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历史里有没有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

回答
要说外国历史里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那可真是不少,而且往往都带着点血腥和权谋的味道。最经典的,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们,尤其是那些在推翻王政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家族,比如尤尼乌斯·布鲁图(Junius Brutus)和他的后代们。虽然不是直接在开国后立刻就大杀特杀,但罗马共和国早期那种“功高震主”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的氛围,以及内部清洗的例子,着实是教科书级别的。

咱们就以罗马共和国的早期和中期为例,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皇帝杀功臣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政治体制在形成过程中充满了对“权臣”的警惕和压制。

背景:从王政到共和国

罗马最初是国王统治的时代。但这种统治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尤其是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他以暴虐著称。公元前509年,在尤尼乌斯·布鲁图(小布鲁图,跟后来刺杀凯撒那位不是同一个人)的领导下,罗马人民起义,推翻了王政,建立了共和国。这可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权力从一个人手中分散到了罗马元老院和民众手中。

共和国初期的“功臣”问题

推翻国王,自然少不了那些在起义中冲锋陷阵、出谋划策的贵族和军事将领。这些人因为建立了共和国,自然在初期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然而,罗马共和国最核心的政治原则之一,就是警惕任何个人权力过大,尤其是对那种可能重回“王权”的行为。这种警惕深深地烙印在罗马人的政治基因里。

例子一:小布鲁图与王党

推翻国王的功臣小布鲁图,他自己就成了共和国早期“清除威胁”的急先锋。当时,有一些支持王政的罗马贵族试图复辟,其中就包括小布鲁图自己的儿子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布鲁图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且难以想象的决定:他亲自下令处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理由是他们犯了叛国罪。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固然是为了巩固共和国,但也充分说明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对任何可能威胁共和国统治的苗头的零容忍。他虽然不是“杀功臣”,但他的行为定下了“为了共和国,一切皆可牺牲”的基调,也为后来处理权力过大的功臣埋下了伏笔。

例子二:对外征伐中的功臣与内部制衡

随着罗马的版图扩张,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带领罗马军队南征北战,为共和国赢得了土地和荣耀。比如在早期,坎尼战役惨败后,被认为是罗马救星的西庇阿·非洲人(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他凭借对迦太基的胜利,威望一时无两。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个人声望,在某些人看来,就成了潜在的威胁。

虽然西庇阿本人并没有被处死,但他的政治对手们,如加图(Cato the Elder),就不断地在他获胜后,利用元老院的权力来制衡他,甚至对他进行政治审判和攻击。加图的名言“迦太基必须毁灭”(Carthago delenda est)就是他政治生涯的标志,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西庇阿过于集中的关注。最终,西庇阿本人因为政治迫害,不得不离开罗马,在孤独中死去。这与其说是“杀功臣”,不如说是“压制功臣”和“权力制衡”的极端体现。当功臣的权力或声望威胁到既有政治势力时,就会遭到政治上的清算。

例子三:马略改革后的政治动荡

到了共和国晚期,情况就更加白热化了。著名的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以其军事改革和七次担任执政官而闻名。他打破了罗马军队的出身限制,让贫穷的公民也能参军,这极大地增强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但同时也导致军队对将军个人的忠诚度大大提高,而不是对罗马共和国。

在马略和他的支持者(包括后来崛起的苏拉)与反对派之间的斗争中,政治清洗和“政治处决”变得非常普遍。当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战胜马略派,成为罗马独裁官时,他开始了大规模的“赤字名单”(Proscriptions)——一份公开的处决名单,上面列出了他的政敌,包括许多曾经为共和国做出过贡献的人,但因为站在了他对立面,就被剥夺财产并被杀死。这其中就包括很多在军事上或者政治上非常有能力的“功臣”,只是他们站错了队。苏拉死后,权力又几经易手,政治斗争中的清洗依然存在。

更广泛的意义:权力与恐惧的循环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在许多国家历史的早期,特别是经历过重大变革(如推翻君主制)的时期,建立新政权的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功劳太大”或者“权力太大”的人充满戒心。这是因为:

1. 害怕出现新的“国王”或“独裁者”:共和国的初衷就是避免个人独揽大权,所以任何可能挑战这一原则的人都会被视为威胁。
2. 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新政权建立后,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会非常激烈,常常需要清除异己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3. 对“功高震主”的文化恐惧:历史的经验往往会让当权者对那些掌握军权、拥有民众支持的功臣产生天然的恐惧。

