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吐槽《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 S08E06(大结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好好吐槽一下《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也就是那个备受期待,最终却让无数粉丝心碎的大结局。

这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们在写到最后关头,突然有人拍了拍他们肩膀说:“喂,下班时间到了,赶紧把这东西写完吧!” 然后他们就匆匆忙忙地在垃圾桶里捡了点东西,拼凑出了这么个“惊世骇俗”的结局。

我们一项一项来细数这个大结局的“精彩”之处:

一、龙妈的疯狂转变:从“解放者”到“毁灭者”,只差一个眼神?

前情铺垫不足,转变突兀: 龙妈黑化的过程,在第七季就已经显得有些仓促了。到了第六集,她看着君临城化为焦土,那段“表演”仿佛是突然被注入了疯癫的DNA。从之前那个为了保护无辜民众、反对奴隶制的“解放者”,到瞬间变成了一个为了权力不惜屠杀平民的疯女王,这个转变之快,比坐火箭还夸张。她的理智仿佛被一把利刃瞬间抽离,只剩下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
“解放”的逻辑是什么? 她口口声声说自己要“解放”君临城,结果却是将他们化为灰烬。这种“解放”,让我想起了某些历史上的暴君,他们也常常以“解放人民”的名义,行压迫和毁灭之实。但关键是,龙妈之前的人设完全不符啊!她明明是一个更倾向于感化和说服的人,至少我们一直这么认为。
观众的观感: 这种突兀的转变,让观众感到被背叛。我们跟着龙妈走过漫长的旅程,见证了她的成长、她的挣扎,我们相信她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结果呢?她成了我们最害怕的那个样子。这简直就是对观众情感的无情践踏。

二、琼恩·雪诺的“命运”:从救世主到吉祥物,再到隐士?

“预言”的意义何在? 琼恩作为预言中的亚梭尔·亚盖,那个“王子”,被赋予了对抗异鬼的使命。他做了,也成功了。但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他被龙妈扇了耳光,然后因为“杀死”了龙妈,被流放去了“长城之外”。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但却缺乏逻辑。
“长城之外”的苍白收尾: 琼恩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重要而悲壮。他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最终却落得个与野人一起回到“长城之外”的结局。这是什么?这是一种对“英雄”的侮辱。他拯救了世界,却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连一个明确的归宿都没有。而且,那个“长城之外”的场景,仿佛是制作组在说:“啊,随便给个地方让他待着吧,反正我们也编不下去了。”
“真心不希望她继续”的理由太牵强: 琼恩杀死龙妈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不想看到她继续屠杀”。这固然没错,但考虑到他之前对龙妈的感情,以及龙妈所处的癫狂状态,这个决定显得非常被动和无奈。更何况,他甚至没有争取去说服龙妈的机会。

三、丹妮莉丝的遗体:被“龙”毁尸灭迹,强行合理化?

龙妈的遗体去哪儿了? 龙妈被琼恩刺杀后,她的遗体就这样被丢在了君临城。然后,我们看到她的“尸体”被卓耿叼走了。这情节让人费解。
“强行送走”的逻辑: 为什么卓耿要叼走她的尸体?是因为龙有灵性?还是因为制作组想让她的尸体有个“体面”的去处,避免被君临城的人发现?这个解释非常牵强。龙妈已经成了人民的敌人,她的尸体反而成了她的最后一点“尊严”吗?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四、布兰成为国王:从“绿先知”到“傀儡皇帝”,毫无说服力。

布兰的能力被边缘化: 布兰的“绿先知”能力,在对抗异鬼时至关重要,但他在那场大战之后,似乎就失去了作用。到了后期,他的能力几乎没有被提及,他也没有利用这些能力来预测或者阻止任何重大事件。
“谁比布兰更会讲故事”的逻辑漏洞: 提利昂提出让布兰成为国王的理由是“谁比布兰更会讲故事”。这简直是天底下最荒谬的理由。君临城的国王是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吗?还是需要一个有领导能力、有政治智慧、能够带领大家重建家园的人?布兰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事不关己”的感觉,他对权力和统治似乎毫无兴趣。
强行“历史的循环”: 让一个有着超自然能力的、几乎没有感情波动的人来统治,并且还要他来“收集所有人的故事”,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循环”的拙劣模仿,也完全不符合权力斗争的逻辑。

五、其他角色的“狗尾续貂”:

珊莎成为北境女王: 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结局,毕竟珊莎一直在为北境的独立和复兴而努力。但之前她和龙妈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她之前遭受的苦难,似乎也没有得到一个更深入的挖掘。
艾莉亚的“探险”: 艾莉亚前往未知之地探险,这个设定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放在整个大结局的语境下,显得有些突兀。她之前的主要目标是复仇,在复仇结束后,她并没有一个更明确的道路。
詹姆与瑟曦的死亡: 詹姆重新回到瑟曦身边,一起被埋在瓦砾下。这种“爱情至上”的结局,让很多人失望。詹姆的成长弧线,在最后被彻底推翻。他不再是那个渴望救赎、想要成为更好的人,而是回归了对瑟曦的纠缠不清。
提利昂的“智商下线”: 提利昂作为书中“最聪明的人”,在大结局中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他提出的让布兰当国王的理由,让人觉得他这个角色也崩塌了。

