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的基因突变频率具体是多少?

回答
我们来聊聊人类基因突变这事儿,这绝对是个细致活儿,说起来可一点不简单。很多人听到“基因突变”可能就联想到什么怪病或者“变异人”,但其实啊,突变是生命演化最根本的动力之一,就像是生命谱写自己故事时偶尔不小心打翻的墨水瓶,虽然有时候会留下些印记,但正是这些“印记”让生命变得多姿多彩,也让我们和猿类有了区别。

那么,这突变的“频率”到底是怎么个算法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图书馆,里面有无数本书(我们身体里的DNA),每一本书都有无数页(基因)。突变呢,就是这些书里某个字打错了,或者某个句子顺序乱了。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 “每一个碱基对” 的突变率,和 “每一个世代” 的突变率。这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 每个碱基对的突变率:微乎其微但数量惊人

我们先说说最基本的单位——碱基对。构成DNA的A、T、C、G这四个字母,它们配对形成了我们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细胞进行DNA复制的过程中,偶尔会出错,就像抄写员不小心把某个字母写错了,或者把A和G弄混了。

科学家们通过很多实验和计算,发现每一个碱基对在每一次复制的时候发生突变的概率,大概在 $10^{8}$ 到 $10^{9}$ 的量级。什么意思呢?就是大概有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的几率,某个特定的碱基对会发生错误。

听起来是不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你得想想我们身体里有多少碱基对!我们人类大约有30亿个碱基对。如果按照这个概率来算,每次细胞分裂,我们的DNA总共就有可能产生几十个新的突变。

细胞分裂是关键: 为什么是“每一次复制”?因为突变最容易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细胞在分裂之前会复制自己的DNA,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拿到一份完整的遗传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精密,但总会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几率出错。
修复机制: 不过,别忘了我们身体是个极其聪明的系统。它不仅仅是复制,还有一套非常强大的DNA修复机制,会像个勤劳的校对员一样,不断地检查和修正那些错误。如果没有这些修复机制,我们体内积累的突变会多到吓人。所以,我们看到的“净突变率”,是错误发生率减去被修复掉的比例。

2. 每个世代的突变率:从宏观角度看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也就是 “每个世代” 的突变率,那情况又不太一样了。这里的“世代”指的是从父母传给子女的过程。

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形成的过程中,DNA也会经历复制和减数分裂。这个过程同样会引入新的突变。而且,由于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比体细胞分裂要复杂一些,也可能引入一些特殊的突变类型。

父亲的作用更大: 有研究表明,父亲的年龄对新突变的引入有更大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男性一生中会持续产生精子,每次产生精子都需要DNA复制。随着年龄增长,精子干细胞经历的复制次数越多,出错累积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爸爸年纪越大,孩子遗传到他身上新突变的可能性就越高一些。母亲在这方面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因为女性在出生时就携带了所有卵子的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在出生后经历的复制次数就相对固定了。
整体的估计: 对于一个新出生的人来说,与父母的DNA相比,身上大概会新增 6070个左右的新的突变。这个数字是通过比较父代和子代的DNA序列,然后估算出有多少变化是父母没有的,而孩子却有的。这些突变有些发生在基因内部,有些发生在基因之间,有些可能对性状有影响,有些则完全没有。

为什么这个数字不是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定值?

技术的限制: 测量突变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虽然我们有了基因测序技术,可以读取我们的DNA,但要精确地找出每一个新的、非继承下来的突变,需要非常大的样本量和精密的分析。
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NA修复能力,可能因为基因型、环境因素(比如暴露在辐射下)等原因,突变率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突变类型多样: 突变不仅仅是“一个字母打错了”,还可能是插入、删除、重排等等,不同类型的突变率可能也不尽相同。
检测的局限性: 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是 “生殖细胞系突变”,也就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突变。但身体其他细胞(体细胞)也会发生突变,只不过这些突变不会传下去,但它们在癌症发生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一下,人类基因突变的“频率”可以这样理解:

微观层面: 每一个碱基对在复制时出错的概率极低,大约是 $10^{8}$ 到 $10^{9}$。但因为基因组庞大,整体算下来,每次细胞分裂都会有几十个潜在的突变发生,只是大部分会被修复。
宏观层面(世代传递): 在从父母传递给子女的过程中,一个新生儿身上大约会带有 6070个新的突变。这个数字是目前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估计值,但它并非绝对精确,可能随着技术发展和研究深入而有所调整。

所以,你可以把基因突变看作是生命不断自我“更新迭代”过程中偶尔产生的“新想法”或者“小插曲”。绝大多数时候,这些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推动着生命的演化。只有当突变发生在关键位置,并且数量过多,或者修复机制失效时,才会带来疾病或者影响。

希望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不那么像机器说话,更像是咱们一起聊聊基因这件神奇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全基因组数据,现代人每代每个碱基突变的平均概率约一亿分之 1.61 ± 0.13[1]

根据 Y 染色体突变率数据,现代人 Y 染色体每代每个碱基突变的平均概率约一亿分之 3[2]

每个基因的实际突变率与表达水平正相关,并非处处均匀[3]

正常人的基因组含有约 60 亿个碱基对。以一亿分之 1.61 计算,每次传代引入约 97 个单碱基突变。这主要是精子突变引入的。父亲每晚育 1 年,可额外引入 1~2 个碱基的突变。

