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日本为什么不能接受女天皇?

回答
“现代日本为什么不能接受女天皇?”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能接受”,不如说是“至今为止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并且在皇室继承法上存在男性优先的规定,导致了这种状况。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背后是复杂的历史、传统、社会观念和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日本皇室继承法的规定:男性优先原则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日本现行的《皇室典范》规定,皇位继承顺序为:

1. 男性皇族优先: 皇位继承应优先考虑男性皇族。
2. 长子继承制: 在男性皇族中,按照长子优先的原则继承。
3. 没有男性继承人时才考虑女性: 只有在直系男性皇族绝嗣的情况下,才能按照规定由女性皇族继承。

这个规定是现代日本不能出现女天皇的法律基础。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法律?这就要追溯到历史和传统。

二、 历史渊源与传统观念:千年男权社会的烙印

日本历史上的皇室继承,虽然曾出现过八位女性天皇(包括推古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谦天皇、称德天皇、明正天皇、灵元天皇、后樱町天皇),但这些都是在没有合适男性继承人的特殊时期才出现的。而且,这些女性天皇大多在位时间不长,或者是在男性继承人年幼时摄政,最终还是将皇位传给了男性。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纵观日本历史,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在传统的父权社会中,男性被认为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主导者,拥有领导地位和继承权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观念也自然而然地投射到了皇室继承上。
“男系血统”的神圣性: 日本天皇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其血统的纯洁性被高度重视。传统上认为,天皇的血统必须通过男性来传承,以保持“天照大神”(日本神话中的太阳女神,被认为是天皇的祖先)的神圣性。虽然女天皇也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但将皇位传给男性皇族被认为是更符合“男系”传承的“正统”方式。
军事和政治的现实考量(古代): 在古代,天皇在战争和政治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生理和传统社会分工的限制,女性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或直接参与重大政治决策的可能性较低。虽然女性天皇也曾表现出政治才能,但在普遍的认知中,男性被认为是更适合承担这些责任的。

三、 近代化与明治维新后的强化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学习西方制度的同时,也对日本固有的传统和制度进行了整合和强化。

《皇室典范》的制定(1889年): 在制定第一部《皇室典范》时,明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男性优先原则。当时的政治家们认为,这是维护皇室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石,是“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也有关于是否应该允许女性天皇的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是继承和巩固了男性优先的传统。
“皇国”的象征意义: 在“天皇制”被视为国家象征和民族精神核心的背景下,皇室继承制度的任何变动都可能被视为对“国体”的挑战。男性继承被认为是“神圣”和“永恒”的,是一种能够维系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的稳定力量。

四、 战后改革与争议:民主化下的传统挑战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天皇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神圣的统治者变成了“国民团结的象征”。然而,皇室继承法依然保持了男性优先。

1947年《皇室典范》的修订: 战后修订的《皇室典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化的精神,但在继承问题上,依然维持了男性优先的原则。这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复杂态度,以及保守势力在维护传统方面的强大影响力。
对“女性天皇”的顾虑与辩论:
“母系继承”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如果允许女性天皇,皇位可能会通过婚姻传给其他家族,导致皇室血统的“混杂”或脱离现有的男系血统。虽然现代社会婚姻的观念有所改变,但这种担忧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民众和政治家中依然存在。
“安定继承”的考虑: 随着皇室男性成员的减少,关于皇位继承问题的讨论变得更加迫切。然而,即使在讨论时,也存在对是否要修法改变男性优先原则的巨大争议。支持维持现状的观点认为,改变规定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或削弱皇室的传统权威。
“女性的社会地位”的辩论: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社会整体的进步,女性在各领域的地位也在提升。要求修改《皇室典范》,允许女性天皇的呼声也逐渐增强,认为这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念相悖。
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的拉锯: 在日本政坛,保守势力往往强调维护传统,而进步势力则更倾向于改革和适应时代。在皇室继承问题上,这种拉锯一直存在。

五、 当前的状况与未来的可能性

目前,日本皇室面临着男性继承人数量减少的问题。现任天皇德仁只有一位女儿爱子公主,没有儿子。而秋筱宫文仁亲王(德仁天皇的弟弟)有两位儿子,其中悠仁亲王是目前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选。

