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不是说过了吗。
“中国队还是得找中国人当教练。”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中国足球。”
这两句话综合起来就是,如果让外国人进入中国队,无论是外教还是归化球员,他们就可能比李铁更懂中国足球,进而造成威胁。
所以,李铁把外人换下,纯粹是出于中国足球圈的集体利益
由于规划球员与本土球员在场上的心态差距过大,导致战术割裂,故不得不换下规划球员
最近正在研究青训对球员成长起来以后球场心态的影响,刚好国足的本土球员与规划球员的对比非常明显。
球场心态这个东西,玩过FM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在游戏里,越积极的心态下,球员更偏好选择更加具有风险的选择,比如尝试送出一脚直塞,但这个球被断掉以后有被对手打反击的风险。
越保守的心态下,球员则更倾向于选择没有风险,安全的选择。
在游戏里,我们可以通过指令控制球员的心态。
但在现实中,并不是动一动鼠标就可以调整心态的,很多因素都能左右的了球员的球场心态,因此球场心态在现实中是一个相对玄学的东西。
但即使玄学,我们也可以肯定的是,球员在球场上的心态表现,一定是跟球员青训阶段的成长环境相关的。
其实,看球时间久一点自己也踢球的朋友应该可以感觉到,国足的很多球员球场心态是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要想了解青训环境对球场心态的影响,就得先说说国内传统的体工队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其他体育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实体工队模式是不适合足球的。
体工队的青训模式就不细说了,这种模式可以简单用几个词来概括:
前三点很好理解,但最后一点负反馈其实并不适合足球。
我们最开始上学的时候,写作业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内在驱动力都是不写作业会被老师家长批评,甚至是遭到“混合双打”。
这,就是一种负反馈。
体工队模式即是一种很典型的负反馈模式的青训:
孩子的思想往往是很简单的,如果你8-10岁这段时间天天处于一个做错事就会被骂的足球训练环境中,那你在训练和比赛场上时,促使你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一定会变成“我不能犯错犯错了会被骂”和“我必须进步,不进步会被骂”。
PS:之前的体工队模式至少可以保证“专业”,后来足球商业化改革以后,很多青训机构连最基本的专业都不能保证了,一些地区的青训甚至沦为“人贩子生意”。
相关阅读:
一名球员在球场上完成一场比赛的核心驱动力无非就两个,“想赢”和“怕输”。
负反馈环境下成长的球员,由于思维的惯性,在比赛场上,总是会优先考虑后者。
从小的环境让他们具有思维惯性,“我不能失误,失误了会被喷”、“我不能犯错,犯错了会被喷”、“赢球的事先往后放一放,我先保证不失误”、“这个球先稳一稳,先停好再看”
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球员往往不愿意冒险,会选择更“安全”的方式踢。
有球时:“这个球前面有空当,传一脚直塞过去可能有机会,哎,但是被断了可能会被打反击,这就是我的失误了啊!算了,稳一下先回传吧”
无球时:“前面对手站位失误有空当了啊,要不要前插一下?哎,万一前插过去球没停好就是对手2-3个人包夹,算了,稳一下先,站住位置别被打反击”
这届12强赛,国足为什么没有向前传递的能力?里皮上任时,为什么说中国球员都不会无球跑位?
