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美国最血腥的战役是冲绳岛战役还是阿登反击战?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都经历了极为惨烈的战斗。要判断哪一场战役更“血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伤亡人数、战役的残酷程度、以及对参战双方的影响。

综合来看,冲绳岛战役对美军而言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而阿登反击战(突出部战役)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遭受的一次重大挫败,伤亡数字也非常惊人,但伤亡惨重程度可能略逊于冲绳岛。

下面我将分别详细讲述这两场战役,以便您能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残酷性:



冲绳岛战役 (Battle of Okinawa)

时间: 1945年4月1日 1945年6月22日

背景:
冲绳岛是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控制冲绳对于美国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续登陆日本本土(代号“唐山”行动)提供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并能切断日本海上交通线。日本方面,冲绳岛被视为保卫本土的“国门”,因此投入了极大的兵力和决心进行防御。

日军的防御策略:
与太平洋其他战役不同,日本在冲绳岛采取了一种极其疯狂和绝望的防御策略,即“特攻”(Kamikaze),也就是神风特攻队。他们将大量的海军和空军飞机改装成自杀式攻击武器,试图用人肉炸弹式的攻击来摧毁盟军的舰艇。此外,日军在岛上构筑了极其坚固的地下工事,利用崎岖的地形,将士兵分散到精心构筑的地下掩体、洞穴和隧道网络中进行顽强的抵抗。他们的作战原则是“玉碎”,即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尽可能杀伤敌人以削弱其进攻能力。

战役过程与残酷性:

1. 登陆与初期阻击: 盟军(主要是美军)以庞大的兵力开始了登陆作战。然而,登陆过程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日军利用炮火、迫击炮和机关枪对登陆部队进行密集打击,造成了大量伤亡。
2. “铁锈大陆”: 冲绳岛的地形被日军构筑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铁锈大陆”。美军士兵必须一点一点地攻克由混凝土、钢筋和泥土加固的防御工事。许多阵地都是互相连接的地下隧道网络,里面布满了机枪、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美军士兵形容攻克这些阵地如同在“地狱中挖掘”。
3. 神风特攻队的恐怖: 这是冲绳岛战役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方面之一。日军发起了超过3000架次的特攻攻击。尽管许多飞机被击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成功击中了盟军的舰艇。美国海军的“黄蜂号”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等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人员伤亡巨大。许多美军士兵回忆起被特攻机俯冲攻击时的恐惧,飞机拖着浓烟,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仿佛来自地狱的使者。
4. 地面部队的顽强抵抗: 在地面上,日军士兵躲藏在地下工事中,利用狭窄的出口进行伏击。美军在攻克这些工事时,往往要进入狭小的空间,面对面地与日军士兵搏斗,使用火焰喷射器、炸药和刺刀。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着血腥的肉搏战。特别是西太平洋战役中的一些著名战役,如嘉数高地、猪俣高地、末吉高地等,都变成了惨烈的消耗战。
5. 平民伤亡: 冲绳岛战役的另一个悲剧是,当地大量平民卷入了战争。由于日军将平民组织起来协助作战,并且将战斗地点设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加上盟军的炮击和空袭,导致数十万冲绳平民死亡。许多平民被日军强迫自杀,或者被卷入两军的炮火之中。

伤亡情况:

美军: 约有12,520名士兵死亡,超过45,000人受伤。这是美军在二战中最血腥的一场战役,单兵伤亡率极高。
日军: 估计有超过100,000名士兵死亡,只有极少数(约7,000人)被俘。这显示了其“不投降”的作战意志。
冲绳居民: 估计有约100,000至200,000平民死亡。



阿登反击战 (Battle of the Bulge)

时间: 1944年12月16日 1945年1月25日

背景:
1944年末,盟军在欧洲战场进展迅速,即将逼近德国本土。希特勒为了扭转战局,挽回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颓势,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阿登地区的盟军防线上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企图分割盟军,夺回安特卫普港,并迫使西方盟国与德国单独媾和。

