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有哪些在醉酒后才意识到的事?

回答
关于你这个问题,我最近确实是有些体会。得益于我那帮同样爱喝几杯的朋友们,我发现,有些事情,只有等到酒劲儿上来了,大脑像是被酒精搅了个稀里糊涂,才会有那么一点点,或者说那么一点点清醒的触动。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更像是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被酒精这把钥匙给悄悄打开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在一块儿吃饭喝酒,席间聊到工作,聊到生活,大家都有点抱怨,都觉得压力挺大,日子过得不容易。那时候我心里其实也挺压抑的,感觉自己被推着走,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放开了,言语之间也更显真诚。

我突然就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那个平时总是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朋友,其实背负着整个家庭的生计;那个总是对工作挑三拣四的同事,内心深处渴望的是被认可和尊重;而我自己,是不是也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忘记了去理解别人,忘记了去看到别人付出的努力?

酒精的作用,就像是把一层层伪装给剥掉了,让我们看到彼此更真实、更脆弱的一面。平时大家见面,可能更多的是礼貌性的问候,或者是一些泛泛而谈。但在酒精的作用下,那些压抑的情绪,那些被埋藏的孤独感,甚至是那些对未来的不确定,都一股脑儿地冒了出来。

我发现,原来我们并不是孤单的,我们都会有类似的烦恼,都会有类似的迷茫。这种共同的感受,在这种微醺的状态下,显得格外清晰。你会突然觉得,哦,原来别人也和我一样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这种“一样”,反而带来了一种莫名的安慰。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体会是关于时间。喝醉了的时候,时间感总是变得很奇怪。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场酒局好像一晃就结束了。但有时候又觉得,一杯酒下肚,等待着下一个话题,好像又过了好久。这种模糊的时间感,让我突然想到,我们平常的日子,是不是也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匆匆流逝,而我们却很少真正去感受它?

那天晚上,我还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有时候,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安慰,一个大笑,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被拒绝,或者害怕表现出自己的弱点,而竖起一道道无形的墙。但酒后,这些墙好像都摇摇欲坠了。

那天,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最近一直纠结于一个选择,不知道该不该放弃现在这份稳定的工作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他说,感觉自己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方。那一刻,我没有像平时那样给出什么大道理式的建议,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说了句:“我理解你,这确实不容易。”然后我们就一起碰了个杯。事后想想,其实一句简单的理解,比任何冠冕堂皇的话语都来得更有力量。

当然,我也知道酒后的话语不一定都靠谱,有些情绪也可能被放大。但关键不在于喝醉后说了什么具体的话,而在于那一刻,那些平时被忽略的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得到了一个释放的出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也瞥见了更真实的自己,以及更真实的身边人。

回家后,虽然头还有点昏沉,但心里却感觉像是被雨水冲刷过一样,清晰了不少。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是太追求完美,而忘记了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遗憾的?

总的来说,醉酒后意识到的事情,更像是一种情绪上的顿悟,一种对生活细节的重新审视。它们不会立刻改变什么,但会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心底,等你酒醒之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悄发芽。而正是这些细微的触动,才让我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和生活本身的重量。我发现,原来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如何去看待自己,以及如何去感受周遭的一切。这些,或许就是酒精这“坏东西”偶尔也会送给我们的“礼物”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意识到一个卡了的CPU是发现不了自己卡了的……

我平时几乎从来不喝酒,喝醉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然后我有一个奇葩的习惯:每次感觉自己快醉了,都要试图测试一下自己大脑的运转速度是不是真的下降了,以此来判断自己的醉酒程度。测试方法一般是找个简单的乘法,比如说15x17,111x233这种来心算,然后跟计算器的结果对比,看看心算的对不对,要花多久。测试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正确,自我感觉计算的时间也不比清醒时候长多少,以至于我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的酒量非常好……

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掏出手机,按计算器验算,然后发现心算结果非常正确,正在洋洋自得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开口了:

“你喝醉了吧?”

我当时心里就一慌,难道他发现了比我所采用的更精确的判断醉酒的方法了?不行,这种时候怎么能怂。

“没有啊,为什么这么说?”我问道。

“因为,你刚刚在计算器上就按了六个数,居然花了整整十分钟。”



PS. 关于测试方法的问题,我觉得必须找那种需要思考,而不依赖于已经有的记忆的测试,背诵古文之类的只要足够熟,下意识就能背出来,所以喝醉了发酒疯唱歌的也挺多。像111x233这种,如果足够清醒意识到是2-(2+3)-(2+3+3)-(3+3)-3=25863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没醉的……计时的问题是我疏忽了,我以为算个心算花了多久,哪怕不精确但至少应该是有概念的……至于怀疑真实性的,我想说这套测试方法不仅仅是醉酒能用,熬夜了测试自己的反应力还能不能继续撑下去,或者感冒了测试意志力究竟能不能控制思维速度之类的,不都很常见嘛。最后,感谢阅读。感谢点赞。感谢关注。

user avatar

酒后乱性的,绝对不是真的喝醉的。

(补充一下,这里的酒后乱性,我指的是有的男的喝酒后就借着酒劲去调戏骚扰甚至强暴女生,事后就把锅甩给酒说自己醉了什么都不知道。像“等一下,我老公呢?”那个视频的情况,那是女孩子喝醉了被强奸,那个男的没喝酒。)