总而言之,外国历史里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并非都是简单粗暴的“皇帝杀大将”,更多的是在政治体制的形成、权力分配的斗争以及对潜在威胁的清除过程中,功臣们因为其巨大的个人影响力而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警惕、制衡和残酷政治清洗的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国历史上杀功臣的例子多了去了。大清洗就是。之所以显得比国内少,一是因为毕竟中国历史更为我们所熟知,二是因为很少出现大一统状态,而一旦有严重的外在威胁,自然就不宜自剪羽翼。如果真的形成了强势的大帝国,那么功臣的下场多半堪忧(当然,未必是死)。

举个冷门而有代表性的例子吧。阿拉伯帝国,其崛起的速度和疆土范围在世界历史上都算是名列前茅(可能略逊色于亚历山大和蒙古)。在最初的四大哈里发时期,由于帝国草创,处于快速扩张期,因此没有太多的杀功臣行为。

到倭马亚王朝时期就不一样了。穆萨.伊本.努赛尔(Musa ibn Nusair)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结果被哈里发召回之后挖眼放逐在街头当乞丐;穆罕默德.本.卡西姆(Muhammad bin Qasim)征服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的大片土地,结果同样被哈里发召回后杀死;中亚征服者屈底波·伊本·穆斯林(Qutaibah ibn Muslim)没有上当,试图起兵,结果被部下杀死。

倭马亚王朝之后的阿巴斯王朝也是一样的情况。王朝建立有三大功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 Khorasani),阿卜杜拉.伊本.阿里(Abdallah ibn Ali),阿布.萨拉买(Abū Salama al-Khallāl)。第三个人被第一个人奉哈里发之名派刺客暗杀,第二个人心怀不满起兵,被第一个人击败杀死,最后第一个人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被哈里发派人暗杀。

以上只是几个最出名的例子。其实看中东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深刻感觉到在内斗和兔死狗烹这个问题上,穆斯林们的战绩远超天朝。

user avatar

凯撒原谅了元老院,元老院还是送给了他46刀。

美国不杀一战功臣,他们压老兵。

user avatar

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消灭了列宁创建的党。

user avatar

胡马雍死后,阿克巴一个小娃娃即位,莫卧儿王朝差点亡国。关键的时候,白拉姆汗站出来主持大局,在关键战役中起死回生,然后一点点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莫卧儿王朝终于在印度站住脚了。

不过,阿斗,不,阿克巴长大了,他说:丞相啊,朕要亲政了,您靠边站吧。哦,还有,您在国内朕也不安心,您老还是去麦加朝个圣吧。那个时候叫权贵去麦加朝圣,言下之意大概就是你别活着回来了。

就是这样,阿克巴还不放心。白拉姆汗还没出国境的时候,就派刺客一刀结果了他。

又过了不到一百年,东边的纳迪尔沙大杀四方,打下一片江山,建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强权。这不,又到了杀功臣的时候,纳迪尔沙看什叶派的波斯将领不顺眼,于是找逊尼派的中亚将领商量要把波斯将领集体坑杀。





