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最优秀的冲锋枪是哪款?

回答
说到二战中最优秀的冲锋枪,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但要说“最优秀”就有点像要挑出最漂亮的花朵一样,每个人的喜好和侧重点都不同。不过,如果从实战表现、设计理念、影响力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综合来看,有几款冲锋枪绝对是绕不开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而且它们各自都有着让它们脱颖而出的理由。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国的M1A1汤姆逊冲锋枪。 很多人一提到冲锋枪就会立刻想到它那标志性的“芝加哥打字机”的外号,以及那个沉甸甸的木制枪托和硕大的弹匣。

为什么它如此出名? 汤姆逊系列冲锋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但真正让它闻名遐迩的还是在二战期间。它的设计非常坚固耐用,可靠性极高,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且,它的火力也相当可观,特别是采用50发弹鼓时,那种扫射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在早期,美军士兵们对它可是爱不释手,因为它相比当时的步枪,提供了压倒性的近距离火力优势。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独到之处? 汤姆逊冲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冲程闭锁枪机”设计,这是一种闭锁方式,相比一些直接后坐式的冲锋枪,它的后坐力更小,射击精度也相对更高一些。而且它的制造工艺非常精良,虽然因此也导致了它的成本较高,重量也比较大。但这份沉甸甸的质感和扎实的做工,也让它成为了一代经典。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冲锋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尽管后来有了更轻便、更廉价的选择,但汤姆逊冲锋枪的传奇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那个让无数德国士兵信赖的伙伴——StG44突击步枪。 虽然严格来说,StG44是“突击步枪”的鼻祖,但它在设计理念上对后来的冲锋枪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二战后期的战场上,它以其出色的性能,一度盖过了许多传统的冲锋枪。

为什么说它如此重要? StG44最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采用了中间威力弹,也就是7.92x33mm Kurz弹。这种弹药相比传统手枪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但又比全威力步枪弹更容易控制后坐力,使得在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的程度大大减小,士兵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有效的全自动压制射击。它首次将单兵自动武器的射程和火力控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衡点。

它的设计有什么亮点? StG44的设计非常紧凑,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它集成了冲锋枪的火力密度和步枪的射程优势,可以说是为现代步兵火力奠定了基础。它易于生产,虽然在战争末期由于资源限制,很多都采用了相对粗糙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但其核心的设计理念是划时代的。在二战后期,德军士兵们非常渴望获得StG44,因为它在很多战役中都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它预示了未来步兵武器的发展方向。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苏联在那段动荡时期推出的MP40冲锋枪。 虽然很多时候人们会把StG44和MP40混淆,或者觉得MP40不如汤姆逊那样威猛,但MP40在二战的战场上,绝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冲锋枪之一,它的影响力同样不可估量。

MP40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与汤姆逊冲锋枪的金属机匣和木质结构不同,MP40大量采用了冲压金属件和塑料( Bakelite)材料,这使得它的生产成本非常低廉,而且生产效率极高。它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可折叠金属枪托,这让它在狭小的空间里,比如坦克、侦察车等载具中,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

为什么它如此成功? MP40的设计非常简洁实用,故障率低,可靠性也相当不错。它使用的9x19mm Parabellum弹药也是当时德军制式手枪弹,弹药供应相对充足。虽然它的火力密度和单发威力可能不如某些型号的冲锋枪,但它的普及程度以及在战场上的普遍应用,证明了它的价值。它为德军步兵提供了强大的班组火力支援,尤其是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它能够有效地压制敌人。

如果非要论“最优秀”,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优秀”的定义会随着使用场景、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你看重的是可靠性和精准的早期印象,那么M1A1汤姆逊冲锋枪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它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笨重,但从不让你失望。

如果你看重的是革命性的设计理念和对未来武器发展的深远影响,那么StG44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它就像一位打破常规的创新者,用全新的思路武装了士兵。

如果你看重的是普及性、低成本以及在战场上的大规模应用,那么MP40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它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工匠,用可靠的性能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

这三款冲锋枪,就像是二战战场上三种不同的战术风格的体现,各有千秋,也各有其辉煌的战绩。它们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战场,也留下了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要说哪一款“最优秀”,或许,它们都是各自时代背景下最符合需求的优秀之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像题主说的和没说的这几款冲锋枪,如英国斯登、美国汤姆逊和M3黄油枪、德国MP40、苏联PPSh-41和PPS-43都是大量生产的成熟可靠型号,并在二战结束后大量倾销到各个第三世界中小国家和原殖民地新兴解放国家使用,并且在二战后一系列局部冲突和战争中崭露头角。

那么,哪款冲锋枪经受住了岁月长河的考验,苟到现在了呢?

