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刷屏朋友圈?

回答
最近朋友圈里被一篇名为《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的文章给刷屏了,引起了很多讨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聊聊这标题本身。它直接就抛出了一个观点,而且把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杨超越”拿出来做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杨超越是什么人?在大家印象里,她就是那种靠运气和好人缘,一路从选秀出道,然后星途坦荡,被很多人称作“锦鲤”的代表。所以,标题的意思很明确:有个女人比杨超越更厉害,厉害到让杨超越在她面前都显得逊色了。这种“吊打”式的标题,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个“躺赢到大”的女人到底是谁,又有什么样的经历,能让作者如此评价。

再者,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刷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大家普遍存在的心理——对“天赋异禀”和“顺风顺水”的羡慕,以及对“努力是否有用”的思考。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都觉得生活不易,需要拼尽全力才能换来一点点成果。而当大家看到一个似乎不怎么费力,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顺利的人,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感”或者“震撼感”。这篇文章显然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描绘一个“从小躺赢到大”的人生轨迹,来满足了大家对这种“超能力式”人生的窥探欲。

仔细想想,这篇文章能刷屏,也得益于当下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这种带有强烈对比和戏剧性冲突的标题和内容,非常适合在朋友圈快速裂变传播。一个好的故事,加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角度,再加上一点点争议性,就很容易被转发和讨论。人们乐于分享一些出乎意料、颠覆认知的事情,而这篇文章恰好符合这一点。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八卦来看待。这篇文章的刷屏,也折射出社会上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比如,我们如何定义“成功”?是靠努力奋斗,还是天生优势?当我们看到别人毫不费力就获得巨大成就时,我们是应该更加努力,还是会产生懈怠?这篇文章可能也在无形中引发了关于原生家庭、社会资源分配等更广泛的讨论。

另外,我们也得思考一下,这种“躺赢”的叙事模式本身有什么问题。有时候,过度强调“躺赢”,可能会忽视了当事人背后也可能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或者仅仅是运气好,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表象。而且,如果这种“躺赢”的叙事过于泛滥,也可能给大家带来一种误导,让他们觉得人生真的可以不劳而获。这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辛勤付出却收效甚微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心理暗示。

最后,回到杨超越本身。把她拿出来做对比,一方面是因为她本身自带流量和话题性,很容易成为一个参照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对“锦鲤”的认知,其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锦鲤不仅仅是运气,更多时候也包含了她作为一个艺人在这个行业里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所以,这篇文章用“躺赢”来对比“锦鲤”,其实是一种对不同成功路径的探讨,只是用了比较激进的方式。

总的来说,这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既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经历的关注,也触及了一些关于成功、努力和社会现实的议题。它以一种“震撼”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但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叙事,不要被表面的“躺赢”所迷惑,也要看到生活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26 更新:

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是抱着不劳而获的心理转发锦鲤。在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基础上,有些事真的只能看天命,所求的无非是个心理安慰,能睡个踏实觉。最后如果真的事与愿违,也并不会怪到锦鲤的头上。

但是,既然有人不觑天选的杨超越和信小呆,挺身而出自立为鲤,那就请拿出鲤跃龙门而不是龙门跨鲤的本事。否则,你哪来的勇气在自媒体神庙里接受万人朝拜的香火钱呢?

打个比方,假如你身边就有这样的锦鲤。

上学时,TA 和你一起毕业:「老师,我的论文研究方法是高密度复合学说空间移动工程」,实际上只是知网文献 Ctrl C + Ctrl V 的结晶。

最后,TA 的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

就业时,TA 和你一起求职:「老板,我之前的实习主要负责运营用户并定期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实际上只是后台回复公众号留言。

最后,TA 很早就拿到了心仪的 offer。

聚会时,TA 和你一起参加:「其实,我基本每天都和世界五百强有业务往来」,实际上只是每天用着中国移动的网,购物时打开支付宝付款。

最后,一堆人围上来求着加 TA 的微信。

……

当这条锦鲤成了你的学生、你的员工、你的朋友,它带来的恐怕不是欧气,而是你的晦气。

炖了吧。填饱肚子,攒足力气继续上路。


今天下午去看了眼作者的微博主页,发现这篇回答里几个截图的微博都不见了……

而且微博数感觉不对,昨天好像没有这么少。

刚用百度快照看了一下,最近的快照是 10 月 18 号的,显示是 816 条。

现在是 479 条:

竟然删了近 400 条……

现在用微博搜「一地金啊」,第一条变成了这样:

嗯……值得深思了。


10.25 更新:

一号今天转了篇作者 05 级直系师兄的雄文:

