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常被认错的动物?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动物长得太像,让我们傻傻分不清,甚至有时候,连专家也得仔细辨认一番。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常被我们“误会”的动物朋友们,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狼与狗: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戚

一提到狼,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草原上孤傲的身影?而说起狗,那就是我们身边忠诚的伙伴。但你能想到吗,这俩家伙,其实是亲兄弟!严格来说,狗就是从狼驯化而来的。所以,野生的狼和很多原始犬种,比如哈士奇、萨摩耶、秋田犬这些,长得确实是像极了。

怎么区分呢?

长相上: 狼的头骨通常比狗更大,口鼻部也更长、更窄,耳朵也更竖立,看起来更“野性”。它们的身体比例也更匀称,腿更长,显得更精瘦有力,是为了适应长途奔跑捕猎。而狗狗的品种实在太多了,胖的瘦的,长的短的,这让区分变得复杂。不过,一般来说,狼的眼睛颜色偏黄,而很多家犬的眼睛颜色更丰富。
行为上: 狼是彻头彻尾的野生动物,它们有很强的领地意识,群居生活非常严谨,等级制度森严。它们非常警惕,对人类有天然的恐惧感。而家犬虽然保留了一些狼的习性,但经过千年的驯化,它们对人类的依赖性非常强,渴望与人互动,很少有野狼那种对人类的戒备心。你要是遇到一个特别像狼但主动凑过来跟你撒娇的,那很可能就是条“哈士奇”或者类似的犬种了。

海豹与海狮:没有耳朵的跟有耳朵的

这两位也是海洋里的“孪生兄弟”,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它们都属于鳍足类动物,长得都圆乎乎的,胖乎乎的,看起来都挺可爱。

怎么区分呢?

最直观的——耳朵: 这是最简单也最关键的区别。海狮拥有外露的耳廓,就像我们人类一样能看到小小的耳朵在脑袋两侧。而海豹就没有外耳廓了,只有一个小小的耳孔,从外面看是光秃秃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海狮就像戴了助听器,而海豹就像把耳朵藏起来了。
行动方式: 在陆地上,它们的行动方式也不太一样。海狮有相对灵活的后鳍,它们可以把后鳍向前弯曲,用四肢撑地在陆地上爬行,甚至能小跑几步,显得比较灵活。海豹的后鳍则长在身体后面,无法向前弯曲,所以在陆地上它们只能靠肚皮蠕动,像个肉乎乎的“虫子”一样挪动身体,看起来更笨拙一些。
叫声: 海狮顾名思义,叫声比较响亮,像狮子一样会吼叫,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海豹则相对安静一些,发出的声音也比较低沉。

鳄鱼与短吻鳄:嘴巴是关键

这两位都是生活在水边,有着坚硬鳞甲的爬行动物,都是恐龙的“近亲”,看起来都挺吓人的。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怎么区分呢?

头部和嘴巴形状: 这是最容易区分的一点。鳄鱼的嘴巴更宽,呈“U”型,在嘴巴闭合的时候,可以看到上下颌的牙齿相互交错,尤其是第四颗下门牙,会明显地露在外面。而短吻鳄的嘴巴则更窄,呈“V”型,嘴巴闭合时,下颌的牙齿会被上颌完全包裹住,看不到下牙。你可以想象,鳄鱼就像爱露牙齿的笑星,而短吻鳄则比较内敛,喜欢把牙藏起来。
栖息环境: 总体来说,鳄鱼更喜欢生活在咸水或半咸水的环境中,比如河口、沼泽地等。而短吻鳄则更喜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比如淡水湖泊、河流等。不过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有些鳄鱼也能在淡水中生存。

鹦鹉与长尾鹦鹉(鹦鹉类中的不同科属):色彩斑斓的“一家人”

说起“鹦鹉”,大家可能觉得就是那些会学人说话,羽毛五颜六色的鸟。但其实,“鹦鹉”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我们熟悉的虎皮鹦鹉、玄凤鹦鹉,还有大型的金刚鹦鹉、葵花鹦鹉等等。而“长尾鹦鹉”通常是指鹦鹉目下一些长着长尾巴的鹦鹉科鸟类。

这么区分呢?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像问“犬科动物和狗狗有什么区别”,答案是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所以,所有长尾鹦鹉都是鹦鹉,但并非所有鹦鹉都有长长的尾巴。

尾巴长度: 这是最直观的区分。长尾鹦鹉顾名思义,它们拥有显著的长而尖的尾羽,这使得它们在飞行时能更灵活地调整方向和保持平衡。而一些其他的鹦鹉,比如非洲灰鹦鹉,它们的尾巴就相对短而方。
体型和颜色: 大型长尾鹦鹉,比如金刚鹦鹉,通常体型巨大,羽毛鲜艳夺目,颜色组合非常丰富,是鹦鹉家族中的“明星”。而一些体型较小的鹦鹉,比如我们常见的虎皮鹦鹉,虽然也很可爱,但尾巴相对不那么长,颜色也相对简单一些。
行为习性: 不同种类的鹦鹉,在叫声、社交行为、甚至是“学舌”能力上也会有差异。大型长尾鹦鹉往往更聪明,模仿能力更强,也更需要主人的陪伴和互动。

狐狸与狼犬:狡猾的贵族与忠诚的“模仿者”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长得像狼但又有点像狗的动物,总会觉得它们是狼犬,或者甚至是狼。其实,狐狸有时也会被误认为。

怎么区分呢?