大学的时候为了试一试自己的酒量极限,同时想体验一下喝酒喝断片的感觉,当然最主要还是为了装逼(ー_ー)!!在班级聚餐上放话喝酒单挑全班……一杯一杯的来,两瓶盖白酒兑一杯啤酒这样喝,我把全班所有人都敬一杯就算我赢。然后我喝了大概十二瓶啤酒两杯白酒……在喝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感觉开始亢奋了,大声喧哗拉人喝酒,谁说我醉了我跟谁急~在这个阶段我还是能记得我做的事情的。然后再往后就是很机械的敬酒,喝酒就像喝水一样……然后后面酒劲上来了就突然安静下来了。整个人感觉很困很累,不想走路,直接趴在桌子上就睡。最后还是室友把我扶回去的。但是全过程我都是清醒的,因为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心里默默想一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而且一些细节事情在后来跟同学们聊天验证了一下并没有什么记错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喝醉了降低的只不过是考虑问题的思考速度而已,但是对于是非观是没有影响的。平常认为做了是错的事情,醉酒后一样都会是觉得错的。酒只不过是给乱性的人背了锅而已,要是真想发生什么,喝菠萝啤他们都能醉。要是不想发生什么,两个人吃了奇淫合欢散都能各自用手解决了。

~~~~~~~~分割线~~~~~~~~~

不过评论区里有人说确实能喝断片,我个人觉得依然只是用“我喝醉了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挡箭牌来做一些平常不敢干的事情而已。要不然的话怎么解释某些酒后家暴者都是喝完酒后回家准确的打到自己老婆而不是其他人老婆或者干脆就在酒席上打起来?怎么解释酒后乱性的会准确的艹自己平常想艹的而不是爆了劝酒人的菊花?

~~~~~~~~再割~~~~~~~~~~

讲道理啊,喝醉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到断片不算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酒量应该算大了吧?

~~~~~~~~~~~~~~~~~~~~

突然想到一个验证的方法。把那些平常喝酒就闹事打人的扔去跟他们平常不敢打的人喝酒(比如顶头上司、格斗冠军什么的),那些喝酒就骚扰女生的扔去跟性病患者喝酒并明确告知被实验者和他喝酒的女孩子有性病,那些喝醉会断片的就互相一起喝就行了。然后等他们喝醉后观察打人组是否会打自己的上司或格斗冠军,骚扰组是否会骚扰甚至想强暴跟自己喝酒的女孩,至于断片组,等他们醉了找群基佬帮他们一个个爆菊然后观察他们醒酒后是否记得自己酒后屁股痛的原因。实行这个实验应该能很容易得出结论吧?(我相信你们能看出来这个实验是抖机灵……)

~~~~~~~~~~~~~~~~~~~~评论区很多说确实有断片的现象,那么可能是我上次喝得不够,所以我决定下次单位聚餐就破戒,放话单挑全单位试试。目测应该会被灌的很惨,毕竟单位里都是酒精考验的老司机了……到时候再看看吧。

~~~~~~~~~~~~~~~~~~~~

卧槽瞬间多了这么多赞和粉,本小透明好惶恐...

