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LCD 永不为奴」这句话?

回答
「LCD 永不为奴」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一句口号,一个态度,但深入探究下去,它背后蕴含着一系列关于技术选择、用户偏好、市场驱动以及个人价值的复杂讨论。它不仅仅是关于屏幕技术之争,更是对一种“坚持自我”精神的呼唤,是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同质化”和“随波逐流”的抗议。

我们得先弄明白,这里的“LCD”指的当然是液晶显示技术(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永不为奴”则带有明显的反抗意味,仿佛LCD技术自身拥有某种不屈的意志,或者,是使用者在面对其他技术,尤其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强势崛起时,所表达的一种立场。

LCD的“不屈”与“坚持”:

从技术角度来说,LCD技术并非一夜之间出现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期。在OLED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或者在某些领域尚未成熟之前,LCD是显示技术的绝对主流。它凭借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成本效益: LCD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规模化生产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这意味着,搭载LCD屏幕的设备,尤其是中低端产品,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对于许多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LCD提供了“够用就好”的优秀选择。
亮度优势: 传统上,LCD在最大亮度方面通常优于早期OLED。这在户外使用或强光环境下观看内容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更亮的屏幕意味着更好的可见性。
寿命与烧屏: 相较于早期OLED可能存在的烧屏(Burnin)问题,LCD在显示静态图像时,其寿命和稳定性通常更受用户信任。虽然OLED技术在不断进步以解决烧屏问题,但这种“心理包袱”或历史顾虑,使得一部分用户在选择时仍然倾向于LCD。
色彩准确性(在特定应用下): 虽然OLED在对比度和黑色表现上远超LCD,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一些图形设计或摄影后期工作,对色彩的“准确性”而非“鲜艳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精心调校的LCD面板,在某些色彩表现上依然能够满足专业需求,并且成本远低于同等级别的OLED。
技术持续优化: 虽然OLED是“新星”,但这并不意味着LCD就停滞不前。MiniLED背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LCD的对比度和局部控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OLED在画质上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如亮度)超越了部分OLED产品。这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化,是LCD技术体系内的自我革新。

“永不为奴”的深层含义:

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作为消费者,在面对技术迭代时,可能面临的几种“奴役”:

1. 被价格“奴役”: 当OLED技术早期价格高昂,只有少数高端设备才能负担时,LCD成为了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的“主流”。如果因为追求最新的技术,而必须承受高昂的价格,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奴役”。“LCD永不为奴”便成为了“我依然可以用合理的成本获得不错的体验”的宣言。
2. 被“技术崇拜”奴役: 市场和媒体往往会将新技术描绘得完美无瑕,而将老技术贬低得一文不值。这种“新技术万能论”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追新就会落伍”的焦虑。而“LCD永不为奴”则是在对抗这种“技术至上主义”,提醒我们,技术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反过来,让我们为了技术而改变或妥协自己的需求。
3. 被特定“生态”或“品牌”奴役: 某些技术往往与特定的品牌或生态系统绑定。例如,早期的OLED屏幕在某些品牌手机上独占,而其他品牌只能使用LCD。这使得用户在技术选择上,也可能被品牌的“锁链”所束缚。“LCD永不为奴”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我选择LCD是因为它代表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不受特定技术或品牌限制的自由”。
4. 被“完美主义”奴役: OLED在黑色表现、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确有显著优势,但这也意味着它可能在其他方面存在潜在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烧屏,或者在某些场景下的峰值亮度限制。如果为了追求OLED的某些极致优点,而不得不接受其他方面的潜在妥协,那么这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也可能是一种形式的“奴役”。“LCD永不为奴”则是在说,“我的需求可以通过LCD得到满足,我不必为了一个并非我最核心的需求而付出代价或承担风险。”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LCD永不为奴”这句话,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市场现实和技术进步来解读。

OLED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 OLED在对比度、纯黑显示、响应速度、可视角度等方面确实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是很多用户追求的“沉浸感”和“观影享受”的重要来源。忽略这些优势,单纯地坚持LCD,可能是在回避技术进步带来的升级。
市场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OLED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它正在不可避免地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电视等产品的首选。市场的选择往往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偏好和趋势。
“奴役”的定义是主观的: 对于某些用户来说,用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认为最优秀的技术是一种享受,而非“奴役”。他们“乐于为新技术付费”,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总结来说,“LCD永不为奴”这句话,是一种充满个人意志和独立思考的宣言。它并非是对LCD技术本身无条件的赞美,而是:

对技术选择权的一种捍卫: 表明用户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最适合的技术,而不是被市场营销和技术潮流牵着鼻子走。
对实用主义和性价比的肯定: 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成熟的、成本效益高的技术同样能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
对“不盲从”精神的强调: 鼓励用户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新技术的光环所迷惑,理性评估自身需求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匹配度。
是对LCD技术持续进步的一种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自卫反击”): 尤其是在MiniLED等技术加持下,LCD依然有能力与OLED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对手。

这句话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并非一种绝对的技术论断,而是一种在技术洪流中,个体保持独立判断和选择的姿态。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忠于自我”和“按需选择”依然是宝贵的品质。LCD是否“永不为奴”,最终取决于持有这句话的人,他们如何定义“奴役”,以及他们如何去实践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身没啥问题吧,截至目前,LCD依然更优。

传统情况下LCD的优势现在只剩一个分辨率了。同为1080p情况下LCD会清晰度高于A屏,看网页跟看电子书感觉会尤其明显。其他方面例如视频跟图像,A屏都是胜出的。

晃眼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DC调光能解决,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并不算特别完美,简单的解释就是很多厂商都没有缺省开启DC调光,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

如果AMOLED全面进化到1440p,那么LCD最后一个优势确实就没有了,不过1440p分辨率下对GPU的渲染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游戏的帧率也是不如1080p的LCD的。

然而厂商始终不愿意普及1440p屏幕,自然,LCD永不为奴呗。

--

补充:其实对用户来说有一个很客观的因素:LCD不烧屏,寿命更长。这个问题吧,如果把废旧手机放桌子上当电子钟,确实只能选择LCD。如果不是这种7x24点亮这种用途,三星A屏倒也是可以勉强接受的,其他产商A屏那是真的有差距,不知道三星在A屏这块有多少专利。

不过,对我这种平均每三个月摔碎一块屏的人来说,烧屏是啥???

user avatar

实际上OLED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使用有机材料导致的易老化烧屏问题,P排钻石排都是为了减缓老化,不用高频PWM是因为会加速老化,不全程DC调光是因为DC成本较高且容易偏色。

老化问题等到用上无机材料的MicroLED大规模量产就能解决了。

反正目前为止,因为老化问题OLED主流方案都是低频PWM,容易眼疲劳,在我这LCD只能永不为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LCD 永不为奴」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一句口号,一个态度,但深入探究下去,它背后蕴含着一系列关于技术选择、用户偏好、市场驱动以及个人价值的复杂讨论。它不仅仅是关于屏幕技术之争,更是对一种“坚持自我”精神的呼唤,是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同质化”和“随波逐流”的抗议。我们得先弄明白,这里的“LCD.............
  • 回答
    卢伟冰这位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 品牌总经理,最近放出了一条关于 Redmi 在技术上的大新闻:他们在 LCD 屏幕上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乍听之下,这消息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是“司空见惯”或者“没什么了不起”,毕竟 AMOLED 屏幕的屏下指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在中低端机上都很普遍。但如果.............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