外形差异: 狐狸的身体普遍比狼和狼犬更纤细修长,它们的口鼻部更尖细,眼睛也更大,看起来更有“狐媚”的感觉。它们的尾巴也更长更蓬松,像一把扫帚一样。狼犬的体型则介于狼和狗之间,但通常保留了狼的许多特征,比如竖立的耳朵、粗壮的身体和长长的口鼻。
行为习性: 狐狸是独居或小群体生活的机会主义者,它们更倾向于挖洞穴居住,以小型动物和果实为食。它们通常比较狡猾和警惕,不轻易接近人类。而狼犬,无论是杂交犬还是人工培育的特定品种,它们通常保留了狗的许多特性,比如对人类的忠诚和互动需求,但可能比普通家犬更独立一些。

斑马与驴:条纹的魔法

看到身上有条纹的马,我们都会认出是斑马。但有时候,一些没有那么明显条纹的斑马,或者在比较昏暗的光线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驴,尤其是那种毛色比较浅的驴。

怎么区分呢?

最重要的标志——条纹: 斑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身上独特的黑白(或棕白)条纹。虽然每只斑马的条纹都不完全相同,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但条纹的存在是它们最显著的标志。驴子的毛色通常是单一的颜色,比如灰色、棕色、黑色或白色,即使有些驴子有深色或浅色的斑驳,也不会形成像斑马那样规律的纵向或横向条纹。
体型和耳朵: 斑马的体型通常比驴子更粗壮一些,头部也更方正。驴子的耳朵则比斑马的耳朵长得多,而且看起来也更灵活,总是在转来转去。
叫声: 斑马的叫声更接近马的嘶鸣声,有时会发出一种类似“嘿哈”的声音。驴子的叫声则非常独特,我们常说的“驴叫”,那种拉长音调的“咿——呀——”声,是驴子的标志性叫声。

生活中有趣的动物还有很多,下次再遇到这些“相似”的动物时,不妨多观察一下,说不定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小秘密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豹子和猎豹


在动物园里,经常有人看到下图这种动物的时候说:这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然而事实上,这种动物的奔跑速度只有60千米/小时左右,在猫科中只能算是一般水平。这种动物的叫做“豹”或者“花豹”,它并不是奔跑最快的动物。

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应该是下面这种动物↓

这种动物叫做“猎豹”,它奔跑时的极限速度可以达到90~115千米/小时,已经接近国内很多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

猎豹和花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可能有人会说:“明白了,猎豹和花豹是两种豹,只不过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不那么快。”

如果为了顺口的话这么说也可以,但如果细究的话,这种说法也不太准确,因为花豹是豹,猎豹是猫

其实,猎豹的叫声已经出卖了它的真实身份↓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5626378378620928

而豹子(花豹)的叫声则是这样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5626515238621185

当眼睛欺骗你的时候,至少还有耳朵可以提醒你。有些武侠小说里常有闭上眼睛以排除干扰的情节,估计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假如当初引进西方科学的时候,把cheetah音译为“奇塔”或者“驰猫”也许会好点。而leopard似乎才应该音译为“猎豹”。不过,把“奇塔”叫做“猎豹”在汉语中由来已久(详见下文),已经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改起来比较困难,大众也不一定接受,所以这种叫法才一直保留了下来。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快速区分“奇塔”和豹子呢?大多数人看到这两种动物都是在网上的插图里,所以也不可能让它们吼一声来区分。

具体区分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泪痕或者法令纹

奇塔(猎豹)的眼睛下方有两道黑线


而豹子(花豹)则没有↓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因为奇塔打不过花豹,也打不过其他食肉动物,一直被欺负,所以哭出了两道泪痕。

上面这条应该是最简单直观的特征,如果觉得信息量大,就记住这一条就行了,后面几条只是作为辅助。


2.身材比例

花豹的身材更加健硕,四条腿都相对粗壮,脑袋更大一些,嘴也更大,一看就是典型的猛兽

而奇塔(cheetah)看起来则骨瘦如柴,没有一块多余的肌肉,腿也是又细又长,几乎就是为极速奔跑而生的。

3.斑点形状的区别

花豹的身体肋侧的斑点形状很有特点,像是空心圆圈,或者古代的铜钱↓,所以又叫“金钱豹

而“奇塔”的斑点则简单许多,全是实心的小黑点↓

“奇塔”的这种斑点,与其说像豹子,不如说更像薮猫(sǒu māo),↓都是实心圆点,而且还都是非洲大长腿

而斑点外衣在猫科家族中,其实是一种非常烂大街的打扮,很多猫科动物都有斑点,不能说明长着斑点就一定和豹子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当然不能仅凭斑点就把奇塔和豹子归为一类。


4.爬树能力和武力值

两种动物都会爬树,但奇塔的爬树能力较差,而花豹的爬树能力很强,可以把猎物挂在树上,以防止狮子和鬣狗抢劫

但奇塔无法把猎物挂上树,只能在地面上吃,所以经常被狮子和鬣狗欺负,而且,也经常被花豹欺负,甚至捕杀↓

虽然人类很脸盲,但人家动物们心里可清楚着呢。

(有人问花豹是怎么追上的。那当然不能用追的方式呀,那不是拿自己的劣势碰别人的强项吗?花豹的特长是暗杀,当然是从暗处偷偷接近,然后突然袭击喽,奇塔跑得再快也没法弹射起步啊)

5.性情

两种动物的性情大相径庭,花豹的性情暴躁凶猛,印度地区时常有花豹杀人或伤人的新闻报道↓


所谓“熊心豹子胆”,说的就是花豹。

而奇塔的性情则相对温顺,很少主动攻击人类,有趣的是,奇塔还很喜欢和人类亲近,颇有撒娇的嫌疑↓

(当然,一般还是不建议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除了仍然可能伤人,还可能互相传播疾病)

正因为奇塔性情相对温和,所以很早就被人类驯服,只是无法人工繁殖,所以没有真正驯化

于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这种动物才被西域番邦进贡到中国,当作贵族宠物,跟随皇室一起打猎,充当“猎犬”的用途。

