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不填海扩大面积?

回答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这个岛国的现实。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许多人自然会想到填海造陆,以此来扩大国土,解决诸如土地短缺、经济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然而,日本并非没有考虑过填海造陆,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填海造陆一直是日本应对土地挑战的重要手段。但如今,虽然填海造陆的呼声不绝于耳,实际推行的规模和广度却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宏大。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填海造陆在日本的历史上并非没有痕迹。从古至今,许多沿海城市都通过填海的方式来扩展土地,例如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填海而来。这些早期的填海工程,很多是为了解决港口吞吐量不足、工业用地需求旺盛等问题。通过填海,日本成功地创造了新的土地,支撑了其经济的飞速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填海造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使得其规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环境影响的顾虑是首当其冲的因素。 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极其重视的国家,国民的环保意识非常高。填海造陆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原有的海岸线生态系统,例如湿地、红树林等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栖息地。这些湿地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育幼场所。一旦填海造陆,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便会消失,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日本国内的环保团体和民众对此类工程的反对声音一直都很强烈,环境评估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其次,经济成本的考量也是一个巨大的制约。 填海造陆是一项极其耗费成本的工程。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用于海砂的开采、运输、堆填以及后续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深水区域进行填海,成本更是会成倍增长。对于一个本就面临着老龄化社会、财政压力不小的国家来说,如此巨额的投资是否划算,需要经过非常审慎的考量。而且,填海造陆的经济效益并非立竿见影,其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

再者,地震多发国的地质风险不容忽视。 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较高。填海造陆形成的土地,其地质稳定性通常不如天然陆地。在地震发生时,填海区域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建筑物倒塌、地面沉降等灾害。虽然现代的工程技术可以采取一些抗震措施,但风险依然存在,且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措施可能不足以完全抵御地震的破坏。对于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地震洗礼的国家,在选择填海造陆时,这种潜在的地质风险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顾虑。

此外,社会接受度和政治阻力也是重要因素。 填海造陆项目往往涉及渔业权、港口使用权等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利益。渔民群体往往对填海造陆持反对态度,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和渔业资源。相关的权益方需要通过漫长的协商和补偿程序,才能获得项目的推进许可。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协调也需要耗费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时间。公众对于大规模填海造陆的争议,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担忧,也会形成强大的社会阻力,使得政府在推行此类项目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最后,是否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日本也在积极探索其他解决土地短缺问题的方式。例如,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再开发是当前更受青睐的策略。通过更新城市老旧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容积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促进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等方式,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填海的情况下,缓解土地压力。例如,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其市中心的高效利用和多层开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稀缺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完全放弃了填海造陆。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和项目上,填海造陆仍然是可行的选项,例如一些大型机场的建设、港口设施的扩展,或者特定区域的开发规划。但是,与过去那种大规模、无限制的填海造陆方式相比,现在的填海工程更加审慎,更加注重环境影响评估、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总而言之,日本国土面积虽小,但选择不进行大规模填海造陆,并非源于技术上的不可能,而是基于对环境、经济、地质风险、社会接受度以及其他更优解决方案的综合权衡。这是一个在多重压力和考量下,日本社会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阪梅田读作うめだ 以前叫做「 埋田 」

还有日本人开玩笑说叫做埋了啊 (うめた)

据说就是因为江户时代把北流的淀川附近湿地填了而得名........

不填海目测是因为还有好多低洼湿地没填完吧...

user avatar

谁说日本没有填海造陆,至少从面积上说,日本填海造陆的比例相远远超过中国,当然,日本是个海岛国家,海岸线长度超过中国。

二战后,日本在太平洋沿岸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活动,新造陆地20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0个香港岛,2个全香港特区的陆地。

日本的填海造陆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榜样,中国面积是日本的约25倍,近些年填海速度加快,填海面积约3200平方千米,仅是日本的1.5倍左右,而被盛传的中国南沙群岛造陆仅仅12平方千米,不过南沙因为远离大陆,难度较大。

日本战后新地主要用于工业、交通、住宅三大方面。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20多个新兴工业中心,都建在填海地上,13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所有大型造船厂、炼油厂、汽车厂、石油化工厂,也建在新陆上。



神户人工岛

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南约三公里的海面上,呈长方形、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2.1公里,方圆14公里,总面积为4.36平方公里。岛上居民为2万人,各种设施齐全,有国际饭店、旅馆、商店、博物馆、岛内游泳场、医院、学校及3个公园,还有休假娱乐场和6000套住宅。

神户人工岛1966年开工,在10米水深的海域中用8000万立方米土石填筑成一个总面积为436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其中港口用地241万平方米。人工岛抛填平均厚度约20米,向海一侧有长3040米的护岸和1400米的防波堤。与陆地连接的神户大桥为三跨拱结构,桥宽14米。

