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向大海里撒 1 吨砒霜,人类会毁灭吗?

回答
向大海里撒 1 吨砒霜(三氧化二砷),不会导致人类毁灭,但会造成严重的局部生态破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要理解为什么不会导致人类毁灭,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大海的体量与稀释能力:

大海的巨大体积: 地球上的海水总量约为 1.35 x 10^18 立方米。1 吨砒霜(1000千克)溶解在如此巨大的水量中,会发生极端的稀释。
溶解与扩散: 砒霜(As₂O₃)在水中会溶解,形成砷酸(H₃AsO₄)和亚砷酸(H₃AsO₃)。这些物质会随着洋流、潮汐和海浪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稀释倍数估算: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1 吨砒霜在如此庞大的水体中的浓度也会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粗略计算:
水的密度大约是 1000 千克/立方米。
1 立方米海水约重 1025 千克。
1 吨(1000千克)砒霜溶解在 1.35 x 10^18 立方米的海水中。
总水量约为 1.35 x 10^18 立方米 1025 千克/立方米 ≈ 1.38 x 10^21 千克。
砒霜的浓度将是 1000 千克 / (1.38 x 10^21 千克) ≈ 7.2 x 10^19。这个浓度是极其微小的,远低于目前测量和讨论的痕量水平。

2. 砒霜的毒性与接触途径:

砷的毒性: 砒霜确实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具有严重的毒性。它会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DNA修复。然而,毒性的表现取决于剂量和接触方式。
接触途径: 人类接触到海水中的微量砷,主要有几种途径:
饮用受污染的海水: 如果我们将极少量的海水作为饮用水,理论上会摄入微量砷。
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 海洋生物会吸收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如果浓度极高,可能会在食物链中积累。
皮肤接触: 短暂的皮肤接触一般不会造成急性中毒。
剂量决定毒性: 即使是剧毒物质,在极低的浓度下也可能无害,或者毒性可忽略不计。人类的生理系统可以处理极微量的有毒物质,只要不超过其解毒和排泄能力。

3. 生态影响的局部性与生物累积:

局部生态破坏: 尽管不会毁灭人类,但在撒下砒霜的直接区域,尤其是在近岸或封闭水域,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短期或长期影响。高浓度的砷会杀死敏感的海洋生物,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食物链积累: 某些海洋生物可能会吸收并积累砷。例如,贝类和某些鱼类。如果这些生物被大量食用,可能导致摄入的砷浓度升高。但是,1 吨砒霜的量在整个海洋中极其分散,这种局部积累的影响范围也有限。
生物降解与转化: 砷在环境中会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且可以被某些微生物转化。虽然砷本身不会被“降解”成无害物质,但其化学形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然而,这并不能抵消其根本的毒性。

详细阐述人类不会毁灭的原因:

稀释至无毒浓度: 最关键的原因是,1 吨砒霜相对于地球海洋的巨大体积,其稀释倍数实在太高了。它会分散到全球海洋的各个角落,在绝大多数区域,砷的浓度会低到远低于对人类健康产生任何可测量影响的水平。
缺乏直接且高剂量的接触: 人类不会像直接口服一吨砒霜那样去接触它。即使我们饮用海水,也会先经过淡化处理,或者我们摄入的量远不足以中毒。食用海产品时,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急性砷中毒。
生物累积的局限性: 虽然生物累积是一个问题,但要达到对人类造成健康风险的水平,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尺度,而且需要累积在那些我们经常大量食用的特定海产品中。1 吨的量在全球海洋中,这种累积效应会非常非常微弱且分散。
环境监测与法规: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发生了如此大量的有毒物质倾倒,会立刻被环境监测系统发现,并会引起全球性的警报和应对措施。人类有能力去监测、评估和采取措施来减轻潜在的危害,比如限制受污染区域的海产品捕捞和销售。

可能造成的后果总结:

虽然不会导致人类毁灭,但撒 1 吨砒霜到大海是极其严重的污染行为,会造成:

局部海洋生态的灾难: 在倾倒区域及其附近,会造成大面积的海洋生物死亡,生态系统被破坏。
潜在的长期风险: 尽管分散,但砷作为一种重金属,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它可能会在某些区域的食物链中累积到对特定野生动物构成威胁的水平。
对渔业和沿海经济的影响: 受污染区域的渔业活动将停止,可能对依赖海洋资源的沿海社区造成经济打击。
环境恶化与心理影响: 这是一个对地球环境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对环境安全的担忧。