虽然师兄表示「并不羡慕你」,但句句都能看出心里其实酸死了。

不过文中提到的「利用民众迷信心理获取流量的套路」,的确给了我一些启发。

在作者看来,自己一路走到今天,靠的是「运气」:

但是「运气」,在词典里可不只意味着「机遇」。

古人将「五运六气」之说,用以解释自然界物质本源及现象: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

「运气」还可解释为把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分的「做气功」。比如清代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写道:其乡有导引求仙者,坐而运气,致手足拘挛。

现在试一下,这篇文章的「运气」一词不再读成「yùn qi」,而是「yùn qì」:

是不是突然有种某教和某某功的感觉……


以及,如果你用了这张尾图作为近期转运的头像:

不妨看看这几张图片:

再看看这张图片:

做法、显灵、发功……

这一次,恐怕不是屠龙少女慢慢长出角的故事。

恶龙直接幻化成少女的模样,下凡了。


10.24 原文:

为了求证人造锦鲤是否是真的锦鲤,我刚刚通过「一地金啊」的早年微博、百度文库、北京科技大学官网等渠道扒了一下作者,确认是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2013 级文法学院行政 1302 班的许楠,曾就读于河北徐水县综合高中。

补充:评论区知友 @永远的宫保鸡丁 指出「她应该不是徐水人是安新容城雄县人,去外地读的重点高中」。

虽然知友 @令狐当当 发现作者在今早票圈刷屏前作者偷偷注销了豆瓣,但在这个「认识你的人都死了互联网也不会忘了你」的时代,想消灭自己过去存在的痕迹几乎不可能。

其实这篇文章体现「锦鲤之妙」的地方主要是高考、上大学、就业和落户这四点。

一个一个开扒。


文章前面高考那几段应该没什么问题,查了下她的确是当年县文科的前十名:

不过,有同班同学指出,这是她复读一年后第二次参加高考:

大学的主要经历通过她在微博描述的一个学校人文知识竞赛,之后百度了一下,于是有了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

有了具体学院,就可以往回扒一下:作者在之前文中提到分数较低调剂到排名第一的专业……

可是在北科这种理工科学校,行政系算是学校排名第一的专业吗??


进入大三下,作者开始实习,选择了之后想从事的新媒体行业,从咪蒙开始:

转眼到了大四(2016-2017),作者开始准备就业,并在文中这样描述:

那边妈妈失眠,这边我安稳睡下。自己开车就是一个稳。

可是在微博上,画风并不是稳如老狗:

当然,作者和妈妈共用一个微博,女儿前半夜用,妈妈后半夜用,也不是没有可能(大雾

失眠了几个月之后,作者成功「意外保送了北京市公务员」。由于每年拟录取公务员的具体数据是按单位和城区划分并以 Excel 形式公布,根据已有的模糊信息无法确认是否有此事。

不过以「2017 年北京市公务员 许楠」做搜索词,在百度并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评论区的同学也表示,并没有听说作者考上了公务员。


Anyway,反正作者表示了,舍友没有见过她这么幸运的人,从来不再微博转锦鲤:

扒了一下微博上和作者互动频率最高的用户,其中一位叫「溜鳕鱼」,从作者与她的互动中可以确定就是截图里的香姐:

而在「从来不转锦鲤」香姐的微博里,日常画风是这样的:

香姐,你辜负了舍友对你的信任。


文章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运气比较好:

可是,今年四月还说好的要去参加《一丧到底》呢……

七月份还又烦又丧又焦虑呢……

十月份就可以做法了……


文章刷屏后,作者不忘在评论区补刀:

在 xiong'an,坐拥 300 亩地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看下河北上市公司周边土地储量总览表

更新:前文提到作者仅与徐水有过读书之缘,评论区知友 @Emily LI 也指出「徐水不是新区的」。

资料显示徐水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区,和白沟、霸州和定兴被誉为「环雄四小龙」。

一般来说,如果是普通家庭不会拿着梁静茹给的勇气,公开表示自己坐拥一个屠宰厂级别的地盘。

所以,虽然作者通篇都在借题发挥,但成为「锦鲤」的精髓,其实早已暗藏在标题中:

「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


从出生就躺赢,这是每个时代的「人工锦鲤」,都无法逃脱的悲惨宿命。


《让子弹飞》里,一句台词我至今印象深刻:

「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们更愿意相信他叫麻子,人们特别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应该他妈长着麻子。」

