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政治书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资产阶级?

回答
政治书,特别是中国政治语境下的政治书,之所以会说“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 “中国不属于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其背后有着一套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和革命叙事。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史的解读。

核心理论基石:阶级斗争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的核心是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所有制关系,即谁拥有生产资料(土地、工厂、工具等)。

资本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这种制度下,社会被划分为两大主要阶级:
资产阶级 (Bourgeoisie): 拥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资本)的阶级。他们通过雇佣劳动者来获取剩余价值,从而积累财富。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 仅拥有自身劳动力的阶级,不得不将劳动力出卖给资产阶级以维持生计。
资产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其利益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对立的。

封建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之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其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土地的地主所有制。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将中国定义为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定义是理解为何政治书说“中国没有资产阶级”的关键。

1. 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政治书》的叙事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意味着,中国的主权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经济命脉被外国资本控制。
虽然中国本土也出现了 民族资产阶级(指投资于民族工商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与外国资本竞争或依附于外国资本的中国商人、企业家),但他们并非中国社会的主导性、统治性的生产资料所有者。
他们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限制,同时也要依附于或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服务于帝国主义的买办性质的资本家)存在复杂关系。

2.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政治书中常常提到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阶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直接勾结,依托帝国主义的扶植,在中国进行剥削和统治。他们掌握的并非纯粹的民族资本,而是与外国资本深度绑定的特权资本。
这个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一同构成了压迫中国人民的主要力量。

3. 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尽管存在民族资产阶级,但他们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被认为是 软弱的、妥协的。
他们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统治者。
在革命问题上,他们往往犹豫不决,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来获得发展,而不是彻底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分析 角度看,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存在,但他们 不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性、统治性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不是决定社会性质的根本性阶级。

4.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 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过渡性阶段),然后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 反帝反封建,解放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也明确提出要 限制和改造 官僚资本,壮大民族资本和国营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的叙事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 通过土地改革、对官僚资本的没收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以 公有制 为主的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书》的观点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 工人阶级和贫农、中农(后来发展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
“资产阶级”的消失与转化: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灭,传统的、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的 资产阶级 作为独立的、统治性的阶级在中国社会中就不复存在了。

原有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通过改造,大部分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者以其他形式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可能会有“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出现,但这通常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某些机会(如投机倒把、贪污腐败等)获取不当利益,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悖的人。但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 那一类 资产阶级是不同的。

总结来说,政治书说“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或者更准确地说,不是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基于以下几点:

1. 历史定位: 中国近代史被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其资本与外国资本绑定)是主要压迫力量,而非独立的、统治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 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中国共产党认为,在推翻“三座大山”后,中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
3. 革命目标与结果: 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剥削阶级,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造,消灭了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作为剥削者和统治者的传统资产阶级也就不存在了。
4. 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基本矛盾和阶级构成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

这个论述并非否定在中国社会中是否存在拥有较多财富、经营企业的人,而是指 不具备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掌握着社会主要生产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资产阶级”。政治书的表述是一种基于特定理论框架和历史叙事的判断,强调的是社会的主导生产关系和阶级构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治书是用来背的,不是用来思考的