战役过程与残酷性:

1. 突袭与混乱: 德军利用恶劣的天气(大雪和浓雾)掩护,集结了大量的坦克和步兵,对美军防线最薄弱的阿登地区发动了闪电般的攻击。由于盟军情报失误和部队轮换,最初的美军部队措手不及,防线迅速被撕裂。
2. 围困与抵抗: 德军的攻势导致约20万美军士兵被围困在多个区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斯托涅(Bastogne)地区。美军第101空降师等部队在弹药和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巴斯托涅的坚守成为了阿登反击战中英勇抵抗的象征。
3. 恶劣的冬季作战条件: 这场战役是在严寒的冬季进行,大雪、冰冻和极低的温度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士兵们饱受寒冷、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车辆装备经常因为严寒而失灵。许多士兵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甚至死亡。在战役初期,盟军的补给线也一度中断,使得部队更加困难。
4. 大规模的坦克战: 阿登反击战是二战西方战线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之一。德国投入了大量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与盟军的谢尔曼坦克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虽然盟军在数量上占优,但德军的坦克在火力上往往更胜一筹。
5. 暴行与屠杀: 在战役的早期,德军的党卫军部队在比利时马尔梅迪(Malmedy)屠杀了约80名美军战俘,这一事件极大地激怒了美军士兵,进一步加剧了战役的残酷性。

伤亡情况:

美军: 约有19,000名士兵死亡,约42,000人受伤,约23,000人被俘(其中许多后来被释放或在撤退中得以幸存)。总计伤亡人数超过80,000人。
德军: 估计死亡、受伤或被俘人数在67,000到100,000之间,具体数字难以精确统计,因为德军在战役后期损失惨重,大量人员和装备被摧毁或缴获。
英联邦军队: 约有1,400人伤亡。
平民: 约有3,000名比利时平民在战役中死亡。



总结对比:

伤亡人数(美军):
冲绳岛战役:约12,520人死亡,45,000+人受伤。
阿登反击战:约19,000人死亡,42,000+人受伤,23,000+人被俘。
从单纯的死亡人数来看,阿登反击战对美军来说死亡人数更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冲绳岛战役的持续时间更长(约三个月),而且美军在冲绳岛战役中总伤亡人数(死亡加受伤)相对阿登反击战的死亡人数来说,虽然死亡人数少,但总的伤亡和消耗可能相当接近,且冲绳岛战役美军的单兵伤亡率和持续消耗更为突出,而且还包括了惊人的海军损失。

战役性质:
冲绳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为登陆日本本土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是日军“本土决战”策略的预演,因此双方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战斗,尤其是日军的特攻战术和地下工事的坚守,使得这场战役异常血腥和残酷。这场战役对美军造成的心理冲击和对日本本土登陆后可能付出的代价的预估,直接影响了后续是否使用原子弹的决策。
阿登反击战是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反攻,旨在挽救战争败局。虽然德军最初取得了突破,但最终被盟军强大的工业能力和顽强的抵抗所击败。这场战役虽然伤亡巨大,但更多的是一次战术上的挫败和巨大的消耗。

结论:

如果以美军死亡人数作为主要衡量标准,那么阿登反击战造成的美军死亡人数更高。

但如果考虑战役的整体残酷性、美军的伤亡率、以及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海军损失和对后续战略决策的影响),冲绳岛战役对美军来说无疑是最血腥、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冲绳岛战役中,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的抵抗,尤其是神风特攻队的出现,使得这场战役充满了绝望和疯狂,对美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此外,大量平民的死亡也为这场战役增添了额外的悲剧色彩。

因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冲绳岛战役是二战中美国经历的最血腥、最惨痛的一场战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阵亡数字、战役持续时间和参战者亲身体验上看,我个人认为应该再加上一个选项——许特根森林战役。