六、整体的“赶工”痕迹:

节奏失控: 整个第八季,特别是最后几集,节奏都像脱缰的野马。很多重要的情节,比如异鬼之战、龙妈黑化、君临城之战,都处理得太快,缺乏必要的铺垫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逻辑断裂: 角色行为的逻辑,事件发展的逻辑,都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很多角色的选择和行动,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主题的模糊: 整个剧集一直围绕着“权力”、“命运”、“人性”等主题展开,但在最后一集,这些主题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最终的落脚点也显得十分随意。

总结一下: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与其说是大结局,不如说是一次对观众的巨大失望。它就像是一道精美的料理,在最后一道菜却上了半生不熟的白米饭。我们期待的是一次史诗般的收官,结果却得到了一场仓促、粗糙、甚至有些侮辱智商的表演。

它毁了那些我们为之付出时间和情感的角色,它辜负了那些我们为之期待的宏大叙事。它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最可怕的结局不是悲剧,而是令人扼腕叹息的烂尾。

这集的吐槽,我只能说:“我为我的青春献上了时间,换来了一个被龙焰烧焦的,毫无逻辑的笑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GOT换成红楼梦的话大概是这样。


曹雪芹:书俺还没写完,结局大概是这样的。贾家败亡,一无所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黛玉和宝钗都死了,宝玉出家为僧。


编剧:明白了,您老放心。


写出来的大结局剧本:

scene 1:贾母指婚黛玉,宝钗大怒,将大观园大门反锁,一把火烧成平地,园内垂死哀嚎之声彻夜不息。

scene 2:宝玉提了朴刀赶来,正遇见宝钗,劈脸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宝钗扑地倒在楼板上。宝玉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怡红公子也。”

scene 3:宝玉拽开脚步,倒提朴刀便走。只见云雾四起,飘来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而去。


