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众汽车在中美销量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大众汽车在中美两国销量差异悬殊,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且互相交织的因素在起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竞争格局以及宏观经济环境都存在着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市场对大众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对大众这个品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认知。

品牌历史与先发优势: 大众汽车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与上海汽车(上汽)和一汽的合资,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并真正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合资车企之一。“德国品质”、“皮实耐用”、“技术领先”这些标签深入人心。很多中国人对汽车的启蒙就是大众的桑塔纳、捷达、高尔夫,这些车型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时代记忆的载体。这种深厚的品牌积淀和用户忠诚度是其他品牌难以轻易复制的。
产品线的高度契合: 大众在中国推出的车型,尤其是SUV和轿车,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比如,在中国市场热销的途观L、迈腾、帕萨特等,都针对中国消费者对空间、舒适性、配置的偏好进行了本土化调整。中国人普遍喜欢大尺寸的车辆,大众也适时地推出了“加长版”车型,或者本身就设计得更加宽敞。此外,大众在新能源领域也布局较早,ID系列车型虽然初期遇到一些挑战,但也在不断改进和适应市场。
经销商网络与服务: 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大众在中国建立了极其庞大的经销商和服务网络,覆盖了从一线城市到低线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一家大众的4S店进行维修保养。这种触及范围和便利性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政策与宏观环境: 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和推动,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都为大众的销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对合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生产的鼓励政策,也让大众能够更顺利地拓展业务。

对比之下,美国市场对大众来说,则是一条更为坎坷的道路。

美国是一个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有着非常明确且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对品牌的忠诚度也相对较低。

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国市场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日系品牌(丰田、本田)以其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美系品牌(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则在皮卡和大型SUV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韩系品牌(现代、起亚)近年来也凭借出色的设计、丰富的配置和长质保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
产品定位的差异: 过去,大众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策略更偏向于“驾驶者之车”,强调操控性和运动感。但美国消费者,尤其是普通家庭用户,更看重实用性、空间、舒适性和价格。大众在过去的一些车型,比如Jetta、Passat,并没有完全抓住美国主流消费者的心。虽然大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Atlas(途昂)和Tiguan(途观L北美版)等更符合美国市场需求的大型SUV,但市场份额的改变需要时间。
品牌形象的挑战: 尽管大众在全球享有盛誉,但在美国市场,它并没有像丰田、本田那样建立起近乎“万无一失”的可靠性口碑。尤其是在柴油门事件之后,大众的品牌形象在美国消费者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重建信任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此外,美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连接,很多时候会偏向于那些拥有深厚美国汽车文化根基的品牌。
新能源转型的阵痛: 和中国一样,大众在美国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但美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虽然在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顾虑,比如充电基础设施、续航里程、以及对价格的敏感度。大众的ID.4在美国市场也面临着来自特斯拉、福特以及其他新兴电动车品牌的激烈竞争。
消费者习惯与偏好: 美国消费者在购车时,皮卡和大型SUV的受欢迎程度远超轿车。大众在美国市场的SUV产品线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全尺寸皮卡这一细分市场,其表现与美国本土品牌差距甚远。而美国消费者对舒适性和科技配置的追求也日益提高,这要求大众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其产品,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配置组合。

总结一下,大众在中国的高销量是其精准的市场策略、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本土化的产品以及深厚的市场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美国,大众则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需要克服品牌形象的挑战,并在产品策略上进行更深入的调整,以适应美国消费者独特的需求和市场环境。

可以说,在中国,大众是“顺势而为”,抓住了市场发展的红利;而在美国,大众则是在“逆风前行”,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突破口。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造就了大众在中美两国销量上的巨大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评论里很多人提到因果倒置的问题,认为应该是大众销量不好是因,然后车型数量减少是果,其实这个是不对的。

因果关系成立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要有时序性也就是前因后果,另外就是特定性,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就是客观性,不以主观因素转移。

车型数量少和销量少因果关系是成立的,因为肯定是推出车型在先然后才能卖,卖了多少就是销量,所以车型在先销量在后,符合时序性。另外就是特定性,某个车型会产生一定的销量,比如原来10个车型现在其中1个停了,那销量就是会减少的,这个是单一的影响,和其他影响销量的因素不互相干扰的,符合特定性。另外就是客观性,车型减少,销量减少,这里不涉及主观因素。