不料走漏了风声,纳迪尔沙被反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外国历史里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那可真是不少,而且往往都带着点血腥和权谋的味道。最经典的,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们,尤其是那些在推翻王政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家族,比如尤尼乌斯·布鲁图(Junius Brutus)和他的后代们。虽然不是直接在开国后立刻就大杀特杀,但罗马共和国早期那种“.............
  • 回答
    外国历史记载里的吹牛现象,要说有多严重,这问题就有点意思了。咱们得这么看,历史这东西,很多时候是胜利者写的,是权力者编的,当然也有是那些想名垂千古的家伙们涂抹的。所以,吹牛这事儿,它贯穿古今,没啥地方没这影子。战场上的将军,沙场上的英雄你想啊,古代打仗,那可真是生死一线。战后总结经验、论功行赏,那是.............
  • 回答
    外国军事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将领在打了胜仗之后反而被撤换的情况。这其中原因多种多样,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往往与政治博弈、战略分歧、个人野心,甚至是不合时宜的“功高震主”有关。要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不能仅凭战绩来评判,更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军事决策。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或许可以从 法国大革命.............
  • 回答
    在NBA的历史长河中,迈克尔·乔丹的名字无疑是传奇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外线球员的评价体系里,他的统治力和影响力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拥有惊人的得分能力、无与伦比的滞空能力,更有着近乎完美的攻防两端表现,以及那份屡屡在关键时刻接管比赛的“迈克尔·乔丹时刻”。然而,体育竞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不确定.............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成为了智慧与忠诚的象征。而在世界各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也同样涌现出不少能够与之比肩的智谋之士,他们以超凡的洞察力、战略规划能力和战术运用,影响了各自国家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要寻找诸葛亮式的.............
  • 回答
    要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中找到一个能够完全对标诸葛亮的人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身上集合了太多的特质,以至于我们提到“智慧”、“忠诚”、“理想主义”时,他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外国历史,确实能够发现一些在某些维度上与诸葛亮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人物。他们或许没有诸葛亮那般“鞠躬.............
  • 回答
    关于知乎平台上外国历史相关回答的“门槛”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播机制、平台特性与用户素养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门槛低的具体表现1. 基础史实错误频发 常见现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混淆(如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时间线搞混),或对关键术语翻译错误(如“启蒙运动”误译.............
  • 回答
    嘿!很高兴你对历史这么有热情,而且喜欢啃书!作为一个“历史小白”,想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而且还爱读书,这简直是最佳组合!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保证内容详实,让你觉得是我这个“过来人”在跟你掏心掏肺地聊,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咱们先说总体的学习思路,再分开聊中国和外国史。总体学习思路.............
  • 回答
    历史上,英雄的定义往往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所属的阵营。在很多国家和民族的视角里,他们的民族英雄,在历史的另一端,可能被视为入侵者或压迫者。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它反映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的解读差异。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可以从中国与周边民族的互动历史中寻找。成吉思汗(Gen.............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国家兴衰更迭,王朝起落沉浮,但主动要求外国侵略自己,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设想,一个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毕竟,侵略意味着战争、破坏、征服,是民族存亡的严峻考验。哪个国家的执政者会亲手将自己的国家推向深渊?然而,如果我们跳出“主动要求”这个字面意义,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或许能找.............
  • 回答
    外国科学界并非净土,历史长河中也闪烁着不少暗淡的角落,那些曾经备受尊敬的科学家,有时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例如,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科学家。在推进这项宏伟事业的同时,他却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涉足了一些极具争议的研究。当时,科学界对遗传的理解尚不成熟,而他对某些特定人群.............
  • 回答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句刻板印象的说法,常常出现在一些对中国不够了解的外国人眼中。这种说法,往往带有猎奇甚至贬低的意味,忽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各地的饮食习惯。当一些外国人抛出这句话时,他们很少会去思考,在他们自己的历史长河中,当面临生存危机时,又会采取怎样的生存方式。我们先不谈外国人“吃.............
  • 回答
    很高兴能为你梳理一下在外国政治、经济、历史领域,能够深入洞察且精通该国语言的优秀答主。这些人选往往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从文化、社会肌理出发,提供更具深度和 nuanced 的分析。要找到这样的答主,通常需要关注那些在学术界、媒体界、智库、甚至在特定国家生活过的资深人士。我将从几个维度来介绍,并尝试.............
  • 回答
    三星堆文明和二里头文明,要说谁更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问题。简而言之,二里头文明比三星堆文明要早一些,但三星堆文明的出现,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它让我们对“中国”的起源有了更早的追溯。二里头文明,位于河南偃师,大约兴盛于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
  • 回答
    豆腐,这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但如果问外国人有没有发明豆腐?答案是:没有,至少在现代意义上的豆腐制作工艺上,没有证据表明外国人独立发明过。中国是豆腐的故乡,关于豆腐起源的传说和记载都集中在中国。关于豆腐的发明,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点和发明人,但历史学界普.............
  • 回答
    如果威廉二世真正继承了俾斯麦的外交遗产,那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几个条约的改变,而是整个欧洲大陆力量平衡、政治格局乃至意识形态的重塑。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一个精密的钟表首先,我们得明白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位“铁血宰相”的目标并非扩张,而.............
  • 回答
    天朝历史上,闪耀着无数智慧与胆识的“神级外交”事件,它们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浩瀚的史册之上。这些外交的成功,不仅仅是唇枪舌剑的辩论,更是对人性、利益、文化深刻洞察的体现,它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长久和平与繁荣。一、 完璧归赵:智慧与忍辱负重的巅峰之作战国时期,赵国拥有一块闻名天下的.............
  • 回答
    中国,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异域的目光。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近代西方文明的涌入,总有那么一些外国人,带着好奇与求知,踏上这片土地,用他们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他们中的一些人,更是不辞辛劳,深入各个角落,留下了关于中国最生动、最详尽的叙述。说起外国人游览中国并留下.............
  • 回答
    英国历史上,确实涌现出不少堪称“神操作”的外交手腕,这些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复杂局势下的高明博弈,往往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深刻影响了历史走向。下面我就来聊聊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脉络和操作的精妙之处:1. 征服者威廉登陆诺曼底:与其说是外交,不如说是“军事外交”的先声严格来.............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他们并非生于斯长于斯,却以血汗甚至生命,在异域的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外籍武装,或为金钱、或为理想、或为逃避、或为追寻,汇聚成一股股特殊的洪流,他们的故事,往往也伴随着传奇与悲壮。1. 罗马军团中的外籍士兵:帝国基石的边角料?提起外籍武装,不能不提古罗马。罗马共和国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