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高考同题作文征集:如果你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你会怎么写?

回答
如果让我来执笔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想我会围绕着“选择”这个概念来展开。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时常面临选择,这些选择如同命运的丝线,编织出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

我不会直接点明主题,而是从一个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切入。或许是一个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正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是追随内心热爱,选择一门充满挑战但前途未卜的学科,还是顺应父母的期望,选择一条相对稳妥、易于成功的道路。

我会在笔下细致描摹那种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一边是内心的声音,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艺术的热忱,它们如同野草一般,顽强地生长,渴望冲破土壤的束缚。另一边是现实的考量,父母的期盼,社会的压力,对未来的担忧,它们像坚固的围墙,似乎在宣告着“这条路更安全,更值得信赖”。我会用细腻的笔触去捕捉那种在两者之间摇摆的心情,那种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内心的迷茫与彷徨。

我不会回避内心的恐惧。选择的未知性本身就带着一丝令人不安的色彩,尤其是当我们还年轻,经验尚浅的时候。我会写出那种害怕走错路,害怕辜负自己,也害怕辜负他人的心情。我会将这种恐惧具象化,比如一个细微的颤抖,一个不自觉的叹息,或者是一夜无眠的辗转反侧。

然而,作文的重点并非停留在恐惧和迷茫,而是要展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在重压之下,依然选择勇敢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源于对梦想的执着,或许源于对自我价值的探寻,或许仅仅是因为内心深处那个不甘平庸的声音。我会描述我如何一点点地梳理自己的思绪,如何去了解我所钟爱的领域,如何与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交流,汲取他们的经验和勇气。

我也会思考,选择的“正确”与“错误”并非绝对。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条路都可能通向不同的风景。即使是看似“错误”的选择,也可能成为日后宝贵的财富,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我会借此引申,真正的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敢于迈出那一步。

最终,我会描绘出我做出选择的那个瞬间。那可能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时刻,而是一个宁静而坚定的决定。也许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给予我力量;也许是在翻阅一本关于勇气和坚持的书时,某个句子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会写下我选择的理由,不是因为它是最容易的,也不是因为它是最被认可的,而是因为它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是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承担后果的道路。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每一个正在面临选择的年轻人,勇敢地倾听内心的声音,不畏惧未知,不害怕失败。因为,正是那些勇敢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色彩和意义。即便前路有坎坷,但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蜕变。这,就是我想写的高考作文,一篇关于选择,关于勇气,关于成长的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心理学生眼中,每年的高考题都是心理学知识点。

全国新高考I卷

在疫情中,人们的物理距离远了,但在心理上的联系更紧密了,不止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奔赴一线,大家也在以各种形式再进行心理上的紧密支持。初期“我们都是武汉人”,各地积极支持隔离政策,许多人参与组织抗疫助农活动,都是大家通过各种形式在对同胞进行支持。

疫情是一次“死亡提醒”,大量研究表明,死亡提醒后人们的内群体偏好会增强[1][2],甚至会更愿意牺牲小我、捍卫集体[3]


全国III卷

“为自己画好像”,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这道题立刻让我想到了心理课上常用的“乔哈里窗(The Johari Window,也译为“周哈里窗”)”[4]。它以其创造者Joseph Luft 和 Harry Ingham 的名字组合命名,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 公开区: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性别,身高和大概体重,或者其他有意传达给人们的信息。这就是每个人的基本公共人格。
  • 隐藏区:自己知道,但是选择不对他人透露的事情,因为自己认为这是隐私。
  • 盲目区: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自知,但是别人却可以看得很清楚又不告诉自己的(比如口臭...)。
  • 未知区:我们自己不了解、外人也看不到的。

多交朋友,有助于减少未知区的大小;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扩大公开区、减少盲目区,全面地了解自己。


北京卷(2)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假的。

收到一条假信息的人可能会做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了Science上的那篇研究:假(false)新闻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速度要比真实新闻更快,也更远、深、广;虚假的政治新闻比其他方面的假新闻影响更明显;在传播中,人是比僵尸号自动抓取更有力的推手[5]。在研究中,研究者区分了“false”和“fake”。他们关注前者,就是已经被证实为假的故事上,而不对制造新闻的意图做出揣测。

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员对推文的“新奇性(novelty)”进行了量化,并发现在随机的推文语料库中,假新闻的这一特征非常突出。这些假新闻会让人产生恐惧、厌恶和惊讶的情绪,而情绪也许进一步推动了传播。