反过来当然就不是因果关系了,首先时间就不对,前面也说了肯定是先有车型然后才有销量的啊,后发生的事怎么能成为之前发生的事的原因呢?另外就是特定性,车型减少销量减少这个是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单独成立的,反过来销量少了和车型减少是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单独成立的。最后就是客观性,销量少和车型少是不客观的,需要主观因素去干预才能成立,需要人为的去让它停产才行。

车型减少和销量减少对于任何汽车厂家都是成立的,但不是说车型多的厂家销量就多,车型少的厂家销量就少。厂家销量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车型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但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确实应该是车型多销量多。

丰田和大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销量对比车型数量肯定是影响要素其中之一,应该说只有这方面现在同一起跑线上再对比其他因素才有可比性。

………………………………

大众在美国就13款车在售,丰田有23款车在售。

大众在中国有32款(同车型进口的还不单独算,不然更多)在售,丰田只有18款。

从车型数量上就能看出问题了,车型少卖的差很正常,毕竟消费市场是多样的,想要更多的销量就得多推出车型占领每一个细分市场,这是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丰田一贯重视美国市场,因为美国市场占了将近丰田全球将近1/4的比重,无论是产品线布局还是技术路线更侧重于美国的,为了美国市场专门开发了大型SUV、皮卡、MPV等特色车型。

大众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基本是完全的欧洲风格,无论是车型还是技术和美国市场都不是太吻合,特别是大众在美国市场还非常迷之自信的刻意营造一种德国制造的高级感,价格也是不太亲民的,表现不好并不奇怪。

大众是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毕竟4成销量都在中国,而且中国市场汽车相关的法规和欧洲基本一致,大众在国内市场更方便发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再加上进入中国的先手优势(大众选的两个合作伙伴也都比较强力,一汽大家都一样,广汽显然是比不过上汽的),本身实力就极强的大众在中国表现良好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相比之下主攻北美的丰田在这方面就很吃亏,无论是动力总成还是车型都只能用北美或者日本现成的东西修修改改,很难完全贴合中国的消费习惯和法规政策。

