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么正的三观,居然让你读成负能量了?
旧社会,女人是不出去工作的,我们就来看看贾府的男人。
宁国府这边:
贾敬:炼丹吸毒,不事生产。
贾珍:吃喝嫖赌,不事生产。
贾蓉:吃喝嫖赌,不事生产。
荣国府这边:
贾赦:吃喝嫖赌,不事生产。
贾政:当个小官,没有本事。
贾琏:吃喝嫖赌,不事生产。
宝玉:文艺青年,不事生产。
贾环:烂泥扶不上墙,不事生产。
贾兰:图样图森破,难堪大用。
一群飞鹰走狗的富三代富四代富五代,不把这个家败完,天理何在?
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面,精英的高收入,本质上是社会对其贡献的奖励。
贾府的祖宗们,对社会做了贡献,所以,国家给了他们很多钱。
但是,这帮不肖弟子如此败家,迟早要把祖宗给的信用卡刷爆。
这帮货对社会有一丁点拿得出手的贡献么?
那社会凭什么养这样一帮蛀虫?
中国自宋朝开始,贵族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
这是中国先进的地方,是值得歌颂的地方。
看着贾府一点一点作死,直到真的挂掉,很爽!
《红楼梦》本就是一部幻灭之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它本身并不能给你打鸡血,教你热爱生活。
事实上,不止是《红楼梦》,古今中外伟大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悲剧。为什么刻画人类痛楚的作品,往往反而被人类所铭记,代代相传,流芳千古?
是因为,痛楚,才是人生的真相。
《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最大的积极意义,便是让你认识到「真相」。
《红楼梦》告诉你,世间万物「好便是了」,对功名利禄、娇妻美妾过度的执着,带来的只有迷障。有些东西,该放下时就放下,该看穿时且看穿,千万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然而,放下和看穿谈何容易,「机关算尽」直至尔虞我诈才是常态。最后,「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算计了的尚且如此,更有人连算计都不能,声色犬马、耽于享乐,将祖宗基业都败光。一个时代人人如此,整个时代便在泥沼之中沉沦。最后,唯一剩下的,唯一永恒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告诉你,再繁华富贵的所谓「盛世」,骨子里都可能是「末世」。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歌舞升平背后,是日渐僵化与扭曲的制度。这末世剥夺人选择的权利,将「人性至上」的萌芽扼杀在蒙昧状态中。最突出的例子,便是逼迫少年去「补天」,哪怕他想要的只是「怡红」;而这少年所有的感情与喜好,一旦与「补天」重任相违背,便被斥为不务正业的淫乐癖好。一个禁锢个人自由与灵性追求的社会,必定在是一个早已从内部开始腐朽的社会。
《红楼梦》告诉你,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巾帼之中,有才华横溢者,有满腹计谋者,有气度豪阔者……但无论是多么优秀美好的女孩子,在一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时代,也只能收敛自己的锋芒。例如探春,例如宝钗,明明有能力在家族倾覆之际力挽狂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食尽鸟投林,而自己藏身闺阁不得施展,连终身托付给谁都无法自主。「宝珠变成鱼眼睛」尚且不是最可怜的,更有清白女儿,竟落得了个「无暇白玉遭泥陷」的下场。
但《红楼梦》还告诉你,即使是在这样一个阴暗污浊、千疮百孔的世上,依然有敏感灵秀的少女,埋着落花,感慨着春的归去;依然有情投意合的小儿女,一起悄悄读禁书,在旧手帕上题写心意,刚才还闹着别扭,拌嘴冷战,转眼又执手相看,互诉衷肠;依然有一群豆蔻年华的姑娘,开海棠社,摆螃蟹宴,在满园风光中对景联诗,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依然有不把自己当丫鬟的俏丫鬟,娇纵任性、笑靥如花地撕着公子哥的扇子;依然有女孩儿开怀大笑,尽情饮酒,最后醉卧在了青石凳上,香梦沉酣,芍药花瓣儿落了一身……
即使是在这样一个阴暗污浊、千疮百孔的世上,依然有真诚的笑泪,真切的青春,真挚的爱情;有一切教条和权威都污染不了、遮蔽不去的芬芳与光亮。那是人性,鲜活、生动、无处不在。
《红楼梦》是幻灭之书,也是人性之书。
那些珍贵的东西,即使不可避免地走向幻灭,毕竟也曾实打实地存在过。如果其他的一切都无意义,它们的存在,便成为了值得珍视的意义。
如果不曾认清真相的痛楚,又谈何热爱生活?
与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比,如今市面上畅销的各种「毒鸡汤」,速食、便捷、见效快,看似能轻易鼓舞人心,其实提供的往往是麻醉剂般虚假的希望,让你看了一时痛快,实则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希望,有时候得从最绝望处寻来。
(我也相信,曹公始终没有放弃心底的那份深情,所以《红楼梦》中,字字深情。哪怕在揭穿表象、直逼实相的时刻,也怀着某种慈悲。比起兰陵笑笑生,曹雪芹手中的笔,毕竟还是温柔的。)
2016.10.17 更新
谢谢大家的赞同或批评。转载请随意,不改动、不商用、注明作者即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