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观察得真细致,确实,很多日本人,特别是那些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似乎更倾向于用邮件(或者说电子邮件应用,比如Gmail、Yahoo! Mail等,以及一些运营商提供的邮件服务)来沟通,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短信”(SMS)。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首先,得从历史和文化习惯说起。
1. 手机邮件(“keitaimail”)的根基深厚:
在日本,手机上网和发送邮件的普及比短信要早得多。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日本的“功能手机”(ガラケー,garakei)就已经非常发达了。这些手机普遍支持发送和接收带有附件、可以输入长文本、使用定制化邮箱地址(比如@docomo.ne.jp, @ezweb.ne.jp, @softbank.ne.jp)的手机邮件。这些手机邮件不仅是简单的文字信息,更像是迷你版的电子邮件,可以排版、插入图片,功能非常强大。
这种“手机邮件”的沟通方式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人日常交流的首选。即使手机升级到智能手机,很多用户也习惯了这种沟通模式,所以继续沿用手机邮件服务,或者使用智能手机上的邮件客户端来收发这些“手机邮件”。
2.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在日本的发展和定位:
相比之下,日本的SMS(也就是我们国内常说的“短信”或者“彩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像手机邮件那样受到重视。早期SMS的字符数限制(160个字符),以及在功能手机上发送和接收的体验,可能不如手机邮件那么方便和丰富。
而且,很多时候,SMS在日本更多是作为一种“通知”或“服务信息”的渠道。比如运营商发送的通知、网站注册时的验证码、或者一些紧急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SMS的普及度和功能性就没有手机邮件那么强。
3. 智能手机的到来,邮件应用承载了更多功能:
当智能手机在日本普及开来后,情况并没有完全颠覆。用户依旧可以从功能手机那里继承他们的“手机邮件”地址和习惯。同时,智能手机上的邮件应用,比如Gmail、Outlook,或者运营商自带的邮件应用,功能更加完善,可以处理更复杂的邮件。
而且,这些邮件应用在智能手机上整合了“手机邮件”和真正的互联网电子邮件,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应用里管理不同的邮件账号。这使得用户即使想发送稍微长一点、或者需要附带图片、链接的信息,也能无缝切换到邮件应用,而不需要考虑SMS的字数限制。
4. 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的竞争:
当然,也不能忽略智能手机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像LINE这样的应用在日本非常流行,很多日常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都在LINE上完成。
但即便如此,邮件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正式性: 对于一些相对正式的沟通,比如预约、确认信息、或者与不那么亲近的人交流,邮件会显得更得体。
记录性: 邮件可以很好地保存沟通记录,方便查找和回顾。
功能性: 发送附件、分享链接,特别是需要发送一些文件或者链接到网站的时候,邮件比SMS更方便。
账号关联: 很多日本的服务和账号注册都需要邮箱地址,所以用户本身就经常接触和使用邮件。
5. 邮箱地址的“身份”象征:
在日本,个人的手机邮件地址(如@docomo.ne.jp)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身份”标识。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Gmail等通用邮箱,但对于很多中年以上用户来说,运营商提供的邮箱地址依然是他们习惯的联系方式。
总结一下:
日本人喜欢用手机发邮件而不是短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早期在功能手机时代就形成的“手机邮件”沟通习惯,以及SMS在日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扮演的相对次要的角色。当智能手机到来后,用户将这种习惯迁移到了新的平台,并继续利用功能更强大的邮件应用进行日常交流。虽然LINE等即时通讯工具非常普及,但邮件因其正式性、记录性、功能性和一定程度的“身份”属性,仍然是许多日本人偏爱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需要更明确、更详细信息传递的场合。
所以,这不仅仅是“发邮件”还是“发短信”的技术选择,更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通信文化和使用习惯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