和美国在大众表现疲软的原因类似,丰田在欧洲的表现也是不堪入目,不要说大众这个地头蛇,就算是日系三大家里的日产都远远不如,甚至是马自达斯巴鲁欧洲销量都力压丰田。

最简单的一点,大众的新车基本可以做到中国首发或者在中国全球同步,在美国就做不到,像ARTEON中国都开卖了美国还在那等呢。丰田的车基本都是美国可以首发或者全球同步,中国无法做到,CHR/奕泽在美国去年就开卖了,在中国差不多晚了一年半。在投放时间上差距都如此巨大,销量表现自然也会差距很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众汽车在中美两国销量差异悬殊,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且互相交织的因素在起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竞争格局以及宏观经济环境都存在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市场对大众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对大众这个品牌.............
  • 回答
    大众“失足”中保研:一场意料之外的危机拷问大众汽车,这个在中国汽车市场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品牌,其车型在中保研(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碰撞测试中频频遭遇“滑铁卢”,无疑给这个德系巨头带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此事不仅在车迷圈引起轩然大波,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大众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
  • 回答
    华为与“爱国”在大众中联系的紧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了产品特性、企业文化、国家政策、媒体宣传、消费者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产品性能与技术实力:民族自豪感的基石 打破技术垄断,实现中国制造的突破: 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在5G技术上,取得了.............
  • 回答
    问得好!“大众接受度”这个角度来审视音乐史,确实很有意思。如果说古典音乐的世界像一座宏伟的城堡,那么浪漫派无疑是那扇最容易敞开的大门,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道来。首先,浪漫派音乐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强烈,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想象一下,.............
  • 回答
    大众帕萨特在中保研汽车安全测试中成绩不佳,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让不少人跌破了眼镜。毕竟帕萨特在国内这口碑,那可是相当响当当的,是不少家庭心目中的“商务、稳重、可靠”的代表。结果在中保研这个以严苛著称的测试机构手里,它交出的答卷,可以说是不太好看。咱们得把中保研这个机构先捋清楚了。它不是那种简单给你打.............
  • 回答
    哥们,这几个车我太懂了!都是狠角色,放在一起比,绝对是选择困难症的终极考验。大众高尔夫R、丰田86,还有三菱EVO X,这仨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驾驶乐趣和风格,各有千秋,也各有妥协。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大众高尔夫R:全能的性能小钢炮,兼顾日常的性能怪兽咱.............
  • 回答
    四川大学(SCU)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在大众认知中却常被认为是中下游的985高校,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着多重复杂的原因。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与大众认知的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一些可量化的指标,而大众认知则更多地受.............
  • 回答
    理解社会大众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在历史进程中围绕军部和近卫(特别是普鲁士近卫)所形成的复杂态度,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派别分歧、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思潮的影响。简单地说,日劳系(Radikale Linke,激进左翼)和社民系(So.............
  • 回答
    历史的河流并非总是清澈见底,许多时期形成的误解和片面之词,如同河底的淤泥,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沉淀下来,变得根深蒂固,甚至被大众奉为圭臬。这些“历史流行病”,不仅模糊了我们对过往的认知,也影响着当下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身边广为流传,却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历史错误和早期说法。1. “中国古.............
  • 回答
    要说大众汽车在知乎“不受待见”,这说法其实有点绝对,毕竟知乎上关于大众的讨论多如牛毛,有好有坏,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负面评价和质疑的声音相对比较突出,甚至会形成一种“大众=槽点”的刻板印象。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大众在知乎上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待遇”。1. 品牌定位与用户期望之间的落差大众汽车.............
  • 回答
    大众汽车设定了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150万辆新能源车的宏伟目标,这绝对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动态之一。要评价这个计划,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目标设定的背景与野心:首先,这个150万辆的目标绝非空穴来风。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电动化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落地。大众早在几年前.............
  • 回答
    大众在北美市场销量不如丰田,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问题。虽然大众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北美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它始终难以撼动丰田的霸主地位。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的差异 丰田的“通才”策略 vs. 大众的“德.............
  • 回答
    新帕萨特勇闯CNCAP,上汽大众能否借此“正名”?近日,一则消息在汽车圈悄然流传:上汽大众主动向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提交了新款帕萨特的碰撞测试申请。此举甫一曝出,便在消费者和业内人士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更有人直言,这或许是上汽大众试图“一雪前耻”,挽回帕萨特系列近期在安全性能方面受到的一些.............
  • 回答
    大众在北美市场柴油车型上的尾气作弊行为,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利益、技术、法律和道德问题,说起来就像一锅煮了很久的粥,内容丰富得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掰扯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这么严重,以及它对大众和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什么影响。事情的起因:为了那点“小算盘”首先,得明白大众为什.............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场景:支付宝所有的物理存储服务器,一夜之间,在一场彻底的、灾难性的爆炸中化为乌有。这是一种连电影情节都不敢如此大胆的设想,但既然我们讨论的是这种可能性,那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支付宝是如何运作的。支付宝不仅仅是一个.............
  • 回答
    关于大众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整体销量不如日系车,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层面。我尝试从几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来聊聊,希望没有AI味儿。首先,我们得承认,日系车,尤其是像丰田、本田这样的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国民车”地位非常稳固,尤其是在亚洲和北美地区。它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蝙蝠在我们文化认知中的普遍印象和蝙蝠侠这个角色的成功之处。首先,我们来聊聊蝙蝠在大众认知中的“邪恶”形象。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几个方面: 黑暗与神秘: 蝙蝠是夜行动物,这让它们与夜晚、黑暗、未知联系在一起。在很多文化中,黑暗本身就常常被赋予负面的含义,与邪恶、不祥、.............
  • 回答
    “考古在公众面前有没有权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如何看待历史、科学以及那些以“挖掘”为己任的职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权威”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考古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质。首先,我们得承认,考古学在某种程度上,在大众心目中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但这种权威性并.............
  • 回答
    不少人心中,警察的形象确实被笼罩了一层“神化”的光环,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媒体的塑造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早期的新闻报道到现在的影视剧,警察常常被描绘成无所不能、正义的化身。他们往往是破案的智多星,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无论是《人民的名义》里雷厉风行的侯亮平,还是《白.............
  • 回答
    大众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拥有着令人艳羡的销售成绩,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精心堆砌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沉淀与品牌认知:深入骨髓的“好伙伴”首先得说大众在中国的“年头”是真的够长了。自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现在的上汽大众)就作为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