上海卷

掌控一切本就是错觉,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本质。

如果不能接受这一本质、坚持认为“我可以掌控世界”,这是精神分析所认为的“全能控制”防御机制。婴儿会有这种原始的全能感,因为他们一天24小时都有人照料,冷的时候会有人盖上被子,想要抱抱一哭就可以得到。

长大后,我们可以理解世界的不可控后,这种防御机制会逐渐退化;如果没有成功退化、还是要求掌控一切,可能会使人产生过度的控制欲望和焦虑,变成不惜一切的竞争者,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6]

不能全能掌控,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无能为力”,接纳、适应转折,也是人重要的能力。


江苏卷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这有利于寻觅知音、共创意义;但这一倾向,也可能让人在形成错误信念时,更难以纠正自己。

人们总是更愿意认同自己认同的事。在推理时,人们普遍具有“证实倾向”心理,即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在心理学家沃森关于证实倾向的一个经典实验中,约 46% 的被试做出了证实倾向的选择;只有 4% 的被试做出了证伪的选择[7]

人们总是更愿意认同自己喜欢的人。如果把具有类似偏向性观点的人们聚在一起,在讨论后,人们可能会越来越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会形成极端的观点,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8]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讨论如此便捷的现在,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的关注,可能会带来错误、极端,这是我们需要提防的。


浙江卷

对未来教育成就的期待和希望,为学生提供了奋斗目标与前进动力。

但是很显然,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教育期待、愿望;而家长实际的期待,与孩子感觉到的期待,可能也有差异;更加贴近现实的信念“期待”和反映向往、希望的“愿望”,也可能有所不同。当这些来自不同对象、针对不同方面的期望出现落差时,会发生什么呢?

当家长教育期待高于孩子自己的教育期待时,家长更有动力去参与子女的学习活动,进而有助于提升子女的学业成绩[9];但如果家长教育愿望高得不切实际,就会引起孩子的压力、抑郁,进而让孩子无法专注学习[10]

反之,当家长实际教育期待低于孩子的教育期待时,孩子在教育目标上的奋斗就得不到家长的充分支持,因而阻碍了其学业发展;但如果家长教育愿望较低,也有的孩子会为了证明家长对自己的错误判断而更加努力学习,反而提升了学业成绩——就像那句“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更多论述详见:2020 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主题围绕「人生坐标」。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我在其他平台(微信/微博/B站...)的名字都叫「心理学生看点啥」,欢迎搜索关注。

参考

  1. ^ Castano, E. , Yzerbyt, V. , Paladino, M. P. , & Sacchi, S. . (2002). I belong, therefore, i exist: ingroup identification, ingroup entitativity, and ingroup bias.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8(2), 135-143.
  2. ^ Dechesne, M. , Janssen, J. , & Van Knippenberg, A. . (2000). Derogation and distancing as terror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need for closure and permeability of group bounda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6), 923-932.
  3. ^ Routledge, C. , & Arndt, J. . (2010). Self-sacrifice as self-defense: mortality salience increases efforts to affirm a symbolic immortal self at the expense of the physical self.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8(3), 531-541.
  4. ^ Luft, J. (1961). The Johari Window: A graphic model of awarenes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uman Relations Training News, 5(9), 6–7.
  5. ^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46
  6. ^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Nancy McWilliams著,鲁小华 郑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7. ^ Wason, P. C. & Johnson-Laird, P. N. (1972). Psychology of reasoning: Structure and content. London: Batsford.
  8. ^ 郭光华. (2004).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3(6), 110-113.
  9. ^ Wang, Y., & Benner, A. D. (2013). Parent-Child Discrepanci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ctual Versus Perceived Discrepancies. Child Development, 85(3), 891–900.
  10. ^ Lv, B., Zhou, H., Liu, C., Guo, X., Zhang, C., Liu, Z., & Luo, L.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child discrepancies in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children’s academic self-efficacy.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86, 296–301.
user avatar

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答:

1.

那还真就是齐桓公,

倒不是他九合诸侯,南北征伐。

而是他姜姓吕氏

公子小白。

他叫姜小白。

这名字听着就够味儿。



2.