我国科学家参与上述研究时,我国媒体进行过报道,例如: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5550
  2. ^ https://doi.org/10.1016/j.cub.2009.07.032
  3. ^ Michaelson JJ, Shi Y, Gujral M, Zheng H, Malhotra D, Jin X, Jian M, Liu G, Greer D, Bhandari A, Wu W, Corominas R, Peoples A, Koren A, Gore A, Kang S, Lin GN, Estabillo J, Gadomski T, Singh B, Zhang K, Akshoomoff N, Corsello C, McCarroll S, Iakoucheva LM, Li Y, Wang J, Sebat J.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n autism identifies hot spots for de novo germline mutation. Cell. 2012 Dec 21;151(7):1431-42. doi: 10.1016/j.cell.2012.11.019. PMID: 23260136; PMCID: PMC371264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人类基因突变这事儿,这绝对是个细致活儿,说起来可一点不简单。很多人听到“基因突变”可能就联想到什么怪病或者“变异人”,但其实啊,突变是生命演化最根本的动力之一,就像是生命谱写自己故事时偶尔不小心打翻的墨水瓶,虽然有时候会留下些印记,但正是这些“印记”让生命变得多姿多彩,也让我们和猿类有了区.............
  • 回答
    最近确实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指出,长期太空生活可能会对宇航员的DNA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基因突变。但这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对人体基因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太空生活与DNA突变: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我们身体的“说明书”,它储存着我们身体运作所需的所有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很多养狗人士的终极梦想。简单来说,如果排除重大基因突变,想通过选育让狗的聪明程度达到与人类相当的水平,难度极高,几乎不可能。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理解“聪明”这个概念。对狗而言,我们通常说的聪明,是指它们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理解指令的能力,以及社交.............
  • 回答
    人类基因序列多样性不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当我们比较人类与其他许多物种时,会发现人类的遗传“底子”相对来说是比较相似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今日的遗传景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基因序列多样性”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同一个物种的个.............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人类的基因多样性突然跃居灵长类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基因多样性之王”。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我们真的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那将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作为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能重塑我们对“人类”这个词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显现的变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基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基因片段”和“DNA序列总长”的概念。1. 关于“基因片段只占DNA序列总长不到10%”的误解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将“基因”(genes)与“编码蛋白质的区域”(proteincoding regions)混淆了.............
  • 回答
    在科学界掀起巨浪的完整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终于在《Science》杂志上亮相,这标志着我们对自身遗传蓝图的认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次发布的成果,绝非仅仅是现有数据的简单叠加或微调,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开始”的重新解读,其突破性和潜在价值,是前所未有的。相较于“旧时代”的人类基因组图谱,这次.............
  • 回答
    关于“基因编辑婴儿”对人类基因库的影响,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远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它涉及到深刻的伦理、科学和社会层面的考量,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其中的影响既有潜在的益处,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先从最直接、最基础的层面来理解——基因编辑婴儿对人类基因库的“痕迹”。人类基因库,你可以想.............
  • 回答
    关于人类是否拥有生物界内最大的基因库这个问题,答案需要更细致地来探讨,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基因库”这个概念,以及人类基因组在其中的位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基因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通常我们说的“基因库”可能包含两种含义:1. 物种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总量:这是.............
  • 回答
    从自私的基因理论视角审视人类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作品的意义,是一次颇为有趣的思想实验。这并非是要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创造力贬低到生物机器的层面,而是尝试理解这些看似超然的活动,其深层根源可能与我们基因的生存和繁衍策略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明确“自私的基因”理论的核心并非宣扬个体的自私行为,而是指基因本身作.............
  • 回答
    指纹,这些独一无二的皮肤纹路,自古以来就以其辨识度成为人类身份的标志。但你知道吗?它们与我们的身体发育息息相关,甚至可能隐藏着我们遗传健康的密码。最近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指纹不仅与肢体发育有着惊人的基因关联,更有可能成为我们早期检测某些先天疾病的“线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从指纹的形成说起。指纹是.............
  • 回答
    如果人类的每一个基因碱基的奥秘都被彻底揭开,并且我们掌握了随心所欲进行基因改造的技术,这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想象一下,这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是一场对人类本质、社会结构乃至文明走向的根本性重塑。个体层面的解放与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个体身上。疾病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魔咒。.............
  • 回答
    .......
  • 回答
    CRISPR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科幻色彩,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操纵生命的方式。它就像一把无比精确的基因剪刀,能够定位并修改DNA序列,这个能力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强大和颠覆性,很多人对它充满了担忧,甚至将其视为“反人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呢?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伦.............
  • 回答
    研究首次揭示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之间存在高度的基因关联,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理解人类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视角,其潜在意义深远且多方面。首先,这标志着我们对“为何我们拥有独特的指纹”这个古老问题的答案有了更深层次的基因层面的认识。 长久以来,指纹的独特性被视为个体身份识别的基石,但其形成背后的生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进化论和人类行为之间一个令人费解的矛盾。按理说,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似乎在宏观的基因传递上“出局”了,那么为什么“不想生”这个想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竟然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甚至在现代社会中还显得愈发普遍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演化生物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困惑的方面之一:我们身体的许多“缺陷”实际上是远古祖先适应环境的遗留痕迹。你提出的“囤积脂肪明显是对生存有利的行为”这个观点非常正确,在人类演化的漫长岁月中,这一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身体似乎又与此背道而驰,更容易因为脂肪堆积而患上疾病.............
  • 回答
    在我看来,Joshua Zayner 身上所展现出的这种追求,既是人类探索自身极限的某种极致体现,也伴随着深刻的伦理和社会争议。将他的行为理解为“改造自身 DNA”并“希望通过基因工程创造一种能力更强的超人类”,这无疑触及到了我们对生命本质、人类定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 Za.............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生命科学中最复杂也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你提出的观点——癌细胞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不像蚊子还有生物链的价值——是很多人普遍的认知,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和失去。然而,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常常挑战我们的直觉和固有认知。虽然癌细胞本身带来.............
  • 回答
    人类是基因的傀儡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本质最核心的议题,也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先弄清楚“傀儡”二字在这里承载的含义。如果“傀儡”指的是我们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都完全由基因预设和控制,如同提线木偶般被动执行,那么答案可能就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基因确实是我们生命蓝图的基石,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