结论:

撒 1 吨砒霜到大海,从概率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会导致人类毁灭。 它的量在大海的庞大体量面前微不足道,会被高度稀释。然而,这仍然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环境污染行为,会严重破坏局部海洋生态,并可能在某些特定区域和特定生物链中产生长期累积效应,对局部生态和可能的生物利用链构成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是相当顽强的,足以应对如此分散的微量毒物。但是,这种行为是对我们星球资源的严重破坏,必须严厉禁止和追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总把人类灭亡等于地球毁灭

太阳上面没有人 它不是活的好好的?

user avatar

热烈祝贺本人知乎回答点赞首次过千!没想到啊,就是讲了一件小事。目前我们场饮用水用的桶装水,洗漱一直是地下水。没啥问题啊,我们年年体检。至于脱发的问题…目前好像只有场长秃了,多半是被我们气的…

////////////////////////////////////////////////////////////

剂量不足啊,当初我们新建的场子地下水化验出了微量砒霜,场长愁的饭都吃不下去,把化验单压了一个多月,天天拉着我们开会讨论这事咋宣布,不至于发生民愤,吓走新员工。

后来还是没办法,决不能隐瞒,就召集所有人开会,讲明想走的不拦着。

会上一个学霸新员工,向大家讲解了砒霜的毒性以及药理,以及剂量鉴定,顺便鄙视了我们一干人等瞎操心,屁大个事还开会影响他开黑打游戏。鬼知道一个学电的怎么会知道这些。

然后另一个新员工翻出历史书,告诉大家五石散里含有砒霜的成分,今后大家少喝点水,药磕嗨了影响身体。他还感谢了场长的坦诚以及表达了赶紧散会让他开黑打游戏意愿。

开会讨论的结果是这屁大个事开啥会?场长太官僚,赶紧散了去打游戏。当然以后吃饭喝水买桶装,洗漱还用地下水。

后来这水就成了迎接新员工的必备物资。每位新员工完成入场培训后,一般都有老员工告诉他:来,这水里有砒霜,喝了它以后大家就是兄弟了,有活一起干,有黑一起开。没事,咱们建场的时候60来号人,现在还40多个健在呢,没事,干了吧。

user avatar

地球上水资源总量为 13.86 亿立方公里 ,海水占 97.5%

也就是 13.86 * 97.5% = 13.5135 亿立方公里

1 立方公里 = 1000 * 1000 * 1000 = 10亿 立方米

也就是相当于 135.135 亿亿立方米,海水的密度约为 1.03 吨/立方米

也就是 135.135 * 1.03 = 139.18905 亿亿吨。

你撒一吨砒霜,完全溶解并充分混合以后的质量浓度大概是 139.18905 亿亿 分之一。

砒霜的半数致死量为

口服:31.5 mg/kg

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都约为 10mg /kg

假如你 50 kg,也就是要口服约 1.5 克,或者静脉注射约 0.5克

1.5 * 139.18905 亿亿 为 208.783575 亿亿 克,约 2 万亿吨

0.5 * 139.18905 亿亿 为 69.594525 亿亿 克,约 7 千亿吨


也就是说你如果想把自己毒死。得喝 2 万亿吨放了砒霜的海水

或者静脉/皮下注射 7 千亿吨放了砒霜的海水


加油,我看好你

=====

对了,氯化钠的半数致死量(口服)约为 3g/千克,即 150g/50kg

海水盐度为 3.5%

也就是说你喝了 4 公斤海水之后会先被食盐毒死。

想要被砒霜毒死,你需要被食盐毒死 500 万亿次。


  • 之前第一步计算的时候把 13.86 看成了 12.86 。已修正

user avatar

砒霜实际上就是三氧化二砷(As2O3),然而海水中本来就有砷的存在,数据是平均每千克海水中含砷1.7微克。

世界水资源总量是1.386×10^18m3,其中有97%是海水,那么全世界的海水我就近似成1.386×10^21千克好了(海水密度比纯水略大,这样算应该不会带来数量级的误差)

所以根据上面的数据,海洋中一共含有砷元素2.356×10^12千克,如果这些砷都以三氧化二砷的形式存在,那么海洋中就一共会有3.11×10^12千克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3.11×10^9吨(三十亿一千一百万吨)

相比之下,再多一吨根本也没啥大问题,更别说毁灭地球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被扔砒霜的那个地方鱼会死光,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诸多吃货的心理健康。所以相比地球,人类真的是脆弱的多。

------分割线------

妈耶,几天不见居然有这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

然后针对评论区的一些疑问做出回应:

Q:是否可以把海洋中所有的砷等同于三价砷?