姜小白这人也确实很够味,

年轻的时候会装死,

年纪大了会作死。

当年齐国内乱,

小白和兄弟公子纠赛跑争位,

先入淄博者为王。

管仲那会是公子纠的人,

想着跑什么跑啊,

不如一箭射透了姜小白。

一了百了。

结果那一箭射到了小白的腰带的挂钩上,

管仲没看清啊,

小白更是顺势把死一装。

感情到位,

演技过硬。

那边公子纠和管仲正不紧不慢的吃着小米粥唱着歌呢,

这边姜小白就突然即位齐桓公了。



3.

齐桓公怎么改革怎么打仗,

怎么任用管仲怎么励精图治,

后面又怎么三平晋乱,

驱逐戎狄

横马天下

一霸中原。

这就先不说了,

咱单说这姜小白的结局。

晚年的时候啊,

姜小白新结识三个了不起的小伙伴

——

一个是不去父母葬礼的开方,

一个是自我阉割的竖刀,

一个是人肉烹饪行家的厨子易牙。



4.

管仲重病时,

桓公问他,

“你说,这帮大臣里谁能代你为相?”

管仲说,

您比我清楚,

您先提几个名字呗。

齐桓公说:

开方咋样?

这小子热爱工作,老家爹妈死了他都不回去探亲的。

得是个劳动模范,优秀职工吧?

还有那个竖刀,

怕自己在我这宫里生活作风有问题,

是亲自下手,

一刀斩断是非根,

不给领导添麻烦。

最后还有一个,

新来的厨子,易牙。

这人太了不起了,

对业务是精益求精,

工作比家人重要多了。

把他那大胖小子给我红烧吃了,

别提多香了。

您说,

这是匠人精神不是?

齐桓公说完这三人,

满眼期待的看着管仲。

管仲听完,

垂死病中惊坐起。

你找的这都是人吗?

这哪件是人干的事儿了?



5.

当然,

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

重用了这三人。

这就叫自己人,

业务过硬,

值得信赖。

最后哥几个也没含糊,

煽风点火,

专权自重。

齐国内乱时,

姜小白死了六十七天都没有人来给收拾。

那尸体是真够味了。

和床都粘上了!

想当年车上漂移飙演技,

他还活着人们却以为他已经死了。

而如今白骨生蛆虫,

他已经死了

却并没有人在意。



6.

三人组里的竖刀后来成了宦官的恶称,

这名字就讲究,

你得竖着下刀,

横着没那味儿。

而烹饪人肉的易牙则成了厨子们的祖师爷。

每次看到有游客吃饭被坑的新闻时,

我都会想,

宰客杀人,

还真就有传承了。



7.

而劝谏齐桓公的管仲其实还是很多“小姐姐”的祖师爷。

仲设立了女闾,

国家特殊服务中心,

推拿按摩大保健一体化。

一下子,

齐国成了世界的红灯区之都,

天下财富流入齐国。

或许正是小姐姐的努力工作,

才有了齐桓公称霸中原的家底儿吧。

而后世从事这些工作的小姐姐们,

就都把管仲奉为了祖师爷。


我想

说不定她们每个人的包里都会偷偷藏着一本硬皮精装的《管子》。

等着夜深人静的时候,

悄无声息地追上那个宰客的坏厨师,

然后把那本《管子》狠狠地砸到他的大脑袋上。

砸得他一佛出世,

圣母升天!