全部工程于1981年3月竣工,历时15年,削平了六甲山脉的高仓和横尾两座山头,共填土石方八千万立方米,投资5300亿日元(约合264000多万美元)。

在修建神户港人工岛的同时,神户市于1972年开始,在人工岛东侧的附近海面用十五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更大的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的六甲人工岛。并建有一座高297米的吊桥,把人工岛与神户市区连结起来。



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距离大阪市约38千米,距离大阪市中心只需约1小时的车程,面积1300公顷。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于1994年09月04日完工启用。耗资1.4万亿日元,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陆而成的人工岛机场,同时也是一座大型海上国际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海拔高度为8米(26英尺),一期工程建有一条3500米长、61米宽的跑道,1号主客运航站楼采用玻璃和金属的高科技派建筑风格,长度达1.7公里,总面积296043平方米。二期工程于1996年开始动工建设,兴建的第二条跑道长4000米,于2007年8月2日开始运作。2号航站楼于2012年10月28日开始启用,是日本首座专供低成本航空公司使用的航站楼,主要为乐桃航空服务。

关西国际机场是日本第二大国际机场,也是日本第一个24小时营运的机场,更是全世界第一座采民营方式营运的国际机场。




东京湾的填海造地更是连续不断,填海面积超过253平方千米,不仅周围的小岛有些是填海造成的,甚至连东京主要的中央区、港区、品川区等都有不少地带是填海造成的。目前,集中各种娱乐和购物设施的圣地“台场”也几乎百分之百是填海建造的。

扇岛原面积0.9平方千米,经过扩充造陆,日本钢管公司将它填扩到5.5平方千米,建成年产600万吨的扇岛钢铁厂(规模相当中国鞍钢)。

羽田国际机场位于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东南部的沿海地带,每年往来的国内外旅客人数约8000万人次。这座日本最大机场的总面积是408万平方米,其中2/3以上为填海所得。

长崎市弹丸大的香烧岛,扩大到1.62平方公里,并同大陆相连,在上面建成世界现代化的长崎造船厂,年造船能力达1900万吨﹔最大船坞长990米、宽100米,有10多个足球场之大,可造50万吨级超级油轮。

长崎0.9平方公里的箕岛,填扩到2.44平方公里,建成世界第一座海上飞机场。东京迪斯尼乐园也是填海造出来的,陆地面积2.11平方千米。

东京15年来用垃圾填出18个人工小岛,解决了垃圾的出路,取得建厂造房的用地。

不久前,日本有关部门又提出了再建造700个人工岛的设想,以实现扩大国土面积1.15万平方千米,相当现有全国工厂和城市住宅区的面积,以满足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user avatar

日本一直有填海 ,从战后一直辛辛苦苦以人工方式陆陆续续填了上千平方公里 比如那个什么关西机场就是完全人工岛建立的。

另外说一句 填海这方面中国优势最大, 而且不需要人工。

由于黄河 长江 淮河等河流含沙量非常高 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且中国东海黄海渤海都是大陆架海 非常的浅不像日本旁边就是几千米深大洋,导致每年河流泥沙都在为山东 江苏 上海大自然鬼斧神工稳定造陆几十平方公里 比如黄河三角洲1855年黄河改道开始冲积 今天已经有5000余km2 。江苏从汉朝到现在扩大三分之一 启东几百年前还是海 ,崇明岛唐武德元年才出现 至今已是中国第三大岛。寸土寸金的上海最东边每年还在扩大5km2 所以非常好!