古代科技水平有限,中国古人们误以为这是一种豹子,就给这种动物起名叫“猎豹”。所以,“猎豹”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奇塔的捕猎技术深入人心,而是因为它易于驯服,曾被用来打猎,又长得像豹子,所以才得名“猎豹”。

很多动物的名字都是这样,比如河马、犀牛、豪猪等等,因为它们的名字是在古代起的,所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这种动物的归属,所以,不能总是根据动物的名字去猜测它的归类。

当然,平常在不需要区分的场合,或者你嫌麻烦不想区分,那都叫“豹子”也可以,只要别反过来把所有名字里带“豹”的动物都叫“猎豹”就行了。

很多人问《哪吒》里的“申公豹”和《西游记》里的豹子精,它们的原型显然都是花豹,也就是真正的豹子,导演和造型师们还是很细心的

实际上,古代中国人说的豹子大多都是花豹(金钱豹),只有贵族们才能见到西方进贡来的猎豹。毕竟,“豹头环眼”如果是猎豹的脑袋,那就不是威武,而是呆萌了。

当然,现在中国本土的花豹已经濒临灭绝,毫无存在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豹子的形象已经在大家心中逐渐模糊。

(很多人问:猎豹到底能不能家养?

中东土豪确实有很多养猎豹的,b站上很多俄罗斯up主也有养猎豹的,但国内不能私人饲养,不仅是猎豹,其他野生猫,诸如黑足猫、豹猫、狞猫、薮猫、荒漠猫、丛林猫也一样,国内不能私人饲养,毕竟都是保护动物,养了就得进局子

这跟它是不是猫没有关系,哪怕是和家猫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荒漠猫,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妥妥的牢底坐穿猫

所以说,还是不要随便养野生猫,野生动物最好的归宿还是广阔的大自然。)



二、PUMA商标上到底是哪种动物?

经常有人把“彪马”的logo上这种跃起的大猫当成美洲豹,但其实它并不是美洲豹,美洲豹的德文名应该是jaguar。

而puma则是美洲金猫↓一种生活在美洲的金色的猫科动物


美洲金猫身形巨大,是一种很彪悍的巨型山猫,所以也常翻译为“美洲狮”,以体现它的孔武有力。

而美洲金猫的德文名就叫puma,所以说,“彪马”商标上的大猫应该是美洲金猫(美洲狮)而不是美洲豹。所以也有人喜欢把PUMA品牌叫做“扑猫

从基因上讲,美洲金猫也是更接近猫,它是细腰猫↓的近亲,所以也属于猫亚科

不过,抛开亲缘关系不论,光看脸的话,和美洲金猫最像的应该是狞猫

另外,很多人应该都学过那篇课文:“Pumas are large, cat-like animals which are found in America........”(Puma是一种巨大的、像猫的动物,产于美洲......)

但美洲金猫可没有猎豹那么好欺负,它比猎豹更加巨大,而且没有牺牲力量来换取速度,所以强壮健硕,野生的美洲金猫常有袭击人的报道,一只巨型猫咪要是真的发起飙来,杀人完全不在话下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美洲金猫和人的体型对比应该是这样↓

不仅能吃人,美洲金猫还经常捕杀原驼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

正可谓:山中无老虎,巨猫称大王

虽然出身于猫亚科,但有些大个体的美洲金猫甚至比花豹还要稍大一点,可以达到125公斤,是世界第四大猫科动物,世界第一大猫亚科动物

至于美洲金猫和花豹到底谁更厉害一点,这恐怕是个比“狮子和老虎谁更厉害”还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两的战斗力差距可能比狮子和老虎的差距还要小,真打起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不要因为美洲金猫属于猫就小看人家的实力。

评论区有小伙伴补充:《英雄联盟》里的“豹女”奈德丽,其实不是豹子,而是美洲金猫(美洲狮),注意看下图水中的倒影

很多皮肤也是直接照着巨型猫咪做的


至于为什么不叫她“猫女”,我猜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印象里的“猫”都没这么猛,所以叫“猫女”不够霸气,加上有几个皮肤和音效做得很像豹子,就只好叫“豹女”。

不过现实中美洲金猫的叫声并不像豹子,而是一种很粗的喵喵叫,听起来像是“哇哦”、“呱”。

另外,美洲金猫的尾巴比豹子、狮子的尾巴都要粗很多↓

这条大尾巴赋予了美洲金猫超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


因此成为了运动品牌“彪马”的代言猫

另外,美洲金猫除了细腰猫这个亲戚之外,还有一个亲戚,就是前面说的猎豹↓

不过这个结论是根据基因检测得出来的,从外形上倒是不太能看得出来,但有趣的是,美洲金猫的奔跑速度也很快,在现存猫科动物中仅次于猎豹,可以达到80千米/小时

经典老动画《布雷斯塔警长》里说的“熊的力量,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这句话中所谓“豹”的速度,其实英文原文说的是puma↓

当然,动画的翻译者可能也是考虑到,中国人并不熟悉美洲金猫,所以翻译成“豹的速度”或许更能体现这种动物的威猛。

只是可怜了奇塔猫和美洲金猫,好不容易给猫亚科争口气,结果还双双被当成了豹子[/手动狗头]。

不过类似的现象其实挺多,微博上有一个短尾猫(Bobcat)飞跃渡桥的视频火了,结果评论区都在说:“这哪里是猫,简直是豹子。”

说回puma,也许正是因为puma在国内的大众文化中经常被当成豹的一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把它当成美洲豹。

那既然有很多人习惯于把puma当成美洲豹,而且puma又是猎豹的近亲,那为什么不将错就错,把puma翻译成“美洲豹”呢?