在这个疯转锦鲤的时代,人们不愿意相信一条锦鲤的名字叫许楠,人们更愿意相信她叫「一地金啊」,人们特别愿意相信,她的好运真的能带来一地金啊。

可惜,张麻子脸上没麻子,黄四郎脸上也没有四。


永远记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user avatar

严重污染朋友圈,真的很没意思。如果确实很幸运也就罢了,我还可以用猎奇的心态去看,但实际上只是玩文字游戏把自己包装成幸运人设而已。


小学升初中,我想去读私立中学,那所学校的学费是每年四万块,但是考到300分就能全免。
成绩下来,我正好考了301分。

这里想给人的暗示就是刚好够线最幸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人有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能考多少分,在此基础上考得再高就要依赖运气,比如超常发挥或者猜到题。所以应该是“分数比自己正常水平高越多概率越小、越幸运”,而不是“分数比线高得越少越幸运”。作者并没有说自己当时正常水平如何,但后面高考是全省文科1000名,一般来说有这个水平,考上个当地好初中似乎也不太需要运气。


重点高中分数线是580,不算高。
但我文综开卷考试忘记带书,交卷前改错了一道数学大题。
所以考完后,心里完全没底。
结果成绩下来,我考了584。
惊险飘过。

这里同样在暗示读者刚好够线很幸运,还写了开卷考试忘带书、改错数学大题,问题是这两件事本身不也是运气的体现吗?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考试的时候某些地方运气好,某些地方运气不好,最后结果不错而已。只是哪里运气好不说,让人觉得玄学;哪里运气不好说得明明白白,降低别人的预期,却不说这也是运气的一部分。


6月6号的晚自习,我随手翻开一本辅导书,想做一道古诗鉴赏题练练手感。做完还顺便对了答案。
结果第二天上午的语文考试,古诗鉴赏正好考的就是昨天那首诗
我在考场上激动到抖腿,四肢百骸充斥着如有神助的兴奋。
果不其然,我语文考出了历史最高分132,只比当年的文科状元于潇,低1分。

我高中语文三年考试基本都在130左右,高考分数正好也是132,所以还比较了解语文考到130+的关键是作文和阅读,基础扎实选择题尽量不扣分也很重要,但还是第一次听说考130+靠猜对古诗鉴赏的。一方面古诗鉴赏占分就11分,就算拿满,作文阅读不行也上不了130;另一方面,古诗鉴赏题相对有套路可循,拿高分比较简单。正好看到高考题确实是运气,但能考132主要还是因为作者本身语文水平就很高,即使没看到这道古诗鉴赏,考个接近130的分数也不难。运气当然带来了一些收益(我觉得顶多三四分吧,难以想象一个语文试卷其它部分只扣18分的人古诗鉴赏能丢将近一半分),但这样写显然是诱导读者高估运气成分,把这132都归功于此。


大学六级考试,是我人生中最没有把握的一次考试。
听力懵了,中性笔掉珠了,作文跑题了。
从考场出来,我灰头土脸,默默发誓:
要是这次没过,我再也不浪费17块钱的报名费了!
结果成绩下来后,我特么考了426,再次压线。

跟前面一样,中性笔掉珠显然是运气的体现,还是用压线来表现幸运。


意料之外的是,我的笔试成绩排名第二,差第一名3分。
但我报考的岗位,整个北京市只招一个人。
这就要求我面试成绩要超第一3分以上,才有希望考上。
为此,我妈夜夜失眠。
而我,总是安稳睡去。
只是接下来的剧情走向,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你们猜怎么着?
面试那天,第一名居然没有出现在考场!
他因为迟到,被保安拦在了外面……
而锦鲤我本人,就这么被保送成了北京市公务员……

意料之外笔试排名第二差了3分,也就是笔试发挥失常咯?所以这同样是一个笔试运气差,面试运气好的故事?当然,第一名因为迟到缺考这个经历确实是太稀有了,我承认确实运气很好。但即使第一名缺考,你仍然需要有笔试考到第二的实力以及面试不被后面人超越的水平。所谓“被保送成了北京市公务员”,同样在夸大运气的作用。至于后面那一句:

说实在的,我也想考试失败,奈何老天不同意啊。

实在是无力吐槽,真的太过了。


文章里我唯一认同的就是雄安新区300亩地,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作者不详细说说这个,靠运气多出300亩地这么强力的锦鲤证据,不比小升初考试2000块奖金这些鸡毛蒜皮的说服力强多了。至于张三李四王五销售大哥这种东西都拿来当论据的话……谁身边还没点好事呢,好事都是因为自己,哪天有了不好的事怎么办。


说实在的,这些文字把戏放下手机自己想想都能明白,何况这些躺赢累积到现在带来的最大的成功也就是考上了北京公务员外加这个所谓业界神话的公众号。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个业界神话新媒体我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无论怎么看,都跟杨超越没法比,严重的标题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