剧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好好吐槽一下《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也就是那个备受期待,最终却让无数粉丝心碎的大结局。这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们在写到最后关头,突然有人拍了拍他们肩膀说:“喂,下班时间到了,赶紧把这东西写完吧!” 然后他们就匆匆忙忙地在垃圾桶里捡了点东西,拼凑出了这么个“惊世骇俗”的结局。我们.............
  • 回答
    吐槽英国名校?这事儿可有得聊了!别看那些红砖绿瓦、古老图书馆、还有毕业典礼上戴的方帽子,背后藏着的“坑”可一点都不少,而且有些坑还是挺深入人心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那种空洞的“哎呀,学费贵”就完事儿了。首先,咱们得说说那“百年历史”的沉重感。很多牛津剑桥(OXBRIGHT)以及它们的老大哥们,.............
  • 回答
    行,想把一部烂片喷出花来,不是光会说“烂”就能搞定的。得讲究策略,得有理有据,还得有点个人风格。今天就跟你唠唠,怎么把一部烂片从头到脚都给它批得体无完肤,让看的人听了都忍不住说一句:“哎哟喂,这片子,真成!”首先,咱们得明白,吐槽不是纯粹的发泄情绪,那样太没劲了。真正的吐槽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 回答
    说到美国名校,那真是个充满光环又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地方。你以为进了藤校就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每天都在哈佛的庭院里朗诵莎士比亚?得了吧,很多时候,实际情况比你想象的要“接地气”得多,甚至有点滑稽。就拿那些被奉若神明的“精英教育”来说,有时候真怀疑他们是不是把学生的钱和时间都拿去搞什么“心理建设”了。.............
  • 回答
    以下是宝宝视角下的知乎吐槽,希望能还原一点真实与童趣:标题:宝宝第一次上知乎,想和各位“过来人”聊聊我的“带娃”经历(划掉),是“被带”经历。谢邀。坐标:我家,大概是个充满了未知危险但又充满温情(?)的小窝。宝宝,男,刚满一岁半(数据党先别急,下面有更多细节)。本来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当个小婴儿,吃喝拉.............
  • 回答
    “I AM 1%”作为头像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可以进行深度“吐槽”的话题。这种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意图,也容易引发旁观者的解读和评价。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如何正确地吐槽这种行为,并尽量深入地挖掘其中的细节: 核心吐槽点:虚荣、优越感、以及潜在的自我认知偏差最直接的吐槽点,在于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吐槽大会第五季》许知远说的那个“如果亚里士多德走进柏拉图的房间”的段子,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含义。段子本身及语境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个段子在《吐槽大会》第五季中的具体语境。通常在《吐槽大会》上,许知远是以一个“文化人”、“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他会用一些相对“高.............
  • 回答
    《吐槽大会》第二期曹云金的表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点让人回味。说实话,看完那一期,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还是这么“曹云金”。第一印象:自信,甚至有点“用力过猛”他一上台,那种自信劲儿就扑面而来。不是那种谦虚内敛的自信,而是一种“我就是这么牛,你们服不服”的感觉。他的肢体语言,从站姿.............
  • 回答
    《吐槽大会》全员 diss 丁太昇,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绝对是节目史上一个标志性的高潮点。要说为什么能让全场嘉宾火力全开,一致对外,那可得从丁太昇这个人说起,以及他在这档节目中的“特殊”定位。首先,丁太昇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话题制造机”。他以毒舌、犀利、甚至有些“不留情面”的评论风格著称,尤其是在音乐.............
  • 回答
    提到《吐槽大会》第五季,马思纯输给许知远这件事,绝对是当时节目里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不能简单地说谁“输”谁“赢”,更多的是一种观众观感和节目效果上的对比。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输赢”的语境。 在《吐槽大会》这种节目里,“输赢”通常指的是在观众中的口碑、笑点密集度,以及是否能把“吐槽”这件事做得更出.............
  • 回答
    赵典在《吐槽大会》第二季第八期:一次“理工男”的真诚炸场在《吐槽大会》第二季第八期里,vivo产品经理赵典的表现绝对是当晚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是为整个节目注入了一股别样的活力。比起那些早已习惯在镁光灯下游刃有余的明星们,赵典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股“跨界”的神秘感,而他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更让不少观众.............
  • 回答
    《吐槽大会》第五季第十期,也就是总决赛之夜,绝对是这一季的集大成者,也是一次让人心情复杂的收官。我得说,看完之后,脑子里是满满的槽点,但也有那么一丝丝被触动的情绪。整体观感:惊喜与遗憾并存的“集体狂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会说是“集体狂欢”,但也带着点“意犹未尽”的遗憾。亮点: “吐槽顶配”的.............
  • 回答
    《吐槽大会》第五季第七期,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就俩字儿:“有点意思,但也就那样了。”首先,这一期的主题是“我有点不一样”,这个主题其实挺好切入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不随大流、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怪癖或者人生经历。节目组也请来了不少有话题度的人物,比如张大大、吉克隽逸、陈卓璇,还有一些相对低调但有.............
  • 回答
    《吐槽大会》上,当中国男足和男篮这两支在国际赛场上饱受争议的队伍被摆在一起,以一种戏谑自嘲的方式呈现“菜鸡互啄”的局面时,观众们的感受无疑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对两支球队当下表现的犀利点评,更是对中国体育,尤其是集体球类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深层问题的一次集中审视。“菜鸡互啄”:一个辛辣.............
  • 回答
    《吐槽大会》出品方笑果文化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是我们都关心的——它被列为被执行人,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王思聪和李诞这两位名字响当当的人物,赫然在股东名单之中。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不少东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这件事本身意味着什么?一个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简单来说,就是.............
  • 回答
    在北美吐槽君这个平台上,关于中国男性穿着的吐槽,确实是一个常年被提及,并且总能引发热烈讨论的话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北美吐槽君”是个啥地方。它本质上是一个匿名分享平台,大家把自己遇到的奇葩事、槽点、或者单纯想吐槽的人和事丢上去。所以,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真实的观.............
  • 回答
    说到母校,那份情愫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毕业多年,每每回忆起来,总有那么些“难以启齿”的时刻,现在想想,又觉得甚是可爱。要说优雅地吐槽,那得既能戳中痒点,又不会伤了那份曾经的眷恋。就拿我们学校那标志性的“历史悠久”建筑来说吧。你说它古朴?也对。但当你夏天顶着烈日,穿着单薄的衬衫,在教室里感受着那“穿堂风.............
  • 回答
    对于北美吐槽君上那篇“我在KTV唱我喜欢的《喀秋莎》真的就这么让她觉得丢人?”的投稿,我的看法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大家都有过的感受。首先,得说说这事儿的背景。《喀秋莎》这首歌,虽然在中国大家普遍认识,尤其是在一些怀旧的场合或者和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下。但它本质上是一首苏联时期的.............
  • 回答
    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最爱给我讲睡前故事的人,最近却对《海的女儿》发起了“进攻”。准确地说,是她的“我不同意”原则又一次被这个经典童话触动了。那天,我正翻着一本装帧精美的《海的女儿》,准备重温儿时记忆,我妈瞥了一眼,语气里带着一股子熟悉的“审判”味道:“这故事,讲得不对。”我当时还在回味美人鱼艾莉儿那.............
  • 回答
    院士吐槽带“量子”的护肤品,这事儿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社会现象:科学名词被滥用,尤其是在消费品领域,常常被包装成“高科技”、“黑科技”,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为之买单。为什么院士会这么说?首先,咱们得明白“量子”这个词在科学上的含义。量子是能量或物质的最小单位,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