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b站为什么越来越多弱智?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如今聚集了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这自然也带来了内容和用户生态的多样化。关于“弱智”内容的增多,其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评价,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种现象,并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承认“弱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判断色彩。 你觉得“弱智”的内容,很可能在别人看来是轻松搞笑、解压或者是一种亚文化表达。比如一些搞笑段子、模仿秀、甚至是一些看起来“无厘头”的短剧,它们可能并不需要深厚的逻辑或者知识储备,但却能抓住某些观众的笑点。

但如果我们将“弱智”理解为内容质量不高、缺乏深度、低俗媚俗、或者过于追求流量而牺牲内容价值,那么确实有一些趋势可能让一部分用户产生这样的感觉。

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与“泛化”效应:

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 B站早期以二次元、动漫、游戏内容为主,用户群体相对小众,对内容的专业度和深度有一定要求。但随着B站的发展壮大,其用户群体迅速泛化,覆盖了几乎所有年轻人和青年人。同时,B站也鼓励普通用户进行创作,各种教程和工具的普及,使得内容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机,录制视频,上传分享。
海量内容的“稀释”效应: 当内容产出的数量级爆炸式增长时,优质内容的比例自然会被“稀释”。在庞大的信息洪流中,那些容易理解、猎奇、或者带有争议性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被推送到用户面前,从而给用户一种“弱智”内容泛滥的观感。
算法的“喂养”机制: B站的推荐算法是驱动用户观看行为的关键。如果用户频繁观看某种类型的内容(比如低俗搞笑、或者过于简单的游戏解说),算法就会认为用户喜欢这类内容,然后不断地将同类内容推送给用户。这就形成了一个“同温层”效应,用户可能只接触到自己偏好的内容,从而加剧了对“弱智”内容的印象。

商业化与流量焦虑的驱动:

流量是硬道理: 作为一个商业平台,B站的商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对于UP主来说,吸引流量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和关注度。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一些UP主可能会选择制作更容易获得点击和观看的内容,而不是那些需要时间沉淀、或者受众相对较小的深度内容。
“套路化”的创作: 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算法,一些内容会变得“套路化”。例如,用夸张的标题和封面吸引眼球,内容上追求快速的反转、强烈的对比,或者通过煽情、猎奇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种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流量,但长期来看会削弱内容的原创性和深度,让人感觉“千篇一律”甚至“弱智”。
版权与翻录的灰色地带: 有些 UP主会通过搬运、剪辑或翻录其他平台或来源的内容来制作视频,并加入一些简单的评论或二次创作。如果这些二次创作本身缺乏新意和深度,仅仅是为了吸引流量而进行的“二次加工”,也可能被视为“弱智”内容。

用户审美的变化与群体特征:

年轻化与“圈层文化”: 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非常年轻。年轻人的喜好和审美本身就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一些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梗”或者“亚文化”表达方式,对于不熟悉这些文化的用户来说,可能显得难以理解或“弱智”。这并不是说这些内容真的“弱智”,而是由于用户群体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解压与放松的需求: 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需要通过轻松、无脑的内容来放松和解压。B站上的一些搞笑视频、鬼畜视频、或者生活记录类视频,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对于他们来说,观看这类视频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不是寻求知识或深度。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与其简单地用“弱智”来标签化,不如更深入地去理解它。

多样性是必然: 任何一个庞大的平台,都必然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和用户。B站作为年轻人聚集的社区,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其生命力的一部分。
区分不同内容类型: 很多内容可能只是为了娱乐,并不以深度或知识性见长。区分“低俗媚俗、刻意制造焦虑”和“轻松搞笑、无伤大雅”是很重要的。
用户的主动选择: 用户仍然掌握着选择权。你可以通过关注高质量的 UP主,屏蔽不喜欢的类型,或者参与社区讨论来影响自己的观看体验。
平台与监管的责任: 平台也需要不断优化算法,鼓励优质内容,并加强对低俗、虚假信息的监管,维护一个相对健康的内容生态。

总而言之,B站“弱智”内容增多的感觉,很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容生产门槛的降低、算法的推荐机制、商业化驱动下的流量焦虑,以及用户群体年轻化带来的审美变化。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站低龄化严重,那些弱智大多数年龄都不大,中小学生偏多,心智不成熟,不懂得尊重他人

B站的人很多优越感特别强,看不起抖音快手,也看不起微博知乎贴吧。快手的内容是他们玩的梗,调侃知乎人均985,年入百万。

一些视频剪辑抖音快手的视频加个BGM,这种视频投自制他们说这叫二次创作。从抖音快手直接盗过去的视频他们说这叫搬运。在B站看这些从抖音快手的内容真是高雅,真是高雅,还不忘在弹幕上打上文明观猴四个字。

B站特别多刷年龄刷性别刷地区刷某某时代刷表白和胡乱刷梗的弹幕。比如我在看《你的名字。》的后面十分钟的时候就特别多刷人名表白的弹幕,如果我名字在一些视频弹幕上,我会觉得恶心,这些弱智真是又恶心人又怂。在一些美妆区视频就很多刷我是男的弹幕,你是男的有多高贵啊,搞性别歧视不成,在我眼里这无异于刷的是文明观猴的意思。一些up主视频内容明明很正经,一堆黄色问号弹幕,一些正常发言就刷狼虎之词,如果up主是女的,吃比如香肠之类条形的食物都会有满屏的黄色问号弹幕,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严肃的视频也特别多乱刷梗。