因为已经有一种动物被翻译成“美洲豹”了,而且这种动物是真正的豹子的近亲,它长这样↓

人家不仅长得更像真正的豹子,而且也确实是花豹的近亲,所以当然更有资格叫做“美洲豹”。

这种动物的英文名叫jaguar,没错,就是“捷豹”车标上的那种大豹↓

Jaguar跟puma当然不是一回事。


补充:评论里很多朋友留言说想了解美洲豹和花豹怎么区分,但这两种动物的区分难度确实很大,如果你不想区分,那就跳过以下这段,从下面老虎的部分继续看;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区分,那就做好难度上升的心理准备。

美洲豹和普通豹的区分,最常用的方式是看斑纹,美洲豹的斑块不仅大很多,而且斑块里经常套着三三两两的小黑点。尤其是背部的斑块更明显。

另外,也可以看脸部特征

美洲豹的腮帮子更饱满一点,因为美洲豹拥有巨大的咬合力,喜欢直接咬碎猎物的头盖骨。而且,美洲豹的腮部和嘴唇更白一些,而花豹的这些部位虽然颜色较浅但并不是很白。美洲豹脸颊侧的黑斑比花豹的大许多。

最保险的区分方式是看尾巴,花豹的尾巴相对细长些,而美洲豹的尾巴相对粗短。

另外就是,美洲豹整体上看更加粗壮一些,而且体型也更大,可以达到158公斤,是仅次于老虎、狮子的当今第三大猫科动物,也是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

所以整体上讲,美洲豹的战斗力也更强,甚至可以下水逮鳄鱼

不过总的来说,这两的亲缘关系确实太近了,所以比猎豹和花豹的区分难度大很多。如果觉得看得晕就不要勉强了。



关于老虎的补充:

很多人问到老虎,老虎也属于豹亚科,其实开头大家看花豹走路的动作姿态应该就已经猜出来了。

只不过在豹亚科内部,和老虎亲缘关系最近的不是花豹,而是雪豹,其实从脸型上也能看出来

只不过雪豹无法和其他四种豹属动物产生杂交后代,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也没轻易确定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几年通过基因检测才最终支持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关于狮子的补充:

可能有人会问:看亲缘关系好像狮子比美洲豹还要接近花豹,但为什么狮子看起来没有“豹纹”呢?

其实狮子也有豹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母狮子的身上仍然隐约可见淡淡的斑点,而且斑点的形状大小和豹子的非常相似

幼狮身上的“豹纹”更是尤其明显↓

所以,狮子的祖先应该也长着很明显的豹纹,只是后来进入草原生活之后,为了更好地在草地里隐蔽,才逐渐进化成现在的颜色↓

不过现在的狮子还没有把豹纹完全退化光,仍然处于这个进化中的过渡阶段。



有朋友想看完整版的猫科家谱,这里补充一张,但仍然不是真正的完整,因为剑齿虎亚科的那些,我也不太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

很多人问:咱们中国本土的山彪,也常被称为“亚洲金猫”,那么它和美洲金猫有亲缘关系吗?

答案是否定的,山彪属于栗猫支系(Bay Cat lineage),看一下上面的分类树,山彪不仅和美洲金猫没有亲缘关系,而且和大多数猫亚科成员的亲缘关系都非常远,比猎豹都要远得多,甚至比猞猁还远,是猫亚科里最靠边缘的一支。

虽然学界喜欢把山彪叫做亚洲“”猫,但实际上,山彪的毛色很多变,麻褐色、黑色、灰色、棕色、豹纹的都很常见,尤其是中国境内的山彪,大部分都不是金色


(附加一个说明,新手可以不用看:网上很多朋友喜欢把美洲金猫属(Puma)简称为“金猫属”,虽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错,但目前学界喜欢把亚洲金猫属(Catopuma)叫做“金猫属”,而美洲金猫属则保留全称

虽然这样看起来有些颠倒,按理来说确实应该是Puma叫“金猫属”,Catopuma叫“亚洲金猫属”,但既然学界喜欢反过来叫,那暂时还是先不要把Puma叫“金猫属”,不然的话,如果两个都叫“金猫属”,那就重名了,(puma这个词本意为“强力的”,但这里译为“强力的”显然不合适。)另外,这两个属的亲缘关系也不近,随便合称也不合适。)


补充:美洲狮、美洲虎、美洲豹的关系:

一般认为:美洲虎其实就是美洲豹,虽然jaguar在基因上更接近豹子,但也有很多人认为:jaguar身形粗壮,又喜欢游泳,这些特征很像老虎,所以他们喜欢把美洲豹叫做“美洲虎”

当然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叫它“美洲豹”,因为亲缘关系上更接近豹子而不是老虎,不过,叫它“美洲虎”自然也没什么错。

但为什么我还要强调“一般认为”呢?因为前面说了,很多人都误以为puma是一种豹子,所以就喜欢把puma也翻译成“美洲豹”

所以,这些地方说的“美洲豹”其实是指puma,而不是jaguar。

也就是说,因为很多地方把puma也翻译成“美洲豹”,所以,不同的人说的“美洲豹”有可能是指两种不同的动物,因此,你需要根据语境或者英文名判断一下这个“美洲豹”到底指的是jaguar还是puma

可能已经有人听得一头雾水了,所以说,翻译动物名字的时候要避免重名,不然越翻译越混乱,反而会让人听不懂你说的“美洲豹”到底指的是哪种动物。

所以,一般还是把puma翻译成“美洲金猫”或“美洲狮”,这样更简单直观,因为jaguar明显比puma看着更像豹子


而puma则看着更像猫,只是个头大很多,比花豹还要稍大一点。

不过,这里强调一点:很多网友喜欢说“美洲金猫”是美洲狮的学名。首先这种说法当然是错的,学界规定:生物的学名只能是拉丁文,美洲金猫的学名叫Puma concolor。所有的中文名都不是学名,你如果喜欢“美洲金猫”这个名字,那就自己使用这个名字就行了,不要老在那说它是学名,也不要老想着纠正别人的习惯,那只会让大家反感这个名字,更不能说“这叫美洲金猫,不叫美洲狮”,这就属于党同伐异了,难道土豆也必须叫“土豆”,不能叫“洋芋”或者“马铃薯”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中文名真是麻烦,总是引起误会。