尽管如此,关于是否要修改《皇室典范》,允许女性天皇(或恢复旧时的女帝制度,但更有可能指的是允许女性继承皇位并在结婚后继续保有皇室身份)的讨论并未停止。

政府的立场: 日本政府的态度相对谨慎,倾向于在广泛社会共识形成后再考虑修法。
国民的民意: 近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日本民众对允许女性天皇持支持或理解的态度,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未来走向: 如果悠仁亲王之后没有男性继承人,或者社会对女性天皇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那么修改《皇室典范》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但即便如此,改变一项根植于历史传统和法律体系的制度,仍然会面临一定的阻力。

总结来说,现代日本“不能接受”女天皇,与其说是完全的排斥,不如说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导致至今未出现,且存在法律上的限制和复杂的社会观念:

1. 现行《皇室典范》的男性优先继承法是直接的法律障碍。
2. 长期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男尊女卑观念,认为皇位传承应遵循男性主导的“男系”血统。
3. 近代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后,将男性优先继承视为维护皇室稳定和国家“国体”的重要方式。
4. 虽然战后社会发生了民主化改革,但在皇室继承问题上,保守势力仍然对维护传统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使得改革举步维艰。
5. 社会上对于皇室血统纯洁性、安定继承以及女性在皇室中的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看法和辩论。

因此,理解“为什么不能接受女天皇”,需要深入到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各个层面去考察。这是一个关于传统与现代、性别平等与国家象征、以及政治妥协的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考虑到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嘛……虽然大多数一般通过都能根据道听途说那么扯上两句,但内容有对有错而且严重偏颇,说得刻薄点就是张口就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就这个课题进行一下系统性的回答,只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我自认为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对其作全面的论述,在我手帐笔记的基础上,只挑其中几个角度进行说明,为了防止在论述过程中出现天马行空的情况,我还是在正式开始之前限定好本文的要点:

(一)宪法角度

(二)皇室典范角度

(三)舆论角度

(四)总结(战后战前天皇制的延续与改良)


一、宪法角度

从明治9(1876)年起,日本元老院奉天皇敕令起草宪法草案,称为《日本国国宪》,经历元老院多次修改后于明治13(1880)年完成第三次草案,作为明治政府最初的钦定宪法草案,反映的是日本立宪主义与传统君权主义者之间的思想、政治斗争最终的妥协,其中第一篇第二章第三条规定了(1):

依上述所定犹未得继承帝位者之时,依皇族亲疏之序入而继嗣大统。若不得已之时,女统入而得以继嗣

在保守的明治元老商议下起草的《日本国国宪》尽管将女性继承权排到了“不得已”的位序上,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直接否定女性皇统的继承大权。

而民间方面所起草的宪法案中最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则是立志社植木志盛起草的《日本国国宪案》,在吸收了大量法美宪法色彩,主张联邦制、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等构想的同时,对于皇室的继承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关于女性天皇的条目有第三章(皇帝及帝位继承)第九十六条四、五以及第五章(皇帝之婚姻)第百二条(2):

第四 无以上之统之时(指男性继承人),传世于嫡皇女及其统。
第五 无以上之统之时,传世于庶皇女。
(中略)
第五章 皇帝之婚姻
第百十条 女帝之夫婿不得干涉皇权。