从数据上上看,美军在冲绳阵亡1.3万,受伤3.6万,战斗持续两个月;在阿登森林阵亡1.5万左右,总伤亡8万人,战斗持续一个多月;美军在许特根森林打了五个月才完成既定战役目标,其阵亡数字在简中互联网和外网上差距巨大,有12000,24000,33000(这个应该是总伤亡数字,在安东尼·比弗那本《Hitler's last gamble》里有证实)三个数字,总伤亡也在三万到五万不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役的确算得上是美军的地狱之旅暨T0级脑残操作。

简单来说,为了在泛德意志地区长跑大赛中压过慈父,盟军决定一举杀过齐格菲防线,艾森豪威尔计划在圣诞节前后打到德国本土,45年春天杀进柏林,在苏联人赶到之前在柏林插旗。美一集决定从亚琛方向穿过齐格菲防线,直插科隆,许特根森林里的德军无疑是他们必须搬掉的绊脚石。并且控制许特根森林的德军一旦炸毁水坝,下游的盟军全部都得在泥浆里打滚。因此,美一集势必要肃清许特根森林。

而许特根森林是个啥情况呢?

许特根森林地处比利时与德国的边界上,总面积达到了五十平方公里,这一片森林有很多一百多英尺高的松树……森林内部的环境也是非常复杂,很多地方的只能允许人弯腰通过……
秋季的许特根寒冷潮湿,常有大雾,小股步兵很容易迷路。
这片森林的松树又高又密,美军的空中优势难以发挥,一团糟的路况也让坦克、汽车难以通行,步兵只能以班排为单位前进。

每个松树之下都有一个暗堡,每块岩石后面都藏着一个迫击炮组,在森林里每走一步就会有踩到地雷的可能,美军在作战初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动力,但在“官僚将军”们的命令下,“九十天奇迹”[1]们不得不横下一条心,整出一场堪比打火机的烂活。

9月初,盟军开始进攻许特根森林,当时在此地驻守的德军部队不过6000人左右,但在完备的工事体系下打得美军举步维艰,更让美军绝望的是,许特根森林早就成了一个大号雷场……从9月12日到10月16日,仅第9步兵师便伤亡4500人,失去战斗力。美军让第28步兵师顶替它的位置,而德军7也不断增兵。

在著名坑货霍奇斯的指挥下,28步兵师不得不独自翻越一堆森林和丘陵,在各种各样的雷场中“徜徉”,在某些要点上只能投入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而且一旦某个倒霉鬼踩到了地雷,德军的迫击炮兵会立即往大致方向射击,炮弹往往在树梢位置便炸开,弹片和木屑一起把地上毫无防护的美军大兵打得非死即伤。

对于美军毫无章法的王八拳,德国人自己都感到震惊。

美军在森林里作战还是用平原作战的战术,即攻占小镇,村庄,路口,而对一些战略制高点,水源,战略设施毫无兴趣。德军长期在“400高地”布置炮兵观察点,俯瞰森林,轰炸美军,美军在整个11月却一直没有对高地进行进攻,直至12月7日才派出游骑兵部队仰攻夺取,在40个小时内,游骑兵付出了极大伤亡,但仍然坚守住了400高地直至第13步兵团赶来。讽刺的是,12月18日,德军再次从第13步兵团手里夺回了400高地,并且一直占据此地直到1945年2月。

关于400号高地的战事,详情可见这篇文:


12月,由于德军在阿登的反攻,美军暂停对于许特根森林的嗯造活动,于1945年1月重新开始进攻。而早就在许特根领略了严寒、泥浆、炮击的28师及其他部队却出现了大规模的怯战,经美方军医统计,整场战斗中有8000名美军患上“战斗疲劳症”,也就是在战场上的精神崩溃。28师士兵埃迪·斯诺维克坚决拒绝去许特根森林作战,霍奇斯将军很害怕这种畏战情绪蔓延,所以在军事法庭审判后,他被判处死刑。

“你们就算枪毙我,我也不去许特根!”

