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生眼中,每年的高考题都是心理学知识点。
在疫情中,人们的物理距离远了,但在心理上的联系更紧密了,不止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奔赴一线,大家也在以各种形式再进行心理上的紧密支持。初期“我们都是武汉人”,各地积极支持隔离政策,许多人参与组织抗疫助农活动,都是大家通过各种形式在对同胞进行支持。
疫情是一次“死亡提醒”,大量研究表明,死亡提醒后人们的内群体偏好会增强[1][2],甚至会更愿意牺牲小我、捍卫集体[3]。
“为自己画好像”,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这道题立刻让我想到了心理课上常用的“乔哈里窗(The Johari Window,也译为“周哈里窗”)”[4]。它以其创造者Joseph Luft 和 Harry Ingham 的名字组合命名,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多交朋友,有助于减少未知区的大小;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扩大公开区、减少盲目区,全面地了解自己。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假的。
收到一条假信息的人可能会做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了Science上的那篇研究:假(false)新闻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速度要比真实新闻更快,也更远、深、广;虚假的政治新闻比其他方面的假新闻影响更明显;在传播中,人是比僵尸号自动抓取更有力的推手[5]。在研究中,研究者区分了“false”和“fake”。他们关注前者,就是已经被证实为假的故事上,而不对制造新闻的意图做出揣测。
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员对推文的“新奇性(novelty)”进行了量化,并发现在随机的推文语料库中,假新闻的这一特征非常突出。这些假新闻会让人产生恐惧、厌恶和惊讶的情绪,而情绪也许进一步推动了传播。
掌控一切本就是错觉,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本质。
如果不能接受这一本质、坚持认为“我可以掌控世界”,这是精神分析所认为的“全能控制”防御机制。婴儿会有这种原始的全能感,因为他们一天24小时都有人照料,冷的时候会有人盖上被子,想要抱抱一哭就可以得到。
长大后,我们可以理解世界的不可控后,这种防御机制会逐渐退化;如果没有成功退化、还是要求掌控一切,可能会使人产生过度的控制欲望和焦虑,变成不惜一切的竞争者,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6]。
不能全能掌控,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无能为力”,接纳、适应转折,也是人重要的能力。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这有利于寻觅知音、共创意义;但这一倾向,也可能让人在形成错误信念时,更难以纠正自己。
人们总是更愿意认同自己认同的事。在推理时,人们普遍具有“证实倾向”心理,即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在心理学家沃森关于证实倾向的一个经典实验中,约 46% 的被试做出了证实倾向的选择;只有 4% 的被试做出了证伪的选择[7]。
人们总是更愿意认同自己喜欢的人。如果把具有类似偏向性观点的人们聚在一起,在讨论后,人们可能会越来越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会形成极端的观点,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8]。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讨论如此便捷的现在,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的关注,可能会带来错误、极端,这是我们需要提防的。
对未来教育成就的期待和希望,为学生提供了奋斗目标与前进动力。
但是很显然,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教育期待、愿望;而家长实际的期待,与孩子感觉到的期待,可能也有差异;更加贴近现实的信念“期待”和反映向往、希望的“愿望”,也可能有所不同。当这些来自不同对象、针对不同方面的期望出现落差时,会发生什么呢?
当家长教育期待高于孩子自己的教育期待时,家长更有动力去参与子女的学习活动,进而有助于提升子女的学业成绩[9];但如果家长教育愿望高得不切实际,就会引起孩子的压力、抑郁,进而让孩子无法专注学习[10]。
反之,当家长实际教育期待低于孩子的教育期待时,孩子在教育目标上的奋斗就得不到家长的充分支持,因而阻碍了其学业发展;但如果家长教育愿望较低,也有的孩子会为了证明家长对自己的错误判断而更加努力学习,反而提升了学业成绩——就像那句“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更多论述详见:2020 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主题围绕「人生坐标」。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我在其他平台(微信/微博/B站...)的名字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欢迎搜索关注。
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答:
1.
那还真就是齐桓公,
倒不是他九合诸侯,南北征伐。
而是他姜姓吕氏
公子小白。
他叫姜小白。
这名字听着就够味儿。
2.
姜小白这人也确实很够味,
年轻的时候会装死,
年纪大了会作死。
当年齐国内乱,
小白和兄弟公子纠赛跑争位,
先入淄博者为王。
管仲那会是公子纠的人,
想着跑什么跑啊,
不如一箭射透了姜小白。
一了百了。
结果那一箭射到了小白的腰带的挂钩上,
管仲没看清啊,
小白更是顺势把死一装。
感情到位,
演技过硬。
那边公子纠和管仲正不紧不慢的吃着小米粥唱着歌呢,
这边姜小白就突然即位齐桓公了。
3.
齐桓公怎么改革怎么打仗,
怎么任用管仲怎么励精图治,
后面又怎么三平晋乱,
驱逐戎狄
横马天下
一霸中原。
这就先不说了,
咱单说这姜小白的结局。
晚年的时候啊,
姜小白新结识三个了不起的小伙伴
——
一个是不去父母葬礼的开方,
一个是自我阉割的竖刀,
一个是人肉烹饪行家的厨子易牙。
4.
管仲重病时,
桓公问他,
“你说,这帮大臣里谁能代你为相?”
管仲说,
您比我清楚,
您先提几个名字呗。
齐桓公说:
开方咋样?
这小子热爱工作,老家爹妈死了他都不回去探亲的。
得是个劳动模范,优秀职工吧?
还有那个竖刀,
怕自己在我这宫里生活作风有问题,
是亲自下手,
一刀斩断是非根,
不给领导添麻烦。
最后还有一个,
新来的厨子,易牙。
这人太了不起了,
对业务是精益求精,
工作比家人重要多了。
把他那大胖小子给我红烧吃了,
别提多香了。
您说,
这是匠人精神不是?
齐桓公说完这三人,
满眼期待的看着管仲。
管仲听完,
垂死病中惊坐起。
你找的这都是人吗?
这哪件是人干的事儿了?
5.
当然,
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
重用了这三人。
这就叫自己人,
业务过硬,
值得信赖。
最后哥几个也没含糊,
煽风点火,
专权自重。
齐国内乱时,
姜小白死了六十七天都没有人来给收拾。
那尸体是真够味了。
和床都粘上了!
想当年车上漂移飙演技,
他还活着人们却以为他已经死了。
而如今白骨生蛆虫,
他已经死了
却并没有人在意。
6.
三人组里的竖刀后来成了宦官的恶称,
这名字就讲究,
你得竖着下刀,
横着没那味儿。
而烹饪人肉的易牙则成了厨子们的祖师爷。
每次看到有游客吃饭被坑的新闻时,
我都会想,
宰客杀人,
还真就有传承了。
7.
而劝谏齐桓公的管仲其实还是很多“小姐姐”的祖师爷。
仲设立了女闾,
国家特殊服务中心,
推拿按摩大保健一体化。
一下子,
齐国成了世界的红灯区之都,
天下财富流入齐国。
或许正是小姐姐的努力工作,
才有了齐桓公称霸中原的家底儿吧。
而后世从事这些工作的小姐姐们,
就都把管仲奉为了祖师爷。
我想
说不定她们每个人的包里都会偷偷藏着一本硬皮精装的《管子》。
等着夜深人静的时候,
悄无声息地追上那个宰客的坏厨师,
然后把那本《管子》狠狠地砸到他的大脑袋上。
砸得他一佛出世,
圣母升天!
算是为祖师爷出了一口气了。
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