这里对女性天皇夫婿干政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实际上是呼应了当时社会上有关女性天皇的争论,在争论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当时的嘤鸣社作为自由民权组织之一 ,在明治15(1882)年,曾举行题为“可否立女帝”的讨论会。(3)会议的内容载在当年3月14日至4月4月的《东京横浜每日新闻》上。在讨论会上发言的8人中 ,5人持女性天皇肯定论 ,3人持否定论。其中 ,持否定论的岛田三郎列举了其反对女性继位的理由 :1、日本历史上女帝或为终生不婚 ,或为丧偶者 ,其继位理由基本上是为了等待未成年皇子的成长 ,与西欧女帝制有着本质的不同;2、如若女帝终生不婚 ,则违背天理人情 ,但是如若结婚 ,则存在皇婿的地位问题 ,在男尊女卑的现实中 ,皇婿的存在将有损于女帝的尊严 ,并且还有皇婿干涉朝政的隐患。同样持女帝否定论的沼间守一则更加明确地说 ,在男尊女卑的日本 ,不可“立女帝置皇婿”,这一点“无需多辩”。同时在宫中,作为明治天皇帝师的元田永孚上奏天皇关于宪政意见书,提出了“国体”与“政体”二元分立的论说,并强调了国体不可变更的绝对性,指出作为国体主体的皇室与规定政体的宪法不应该被混淆为一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皇室继承问题等关于皇族的详细规定被确定了剥离出宪法约束的范围,转而开始编撰独立于宪法之外的《皇室典范》以作为约束皇室、皇族的约定性文件。关于《皇室典礼》的相关规定与问题,会在第二个角度上进行详细论述,这里还是继续解释宪法角度。最后于明治22(1889)年颁行的《明治宪法》在第一章(天皇)第二条中规定:

第二条 皇位依皇室典范之规定,由皇男子孙继承。

强调了皇室典范的地位与男性继承的绝对优势,至少在旧日本帝国时期,女性皇位继承的道路就此被彻底断绝。尽管在昭和天皇长期没有男性皇嗣的情况下,社会上皇位继承的争论一度再次掀起,但是随着皇后诞下皇太子(今太上天皇)后重新消失了。

战后在占领军司令部政治局惠特尼少将、肯迪斯大佐、乌埃尔中佐、哈希中佐等人的运行下,依据盟总的新宪法三原则:(一)天皇制可以保留,但必须改变其现有存在形式,其权利和义务都要受宪法的限制。(二)日本应该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三)废除一切封建体制。起草了日本新宪法,递交给日本国政府后,双方经过激烈辩论,在修改了部分条目后(主要是天皇象征上的解释)移交给众议院和贵族院审核,得到天皇裁可后颁布了现行至今的《日本国宪法》。其中同旧帝国宪法一样,同样没有对皇位继承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在《日本国宪法》第一章(天皇)第二条中写道:

第二条 皇位世袭,依据国会决议的皇室典范的规定继承之。

也就是说还是将皇位继承的具体条款交由了皇室典范来处理,实际上也是隔绝了国民在皇室继承问题上的决策权与发言权。在女性天皇问题上,平成28(2016)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针对日本只有男性才能继承天皇之位的规定提出了批评,希望日本修改《皇室典范》,让皇族女性也有权继承皇位。这一批评意见虽然由于日本方面的强烈抗议而最终被删除,但该事件也唤起了日本民众对“女性天皇”问题的关注(4)。同时日本国内也有反对者以日本国宪法第十四条“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后略)。”与二十四条“婚姻仅以两性合意为基础而成立,以夫妻平权为根本,通过共同努力予以维持。”中包含的性别平等等内容,认为皇位继承中的差别对待是违反了宪法,而且还有可能助长日本国内存在的一定两性差别。但是就此问题的赞成者与官方,则是认为宪法本身规定的天皇就是具有特殊性的例外,因此皇位继承中的男女不平等因素不能被认为是违反了日本国宪法(5)。而这也是当今女性天皇问题的宪法角度重要争论点之一。

二、皇室典范角度

旧皇室典范于明治22(1889)年与宪法共同颁行,同年2月11日,明治天皇在宫中的贤所举行祭典,向皇祖、神灵祭告帝国宪法与皇室典范,由此皇室典范成为了约束日本皇室、皇族的成文规定。在当时,皇室和皇族实际上不受宪法与其他的刑法、民法等法律体系的约束与限制,而是完全由皇室典范作为判断皇室、皇族成员行为的标准,实际上是特定于皇室、皇族成员的家法,是以天皇为家长的一族之法。其中第二至第七条规定了皇位的继承权与继承顺序:

1、皇长子 2、皇长孙 3、皇长子的其他子孙 4、皇次子及其子孙 5、天皇的其他子孙 6、天皇的庶出子孙 7、天皇的兄弟及其子孙 8、天皇的叔伯父及其子孙 9、其他最近亲系统的皇族

