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
这是新版的《古文辞类纂》
不知道为什么就上了热门,有点莫名其妙。随手写的一些个人的看法,没想到评论区出现一长串喜欢《吊古战场文》的朋友。当然也有很多喜欢《兰亭集序》和曹植的朋友表示不服,认为《兰亭集序》和曹植的《洛神赋》就该在古文第一梯队。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我个人对于梯队这个词的感觉就是排序是按照金字塔型的,最顶尖的可能不是一个,但是绝对屈指可数;第二梯队稍微多几个,但是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第三梯队算是当世名文;第四梯队就没啥好说,每年国内各种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第四梯队。
书圣的序,行书第一这个无可辩驳,但是硬扯上什么感情什么哲理的,抱歉,这里说的是古典散文,不是情书也不是哲学小品,所以基本不会把感情和哲理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如果看文章还非得要感情要哲理,出门右转去买《读者文摘》还有《意林》,各个都能感动得你哭天抹泪还有一种哲思深远的意思,但是反过来我问你一句,那里头说的感情你以前有没有在电视剧电影或者其他小说体验过?那里头既然有哲理,那你把哲理拎出来,瞅瞅是不是把哲学研究往前挪了一毫米距离?煽情的文章大家都会,说一些玄乎的哲理,这事儿老祖宗就是老子和庄子,论哲理谁也比不上这俩。一个惜字如金,憋着让你看不懂还不跟你解释 那意思看不懂就是你智商不行,后世的解释各有千秋,看的更是云山雾罩;另一位庄子老先生就特有耐心,一个道理不仅细细解释给你听,还经常结合寓言故事或者虚构个人经历以此论述道理,庄子明显比老子会聊天,所以喜欢看哲理的读完道德经,记得多看看庄子,别的不说,就庄子一书的各种标题放在今天都能完爆各路标题党,不仅清新脱俗,还有惊天动地的大气象,比如开篇就是《逍遥游》,浓浓的一股仙气;《齐物论》,感觉就是要给万物画个圈圈,比《万物简史》有逼格吧?《养生主》这仨字能忽悠住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杂七杂八各种皇帝你信不信?《人间世》,别说了,徐老怪偷过来作为《倩女幽魂2》的副标题;《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拿出来做个仙侠世界架构都够了。
你肯定问,庄子老子写那么好,为什么第一梯队不放他俩?因为老子庄子确有其人,但是《老子》《庄子》这两部书并不确定完全出自其人之手,据说出土的秦简还是什么资料上记载的《老子》和现世流传的版本有很大出入,属于意思完全相反的那种出入,所以哪个是真呢?《庄子》就更不用说了,内篇都能看得出来不像是同一个人的手笔,外篇基本可以断定是后人附会之作。所以写答案的时候我就说了“除去诸子百家的散文著作合集”,因为诸子百家的文章文质确实非凡,但是很难确定是否是个人作品,拿来跟曹植、王羲之比,就有点群殴的意思了。所以还是找个人作品,这样比较公平。
隔一下
下面说的是,其实我写这个答案并不是推《吊古战场文》,我只是觉得这个唐代的骈文滥觞之作好像比较冷门,完全被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盖住了风头,所以全文贴上,没想到知乎有这么多喜欢《吊古战场文》的朋友,这让我知道我不是孤独的家伙。至少方圆五十公里我是没遇到可以跟我讨论这个文章的人。
我要推哪个呢?
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李斯,李斯文章能够独霸秦代,一是秦代短命,好作品还没来得及出世秦朝就挂了;二是秦王朝对于思想文化的绝对控制,一般的士人无法发声,发了声也会消失,李斯作为丞相比较有发言权,所以才会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对比李斯先后的文章可以看出,即使作为秦朝丞相,李斯的文字也是越来越谨慎,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秦朝对于文化思想的极端控制。李斯如果没有走错那一步,或许可以帮助秦朝续命三十年,可能秦朝还能走上一条稍微宽广的道路。如果对李斯有兴趣,推荐大家去看一部小说《流血的仕途》,顺便也看看一部历史书《秦谜》。秦王朝真的是一台历史的机器。
我要推的古文,从始至终只有一篇,就是贾谊的《过秦论》。很多朋友初识《过秦论》是在高中语文课本,我是在史记上第一次读到,当时有点莫名其妙,太史公是把屈原和贾谊放在一篇列传里的《屈原贾生列传》,能跟屈原排在一起,你们说古今文人有几个?后来鲁迅把司马迁和屈原排一起了,如果再过几百年,会不会有人把鲁迅和屈原排一起?铁打的屈原,流水的第二名好像是(✪▽✪)
不过《屈原贾生列传》比较奇怪,众所周知,文人的生活其实大多比较琐碎,没什么特别的干货值得写在《史记》这样的纪传体通史里面的。所以看到太史公把一整篇几千字的《过秦论》照抄在列传里面,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太史公在灌水,还是大水漫灌,我估计屈原和贾谊他俩的生平加一块都没有《过秦论》三分之一的长度。但是,为啥太史公没在屈原列传部分灌水呢?如果大篇引用《离骚》《九歌》《天问》其实也是很能凑字数的。后来我在课本上读到了《过秦论》的节选,出了点岔子,课文节选的部分和《史记》中的有些字不一样。你们有这两本书的可以对照一下,为了找出来哪本有问题,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很老的《古文辞类纂》,结果三个版本都有点出入。不过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可能传抄有误吧。下面是重点,《古文辞类纂》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编辑的,开篇第一文就是《过秦论》。《古文辞类纂》这书不同于《古文观止》,不仅辑录散文, 还辑录骈文,并且根据题材分门别类。评论区有一位对题材有疑问的朋友请看这一段。