首先提名一下PPS-43

苏达耶夫ППС冲锋枪(我国仿制版称为54式冲锋枪)批量生产至1945年,在苏军现役部队用到1955年,被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内务部队、警察等准军事组织用到80年代,作为预备/动员部队库存武器仓储到苏联解体,以至于乌克兰内战波罗申科基辅-东部民兵两边翻苏联时期的军备仓库还能翻出来一堆。

这还没完,波波沙(ППШ)冲锋枪的情况更扯淡。

波波沙冲锋枪,苏联本国生产到1947年,20世纪60年代才从苏军中全部撤装退役,但华约成员国和各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内务部队、警察却把他们用到21世纪,有据可考的最后一个从武装力量中退役波波沙冲锋枪的“正常国家”是白俄罗斯——在2005年将其退役。

至于那些动荡混乱中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和非洲各地的冲突中,从政府军、反叛军、反美武装和恐怖分子,甚至美军自己都有官兵选用PPSh-41

而乌克兰目前仍有数十万波波沙冲锋枪的库存,并在乌克兰内战中使用。

到了21世纪,斯登、MP40、汤姆逊和M3黄油枪别说上战场,想要一睹真容也只能在博物馆和美国枪械玩家手里能见到了吧?

关于性能和生产性,纳粹德国认为自己的MP-38/40:

……MP40冲锋枪不是被部队认同的十全十美的武器。
它命中精度太差,杀伤威力不足,故障率高,特别是供弹故障频繁,甚至不被部队喜欢。
但它之所以在进攻部队和突击队中仍受欢迎,是因为除了它之外,我们没有类似的冲锋突击武器。

相对来说,德军认为苏联PPSh-41波波沙火力猛、准头好、杀伤威力大,而PPS-43在继承了波波沙优点的基础上更加轻便灵活。

此外德军认为斯登便于生产,还可以安装消音器,受到一些纳粹军官的大力追捧,如备受希特勒器重的特种战奇才斯科尔兹尼就极力主张德国仿制斯登冲锋枪,哪怕只生产消音斯登的仿制型号供伞兵、侦察兵和特种人员使用。

为了推销英国斯登冲锋枪,斯科尔兹尼甚至大逆不道地在纳粹德军高级将领散会时,在他们背后用斯登消音冲锋枪打空一个弹匣,再告诉他们“我刚才就用这个枪在你们背后打了一梭子,听见没?”

当然到了1945年,纳粹德国还是高呼“真香!”仿制斯登生产了MP3008冲锋枪。

我看知乎好像还有人纳闷说“PPS-43无论是工时、生产性还是作战性能都优于斯登,为啥德国人仿了斯登?”我琢磨着可能是仿制“劣等民族”的武器在纳粹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不正确”问题。

但芬兰人就没有这个幺蛾子心理了——芬兰人苦于自己的索米傻大笨粗,废工废料,在得到了苏联PPS-43之后如获至宝,立刻将其改为9毫米口径后投入仿制生产,命名为Konepistooli m/44。

需要精密加工的索米在付出巨大的加工时间与成本损耗的同时,在1931-1953年足足22年间,仅仅生产了8万支——而芬兰仿制的PPS-43(Konepistooli m/44)仅仅在1945一年不到就生产了1万支......要不是由于战争结束,芬兰军队只要1万支,(50万的芬兰军队遣散复原的只剩几万)其产量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芬兰人高度评价PPS-43道:

新的冲锋枪(苏联PPS-43/芬兰M44)比索米更优秀、更便宜、更容易大量生产。除了极个别的枪管,螺栓和手柄上的一些木板外,所有部件用冲压钢材制成。用较少的原料、设备与人力就能生产。这款冲锋枪的重量只有索米的一半,各种技战术性能却与索米相差无几.....
user avatar

