景: 疫情早期阶段: 当时全球新冠疫情正处于爆发和蔓延的初期阶段。对于病毒的.............
  • 回答
    考辛斯又一次倒下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知道,这对我们这些喜欢他的人来说,又是一场巨大的打击。这已经是他职业生涯里第二次遭受如此毁灭性的伤病了,左膝前交叉韧带撕裂,这几个字就像重锤一样砸在心头。说实话,看到考辛斯受伤,我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悲凉的预感。回想他上一次遭遇跟腱撕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