其实有时候英文名问题也很多,比如下面这两类动物的名字就是这样,中文名完全不同,英文名却很像,导致很多人搞混↓

三、负鼠和袋鼦(diāo)

负鼠不是鼠,跟猎豹不是豹一个道理,但负鼠长得有点像老鼠,而且是一窝负鼠,所以老鼠恐惧症慎入,鼠窝恐惧症慎入

↓↓

↓↓

↓↓

————————老鼠恐惧症慎入——————

↓↓

↓↓

↓↓

————————鼠窝恐惧症慎入——————

↓↓

↓↓

↓↓

————————老鼠恐惧症慎入——————

↓↓

↓↓

↓↓

↓↓

↓↓

↓↓


这两类动物其实很好区分,不仅长得不一样,而且一个在美洲,一个在澳洲,一个迟缓胆小,一个机敏蛮横。

但英语里两者的称呼很混乱,美国那边把负鼠叫做opossum和possum的都有,而澳大利亚那边又是用possum表示袋鼦,但国内的各种翻译软件和词典只是机械地继承了部分美国人的叫法,完全没有考虑澳洲那边的情况,所以possum只写了“负鼠”这一个意思,因此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袋鼦(diāo)也都被翻译成了“负鼠”↓

上面这段确实很乱,但没必要看懂,不管英语里称呼怎么混乱,都是英语自己的事,中文里两者是不同的名字,在所有正式中文文献或书籍上,澳洲的possum都是译为“袋鼦”或者“袋貂”↓

而美洲的opossum或者possum才是译为“负鼠”或者[鼠兒](ér)。

之所以叫“负鼠”是因为,负鼠妈妈经常把孩子背负在自己的背上↓

所以也叫“负子鼠”,跟负子蟾、负子蝽一个道理,而澳洲的袋鼦较少有这种行为,所以中文里才要区分两者。就像玫瑰和蔷薇在英语中都叫rose,但中文里两者却是不同的名字。

这样说来,这两类动物被搞混并不是大家认错了,而是翻译时没有照顾语境,没有考虑到澳大利亚的possum指的是袋鼦,跟美国的possum不是一回事。如果翻译的时候太机械,就会把“蔷薇”翻译成“玫瑰”。

至于负鼠和袋鼦外观上的区别,就不多赘述了,相信仔细观察应该都能看出来,要是实在分不清就记住一点:澳洲的是袋鼦,美洲的是负鼠

至于亲缘关系,负鼠是单独的负鼠目,而袋鼦是蜜袋鼯(wú)的亲戚,属于双门齿目

而双门齿目和负鼠目分家的时间超过7000万年↓

比猫和狗的亲缘关系还要远很多,只能算是很远的亲戚。

四、穿山甲和犰狳(qiú yú)

穿山甲和犰狳都是长着盔甲的奇兽,但正因为它们的神奇之处很像,所以经常被搞混。

评论区有朋友觉得看它们的盔甲容易密集恐惧,所以密集恐惧症慎入




———————密集恐惧症慎入——————




———————密集恐惧症慎入——————




———————密集恐惧症慎入——————





穿山甲和犰狳都是长着盔甲的奇兽,但正因为它们的神奇之处很像,所以经常被搞混。

两者的区分也不是很难,首先可以看耳朵,穿山甲的耳廓很小,几乎没有;而犰狳的耳朵很大很长。

但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犰狳,犰狳一共有20多种,其中有些种类的耳廓也几乎没有

这时候,还可以看甲片的形状和组合方式,穿山甲的鳞片很宽大,是覆瓦状排列,也就是像瓦片一样一个覆盖下一个

而犰狳的甲片则小很多,一个紧挨着下一个,就像地砖一样↓

这说明,两者的盔甲有着截然不同的起源,所以,穿山甲和犰狳也没有什么亲缘关系,穿山甲属于北方真兽类,是猫狗等食肉类动物的亲戚,而犰狳属于异关节类,是食蚁兽的亲戚



关于杂交补充一下:

首先,鉴于有很多朋友因为年代久远或者一些老教材讲解不够详细,所以高中生物也不一定学过生殖隔离,这里就简单讲讲:生殖隔离指的是:两群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不会互相交配,或者互相交配无法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两群生物已经分化为不同物种的关键标志。

比如马和驴,虽然很接近,但杂交生出来的骡子没有生育能力,不能把父母的基因稳定地传下去,就是最常见的生殖隔离现象。

所以,再强调一遍:马和驴这种就是典型的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杂交的后代不能生育也属于生殖隔离

明白这个概念之后,再看看下面这些动物的杂交情况吧:

1.猎豹和豹

理论上讲,这两的亲缘关系相当于人和红毛猩猩的关系那么远,所以应该不能杂交,但是还是时常有人声称成功杂交了豹和猎豹,但目前的报道都缺乏可信度,比如很多人声称的所谓“杂交猎豹”其实只是猎豹的天然变种

这种变种叫做“王猎豹”,只不过是普通猎豹的毛色变种,不是什么“杂交猎豹”。


2.美洲豹和花豹

这两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以产生杂交后代,只是后代不能生育,仍然算是有生殖隔离

3.狮子和花豹

狮子和花豹也一样可以产生杂交后代,但杂交后代也是没有生育能力。

4.狮子和美洲豹

狮子和美洲豹也一样,杂交后代不能生育

还有,老虎也可以和花豹、美洲豹、狮子分别产生不可育的杂交后代,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自己排列组合一下。但奇怪的是,雪豹却不能和另外四种豹属动物杂交,所以,有些地方也把雪豹单独归为“雪豹属”。