卷一四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和《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指》,卷二到卷五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卷一至卷五是为论辩,也就是现在说的议论文题材,高考作文那些议论文就别提了,写完拿到分数就想扔进厕所,所以能把议论文写的文盖千古的人凤毛麟角,姚鼐把《过秦论》列在第一篇,也是对此文推崇备至以至于此。
卷6-10是序跋,书的前言后记作者寄语什么的,《兰亭集序》作为《兰亭集》的序文按说应该收在这一分类下面,可是没有。姚鼐估计是忘了ㄟ( ▔, ▔ )ㄏ
卷11-24奏议,李斯《谏逐客书》晁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出师表》韩愈《论佛骨表》算是比较著名的奏议。
25-31书说类,张仪、苏秦、陈轸、范雎、乐毅、鲁仲连、触龙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都在里面,还有后世文人之间议论军国大事的书信,最著名的是太史公《报任安书》。
32-34赠序,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应酬,略过;
35-37诏令、檄文,没收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估计骂的太狠,姚鼐老先生脸皮薄不好意思收;这里面比较著名的是韩愈《鳄鱼文》,骂的隐晦。
38-39传状,人物小传,有的是作者自发写的,有的是应酬,不过都入不了史书。著名的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40-51碑志,石刻铭文、庙碑、墓志铭,略过。
52-59杂记,就是小品文,柳宗元柳州八记好像收全了,有欧阳修《丰乐亭记》没有《醉翁亭记》,看来姚鼐编到这儿可能打瞌睡了,喜欢旅游的苏轼、王安石也有一堆值得背诵的游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在这个类别下。
61-72辞赋。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恒、陶渊明、苏轼都在。但是没有曹植《洛神赋》。这个不是《洛神赋》写的不好,这完全是姚鼐太古板。
73-75哀祭,屈原的九歌、唐宋八大家写的祭文。
桐城派实际上追随的还是唐宋八大家的脚步,讲究文章质朴,言之有物,所以这一部《古文辞类纂》几乎成了唐宋八大家的专辑了。不过姚鼐并没有囿于门派界限把浮华的辞赋挡在门外,相反他把辞赋专列在一个分类之下,除了《洛神赋》,两汉有价值的大赋基本到齐。
以下是原答案
如果单论文学水平,有一大把可以把洛神赋、兰亭集序、祭侄文稿挤到第二梯队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都在《古文辞类纂》上,更简略一些的节选文章在《古文观止》上。除去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散文著作合集,有明确作者的散文比如李斯《谏逐客书》算是秦代最著名的散文,不仅达到政治目的,同时也反应了士阶层对于天下一统的向往;比如贾谊《过秦论》,气势磅礴,文中自有雄兵百万扫平六合;司马迁《报任安书》还有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拿来和《离骚》相提并论,其中名篇也不少;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忠孝大义,读之潸然。在此之后才是书圣的《兰亭集序》,如果不是书圣的书法大成,这篇散文没有资格和以上散文出现在同一部选集中,颜真卿《祭侄文稿》同样如此。《洛神赋》其实不能算作散文,两汉三国流行的“赋”这一题材在后世被弃用,留下来的名篇主要是司马相如、班固、杨雄、曹植寥寥几篇,尤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直接把骈体文格式化了,后世文章和诗赋彻底分家。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摒除了浮华辞藻,大多都是言简意赅,对后来的散文发展影响巨大。不过唐代的时候也有写骈体文的,而且有那么一位作品格律严谨程度直逼《两都赋》,这个人叫李华,文章《吊古战场文》,文章不长,没有汉赋动不动几千上万字的长篇铺陈,可以看成是骈体文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最后的收山之作,李华之后,骈体文基本销声匿迹,再无名篇。
全文如下: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亭长告予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絃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除了生僻字多一些,仅从格律而言是不输《滕王阁序》,因为是描写战场,所以意象比较凄惨甚至是恐怖,第一次读这个散文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魔兽争霸3的开场动画,气势恢宏,天地阴惨。《滕王阁序》意象高远,老少咸宜,所以流传范围要比较广。《吊古战场文》可以看成是16+的限制级作品,小孩不能看的,生僻字又多,不能广为流传也是情理之中。
题主对古文感兴趣就买一本《古文辞类纂》,最近有新版,或者买一本《古文观止》,看一看也有好处,起码文风不会被郭敬明那波人带跑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