皇室典范规定如果天皇的直系、皇兄弟系、皇叔伯父系的皇位继承人都不存在时 ,则依据近亲优先原则规定,皇位传给其他最近亲系统的皇族。而关于皇族的含义 ,旧典范解释如下:

旧典范 :所谓皇族是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孙、皇太孙妃、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王妃、女王(第三十条) 。皇子至皇玄孙 ,男为亲王 ,女为内亲王 ;五世及五世以后 ,男为王 ,女为女王(第三十一条) 。

这些详细的规定一方面确保了皇位继承的有序,但也断绝了女性继承皇位的可能,即便是到最后传给“最近亲系统的皇族”也排除了其中的女性,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这种苛刻的、入微的规定绝对是有所目的的,但在这里笔者不先直接阐述,而将放在最后的总结进行说明。

与宪法一样,出于盟总的要求,日本政府开始着手修订《皇室典范》,昭和21(1946)年下旬,宫中四次开会议论皇室典范修改问题,其时,也曾提及女性皇位继嗣的可能性 ,但终被否决。同年7月,临时法制调查会开始讨论《皇室典范》修正案的具体内容。在讨论皇位继承原则时,曾有人对女性天皇否定论提出疑问 ,但在承认女帝就要承认女系天皇以及日本历史上女帝的继位皆带来弊端等诸理由的说服下 ,质疑者也就默许了女性天皇否定论的皇位继承原则。当时,临时法制调查会每次都会向盟军总司令部报告讨论内容,以便听取意见。但盟总对有关皇位继承问题的内容大都不加干涉 ,听凭日本方面的判断。同年9月末,排斥女性皇位继承可能性的皇室典范修改草案完成。经国会审议通过 ,昭和22(1947)年1月新《皇室典范》正式公布。相较于旧典范,新典范在继承的细节上有过调整:

1、皇长子 2、皇长孙 3、皇长子及其子孙 4、皇次子及其子孙 5、天皇的其他子孙 6、天皇的兄弟及其子孙 7、天皇的叔伯父及其子孙 8、其他最近亲系统的皇族

而在皇族定义上也有所不同:

新典范 :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王妃以及女王为皇族(第五条) 。嫡出的皇子以及嫡男系嫡出的皇孙,男为亲王,女为内亲王;三世及三世以后的嫡男系嫡出的子孙,男为王,女为女王(第六条) 。

其特点就是在战后撤销多个宫家后,否定了庶出皇族的皇位继承权,同时一夫一妻制的正式确立,(尽管昭和天皇本人在战前就已经践行了一夫一妻制,但成文规定是在新皇室典范颁布后)但新皇室典范依旧没有承认女性的皇位继承权,这使得皇位继承的范围缩小,皇统断绝的可能性增大,加上前文所述联合国与日本国民的呼声等因素,皇室本身也不得不思考女性继承皇位的问题。

三、舆论角度

前文以述,在明治时期宪法编撰的过程中,民间与官方就女性天皇继承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争论。在官方拟制宪法的同时 ,民间也涌现了许多民权派的私拟宪法草案。例如嘤鸣社的“宪法草案”、共存同众的“私拟宪法意见”、筑前同志会的“日本国宪法大略见込书”、植木枝盛的“日本国国宪案”等(6)。在这些民权派的私拟宪法草案中 ,对女性皇族的皇位继承权大多持肯定论 。然而 ,官民双方承认女性皇位继嗣的构想却遭到了井上毅的强烈反对。当时 ,井上是明治政府的法制权威 ,曾于明治5(1872)年赴欧洲调查各国司法制度 ,以参与起草明治宪法及教育敕语而闻名。明治19(1886)年 ,井上就宫内省所拟的《皇室制规》向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提交了“谨具意见”书。井上认为 ,日本历史上的女性天皇不过是一时代理皇位而已 ,如果女性天皇登位 ,其皇子将继承女性天皇配偶者的姓氏 ,皇统就将会移向他系 ,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此外 ,井上还提到“王位是政权的最高顶点。没有赋予妇女以选举权 ,却允许女性握有最高政权 ,则与法理相矛盾”“, 政事、法律百般之事 ,尽可模仿欧洲 ,但皇室继统之事 ,有祖宗大宪在 ,决不可模仿欧洲制度”。井上为了阐述自己的女性天皇否定论 ,特引用了嘤鸣社的岛田三郎、沼间守一等人的论点,前文已引,也不必赘述。奥平康弘就曾经指出(7):“说得极端点,《明治宪法》其实就是井上毅与伊藤博文二人起草的。”可见井上毅在民间舆论与政府决策之中的重要影响力与绝对性作用。也因此,旧帝国时期否定女性继承权的决策被通过,而民间的舆论也随之消失。