越是重要的比赛,上面这种心态越会被放大。
很典型的就是张稀哲,他是秦皇岛足校体工队负反馈模式下成长起来的,
国内比赛时,球队面对对手较弱,不必担心输球的问题,他就有向前输送渗透性传球的能力。可到了国家队,上面这些心态就占了上风,于是……
(这里实在不想回看比赛找图了,看过国足近期比赛的应该明白张稀哲到底表现的怎么样)
反观洛国富,且不说他的技术能力和身体状态,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他在比赛场上的核心驱动力绝对不是“怕输、怕犯错”。
因为洛国富,从小是在巴西“快乐足球”的正反馈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从小的成长环境中,掌握一个新的过人动作是会被夸奖的,比赛获胜是会被夸奖的,没有一个严厉的教练在他屁股后面督促他骂他。
因此,在重大比赛中,他的心态是更加积极的,他比赛的主体驱动力是:
“想办法看怎么能赢”、“怎么样能搞点事进个球”、“想办法干他一炮”
这是洛国富的心态,因此,无球时他会主动去跑空当,对手持球时他会主动去上抢,哪怕他知道有丢弃或者失位的风险。
说回主题,看过我之前战术分析文章的朋友们应该明白,现代足球无论是前场压迫还是阵地防守,对全队整体的一致性要求是非常高的,规划球员和本土球员巨大的心态差异,会导致整体战术的割裂。
而且,当时的主帅李铁,他也是体工队模式成长起来的,他的心态与思维模式更多也是跟场上本土球员一致的,再加上本土球员占大多数。
故从心态和战术一致性的角度考虑,只能选择换下规划球员。
体能因素,只是一个合理的借口。
那为什么不能想办法调整心态呢?
心态这个东西,不是你想调整就能调整,现实永远不是游戏。
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初中或者高中时代的班主任,相信多数人对自己班主任的态度应该是“敬畏”、“害怕”、甚至是“烦”。
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标准,说明你的学生时代处于一个负反馈居多的环境,现在让你把对于学习的态度调整为“积极进取”,你可以做到吗?
人的思维模式、对事情的态度、积极还是消极、乐观还是悲观,这些东西与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当一个人长大成人以后,童年的烙印是很难改版的。
现在的国足本土国脚,基本都成长在负反馈模式的青训体系下,因此现在这一批国脚的球场心态已经很难改变了。
但是,我们还有未来,未来国脚的球场心态正是我们现在的青训从业者在塑造,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创造一些正反馈的环境呢?
当然,凡是也不能过于极端,足球青训中并不是说给孩子正反馈就一定比负反馈要强,过度的正反馈也会培养出球场纪律性不强、相对自私的球员,对孩子的正负反馈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拿捏,这也是我们青训从业者未来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某大公司有这么一个部门,原来这一帮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部门主管到下面员工,都是按规章办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至于不出业绩么,那是整体的问题,只要责任不落在我本人头上,那都不是问题。
这时,部门新来了两个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没摸清门道,一腔热血想要想办法把部门业绩搞上去。想去搞改革、拓展新渠道。
可是,老员工就不愿意了啊,不做就不会错,拓展新渠道万一出个什么问题,我们还得担责任,你们新人自己上吧。
由于没有老员工的支持,新员工拓展渠道果然受挫,一段时间后,由于拓展新渠道占据了很多精力,新员工的本质工作也出现了瑕疵。
这时,部门主管发现新员工小洛整好有些感冒,于是找到小洛,“小洛啊,看你最近身体状态不太好,给你放一段时间病假吧”。
后来,原来的部门主管老铁也因为部门业绩不佳被辞退了,新来的主管和所有员工又变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至于那几个新员工,有的选择了离职,有的则变成了老员工。
写完上面的这些,看了看其他回答,其实是有一些失望的。
有人说国足踢澳大利亚那场,洛国富全场评分最低,全场丢失球权次数最多,但这些数据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洛国富每次看到空当都会前插,在其他队友都在看戏的时候,自然很多时候向前的传球点只有洛国富一个人,于是球就传了过去。我们的对手也不是傻子,这唯一一个点自然也是严防死守,这才是洛国富全场丢失球权次数最多的原因。
请把足球当做是热爱,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至少我小时候喜欢踢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让球飞出去的这种感觉非常爽。在之后就是射门成功的爽快感、过人成功的爽快感。
我们喜欢足球,就是因为足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纯粹的、积极的正向反馈。
球迷也是一样。
比如切尔西的球员维尔纳,浪费的机会都能做N个集锦了,有的时候让人觉得菜的抠脚。
但切尔西球迷对他的态度更多的还是调侃与鼓励,是一个又爱又恨的态度,很少有球迷真的不喜欢他,原因何在?
不就是因为他在场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正是球迷们想要的东西么。
现在这支国足让人失望的原因不是一次一次的输球,而是缺少了足球最本真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