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男性平均寿命远低于女性平均寿命?

回答
男性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女性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并且有其复杂的原因,可以从生理、行为、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来详细解释。

一、 生理层面(生物学上的固有差异)

遗传因素(性染色体):
X染色体优势理论: 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XX),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XY)。X染色体上携带了许多与免疫功能、疾病抵抗力相关的基因。当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例如致病基因)时,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可以起到“备份”或“补偿”作用,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一旦这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就没有其他基因可以弥补,更容易暴露于X连锁疾病的风险中,如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Y染色体影响: Y染色体相对较小,基因数量也少得多,并且主要与男性生殖发育有关。它不像X染色体那样包含那么多对健康和寿命至关重要的基因。

激素差异:
雌激素(Estrogen)的保护作用: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被认为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它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HDL)水平,降低“坏胆固醇”(LDL)水平,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雌激素还可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睾酮(Testosterone)的双重影响: 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较高。虽然睾酮对维持男性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过高的睾酮水平也可能与某些风险行为、攻击性以及某些疾病(如前列腺癌、某些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睾酮可能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使其在面对某些感染时不如女性。

免疫系统差异:
女性的免疫系统通常被认为更强大,对感染的反应更迅速,并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更高(尽管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就对健康不利,但更强的总体免疫反应在面对感染时可能更有优势)。这种差异可能与雌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二、 行为和生活方式层面(后天习惯和选择)

风险行为:
冒险和冲动: 男性在社会和文化影响下,往往更容易表现出冒险、冲动和寻求刺激的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
驾驶行为: 男性更容易超速、酒驾、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
暴力和攻击性: 男性在争斗、打架等暴力事件中的参与度更高,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运动风险: 虽然运动有益健康,但男性参与高风险运动(如赛车、极限运动、某些高强度球类运动)的频率和激烈程度可能更高,增加了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
烟酒消费: 尽管男女吸烟饮酒比例都在变化,但历史上和在许多地区,男性一直是烟酒消费的主力军。吸烟与肺癌、心脏病、中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而过量饮酒则会损害肝脏、大脑等器官,增加事故风险,并与多种癌症相关。

职业选择:
高风险职业: 许多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矿工、渔民、士兵、警察等,男性从业者占绝大多数。这些职业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如接触有毒物质、高噪音环境)以及精神压力风险。

就医行为和健康意识:
拖延就医: 研究表明,男性在出现健康问题时,往往比女性更倾向于拖延就医,认为自己“没事”或不愿承认自己生病。这种延迟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在更晚期才被发现,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也可能更差。
健康检查频率: 女性通常更重视预防性健康检查,例如定期体检、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等。相比之下,男性对常规体检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对疼痛的忍耐: 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忍耐疼痛,而不是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三、 社会和环境因素

社会性别角色和期望:
“男子汉”的压力: 传统社会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常常是将他们塑造成坚强、不轻易示弱、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这种期望可能导致男性压抑负面情绪,避免表现出脆弱,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就医行为。
竞争和压力: 男性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和职业竞争,这可能导致长期的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暴露:
某些职业或活动中,男性可能比女性更容易接触到对健康有害的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辐射、粉尘等。

四、 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心血管疾病: 虽然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大幅增加,但在中年之前,男性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比例通常更高。这与前述的激素差异和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癌症: 男性在某些癌症(如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高于女性,这与其吸烟饮酒习惯、职业暴露以及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HPV)的风险差异有关。
意外伤害和暴力: 如前所述,男性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跌落、溺水等)和暴力冲突中的死亡率远高于女性。

总结

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理上的固有差异(X染色体、激素)为这种差异奠定了基础,而男性在行为习惯(风险行为、烟酒、就医态度)、职业选择以及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下,更是增加了其面临的健康风险。 认识到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高男性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男女在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生理上的固有差异仍然存在,因此,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的趋势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完全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男性是消耗品。

多数人都不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原则上,只需要一个男性就可以满足成百上千的女性受孕需求。一切社会文化现象都是生理基础决定的。

所以即使男性死掉90%,一个族群也不会灭亡。仅仅看冷酷的生物因素,雌性相当于子宫的附属物,而雄性相当于四肢。四肢受伤不致命。反之,四肢主要负责“输出”,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战斗力。这样的场景,决定了“消耗品”的设计思路。

所以男性的生理特点就在于:短期高输出,而不必长期质保。雄性荷尔蒙就是一个自杀攻击风格的药物,保证男性可以很快的长出劲爆的肌肉,强大的体力,冲动而疯狂的冒险性。从而保证人类族群有最大化输出,无论是农牧业还是战争。而且男性人数可以容忍高度的损耗。至于受孕反倒完全不必担心的,保障很充分(毕竟哪怕只剩一个也勉强够用)。相对的,其代价就是在短暂的高峰期之后,身体很容易失去平衡,各个身体器官都更容易得病。


相对的,女性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生育。生育能力是昂贵的、独占的,消耗大量资源的,不能随便更换,就需要长期质保的设计思路,因为胡乱冲动会损害孩子的利益。大自然不会因为人们的苦恼而有丝毫的怜悯,目前的形式,是冷酷而高效的。无论男女,都是付出很大的代价,才站在目前的位置上。男人付出短暂生命为代价,得到了最高的行动能力;而女性不得不在漫长的人生中,默默地忍受痛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是而已。

user avatar

先看是不是,

我找到的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如下 ,

数据显示,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

不管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

女性寿命都比男性长!


我又结合了2016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

看了一下各个省的情况,

数据太多,我就只列最高龄的,因为中间都是平稳过度的,

发现不管哪个省,也都是女性高龄能比男性多...


我当然也找了世界各地寿命分布 ,


以及未来的预期年龄变化趋势


这现象和地区,和过去未来都没太大关系,

(图1图2能说明问题了,后面都是无效数据仅供扩展)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现象,

我总想归结于是因为放血促进新城代谢,因为生产返老还童...

不过,我这些话不靠谱,丁丁专门有讲过的 @丁香医生


献血到底好不好?
理论上,献血有可能对健康有益,因为失血可以促进血液再生、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但是,现实中尚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文献来支撑这个说法。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一般是有 200 mL、300 mL 和 400 mL 三种规格,而且两次献血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多数人一次仅献 200 mL,而这个量不足体内血液的 5%。而一个正常健康女性六个月的月经量(大约 200~300 mL)都比这个多,健康人体可以轻松的进行代偿,甚至都不一定会动员肝、脾中的血液。
因此,很难说献血后人是更加健康了——当然,也不能说是更不健康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献血之前的疾病筛查还是有用的,对于人们了解自身某些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很有帮助。
作者:丁香园
链接:zhihu.com/question/3010


参考资料:

[1] List of countries by life expectancy

[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3] Life expectancy - Wikipedia





>>>贱贱的圈|群|站<<<

user avatar

因为男的要60岁才能退休

女的只需要50

:)

user avatar

进化的原因。

我们这种人类叫“智人”,最早可以追溯到25万年前。我们现在的基因是在几十万年的“采集狩猎”过程中塑造的。女的负责照顾幼儿和采集植物,男的负责狩猎。

女性在因为年老丧失生殖能力后,尚且可以照顾孙辈,所以有利于自己基因传递下去。

男的老了之后,丧失了狩猎能力和生殖能力,就是纯消费者了;早死还能省点粮食,有利于种群发展。

所以,一代一代人类进化下来,倾向于把没用的老年男性早点淘汰掉,老年女性则可以多留几年。所以男性寿命平均比女性短5至~10年。

这是亿万年来的进化历程执行的大自然的逻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