在战后随着象征天皇制的日益稳固与得到国民的好感及认可,国民对于天皇制的关注不断增加,如前文所述,性别平等、继承范围缩小等问题使得国民将目光放在女性继承权上,也因此掀起了当代的女性天皇问题,而学术界与民间也提出了诸如女性宫家的提议。其中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书院教授岛善高博士在《近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以其制度性特征为中心》的中就皇位继承问题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8):

第三,皇位继承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皇室中男子的数量越来越少,正在威胁着皇位继承的稳定性。其原因是,现在的皇室典范中只承认男性有皇位继承权,庶子不被承认,养子也不被承认。因此,近年为了稳定皇位的继承,出现了承认女性天皇的建议。的确,历史上存在过女性天皇,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解决办法。但是,假使承认女性天皇的话,之后又会怎样呢?那个女性天皇和皇族以外的人结婚,婚后所生的孩子应继承皇位。那样的话,持续长年的男系继承的传统就会崩溃,而成为女系天皇。这按照日本人的传统想法,相当于王朝的交替。我认为,历代持续下来的男性继承传统,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持下去。
按照现在的皇室典范,内亲王结婚后要脱离皇籍。我认为可以考虑改变这条,内亲王结婚后仍留在皇室并创设宫家。另外皇室典范第9条规定“天皇及皇族不能收养子”。我认为一般国民拥有收养子的权利,这一点在皇室是否也可以被承认。女婿养子是最好的。当然,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养子,需要皇室会议慎重的审议。我觉得如果可以从战后被半强迫而离开皇籍的宫家中选择合适的人选作为女婿养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他和内亲王通婚,生下的男子来继承皇位。战后脱离皇籍的人们是与先祖天皇有着血统关系的,所以从大处着眼,可以说是保住了男系继承的传统。
我不知道我的想法究竟能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我只是一个研究者,没有什么政治权力。但是觉得天皇的存在是日本国家的真髓。在日本国内存在着不要天皇制度的呼声,对持有这种主张对人们的想法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有史以来长年延续的天皇制度,已经与日本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能简简单单破坏的。
我认为与其在废除天皇制度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如把与时代不相符的地方加以修正,使之适应时代,使之为国民国家有效地活用,这才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而就女性天皇的问题,岛善高博士也如此回答道(9):

如果只是行事国事行为的话,女性天皇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宫中祭祀这一点上,有点儿让人担心,祭祀时尊崇清净是多年来的传统,即便是现在,女性月经时被拒绝参加祭祀也是事实。当然这种场合,找别人替代也是可以解决的。重要的祭祀屡次要找别人代替这种事情最好还是避免。如果可以改变祭祀中的风俗则另当别论,但在不改变它的情况下,还是男性天皇最理想。

我认为岛善高博士的观点作为民间舆论中的重要一派具有代表性而且论述清晰明了,反映了日本多数知识分子对天皇与皇位继承问题、女性天皇问题的观点。

四、总结

从上述三个角度来看,反对女性天皇的主要理由有六点:

(一)元系男子皇统原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二)历史上虽有女性天皇继位事例 ,但其继位都是为了等待年幼的皇嗣成长而采取的一时权宜措施 ,属于摄政性质的继位。(三)如果女性天皇继位 ,则会出现女性天皇配偶者的待遇及遴选等问题 ;而且女性天皇配偶者可能会干涉政事。(四)女性的能力劣于男性。(五)男女平等是适用于国民的原则 ,但不适用于世袭的皇位继承。(六)女性天皇在宫中、神道祭祀中存在不便。