A:这肯定是不行的,我当初这么算一是为了简单粗暴(虽然这么算是有漏洞的),二是为了让各位更直观的了解海洋中砷元素的储量到底有多少。不过即使海洋中只有千分之一的砷是以三价砷存在的,那么也会有三百万吨,这不是扔一吨砒霜就能比拟的——海水无量,人类的力量真的很弱。这个是我主要想说的。

如果因为推断上的不严谨而给诸位造成了一些误导的话,还请见谅。<(_ _)>

user avatar

据测算,地球上海水总量1.351x10^9立方千米,也就是1.351x10^18立方米,按照海水密度1030kg/m^3计算,质量为1.391x10^21kg,如果展开的话是1391000000000000000000kg,而你投入了1000kg的砒霜。1000kg砒霜含有759kg的砷元素。而海水中砷的含量大约是1.7μg/kg,也就是1.7x10^-9(我没查到更可靠的数据,如果有人查到了,请务必告诉我,谢谢),这就意味着海水中砷的总量大约是2.3647x10^12kg,也就是2364700000000kg,而你只放入了759kg的砷,这个影响就和你熬汤的时候,不小心多放了1μg的胡椒面一样,没有任何影响。

情况2:放入1吨岩沙海葵毒素

岩沙海葵毒素的致死量是25ng/kg,这一个致死量意味着对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只需要1.75μg的岩沙海葵毒素即可致死,相比之下,致死量约200000到300000μg的砒霜简直就像2,3,4,5,6-五羟基己醛一样安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牛逼的非蛋白质毒素,岩沙海葵毒素的毒性自然是不容置疑的牛逼。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换成1吨岩沙海葵毒素会怎么样。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如果这个情况真的发生,这就意味着海水中的岩沙海葵毒素的浓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如果没有算上海洋生物分泌的那些)7.18x10^-10μg/kg,这个“恐怖”的数据意味着,题主喝下大约2.437x10^9吨海水就会死于岩沙海葵毒素中毒,如果换成H型肉毒素,那么你可以把致死量控制在几千万吨。但是这个数值并不会造成什么显著影响。最终,它会分解,一切都宛若从未发生。

情况3.如果使劲加量,加到1万亿吨会怎么样

题目刚刚改成了1x10^12t,这样计算下来,题主成功的将海水的砷含量提高到了546ppb,而安全的饮用水只能含有10ppb的砷。因此,生态系统会被严重破坏,人类将会受到重创,许多濒危生物将会灭绝。但是这个砷并不是高到可以直接消灭生物的浓度,所以生物将会进化,新生物可能不会受到砷的影响。顺便一说。砷引起的过度角质化通常发生在手掌及脚掌,看起来像小粒玉米般突起,直径约 0.4-1cm。在大部分砷中毒的人皮肤上的过度角质化的皮肤病变可以数十年都没有癌化的变化,但是有少部分人的过度角质化病灶会转变为癌症前期病灶,跟原位性皮肤癌难以区分。最终,在数万年后,砷将会和海水中的硫结合,产生As2S3或者As4S4,沉积于海底,然后由于As2S3具有鲜艳的黄色,As4S4具有鲜艳的橙红色,未来的地质学家会发现一个色泽鲜艳的高砷地层。

最后,我们靠剂量打破了生态系统,但是最后一切终将归于沉寂。

那么我们能不能再给力一点呢?

化学毒性是有极限的,所以我不做化学药品了,jojo!(大雾)

情况4.如果换成1吨钚-239会怎么样

大名鼎鼎的长崎原子弹就是用钚-239制造的,钚-239会发生裂变从而放出巨大能量,进而毁灭了长崎城。那么如果我们把1吨钚-239丢进太平洋会怎么样?