5.亚洲象和非洲象

亚洲象和非洲象的亲缘关系就比美洲豹和花豹远多了,甚至比猛犸象和亚洲象的亲缘关系还要远

所以很少见到亚洲象和非洲象成功杂交的案例,有报道的仅有一例,即1978年英国的Chester动物园一头名叫Sheba的雌亚洲象和叫Jumbolino的雄非洲象成功生下一只杂交小象,名叫Motty↓

注意看Motty的耳朵很大,是显著的非洲象特征,但它的母亲耳朵相对小些,是亚洲象。

但Motty仅存活了两个星期就不幸夭折。


————————————————————————

关于转载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其实很多都是我以前在其他平台上发过的,都是炒冷饭而已,所以文字部分想转载的话随意,只是图片很多是我重新画的,转载的话注明出处或者保留水印就行。



参考文献:

[1]猫科内部的亲缘关系:Li, G.; Davis, B. W.; Eizirik, E.; Murphy, W. J. (2016). "Phylogenomic evidence for ancient hybridization in the genomes of living cats (Felidae)". Genome Research. 26 (1): 1−11.

[2]胎盘哺乳动物内部亲缘关系:Esselstyn, Jacob A.; Oliveros, Carl H.; Swanson, Mark T.; Faircloth, Brant C. (2017-08-26). "Investigating Difficult Nodes in the Placental Mammal Tree with Expanded Taxon Sampling and Thousands of Ultraconserved Elements".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9 (9): 2308–2321.

user avatar

枫蚕常被误认为是洋辣子,前几天我写一篇回答,配图里有张手抓枫蚕的照片,很多读者认为是洋辣子,还为我的勇敢而震惊!

洋辣子,它是毛毛虫的一种,学名刺毛虫,又称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因其毒毛刺到皮肤后会过敏,让人瘙痒难耐,有股热辣辣的感觉,民间俗称痒辣子。


洋辣子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常见于枣树、桑树等,不太挑食,很多野生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也常会有洋辣子出没。


樟蚕,又称枫蚕。

我老家这边野外多枫树,而且枫叶是每年制作黑色糯米饭的植物染料,每年去采枫叶都会看见这种萌萌的蚕,所以我们这边习惯称它为枫蚕。

它是昆虫纲鳞翅目大蚕蛾科的一种,分布范围也很广,中国南北都有,主要啃食樟树、枫树、番石榴树等植物叶子。


枫蚕的虫毛与洋辣子的毒毛不同,它的毛无毒,有韧性,但毛尖很柔软。因此它既不扎人,毛也不易断。


紧紧抱着树枝的枫蚕。


下面是我以身试毒,徒手抓毛毛虫的体验。

抓到毛毛虫,手掌会突然感到刺痛,举起手掌一看,很多毒毛已刺进皮肤中,用手很难拔出,借助镊子也没有多大的效果,毒毛太容易折断了,很多毛依旧深陷在皮肤里。

民间偏方之法,将皮肤表面毒毛全清除后,将中毒的手往后脑勺短发处使劲摩擦,可使部分毒毛脱落。

将中毒的手掌狠搓泥土,可缓解痛楚。


中毒一个小时后,手掌红肿,毒毛所存留处发白并肿起。此时,手掌发痒,有很强烈的发胀感。可涂白虎活络膏、风油精等缓解瘙痒。


夜晚睡觉时,手掌有微微发热的感觉,很影响睡眠,第二天持续一天有灼热感。

第三天,几乎没有灼热感,毒毛在的位置开始出现小水泡,用针挑开水泡可取出毒毛。

非专业作死人士,请勿模仿。

user avatar

这是什么动物?

有人可能会理所当然的说,这不就是蜜蜂嘛。

那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它被经常误认为是蜜蜂,但却根本不是蜜蜂。

拉丁名为Eristalomyia tenax。

属于食蚜蝇科,和属于蝇科的苍蝇同属于环裂亚目,它们是远亲关系,和细腰亚目蜜蜂间的关系差之甚远。

它和蜜蜂之所以长得相像,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而且他们的生态位也和蜜蜂很相似,成虫主要吸食花粉、花蜜,传播花粉。

因为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蜜蜂,又发现和蜜蜂的不同之处,所以有“臭蜜蜂”的俗称。

它的中文名叫做蜂蝇。

但如果仔细对比,还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是蜜蜂:

下面是蜂蝇:

蜂蝇和普通苍蝇一样,属于舐吸式口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而蜜蜂的口器是看起来就颇为狰狞的嚼吸式口器(原回答谬误成胡蜂的咀嚼式口器),具有一大一小的两对翅膀。蜜蜂后腿上有专门收集花粉的花粉筐结构,而蜂蝇是没有的。从眼睛的形态来说,蜂蝇眼睛更加富有特殊的色彩,而且占据头部比列更大,也更加的“饱满”。

舐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

能抓住特征对比,其实两种动物还是很好区分了。

不会像第一眼看起来那么难区分。

这又是什么?

这是蛇蜥,其实和蛇的形态,还是能看出比较大的区别的。

下面这五种猫科动物又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薮猫、豹猫、渔猫、云猫、云豹

另外,鸟类容易混淆的就更多了:

华南松鸦:

鸟中屠夫,伯劳:

伯劳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和华南松鸦有一些相似,但实际十分的“凶残”:

伯劳的天性,就是把抓到的小动物穿在树枝上,慢慢撕着吃(故而有屠夫的美称)。除了老鼠之外,还有其它的小型鸟类、昆虫等。

鸟类中还有一个大类,都是很容易混淆在一起的——椋鸟科!