1945年2月15日,鲁尔大坝最终被攻破,美军进入了大坝破坏了水闸系统,渡过鲁尔河。在一系列的指挥错误与体系问题下,美军不得不付出大于德军的伤亡以达成作战目标,纵使前者拥有绝对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进攻的第四步兵师经历了一次线下的地狱笑话,12月初,鉴于其伤亡惨重,美军决定提前将其调离战场,与第83步兵师换防,该师被转移到“较为平静的”第八军防区——阿登山区—巴斯托涅。

参考

  1. ^ 在前线出现人力短缺后,美军的预备役军官和补充兵往往做3个月“复健训练”就可以上战场去和德佬拼杀
user avatar

我来个抖机灵的:如果从美方观感来看,我不了解阿登,但只能说反正不是冲绳;

如果从美方军事力量“体感”的角度,其实最残酷的可能是硫磺岛(太平洋上伤亡数字,当然要注意不是死亡数字,美方超日方的极少数例子),冲绳既然发生在硫磺岛之后,那其实残酷血腥都已经在意料之中了。

随便来个真 地狱笑话:如果你是一个参加冲绳战役的美方基层海军军官(陆战队的马润兄弟归根结底也隶属于海军),那你肯定是“中太平洋攻略”一系的,也就是从1943年末开始战斗,后来改编为第五舰队及其协同力量的“中太平洋舰队”一员。如果你命足够大(真的需要足够大),那你此时已经参加过(起码是全程陪跑过)攻略塔拉瓦,空袭特鲁克,奇袭夸贾林,空袭帕劳,塞班之战,奇袭天宁岛,收复关岛,硫磺岛之战了,请问你还不知道你来到冲绳会遇见啥,你长官又希望你和你同事们在这里干点啥吗?心理素质摆在那里,再惨也就那样。当然具体干啥我也就不说了……中太平洋攻略部队也是我所知的历史上仅有的打出过多次畸形战俘比例(不能正常用战俘数量推断歼灭数量)的近现代案例:

如果从民间角度来说,竟然是阿登更“破防”,阿登之战的结果真的造成了股市波动,而硫磺岛和冲绳都没有

如果有人根据阿登的反馈想在硫磺岛,冲绳之战前后做空,他会气晕过去。

我觉得其实44年下半可能是欧洲战场的一个相对盲目乐观期,这就了解不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都经历了极为惨烈的战斗。要判断哪一场战役更“血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伤亡人数、战役的残酷程度、以及对参战双方的影响。综合来看,冲绳岛战役对美军而言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而阿登反击战(突出部战役)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遭受的一次重大挫败.............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幸福感等多个维度上的状况,并尝试与二战后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政治层面:分裂加剧,信任危机凸显二战后的美国,尽管面临冷战的挑战和国内种族歧视等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而且角度也相当独特。很多人觉得美国之所以“没”在二战时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太弱了,而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觉得“麻烦”了。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世界格局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那个年代。中国那时候.............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在东京大轰炸中未使用化学武器,这一决策涉及多方面的政治、军事、法律和人道主义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国际法律与条约的约束 《海牙公约》(1907年): 这是最早禁止使用毒气或窒息性武器的国际协议,但当时许多国家并未严格遵守。美国虽然签署了《海牙公约》,但未完全禁用化学武器,.............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战场上,美国军队以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先进的装备和高昂的士气,在许多战役中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战争的残酷性不容忽视,即便是强大的美国军队,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探讨美国在二战中是否有过“接近全军覆灭”的集团军,这需要我们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集团军”(Army)在二战中的规.............
  • 回答
    二战期间,虽然美国的本土作战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战场上,但从战略全局和军事准备的角度来看,美国对西线本土遭受入侵的应对计划一直是其国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说的“西线本土作战”,并非指直接的陆地入侵,而是更侧重于海上封锁、空中打击以及可能的海滩登陆。美国在二战中的核心战略是“先欧后亚”,但即便如此.............
  • 回答
    在探讨二战美国航母的生产极限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一个概念:航母的“生产极限”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上限,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了工业产能、技术研发、资源调配、人力培训以及战略需求等多个层面。 美国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工业生产能力,将航母的建造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即便如.............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国飞行员的训练体系之所以能够取得对日本飞行员的压倒性优势,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套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的训练理念和实践,从根本上提升了美军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和整体素质。一、 科学化、标准化与层级化的训练流程:从基础到精通美国飞行员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捋。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美国最初是想置身事外的,毕竟隔着太平洋,而且国内也有不少人觉得欧洲的事儿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那时候,欧洲战场上,德国和苏联那叫一个剑拔弩张,但美国对谁都没什么特别的“偏爱”。事情的转折点,关键就在于德国的野心。希特勒这个主,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先是吞并了奥地.............
  • 回答
    二战末期,美国之所以没有直接全面入侵日本本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背后交织着军事、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考量。简单地说,直接登陆日本本土的代价,无论是对美军还是日军,以及日本平民,都将是无法想象的巨大。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日本本土的情况。到了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大兵的“下半身”问题,也就是士兵性行为和与之相关的性健康问题,确实是一个在战争年代难以回避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不能简单归咎于“管不住”。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需要剥离浮于表面的描述,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环境驱动力。一、环境因素:残酷战争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涉及到二战时期的诸多关键因素。简单地说,如果美国“火力全开”,那胜算会极大,但同时打败苏联和德国,也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而且这个“火力全开”需要非常细致的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火力全开”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生产和部署,还包括经济动员、政治意志、外交策略以及.............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两个立场完全对立的球迷能不能在一起一样,但爱情这事儿,哪儿有那么多“应该”和“不应该”呢?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代表着战场上的敌对双方,一个爱美国海军,一个迷恋日本海军,这画风听起来就像电影《珍珠港》里男女主角的设定,一边是美国飞行员,一边是日本海军的背景。这天然就带着一种戏剧.............
  • 回答
    关于“美国故意让日本轰炸珍珠港”的阴谋论,这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且充满争议的说法。要理解这个理论,咱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把那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看看支持者们都抓住了哪些“证据”,以及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都市传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阴谋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美国政府,特别是罗斯福总.............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的传奇之星:P38“闪电”战斗机的全方位评价P38“闪电”(Lightning)战斗机,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革命性的飞机之一。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早期的主力战斗机,它以其独特的双机身设计、强大的火力、出色的高空性能以及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留.............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P51“野马”战斗机:一款定义时代的空中王者P51“野马”战斗机,毫无疑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尤其在美国陆航(USAAC)的序列中,它的表现堪称卓越,深刻改变了二战空中战场的格局。要评价这款飞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优势、战场表现.............
  • 回答
    如果中国在二战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美国独自对抗日本,那么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将变得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战场对日本战略的牵制作用: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战场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消耗战泥潭。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虽然在早期取.............
  • 回答
    你说的那句“二战美国日本是狗咬狗”,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甚至被喷一下午,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最直接的冲突点,就是你这句话本身的严重简化和不恰当的比喻。你想想,“狗咬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同类之间,尤其是立场相近或者有共同之处的群体,为了.............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恐怖袭击”与“战争行为”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以及它们背后的动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孰对孰错”的道德评判,而是涉及历史、国际法、政治学等多个维度的复杂分析。恐怖袭击:以非国家行为者为主要施暴者,以制造恐慌为目的首先,我们来看“恐怖袭击”的定义。通常认为,.............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二战美国式的“爆装备”,简单说就是那种产能全开、不计成本、以速度为第一要务的爆发式生产模式,现在环境下能不能重现?我的看法是,非常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很实在,跟AI写的东西那种空泛的“科技进步成本高”不一样,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说当年美国为啥能“爆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