显然,如果1吨钚全都在一起,这个就是一场核爆炸。所以我们改变一下战略,假设钚-239已经完美混合均匀。

1吨钚-239的总放射性强度大约是2295PBq,这个数据看上去非常非常吓人,但是如果把它分散到整个地球上的所有海洋中,那么在每千克海水中,只有0.00165Bq的放射性活度来源于钚-239,这个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每千克海水中含有380毫克的钾外加0.12毫克的铷,换算下来可以得出这相当于44.5微克的钾-40和33.6微克的铷-87,它们的放射性活度分别是265215Bq/g和3062Bq/g,这意味着等量的海水含有11.8Bq的钾-40外加0.1Bq的铷-87,这些钚完全没有任何作用。钚-239的半衰期是2.4万年,然后它会衰变产生铀-235,这就是海水中的天然成分之一(铀大约占3ppb),而1吨钚-239衰变产生的铀-235只有983千克,剩下的17千克极小一部分转换成了能量,剩下的都变成了氦逃逸到空气中。983千克的铀进入之后,只将海水铀含量提升了0.000000000706ppb,也就是啥也没发生。

情况5.如果换成一吨钫-223会怎么样

钫-223的放射性极其逆天,这次的总放射性活度已经达到了1.418x10^24Bq,平均下来,每升海水的放射性已经达到了1049.6Bq,加上原有的11.9Bq,就是1061.5Bq。与许多人的想象有所不同的是,钫遇到水并不会发生很激烈的化学爆炸。这个放射性活度似乎很可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钫的半衰期仅有22分钟,然后就会衰变产生镭-223,在几次衰变之后,许多鱼类会被核辐射杀伤,然后海洋生物遗体腐败消耗一定量氧,然后产生大量CO2、NH3等,可能导致海洋轻度污染。放射性污染在220天之内消除,在海底沉积下来928千克的铅,然后大气层中多了72千克的氦气。

情景6.反物质

终于,我们的可爱的题主忍不住了,选择了一吨反物质,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E=mc^2,我们可以计算出放出的能量为180EJ,也就是1.8x10^20J。这相当于43万亿吨TNT同时爆炸的能量,或者大约860个沙皇核弹,或者一次酣畅淋漓的10.3级地震,或者3/7颗把恐龙收拾干净的小行星。不同的是,这次,它发生在海面上,它并没有导致满天的尘云遮蔽日光,只是造成了一次巨大的海啸。随着题主将1吨反物质投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上空,一个进入了外层大气等离子火球腾空而起,温度瞬间上升到亿度之外,随之掀起了百米高的滔天巨浪,在几小时之内,巨浪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是一场巨大的海啸,可以造成数万人的伤亡。最终,世界还是一切如常,只是有一次不明原因的海啸被记入史册。

“2019年8月π日晚,在马里亚纳海沟上发生一次不明原因的巨大爆炸,有人怀疑是某些国家的氢弹爆炸,还有人怀疑是一颗中型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但是事后的调查未能给出任何原因,爆炸掀起了一场海啸,造成114514人死亡,19198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31亿美元。此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民间人士怀疑是反物质爆炸,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田所21世纪史》第810页

但是,题主毁灭世界的愿望岂能如此落空?