但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上述的理由存在很大的漏洞,(三)(四)两点不必多言,纯粹是对女性的偏见与傲慢,(一)(二)也存在很大的史实错误,历史上存在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明正、后樱町八代六位女帝,而关于这些古代女性天皇的性质 ,众多学者指出,推古、皇极(齐明)女性天皇的继位并无摄政性质 ,只是出于对草壁(天武天皇之子)嫡系皇统的执著 ,才开始出现摄政性质的女性天皇(10)。据此 ,所谓的自古以来就有男系男子皇统原则的理由也就不攻自破。事实上 ,明治维新之前 ,虽然“不婚”(未婚者或丧偶者) 是女性天皇继位的必要条件 ,但女性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始终没有被否认。江户幕府时代还出现了明正和后樱町两位女性天皇。所以至此(一)(二)(三)(四)四点都被证明存在漏洞或根本不成立。但就(五)(六)则涉及到了宪法与神道祭祀的传统,则是不能不进行仔细考虑的理由。

但从女性继承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战前战后天皇制存在的诸多联系以及当代象征天皇制依旧存在的弊病。如在日本政府在向国会提交新皇室典范草案之前 ,法制局曾就议员们有可能提出的质疑,事先拟定了一份问答集。在拟定的问答集中,列举了不承认女性皇位继承的理由 ,其中提及皇室继承必须遵循的三原则,即“皇胤践皇祚、男系男子践皇祚、皇祚一系”。而这三原则取自伊藤博文所撰写的《皇室典范义解》,可见日本政府依然延续着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战前天皇制理念(11)。

当然另一方面,国民得以就皇位继承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与争论,而天皇(今太上天皇)在平成12(2000)年5月8日接见瑞典、荷兰等国记者时面对“是否允许女性继承皇位”的问题时,也毫不掩饰地表示了由国民决定皇室典范等法令修改的原则,相比起旧帝国时期遭到禁绝的讨论,不能不说还是存在很大的进步与希望。

最后就这一课题,笔者抒发一下自己的观点,尽管今上天皇在近来依照皇室典范的原则立秋筱宫殿下为皇嗣,但是在国民日益增长的呼声之下,皇室典范的修改并非不可能,正如王金林先生在著作《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一书的结尾所论述的那样“就象征天皇和天皇制而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因为大多数国民赞成现有象征天皇制。皇室自身也将会积极开展活动,特别是配合日本的国际化,“皇室外交’将会进一步加强。天皇元首化问题,随着日本在国际舞台 . 上地位和作用的增大,也有可能逐渐得以实现,不过这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总之,具有二千余年历史传统的天皇、天皇制还会不断地延续下去。”笔者认为,天皇制作为日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变革,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继续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日本国民与日本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只要女性继承问题符合日本国民的呼声与需求,那么从长远来说,女性天皇问题最终也一定会得到解决。

时间短暂,意犹未尽,但就此打住。

庚子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阮篤雩

后记:

作为日本近现代史尤其是日本政治研究的后辈,我就女性天皇和女性继承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疑惑与兴趣。长时间以来我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与论文,尽管对此构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始终停留在手帐中笔记的形式,没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也没有正式写过相关的论文。每每动笔总是被这个相对庞大课题所吓退,不知从何入手,不过最近随着我开始体系化学习日本宪法学等相关知识,对于从宪法等角度出发认识这一问题有了落脚点,于是就想找机会动笔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哪怕仅仅是只有几千字的杂文来归纳总结也好,只是没想到会把这篇文章发在知乎上面。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篇文章(回答)都是具有不少漏洞且不够全面、逻辑联系不强的拙劣文稿,而且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绝对和完美、专业不搭边,但是我还是挺高兴的,以这种杂文的形式将自己所学到的内容简单地组织起来,并且呈现给诸君。虽然害怕拙稿可能会对诸位造成误导,但是若能以这种方式在专业课之外进行总结,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帮助与意义的。除此之外,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绘制相关的图示说明,也许更能有利于知识的整理,只是此篇拙稿暂时还没能做到这一点,希望日后在此基础上裨补阙漏,谨呈。