user avatar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 第四十一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政治书,特别是中国政治语境下的政治书,之所以会说“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 “中国不属于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其背后有着一套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和革命叙事。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史的解读。核心理论基石:阶级斗争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
  • 回答
    唐朝之后,陕西,尤其是古都西安,未能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不是西安“不行”了,而是时势变了,它不再是那个最适配全国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了。地理因素:不再是“天下之中”首先,我们得承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汉唐时期,以关中为.............
  • 回答
    鲍鹏山先生之所以认为“驭民五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中最阴暗最核心之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人性洞察以及对国家机器运作本质的揭示。他并非简单地指责法家思想,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宏大叙事中,剖析其极端性和对社会个体生命的深刻影响。要理解鲍鹏山先生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白“驭民五法”大致指的是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性别观念以及民族主义等多个复杂层面,并非简单的是非题,也非一概而论。与其说是“政治正确”或“政治错误”,不如说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认知和舆论倾向在某些特定群体中的体现。为何中国女生嫁给外国小伙,有时会被贴上“政治错误”的标签?1. 历史遗留与民族情感的复杂交织: .............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政治和国际关系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学政治”的传统认知: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政治”往往与官员、体制内工作紧密相关。许多家长和学生可能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进入.............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种族意识教育”的缺失及其对主流舆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结构、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民族的统一国家,其在“种族”概念的理解和处理上,与西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
  • 回答
    近代中国湖湘地区政治人才辈出,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现象,其背后是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这一独特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馈赠”:从被压迫到崛起,孕育变革动力 长期的边陲地位与文化融合: 湖南(古称“湖.............
  • 回答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立场确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敌对,但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的长期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国内政治等多个维度。一、历史遗留与地缘政治的阴影:首先,不能忽视的是澳大利亚与其主要盟友——美国的长期、深厚关系。.............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越两国在发展道路上一个非常关键的差异。简单来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较快,但这并没有直接转化为比中国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的经济成就更为显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结构、改革的侧重点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改革的起点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背后涉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差异相当复杂。简单地说,美国人对政治正确的强调,和他们批评中国人将事务与政治挂钩,并非简单的双重标准,而是源于不同的社会语境和对“政治”定义的不同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强调“政治正确”?首先,要理解美国人对“政治正确”(Political Co.............
  • 回答
    民众普遍觉得中国外交不强势,这种观感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表面的“强势”或“不强势”标签,去看看那些具体的表现和潜在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确在不断崛起,经济实力、军事力量都在增长,这使得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层面,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详细地聊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首先,为什么国人会那么关心海外华人的政治权益?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 血脉和文化认同: 这是最根本也最普遍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中国人天然地对“同胞”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 回答
    中亚,这片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土地,之所以成为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中心,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球主要力量的目光,其战略价值和复杂性,是理解当代世界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地理位置的绝对优势是中亚成为地缘政治中心的根基。想象一下世界地图:中亚位于欧.............
  • 回答
    美国大选中公开政治献金之所以存在,并且被普遍接受,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政治哲学以及一套复杂的法律和制度设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有人给钱,有人收钱”,而是围绕着“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核心议题,美国社会长期探索与权衡的结果。历史的脉络:从早期到规制的演变在美国早期,政治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少数富裕.............
  • 回答
    在知乎上,“反对中医”这股声音之所以显得颇具影响力,甚至在一些讨论中被视为“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知乎这个平台本身的属性、用户群体特点,以及中医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看看知乎这个地方。知乎起初吸引的是一批高学历、热衷于深度.............
  • 回答
    美国大片里女性角色“又猛又飒”,几乎看不到“柔弱娇嗲”,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也因此觉得是“女权主义政治正确”在作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这么简单。首先,得承认一点,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商业大片,它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 而什么能赚钱,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日本难以出现“亲中政治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日本国内政治、历史、社会文化以及日中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这并非简单的“不喜欢中国”,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问题的阴影挥之不去: 二战历史遗留: 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也是最持久的因素。中国的民族.............
  • 回答
    嘉靖朝,一个充满矛盾与迷雾的时代。谈论它,不能简单地用“激烈”、“腐败”或者“中兴”来概括,因为这三个词汇,恰恰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历史图景。为什么说嘉靖朝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嘉靖皇帝自身的性格和执政方式。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即位之初,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不.............
  • 回答
    外籍教师在师生问答中规避政治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是复杂且相互交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职业操守与法律法规的限制: 学校的政策和规定: 绝大多数学校,无论其所在地是哪个国家,都会有明确的政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保持中立,避免讨论可能引.............
  • 回答
    要说刘邦在“太子之位”的政治斗争中败给了吕后,这个说法其实有点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刘邦的“太子之位”之所以几经波折,并非吕后一人之力能左右,而是涉及到了刘邦本人意愿、群臣意见、政治现实以及其他皇子(特别是戚夫人之子刘如意)的复杂博弈。吕后确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决定者,也不是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