事实上整个华北平原就是黄河营养丰富泥沙冲积出来的 ,几百万年前郑州以东都是大陆架浅海 今天是肥沃大平原可以养活几亿人口 历史上一直在那里诞生强大政权 文明扩散到整个东亚 乃至东南亚,西域和漠北所以华北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这个岛国的现实。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许多人自然会想到填海造陆,以此来扩大国土,解决诸如土地短缺、经济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然而,日本并非没有考虑过填海造陆,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填海造陆一直是日本应对土地挑战的重要手段。但如今,虽然填海造陆的呼声不绝.............
  • 回答
    德国和日本两国在人均经济收入和国土面积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人口远超德国,这背后有多重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看看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历史生育观念与社会结构: 日本: 历史上,日本农业社会对人口的依赖性很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来耕种土地,.............
  • 回答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强大到侵华甚至与美国对抗,并非仅仅因为其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以及对现代化的早期适应。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日本崛起的几个关键支点: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与集权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幕府统治,虽.............
  • 回答
    日本的国土狭长,确实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特征,更像是塑造了日本经济基因的独特DNA。首先,交通运输是绕不开的挑战,也催生了日本交通网络的精细化发展。 狭长的国土意味着从最北端的北海道到最南端的冲绳,距离相当遥远。如果仅仅依靠陆路运输,时间和成本都会变得很高。.............
  • 回答
    “村战”这个词,在谈论日本战国时代时,往往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村子与村子之间的战争”,而是 指那个时代整体的战争规模相对有限,并且国土疆域同样受到限制。 简单来说,它更倾向于描述: 战争人数规模相对较小: 相较于后世的大型国战或世界大战,战国时代的战争,即使是大名之间的较量,动员的总兵力也通常在.............
  • 回答
    日本的大名(封建时代的地方领主)在明治维新后被废除,其后代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因家族历史、身份传承及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以下从历史背景、现状分类及具体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大名的终结与身份转变1. 明治维新(1868年) 明治政府废除幕府制度,将大名改为“郡县制”,剥夺其政.............
  • 回答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体系各有特色,且在不同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以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力、历史背景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1. 经济规模与人均GDP 日本: GDP总量:约4.5万亿美元(2023年),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人均GD.............
  • 回答
    日本研究中心关于中美GDP预测的分析,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中美经济未来趋势的复杂判断。这一预测揭示了多个关键经济、社会和战略层面的信息,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预测背后的经济逻辑1.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红利 中国在2033年前仍可能维持人口红利,其劳动力人口(约10亿)和人.............
  • 回答
    关于“中国产品使用日文‘の’字引发日本消费者困惑”的现象,这一看似微小的文化符号误用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化符号误用的本质:形式与内涵的错位1. 日语语法结构的认知差异 日语中“の”的核心功能是构建主谓关系或所属关系(如「日本の.............
  • 回答
    日本动漫中虽然以日本人为主角,但也有一些具有中国元素或背景的角色被塑造得非常成功。以下是一些较为知名的例子,并附上详细的分析: 1. 天津饭(天津クワッド / Tianjin) 出处:《龙珠》系列(《龙珠Z》《龙珠超》等) 背景设定: 天津饭是《龙珠》中最早登场的中国角色,名字源自中国.............
  • 回答
    “日本对美国卑躬屈膝当狗”的说法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描述,它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或日本社会的真实想法。理解日本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一、 历史背景与战后秩序的塑造首先,理解日本当前对美关系,离不开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并在美国.............
  • 回答
    日本的文化输出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其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是毋庸置疑的。要说是否是“最强”,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强”以及比较的标准,但从多个维度来看,日本无疑是亚洲文化输出的领头羊之一,其地位非常稳固。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日本文化输出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对比其在亚洲的地位:一、 日.............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业是否会出现“媚华”趋势,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媚华”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潜在的负面评价,用于描述一种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过度或不当调整创作内容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与日本动画业的现状 市场规模与潜.............
  • 回答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80周年之际,又有99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事件再次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评价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靖国神社的性质与象征意义首先,理解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至关重要。靖国神社并非一个普通的纪念场所,而是供奉着明治维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情感、文化、政治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复杂交织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当提到“恶心的事”时,我想你可能是在指日本政府或某些日本群体所做的,被你认为是不道德、不公正或令人反感的行为。而你接着问是否应该因此“放弃日本动漫”,以及“怎么样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正确的”。这是一个非常个.............
  • 回答
    “日本制造的质量真的就那么好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关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整体而言,日本制造在许多领域都以高品质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日本制造的产品都完美无缺,或者在任何领域都绝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日本制造的优势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文化、技术和艺术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当然有能力排出英文字正腔圆的动漫,而且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什么是“英文字正腔圆”?首先,我们要明确“英文字正腔圆”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 发音准确(Pronunci.............
  • 回答
    日本作为主权国家,其军队(日本自卫队,JSDF)的军官必须是日本国民。这是基于日本宪法第九条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战力、不承认国家交战权。而自卫队虽然被视为一种“必要最小限度的实力”,但其人员构成和运作都是在日本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因此,日本没有外籍军官,更没有“.............
  • 回答
    日本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其中许多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也有一些低调而极具影响力的国内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虽然不一定广为人知,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建筑景观和设计理念。以下介绍几位这样的建筑设计大师,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 1. 田中敏溥 (Toshihiro Tanaka)田中敏溥(1943年-.............
  • 回答
    日本的建筑设计水平无疑是世界顶尖之列,但要判断是否“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则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和考量。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日本建筑设计在世界上的突出之处: 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这是日本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日本建筑师能够深刻理解和尊重传统日式建筑的精髓,如木结构、庭院、纸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