抱歉,由于我才疏学浅,难以对黑洞给出一个合理的估计,所以题主毁灭世界的愿望落空了,不过题主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在史书上留下了几行字,造成了一次巨大的灾难,也算是成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向大海里撒 1 吨砒霜(三氧化二砷),不会导致人类毁灭,但会造成严重的局部生态破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要理解为什么不会导致人类毁灭,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大海的体量与稀释能力: 大海的巨大体积: 地球上的海水总量约为 1.35 x 10^18 立方米。1 吨砒霜(1000千克)溶解在如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如果说把胡德换成大和去丹麦海峡对付俾斯麦,那场仗的走向肯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不过,能不能“歼灭”俾斯麦?这事儿可不好说,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假设,把胡德换成大和,其他的条件都照旧。这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这次派出去的不再是那艘“骄傲的巡洋舰女王”,而是日本联.............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在海外遇到关于国家主权、民族主义、极端思潮等敏感问题时,如何理性、有效地为祖国发声,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和准备的课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态,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和策略的运用。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帮助你在国际环境中清晰、有力地表达你的观点:一、 深入理解与精准定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
  • 回答
    这个话题嘛,要是真能有块地,那可真是让人浮想联翩了。不过话说回来,要在海外找一块“理想中的飞地”,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考虑的方方面面可太多了。咱们就当是聊聊天,天马行空地畅想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飞地”?在咱们这儿讨论,它得有点战略价值,又不能太大,意思就是那种既能作为咱们的一个立足点.............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那些平日里以科技感、极简风或者沉稳商务示人的互联网巨头们,突然换上了椰树牌椰汁那标志性的红配绿、大字体、大图案的“魔性”包装风格,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对会是一场视觉上的“爆炸”和文化上的“碰撞”。首先,我们来看看商标。阿里巴巴的那个“Alibaba”标志,原本是柔和的蓝黑色,带着一点.............
  • 回答
    如果大明王朝里,那个以“美人计”对付太监的不是高翰文,而是海瑞,那么整个局势将会截然不同,也更具海瑞的鲜明风格。首先,咱们得明白,海瑞做事从来不是靠“计”。他信奉的是“以身许国”,是“清如水、直如绳”。他能用“美人计”,那绝对不是因为他精通权谋算计,而是他看到了一个极端的、不容置疑的局面,而“美人计.............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遐想的对决!要说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各自的极盛时期打一架,谁能赢?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明确一下“极盛时期”。对于英国海军来说,那无疑是日不落帝国时期,大概是19世纪末到一战爆发前这段时间,也就是“巨舰大炮”时代的巅峰。而日本海军的极盛时期,则应该是二战太.............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将日本的历史进程完全推翻重来。如果古代日本并非被大海环绕,而是与亚洲大陆直接相连,那么“日本民族”这个概念很可能以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面貌不复存在,或者至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塑造作用的巨大.............
  • 回答
    郑成功若向日本借兵成功,其对抗清朝的军事作用和历史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历史背景、可能性及影响的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郑成功与日本的关系1. 郑成功与日本的接触 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台湾后,曾与日本商人和势力保持一定联系。1662年,他去世后,其子郑经与日本的交往更为密切.............
  • 回答
    1848年匈牙利成功独立,将对奥地利帝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走向,以及它们各自的详细阐述:一、 奥地利帝国走向的直接影响与应对策略 削弱与分裂加剧: 匈牙利的独立将是奥地利帝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领土和权力损失。这将极大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威,并可能鼓励.............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性别,也无法“成为”绝色美女,更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思考。因此,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非常个人化的选择,每个人的考量因素都会因其价值观、生活目标、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而大相径庭。如果非要我“模拟”一个人类的思考过程来回答,我会尝试从几个维度去分析,.............
  • 回答
    关于日本松下暂停向华为供应部分零部件的消息,确实属实。这则消息在2019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当时对华为的供应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松下当时宣布暂停向华为供应的部分零部件,主要是指其在美国的工厂生产的、可能被用于军事领域的电子元件。这一举措是响应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
  • 回答
    CDPR 在《赛博朋克 2077》发售前,多次将本作的打磨程度与《荒野大镖客:救赎 2》(Red Dead Redemption 2,简称 RDR2)相提并论,这无疑引起了玩家极大的关注和极高的期待。然而,最终的游戏表现与这个“标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失望。要评价 CDPR 的.............
  • 回答
    菲律宾外长从“大骂中国”到“向中方道歉,大赞中国外长”,这一转变确实引人关注,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涉及到了菲律宾国内政治、外交策略、地区局势以及与中国的具体互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 事件背景回顾:为何会有“大骂”和“道歉”? “大骂”的直接诱因: 南.............
  • 回答
    关于疫情期间孙笑川(带带大师兄)向武汉捐款一千元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事儿本身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结合到孙笑川这个人以及他当时所处的舆论环境,就显得有些意思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孙笑川是谁。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没有那种代表官方形象的属性。他之所以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一种草.............
  • 回答
    南大(社联)注销性别性向平等协会,这事儿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的议论也是五花八门。要说这事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得说说这“性别性向平等协会”本身。在大学里,一个社团的成立,往往是学生们自发组织,为了共同的兴趣、理念或者某种诉求。性别性向平等协会,顾名思义,大概就是围绕着性别认同.............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全俄大游行(或称为“反普京游行”、“民主示威”)对普京政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中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俄罗斯当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进行考察。全俄大游行对普京的影响:多维度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全俄大游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 回答
    白岩松呼吁家长向谷爱凌妈妈学习,让孩子睡够 10 小时,这个话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普遍关注点,尤其是关于健康睡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个观点,并详细阐述充足睡眠对孩子学习的帮助。 一、 如何看待白岩松的呼吁白岩松的呼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回应社会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