八哥鸟就属于这个科。

图片就不放上来了,单纯放一个名单,大家感受一下:

群聚辉椋鸟Aplonis metallicus

黄眼辉椋鸟Aplonis mystacea

歌辉椋鸟Aplonis cantoroides

塔宁辉椋鸟Aplonis crassa

环礁辉椋鸟Aplonis feadensis

伦岛辉椋鸟Aplonis insularis

长尾辉椋鸟Aplonis magna

白眼辉椋鸟Aplonis brunneicapilla

褐翅辉椋鸟Aplonis grandis

圣岛辉椋鸟Aplonis dichroa

棕翅辉椋鸟Aplonis zelandica

条纹辉椋鸟Aplonis striata

山辉椋鸟Aplonis santovestris

亚洲辉椋鸟Aplonis panayensis

摩鹿加辉椋鸟Aplonis mysolensis

短尾辉椋鸟Aplonis minor

花辉椋鸟Aplonis opaca

暗辉椋鸟Aplonis pelzelni

玻利辉椋鸟Aplonis tabuensis

铜绿辉椋鸟Aplonis atrifusca

拉岛辉椋鸟Aplonis cinerascens

黄脸树八哥Mino dumontii

金树八哥Mino anais

长尾树八哥Mino kreffti

苏拉王椋鸟Basilornis celebensis

大王椋鸟Basilornis galeatus

长冠王椋鸟Basilornis corythaix

阿波王椋鸟Basilornis miranda

秃椋鸟Sarcops calvus

白颈鹊椋鸟Streptocitta albicollis

裸眼鹊椋鸟Streptocitta albertinae

火眉红椋鸟Enodes erythrophris

雀嘴八哥Scissirostrum dubium

斑翅八哥Saroglossa spiloptera

马岛八哥Saroglossa aurata

金冠树八哥Ampeliceps coronatus

鹩哥Gracula religiosa

南鹩哥Gracula indica

恩加鹩哥Gracula enganensis

尼亚鹩哥Gracula robusta

锡兰鹩哥Gracula ptilogenys

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爪哇八哥Acridotheres javanicus

淡腹八哥Acridotheres cinereus

从林八哥Acridotheres fuscus

白领八哥Acridotheres albocinctus

岸八哥Acridotheres ginginianus

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

巴厘椋鸟Leucopsar rothschildi

红嘴椋鸟Sturnus burmannicus

黑翅椋鸟Sturnus melanopterus

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

斑椋鸟Sturnus contra

北椋鸟Sturnus sturnina

紫背椋鸟Sturnus philippensis

灰背椋鸟Sturnus sinensis

灰头椋鸟Sturnus malabarica

白头椋鸟Sturnus erythropygia

白脸椋鸟Sturnus albofrontata

黑冠椋鸟Sturnus pagodarum

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

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

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

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

纯色椋鸟Sturnus unicolor

肉垂椋鸟Creatophora cinerea

红肩丽椋鸟Lamprotornis nitens

蓝耳丽椋鸟Lamprotornis chalybaeus

小蓝耳丽椋鸟Lamprotornis chloropterus

短尾丽椋鸟Lamprotornis chalcurus

光彩丽椋鸟Lamprotornis splendidus

辉丽椋鸟Lamprotornis ornatus

翠丽椋鸟Lamprotornis iris

紫丽椋鸟Lamprotornis purpureus

卢氏丽椋鸟Lamprotornis purpuropterus

长尾丽椋鸟Lamprotornis caudatus

米氏丽椋鸟Lamprotornis mevesii

巨丽椋鸟Lamprotornis australis

楔尾丽椋鸟Lamprotornis acuticaudus

黑腹丽椋鸟Lamprotornis corruscus

栗头丽椋鸟Lamprotornis superbus

希氏丽椋鸟Lamprotornis hildebrandti

谢氏丽椋鸟Lamprotornis shelleyi

栗腹丽椋鸟Lamprotornis pulcher

紫头丽椋鸟Lamprotornis purpureiceps

铜尾丽椋鸟Lamprotornis cupreocauda

金胸彩椋鸟Cosmopsarus regius

灰彩椋鸟Cosmopsarus unicolor

非洲美椋鸟Spreo bicolor

费氏美椋鸟Spreo fischeri

白冠美椋鸟Spreo albicapillus

白腹紫椋鸟Cinnyricinclus leucogaster

黄腹紫椋鸟Cinnyricinclus sharpii

艾氏紫椋鸟Cinnyricinclus femoralis

红翅椋鸟Onychognathus morio

细嘴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tenuirostris

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fulgidus

高山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walleri

索马里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blythii

索岛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frater

红海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tristramii

淡翅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nabouroup

须冠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salvadorii

白嘴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albirostris

诺氏栗翅椋鸟Onychognathus neumanni

狭尾椋鸟Poeoptera lugubris

斯氏狭尾椋鸟Poeoptera stuhlmanni

肯氏狭尾椋鸟Poeoptera kenricki

白领椋鸟Grafisia torquata

鹊椋鸟Speculipastor bicolor

白翅噪椋鸟Neocichla gutturalis

红嘴牛椋鸟Buphagus erythrorhynchus

黄嘴牛椋鸟Buphagus africanu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动物长得太像,让我们傻傻分不清,甚至有时候,连专家也得仔细辨认一番。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常被我们“误会”的动物朋友们,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狼与狗: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戚一提到狼,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草原上孤傲的身影?而说起狗,那就是我们身边忠诚的伙伴。但你能想到吗,这俩.............
  • 回答
    我们常常在新闻、电影或者日常交流中听到一些行为被贴上“违法”的标签,但仔细审视法律条文,会发现这些行为在特定情况下其实是完全合法的。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往往源于我们对法律的片面理解、对法律条文的过度简化,或是将道德判断与法律判断混为一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它们常常被误认为是违法,但实际上是合法行.............
  • 回答
    很多我们以为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其实并非完全断绝,他们的血脉依然流淌在当代人的身上,只是以一种更融入、更隐秘的方式存在着。这并非什么惊人的发现,而是人类历史迁徙、融合、适应的必然结果。就如同古老的河流可能改变了河道,但它的源头从未真正干涸。这里我们不妨聊聊一些“被认为消亡”的民族,但实际上仍.............
  • 回答
    人们常常会提到一些语言之间“像亲戚”,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但交流起来却不算太吃力。这种现象在语言学里叫做“语系”或者“语族”,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往往有相似的词汇、语法结构,甚至发音规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曼语族。这可是个大家庭,成员多得数不过来,而大家公认的“亲戚”就是它们都从古老的拉丁语演变而来。 .............
  • 回答