算是为祖师爷出了一口气了。




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让我来执笔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想我会围绕着“选择”这个概念来展开。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时常面临选择,这些选择如同命运的丝线,编织出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我不会直接点明主题,而是从一个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切入。或许是一个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一个.............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的第12题C选项。关于“水是不是反应物”这个问题,确实需要仔细分析一下题目给出的信息和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道题的背景信息和C选项的具体内容。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化学反应或者一个涉及化学反应的实验过程,然后要求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假.............
  • 回答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化学第13题涉及一个具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特点的物质,而题目给出的描述和选项要求我们判断中心B和右边N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性质。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中心B和右边N的化学键归类为共价键,而不是单纯的配位键。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共价键和配位键: 共价键 .............
  • 回答
    2020高考理综全国卷一13题:一道引发思考的“小”题目2020年的高考理综全国卷一,在无数考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第13题,这道看似不起眼的选择题,却凭借其独特的设问方式和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挖掘,成为了许多考生考后热议的焦点。它没有复杂的计算,也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但却能轻易地击中那些只知死.............
  • 回答
    2020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的最后一道大题,也就是第22题,确实让不少考生感到棘手。它是一道关于函数与导数的综合性题目,涉及到了函数性质的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参数的取值范围等等,题目的设计思路比较深邃,环环相扣,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简单来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先分析一个给定.............
  • 回答
    2020年全国卷理科数学的第三题,以钢琴键为背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题目。我记得当时不少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脑子里可能先闪过“这啥玩意儿”,但细想一下,其实它考查的数学思想和能力,是挺扎实的。首先,从“钢琴键”这个背景来说,它一下子就引入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但又蕴含数学规律的实体。钢琴键的排.............
  • 回答
    首先,恭喜你取得了678分的高考理科成绩!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能够被复旦大学录取,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对于你非常想去清华大学,并且在纠结是否复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清华大学的吸引力与复旦大学的现实 .............
  • 回答
    各位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同学们,你们好!此刻的你们,或许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夹杂着些许紧张与不安。三年寒窗苦读,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无数次难题攻克的挣扎,都汇聚成了今天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看着你们奔赴考场的身影,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期盼,更有深深的祝福。首先,我想对你们说:相信自己.............
  • 回答
    《生活在树上》这篇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其实挺接地气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扎根自己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定力,同时也要有接受变化、向上生长的勇气。我来给你拆解一下,把文章里的那些“树”和“生活”.............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展开的可能性,可以说相当高。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并非简单的“热点追随”,而是疫情本身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先,事件的普遍性和影响力是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乃至过去几十年里,对全球和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
  • 回答
    2020年高考失利,该不该复读,这绝对是一个摆在很多考生和家长面前的艰难抉择。这个问题没法一概而论,因为它牵扯到太多个人情况、家庭支持、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承认,复读是个很辛苦的过程。想想看,2020年已经过去,你当年付出的努力,考上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然.............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数学全国二卷,如果让我来评价,那绝不是一句简单的“难”或“易”能概括的。这套卷子,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精准狙击”——它没有刻意去刁难考生,但却对那些基础不牢固、思维不灵活的同学给予了“致命一击”。整体感觉:稳中有变,考察扎实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套卷子延续了全国卷一贯的风格,题型结构稳.............
  • 回答
    2020 年高考理综,作为一场对全国无数理科生来说至关重要的考验,其难度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认为,整体而言,2020 年的高考理综难度是适中的,但其中隐藏着一些巧妙的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妨从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学科分别来聊聊。物理:更注重基.............
  • 回答
    关于网传2020年高考平顶山一中考点考生撕毁答题卡事件,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震惊且非常严重的事件。从事件的性质来看,这不仅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重,更是对高考制度的严重破坏。评价:首先,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无论是什么原因,撕毁答题卡都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直接影响了该考生的考试成绩,甚.............
  • 回答
    对于2020届高考考生来说,选择北邮(北京邮电大学)的强势专业还是其他“中流”985院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终的选择取决于考生的个人兴趣、职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学校和专业的理解。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两个选项,并提供一些参考维度,帮助考生做出更明智的.............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成绩,终于尘埃落定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巨石,仿佛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紧张、所有的期待,都凝聚在那几个小时里。等待成绩的日子,更是煎熬。每天刷手机无数次,看到任何关于高考的消息,心都会漏跳一拍。甚至做梦,梦里都是填报志愿、查成绩的场景。终于,那个期待已久的日子到来了。那.............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对你们来说,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是无数个日夜辛勤付出的见证。如果现在感觉考砸了,心里乱糟糟的,甚至有点崩溃,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请允许我先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们辛苦了。首先,接受“考砸了”这个事实,并且允许自己有情绪。是的,你说“考砸了”,我听到了。这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
  • 回答
    2020 年高考志愿填报:哪些专业“钱”景光明?学长学姐的实在话!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到了,无数考生和家长都在为填报志愿这件事操碎了心。到底该选什么专业?未来能找到好工作吗?工资高不高?这些问题简直是绕在脑海里的“三座大山”。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玩虚的,咱们听听那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他们.............
  • 回答
    2020年的高考季,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无疑是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一步。面对众多选择,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能找到那些“既有发展空间,又能学有所用”的专业。结合当年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我为你梳理了一些在2020年来看,前景非常不错的专业,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 紧跟时代步伐.............
  • 回答
    韩国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未能达到总招生人数,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低生育率问题,正日益成为韩国社会一道严峻的挑战,尤其对高等教育体系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高校倒闭潮。这绝非危言耸听,其潜在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对高校本身而言,最直接的冲击便是招生困难和财务困境。 报名人数低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