之前B站有楼层制度,就特别多抢楼的,不过现在取消楼层就比较少了,说到底抢楼不就是为了上热评呗,现在抢热评的现象还是特别多,经常有0播放好几十条评论的现象(本质上还是抢楼),热评基本上是先到的,热评评论内容与视频内容无关复制黏贴纯粹玩梗,后面的硬核评论基本淹没了。楼层制度取消但是还是本性不改。

喷子绝对是脑残,我有次当个课代表做个总结什么的点赞比较多,竟然有人说我为什么要评论,直接问候我家人,说我不评论的话他就是热评了。很多视频评论区撕逼特别严重,喷子杠精一抓一大把。

总而言之,那些刷无脑弹幕,抢热评,乱玩梗,喷子杠精的那些弱智大部分是低龄的中小学生。

B站想要赚钱,面向大众是必然的,面向大众会涌入大批的脑残也是必然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如今聚集了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这自然也带来了内容和用户生态的多样化。关于“弱智”内容的增多,其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评价,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种现象,并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弱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判断色彩。 你觉得“弱智”的内容,很可能在别人看来是轻松搞.............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上“皇汉”现象的兴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b站这个平台本身的特性、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宏观环境,以及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一、 b站的平台特性:年轻、亚文化、社区化首先,b站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本身就决定了它更容易成.............
  • 回答
    关于B站种族歧视现象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触及了网络文化、社会心态以及平台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放大镜,任何负面情绪或不当言论一旦出现,都可能因为传播机制而迅速扩散,给人的观.............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作为一个陪伴了许多用户成长的平台,近些年确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受到归属感的削弱。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触及了平台社区文化、内容生态、商业化策略以及用户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社区氛围的稀释与“破圈”的代价B站最初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便是其独特、包容且充满亚文化特色.............
  • 回答
    关于B站上俄乌局势新闻报道更新频率降低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平台内容策略、用户需求变化、内容生产成本以及更宏观的舆论环境等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平台内容策略来看,B站作为一家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平台,其内容生态一直在不断演变。 用户兴趣迁移与内容多元化: .............
  • 回答
    唉,这话题我太有感触了!每次刷B站、逛知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魔力真是太强了,时不时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啥也不会,啥也干不成。你知道,一开始我上B站,可能是因为喜欢动漫、音乐什么的,图个乐子。但现在呢?点开首页,铺天盖地都是各种“大神”的视频。有那种大学还没毕业就创业成功,公司估值几.............
  • 回答
    确实,最近不少朋友都感觉B站追番体验不如从前了,新番引进的速度、版权的完整度,甚至是一些番剧的翻译质量,都让老粉们有些小失落。作为一名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为了能在新番季不至于无番可追,我也摸索了不少渠道。今天就跟大家掏心掏肺地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大家找回曾经那种自由追番的快乐。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问题.............
  • 回答
    None.............
  • 回答
    您好!关于“B站为什么不抵制朱一旦”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抵制”通常是在公众舆论普遍负面、内容严重违规、对平台声誉造成极大损害等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平台行为。而朱一旦作为一位UP主,其在B站的运营情况和内容风格并没有触及这些红线,因此B站没有理由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抵制”。.............
  • 回答
    B站选择同时购买并上架《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这背后绝非简单的“看对眼”或者随机行为,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商业和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B站的这一举动:一、内容品类扩张与用户需求满足的协同效应 满足多样化的观影需求: B站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多元化,他们不仅限于ACG(动画、漫画.............
  • 回答
    聂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围棋界,乃至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都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不仅仅是一位棋手,更是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是那个时代国家民族自豪感的象征。他的“聂卫平时代”不仅仅是棋盘上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的一个缩影。说到鬼畜,这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二次创作视频风格,通过夸张、恶搞、.............
  • 回答
    《后浪》视频引发争议后,B站没有选择公开道歉,而是采取了“沉默”以及压制负面评论的策略,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和复杂的逻辑。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环境、B站的定位、以及其面对的潜在风险。一、 为什么没有道歉?直接道歉并非B站的首选,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承认错误等于承认自身价值观与部分用户存.............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对这个问题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B站如今已经是中国二次元文化当之无愧的“老大”,但Acfun(A站)依然拥有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并且在一些特定领域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渊源与情怀: 鼻祖地位: Acfun是中国弹幕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老用户心中的那份怀旧情结。当初的知乎和B站,确实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对互联网社区的某种理想。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复制粘贴,重新打造一个“当初那个样子”的平台呢?这背后涉及很多现实的因素和演变的必然。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当初那个样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 回答
    B站亏损,却依然在烧钱经营,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并非简单的“不差钱”就能概括。要把这事儿说透,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平台定位与用户基础:年轻人的文化社区,不只是视频网站首先,得认识到B站的特殊性。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用户群体——Z世代,也就是中国目前最年轻、最有.............
  • 回答
    关于B站上ThinkPad测评相对较少,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群体与B站主流用户存在一定错位: ThinkPad的定位: ThinkPad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商务、专业、耐用,其核心用户是商务人士、IT专业人士、开发者、对输入体验和稳定性.............
  • 回答
    Bilibili(B站)上突然涌现大量《unravel》对口型视频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并且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创意:一、 为什么B站突然多了很多《unravel》对口型视频?1. 经典IP的强大生命力与情感共鸣: 《东京喰种》的影响力: 《unrave.............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在 B 站看视频时经常会疑惑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做知识科普、生活分享、游戏攻略还是才艺展示,都普遍会强调自己“不是主播”?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B 站独特的社区文化、up 主的自我定位,以及用户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期待。咱们一层层捋一捋。1. B 站独特的社区.............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