    过去许多被视为“错”或“不可能”的事物,随着时间和认知的进步,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绝对的主流。这种转变往往源于科学的突破、社会观念的革新,或是对旧有规则的挑战和重新定义。1. 地心说 vs. 日心说:宇宙观的颠覆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一直坚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星星.............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一些东西确实挺容易让人“脸盲”,尤其是在流行文化或者一些生活习惯上。细想一下,中国跟韩国地理位置近,文化上也有很多交融,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奇怪。1. 餐饮方面: 泡菜(Kimchi): 说到这个,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韩国。韩国泡菜种类繁多,尤其以辣白菜最为出名,已经成.............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不少东西中国人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怎么就跟日本联系上了。要说容易被误认为是日本的,我觉得有这么几类:1. 某些带有“和风”元素的物件或设计:这里说的“和风”可不是指真日本的东西,而是咱们自己设计中,不自觉地引入了一些在日本文化里比较常见的元素,然后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 比如一.............
  • 回答
    当然,有很多故事曾经被认为是真实历史,但后来被证实是虚构的,或者其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这些故事往往因为其戏剧性、教育意义或仅仅是流传广泛而得以存在。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例子:1. 特洛伊战争与特洛伊木马 曾被认为是真实历史的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希.............
  • 回答
    自然界总有惊喜,有些生命,我们一度以为它们已经随着时间的洪流消逝,永远只存在于过去的记录和化石之中。然而,它们却以一种近乎顽强的姿态,悄悄地、又或是戏剧性地,重新回到了我们眼前。这些“复活”的物种,不仅是对我们认知的一次挑战,更是对生命韧性最生动的注脚。1. 印度洋的“活化石”——斑尾海蛇 (Lat.............
  • 回答
    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看似无所谓,但长期下来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的坏习惯。这些习惯往往因为不易察觉、影响缓慢,或者被社会普遍接受而容易被忽视。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坏习惯,并分析它们对身体的危害:1.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看似无所谓: 很多人觉得“我只是坐着工作/学习,又没干什么坏事”,或者认为.............
  • 回答
    确实,在文学的世界里,有些书起初被视为异端邪说,挑战了当时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甚至被嗤之以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影响力却愈发深远,最终被证明是洞察人心、引领时代的天才之作。这些书往往有着相似的特质:它们敢于打破常规,提出颠覆性的观点,触及了那些被压抑或忽视的社会议题,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
  • 回答
    很多人提到“中国特色”,脑子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些画面:密密麻麻的人潮、红色的旗帜、写满汉字的招牌、共享单车的海洋……但要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以为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其实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也随处可见,只是表现形式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中国特色”的普遍性,看看咱们中国人在生活中.............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论健身,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宽阔的胸肌、发达的肱二头肌、性感的腹肌,或是像巨石强森那样粗壮的腿部。这些部位确实是塑造健美体魄的焦点,但健身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有很多被大众忽视,却同样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锻炼的身体部位和肌肉。它们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更均衡、更完整,更能显著提升你的运动.............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棋局,开盘时看似步步为营,却暗藏杀机;又有些看似损兵折将,最终却赢得满盘皆活。这些故事,往往精彩绝伦,令人唏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人们以为是吃亏,结果却偷着乐,赚大了的事儿。一、三国时期:孙权“借”荆州与刘备的“吃亏”与“占便宜”说到“吃亏占便宜”,三国时期的荆州问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曾经被视作“捡到大便宜”的事件,最终却演变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往往充满了讽刺与警示。一、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从“天上掉馅饼”到“烫手山芋”1803年,美国以约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在当时,这笔交易被誉为美国.............
  • 回答
    中国浩如烟海的史书,的确记载了无数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也孕育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传说。然而,仔细审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在现代史学观照下,显得难以置信,甚至存疑的记载。这些记载之所以引发争议,往往是因为它们违背了我们对历史规律的认知、科学原理,或是与其它相对可信的史料存在较大出入。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
  • 回答
    在中国,女性在争取自身权益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一些合理的权利在实践中面临挑战或未得到广泛认可。同时,中国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中国女性主张的合理权利中,一些可能不被认可或执行不到位的方面包括:1. 职场上的绝对平等与晋升机会均等.............
  • 回答
    这则广州保安“脑死亡抢救超48小时不认定工伤”的新闻,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面对工伤认定时的痛点。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条文的解读,更关乎生命、尊严以及社会应有的温情。怎么看待这件事?首先,从情感上讲,这无疑是令人寒心和不解的。一个在工作岗位上因突发疾病倒下的人,生命垂危之际,他的付.............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最终被大众认可并成为主流的错误翻译,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Panic!" / "Shouts of Panic!" “惊慌!” / “惊慌的喊叫!” (来自早期科幻小说,被误译为“惊慌失措”)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它并非直接的单词翻译错误,而是源于对一个场景和情绪的理解偏差,并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社会观念、道德判断以及个体与集体的互动。许多事情之所以被认为是错误的,并非源于其固有的“错”,而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既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或权力结构。以下我将详细列举一些本应如此但被误解或视为错误的事情,并尽可能深入地解析原因:1. 寻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而非仅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