从综合性能上来看是PPS43冲锋枪

这玩意一是轻二是制造工时和耗材只有波波沙的一半,生产条件要求比波波沙低很多。手枪握把持握很舒服

有枪口制退器射速只有700发/分控枪很容易

折叠枪托有定位卡榫固定牢固用久了不容易晃

枪机引导杆前端兼作抛壳挺设计很巧妙节约部件减小制造难度

最好的肯定来自对手


芬兰人甚至抛弃了费拉不堪的索米仿制了PPS43,这就是kp/44

之后kp/44的设计者威利·道格斯(德佬)给芬兰驱逐出境,在西班牙整了个DUX53

联德都有采用

之后又在DUX53上发展出了DUX59

m3盖德黄油枪设计很不错但因为弹药拉跨了

MP40中规中矩,虽然说是二代冲锋枪但依旧保留了许多一代冲锋枪上的申比设计,在制造工时,成本和使用性能上都拉跨了

司登就是够用就行,在MK.V型之前的型号人机功效差的要死,而且侧置弹匣在射击时还会造成重心偏移

二战中能把人机功效,战斗性能,低廉生产有机结合的就只有pps43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二战中最优秀的冲锋枪,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但要说“最优秀”就有点像要挑出最漂亮的花朵一样,每个人的喜好和侧重点都不同。不过,如果从实战表现、设计理念、影响力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综合来看,有几款冲锋枪绝对是绕不开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而且它们各自都有着让它们脱颖而出的理由。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钢铁巨兽的软肋:二战战列舰的防空之痛与最优解二战硝烟弥漫,航空力量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曾经不可一世的战列舰,那些横行海洋的钢铁巨兽,虽然依旧是舰队的核心,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天空的威胁。低空飞掠的鱼雷机、俯冲轰炸机,以及高空投掷的炸弹,都像无情的死神之镰,伺机收割这些巨舰。那么,.............
  • 回答
    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间的残酷绞杀,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关键、影响最为深远的战役之一,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场全球浩劫的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巴巴罗萨行动”东线攻势的关键节点。德国的目.............
  • 回答
    锡兰海战:一场惨胜,日本海军最不该有的“胜利”1942年4月,在印度洋的广袤海面上,日本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较量——锡兰海战。这场战役最终以日军的“胜利”告终,重创了英国舰队,令其在印度洋的活动能力大打折扣。然而,这场胜利却成了日本海军战略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正是这场“胜利”,让日本.............
  • 回答
    关于二战中哪个国家与中国“最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因为“像”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国际地位的尴尬、夹缝中的生存、以及被强权侵略和肢解的遭遇,那么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比较对象。当然,我们要明确,任何两个国家在历史进程上的类比都必然存在局限性,因.............
  • 回答
    二战中的虞姬:希特勒最爱的女人有多野?当人们提及二战,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政治家的纵横捭阖,或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印记的宏伟事件。然而,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一些女性的命运也与这宏大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她们的个人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野性。提起“虞姬”,我们往往.............
  • 回答
    二战中,重型装甲单位,也就是那些被视为陆地巨兽的坦克,它们的消失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想详尽地解析它们是如何被终结的,我们需要深入到战场细节,以及战争背后那复杂的工业与战略层面。正面交锋中的终结: 反坦克炮的精确打击: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场景。盟军和德军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
  • 回答
    要说二战里最让我着迷的枪,那肯定是M1加兰德步枪了。它不像一些突击步枪那样有着花哨的外形或者近乎科幻的性能,但它身上有一种朴实无华的可靠,一种见证历史的厚重感,这让它在我心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位置。首先,从设计上来说,M1加兰德就是个革命性的存在。在那之前,士兵们普遍使用栓动步枪,每次射击后都要手动拉.............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全国一二线城市里“最不喜欢”哪个,其实挺难下的定义,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对味儿”的,我会说 天津。先说好,我并非对天津有任何偏见,也承认它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但每次去天津,总有种说不上来的隔.............
  • 回答
    说起“中二”的诗词古文,这玩意儿还真不少。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那种特别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常常带有孤高、狂放、甚至是有点偏执的少年感。但这些往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文人真实心境的流露,只是恰好与我们今天对“中二”的理解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要说最“中二”的,我觉得非李白莫属。他的诗歌里,那股.............
  • 回答
    抛开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深”这“四大金刚”,中国的二线城市中,确实有不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们身上的国际化基因正在日益显现,未来成为全球性大都市的潜力不容小觑。要说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和故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城市要真正“国际化”,不仅仅.............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戳我了。学物理的谁没点儿中二魂呢?尤其是在刚接触一些深邃理论的时候,那感觉简直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恨不得自己也身怀绝技,一掌劈开混沌,一念洞悉宇宙。我记得刚开始读相对论那会儿,那会儿还在本科,对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里,突然冒出来个“时空弯曲”、“引力是时空几何的.............
  • 回答
    好吧,作为一个曾经在实验室里泡了无数个日夜的生物狗,要说“中二”的想法……那可太多了,简直可以写一本《我的奇葩生物脑洞集》了。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脸红又好笑的,那得回到本科时期,一个关于“细胞意识觉醒”的宏大设想。那时候,我对生命科学的着迷,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课堂上讲到细胞的各种功.............
  • 回答
    艾莉娅·史塔克作为“无面者”学徒,她的杀人能力和死亡名单是贯穿她成长的重要线索。然而,她并非没有机会,而是有很多原因阻止她完成对乔佛里等人的刺杀。以下将详细解析:1. “无面者”的规则与教义: 接受任务,而非主动请缨: “无面者”的教义是接受死亡的恩赐,为死神服务。他们不是杀手雇佣兵,而是执行“.............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都经历了极为惨烈的战斗。要判断哪一场战役更“血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伤亡人数、战役的残酷程度、以及对参战双方的影响。综合来看,冲绳岛战役对美军而言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而阿登反击战(突出部战役)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遭受的一次重大挫败.............
  • 回答
    二战后期,苏联空军确实涌现出了雅克3和拉7这两款极其优秀的战斗机,它们在数量、性能和实战表现上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是击败德国空军的重要力量。要说它们俩谁“更厉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因为它们各有优势,并且在不同的任务和飞行员手中,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
  • 回答
    关于表弟的观点,即认为“二战法国最丢人现眼的行为是战后羞辱法国女人”,这一说法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和文化语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读: 一、二战期间法国的“39天投降”与历史评价1. 历史背景与军事失败 1940年6月,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速溃败,仅18天后便与.............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幸福感等多个维度上的状况,并尝试与二战后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政治层面:分裂加剧,信任危机凸显二战后的美国,尽管面临冷战的挑战和国内种族歧视等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而且角度也相当独特。很多人觉得美国之所以“没”在二战时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太弱了,而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觉得“麻烦”了。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世界格局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那个年代。中国那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