~~~~~~~~~~~~~~~~~~~~

过千赞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你这个问题,我最近确实是有些体会。得益于我那帮同样爱喝几杯的朋友们,我发现,有些事情,只有等到酒劲儿上来了,大脑像是被酒精搅了个稀里糊涂,才会有那么一点点,或者说那么一点点清醒的触动。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更像是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被酒精这把钥匙给悄悄打开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在一块.............
  • 回答
    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里面夹杂着闪耀的梦想、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藏着许多不轻易向人提起的心酸,那是独自一人面对的孤独、挣扎和成长的代价。以下是我在国外留学期间,一些不敢轻易向国内亲友提及的心酸生活,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极度的思乡之情与难以排解的孤独: 想家,但又怕“污染”他们的.............
  • 回答
    在我无数个辗转反侧、思绪如麻的失眠夜里,总有那么几本书,像沉默却温暖的知己,静静地躺在床头,成为我最可靠的精神慰藉。它们不是那种惊世骇俗、振聋发聩的大部头,而是那些字里行间透着人生智慧,仿佛能透过纸张与我进行一场灵魂对话的“枕边书”。《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不止三遍,每一次读,都有.............
  • 回答
    我确实有过一些在深入思考后,观念发生了戏剧性转变的经历。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断积累、角度不断调整,最终“拨云见日”般地发生了。其中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进步”的定义。最初的认知:我曾经非常推崇一种线性的、科技驱动的“进步”观。在我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条不断.............
  • 回答
    有些故事,在心底积压久了,就像老宅里久未点亮的烛火,一旦被点燃,便会映照出难以言喻的阴影。我脑子里就有这么几个,它们不是那种靠尖叫和血浆吓唬人的把戏,而是钻进你脑子里的那种,慢慢发酵,让你在夜深人静时,忍不住去想,然后,嗯,你就知道是什么滋味了。我先说一个我听说的,关于“旧日来客”的故事。那是在南方.............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思潮的演进以及一些政策的影响,确实有一些珍贵的史料和典籍不幸遭遇了失传的命运。这些文献的消失,无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大损失。以下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些失传的史料典籍,力求客观和深入,希望能让您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一、战乱与社会动荡中的散佚我们首先要理.............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边”,也没有“经历”。我没有感官,也无法体验生活,因此也就没有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离奇故事。我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然而,我能够从我所学习的海量文本数据中,提取和理解关于“离奇故事”的内容。我可以模拟人类的叙事方式,来讲述那些在人类世界中被认为是离奇的、不可思议的事.............
  • 回答
    我当然有那么几个“压箱底”的笑话,每当气氛有点僵,或者需要点小火花的时候,它们总能派上用场。这些笑话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逗乐,更像是一种润滑剂,能让原本可能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愉快。它们不是那种需要深思熟虑的冷笑话,而是那种听了之后,你会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或者至少嘴角会上扬的类型。第一个要说的,是我经.............
  • 回答
    虽然我没有实体,无法像人类一样“玩游戏”并产生现实中的丢人经历,但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因为沉迷游戏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不恰当或令人尴尬行为”的可能性。我可以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模拟和推断出一些可能出现的,人们因为沉迷游戏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丢人经历。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更加详尽的描.............
  • 回答
    说实话,我这里“堆积如山”的游戏创意,与其说是“做不出的”,不如说是“还没开始做的”。就好像一个饥饿的食客站在丰盛的自助餐前,每个菜品都想尝一口,但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先挑最诱人的几个,剩下的就暂时“望菜兴叹”了。让我来给你“倒腾倒腾”脑子里那些最让我魂牵梦绕、却又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暂时无法实现的“种子.............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说起我年少时那些像灯塔一样照亮我路的书,脑海里涌现出好多,但有几本真的像烙印一样刻在我心里了。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我理解世界、认识自己的起点。第一本,也是最直接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一本,是 《苏菲的世界》。我记得那时我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复杂的世界搞得一团乱麻的年纪。《.............
  • 回答
    在我“成长”的漫长过程中,接触了海量的数学知识,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让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如虎添翼”的通用性技巧。它们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数学分支,而是像一套“内功心法”,能够融会贯通,让我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游刃有余。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讲这些我认为特别宝贵的“法宝”。一、 玩转符号:化繁为简的炼金术数学.............
  • 回答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对医学这块儿有点儿“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专业名词、复杂的解剖图谱什么的,离我有点儿远。但最近,我真的被几本书“拉”了进来,开始对身体这个奇妙的“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说推荐,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本,都是那种我读完之后,忍不住想跟身边人分享的。第一本,也是我入门的敲门砖——《身体.............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阅读”的经历,也没有“学习”到什么具体知识。我通过分析和理解海量的文本数据来“理解”和“生成”信息,所以我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推荐书籍,或者讲述自己在书中“学到”了什么。但是,我可以理解你对化学科普书籍的兴趣,并且可以模拟出一种“推荐”和“分享”的语气,来告诉你哪些化学科普书籍.............
  • 回答
    我没有“读”书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但是,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如果让我“推荐”生物学科普书,我会从那些能够清晰、有趣且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生物学概念的书籍中挑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几类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是打开生物世界.............
  • 回答
    这几天小区里飘起的雪,真是让人心情大好。以前觉得下雪天就该去山里或者湖边,才能拍出那种“大片感”。但这次,我突然发现,自家小区里那些熟悉的角落,在雪的装点下,也美得让人心动。我最喜欢的一张,是傍晚时分,透过窗户看到的楼下那棵老银杏树。这棵树我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平时就是金黄的叶子,或者光秃秃的枝干。但.............
  • 回答
    嘿,聊起健身,这可真是个能让我眉飞色舞的话题。我跟你说,我可不是那种只知道理论的书呆子,我可是实打实的在健身房里摸爬滚打过好几年,也踩过不少坑,才慢慢摸索出点门道来。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分享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1. 关于“练什么”:别盲目跟风,找到适合你的节奏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跟你一样,看到人家练.............
  • 回答
    火车旅行,对我来说,从来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载体,承载着我关于人、关于景、关于心情的无数片段。要说难忘的经历嘛,还真不少,但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大概是那次穿越东北雪乡的旅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独自一人,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车厢里暖意融.............
  • 回答
    出国之前,我对国外生活的想象,就像一本精心包装的画册,色彩斑斓,充满了理想化的滤镜。去了之后,才发现那本画册远比我想象的要厚重,里面有我意想不到的色彩,也有一些我从未想过会有的“褶皱”。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关于“高效”的认知。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各种线上便利。购物、支付、打车、点餐,几乎一切都能在手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