总之,最终还是以孔子之所言警示自己: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注释、引用:

(1)《新编明治前期的宪法构想》家永三郎、松永昌三、江村荣一编 富村出版株式会社、平成17年新编第1版刷 P219-224

(2)《新编明治前期的宪法构想》家永三郎、松永昌三、江村荣一编 富村出版株式会社、平成17年新编第1版刷 P386-387

(3)《日本女性皇位继嗣问题初探》王海燕

(4)《日本天皇“生前退位”问题的深层分析》唐永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5)《宪法速解》工藤达郎 筑磨书房 平成18年版 P23

(6)《可能的女帝》荒木敏夫 青木书店 平成11年版 p87-120 P196-236

(7)《现在请选择宪法之魂》大江健三郎/奥平康弘/泽地久枝/三木睦子/小森洋一著 崔世广/唐永亮/张建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P65

(8)《南开日本研究2011年》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 莽景石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P149-150

(9)同上 P150

(10)《史实中的古代女帝》佐藤长门《东亚的古代文化》平成16年 第121号

(11)引同(3)

user avatar

首先日本草民是可以接受女人当天皇的,只要不是韩国人他们都接受。

事实情况是,普通的日本草民并不care谁当首相。他们更不在会乎谁当天皇,甚至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天皇。

所以“可以接受”和“支持”逻辑上就不是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

真正不能接受女性天皇的实际上是那些男权主义下在居酒屋小黑屋里搞密P室Y政jiao治yi的大佬比如这样sher的

能不能出女天皇从来就不是草民能决定的

当初小泉推动修改皇室典范可不是因为什么顺应民意或时代进步而是纯粹因为没得选,不让爱子酱继承皇位那菊花朝就要绝嗣了。后来悠仁酱一出生这件事就没有然后了,你看无论自民党还是民主党政权还有谁有动力再去推动修改吗?

我赌五日元德仁桑最后还是会传位给悠仁酱,哪怕自己的女儿没有法律上的继承障碍这档子事,德仁桑是个极度顾家的人,并没有他弟媳那样对皇位的执念,因为护着老婆孩子和宫内厅的关系向来紧张,这皇位坐着实在搁屁股,哪怕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他也不会愿意让她来坐这皇位。


顺便说一句

爱子酱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整得跟她妈一样抑郁社交恐惧,是因为她二婶家亲戚的熊孩子们受人指使天天在学校里欺负她,为的就是早日让她出局排除女天皇的可能性。

user avatar

不不不,你弄错了,日本民众其实很接受,最新世论调查,接近8成民众接受女性天皇,6成多民众接受女系天皇(即女天皇与非皇室成员的后代可以成为天皇)

