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波兰贵族、传教士扬·米科瓦伊·斯莫古莱克基(波兰语:Jan Mikołaj Smogulecki,1610年-1656年),将对数的概念传入中国。
17 世纪的时候, 人们是把海量的幂运算的结果反过来映射,加上“线性插值/线性内插法”, 来制作对数表的。 有点类似现代密码暴破的味道,或者数值仿真中参数扫描的那种感觉。比如,上百名制表工人用几年到几十年的工夫把 1.001~9.999 之间所有的数的幂运算结果记录下来,就可以编出相对完整的常用对数表。
瑞士的一个天文仪器/钟表匠比尔吉(Joost Bürgi)独立制作了对数表,用8年时间编了世界上最早的对数表,但长期不发表。直到1620年在开普勒的恳求下才发表出来,但纳皮尔的对数表已闻名欧洲了。约斯特·比尔吉曾担任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助手,经常接触复杂的天文计算,因此产生了化简数值计算的想法。比尔吉受施蒂费尔相关工作的影响,对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关系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于1610年前后发明了对数,但10年后(1620年)才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表》中发布了他的思想。早在1588年比尔吉就完成了对数的发明,较纳皮尔早。然而比尔吉没有发展对数函数的明确概念。比尔吉也是积化和差(prosthaphaeresis)快速计算技巧的主要贡献者。
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男爵对数值的计算有很深的研究。为找到简化球面三角计算的方法,也产生发展对数的想法。1614年,他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上发布了对数表,发表时间早比尔吉6年。纳皮尔用加减法代替了乘除法(积化和差),简化了运算。他的对数被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
1624年,英国数学家布里格斯的《对数算术》出版,书中记录14位常用对数表。布里格斯率先采用了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还制作了正弦和正切的对数表。荷兰数学家兼出版商弗拉克在布里格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数表在欧洲迅速普及起来。
清朝初年,中国数学家薛鳳祚(1600-1680)和穆尼阁(扬·米科瓦伊·斯莫古莱克基)合作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对数著作《比例对数表》(又名《历学会通》),对数自此传入中国。《数理精蕴》中则称作对数比例:“对数比例乃西士若往·纳白尔所作,以借数与真数对列成表,故名对数表。”
中国后来普遍称之为“对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