只是碍于法律,碍于拿天皇当幌子的右翼。其中前者原因多一些,修改皇室典范那动静不亚于修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日本为什么不能接受女天皇?”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能接受”,不如说是“至今为止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并且在皇室继承法上存在男性优先的规定,导致了这种状况。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背后是复杂的历史、传统、社会观念和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日本皇室.............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日本二战都能建造航母,为什么现在中国都不能掌握建造航母的关键技术?”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经济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跟“AI写”不沾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日本在二战时期确实建造了不少航空母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其技术水平是.............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道出了一个不少人都有的疑惑:明明纳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怎么现在反而在日本盛行,而在中国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涉及到饮食习惯的变迁、文化交流的流向,甚至还有一些历史机缘巧合。咱们得从纳豆的起源说起。纳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北方”的朴实感,它.............
  • 回答
    曾经风靡日本的“子”字辈女孩名字,如今确实越来越少见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文化变迁和社会现象,远非简单的“不再流行”四个字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个“子”字在日本女性名字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为何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子”字的辉煌时代:历史与寓意要说为什么以前女孩名字喜欢带“.............
  • 回答
    现代日语中,许多非音译的生物学名词之所以选择使用片假名而非汉字来表记,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且有趣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演变的原因。它并非一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日语的文字系统说起。日语的文字系统由汉字(Kanji)、平假名(Hiragana)和片假名(Katak.............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日本政治和社会文化中一些复杂且常常被忽视的层面。关于日本政治家的贪污现象相对较少,但存在包养情妇的现象,以及安倍晋三是否有情妇的疑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关于日本政治家的“贪污现象很少”,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印象,也是日本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背后有几个原.............
  • 回答
    日本校服普遍采用现代化的诘襟服(Gakuran)和水手服(Sailor Fuku),而非传统的和服,这背后有着深远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历程。历史根源:明治维新与西化浪潮首先,要明白日本现代校服的起源,就必须回顾明治维新(1868年).............
  • 回答
    关于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的普遍看法,以及将其与30年前的日本进行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为什么现在普遍认为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潜力,以及一些关键的支撑因素: 巨大.............
  • 回答
    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仍未正式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市场准入、品牌认知、产品适配、成本控制、法律法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等一系列挑战。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一、 产品层.............
  • 回答
    你说的情况,确实是很多人对日本历史和现状的一种普遍观感。日本在二战前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确实曾让当时的美国感到棘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让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时至今日,日本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定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被很多人贴上“美国的附庸”的标签。这其中的原因,是一.............
  • 回答
    日本动画界对于二维动画的坚守,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或是什么落后观念,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原因,可以说是历史、文化、技术和经济多方面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想让大家明白为啥那么些公司不“顺应潮流”去做三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深厚的艺术传承和独特的美学风格是关键。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漫”,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记忆的复杂性和选择性。我们之所以对八国联军侵华和日本侵华战争印象深刻,而对嘉定三屠这类事件相对陌生,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历史叙事的主流与塑造: “家国兴衰”叙事的中心: 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叙事的主线往往围绕着国家如何从衰败走向复兴。八国联军侵华和日本侵.............
  • 回答
    日本影视剧里家里普遍都有浴缸,这确实是很多人对日本家庭生活的一个直观印象。但说到家家户户都有浴缸,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洗澡方式的差异,也牵扯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文化、经济和生活习惯的演变。至于中国现在是不是基本不用浴缸了,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整体趋势确实有所变化。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原因:日本的水费.............
  • 回答
    截至2022年3月25日,上海尚未宣布全市范围的“封城”,这与一些其他城市在发现疫情初期就迅速采取严格封锁措施的做法有所不同。对于上海为何至今未采取“封城”这一措施,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考量,其中既有其自身的城市特点,也包含了动态调整的防疫策略以及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权衡。首先,理解上海的“不封城”需要结.............
  • 回答
    八十年代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及当下中日关系难以友好相处的原因八十年代,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可以用“复杂而微妙”来形容,其中夹杂着崇敬、羡慕、警惕和一些挥之不去的历史阴影。而如今中日关系难以友好相处,原因更是多层面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一、 八十年代中国人对日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我非常理解你对未来的考量。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想去日本读语言学校,而且现在是零基础,这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别担心,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也都能一步步实现目标。我跟你详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家里条件不好,不代表你完全不能去日本。 它只是意味着你在准备过.............
  • 回答
    .......
  • 回答
    亨廷顿将日本文明划为独立文明的观点,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西方学界对东亚文化的认知演变,但将其简单归咎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则略显片面。更准确地说,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学术界在理解和分类全球文明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随着研究深入而出现的视角变化。理解亨廷顿的视角:文明的“本体论”划分塞缪尔·亨廷顿在.............
  • 回答
    哎呀,听你这么说,真是能理解那种心情。计划了这么久的日本留学突然泡汤,肯定五味杂陈。不过呢,别灰心!这反而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你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学点真正有用的东西,为未来的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咱们一起来好好盘盘,接下来该学点什么,该做点什么,争取把这“意外的空窗期”变成一个增值期。首先,咱们先.............
  • 回答
    说起“躺平”,这词儿在国内近些年火得不行,尤其在年轻人里,一听就觉得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它概括了一种不想再拼了,只想找个舒服的姿势,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心态。这事儿吧,放在日本韩国那边,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儿有类似的概念,比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或者韩国的“三抛世代”。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核心里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