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朝和汉朝,哪个堪称是中国历史第一王朝?

回答
唐朝和汉朝,哪一个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哪颗星辰最亮,答案往往见仁见智,没有绝对的定论。不过,若要细细掰扯开来,从历史的深度、对后世的影响力以及文明的辉煌度来看,汉朝和唐朝都各自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很难简单地说谁就一定比谁“更第一”。

汉朝:奠基者与精神脊梁

谈到“第一”,很多时候会想到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功绩。从这个角度看,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首先,汉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骨架。 秦朝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其制度过于严酷,二世而亡。汉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继承并发展了中央集权,但采取了更温和、更具弹性的方式。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郡国并行制,虽然在初期带来了藩王国问题,但总体上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框架。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通过推行“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

其次,汉朝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石。 这是汉朝最令人称道的成就之一。
儒家思想的“独尊”: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原则,塑造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现代。
文字的统一与规范: 汉朝小篆和隶书的成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隶书的流行,书写更为便捷,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
历史学的大发展: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不仅是历史巨著,更是文学瑰宝,为后世史书树立了典范。班固的《汉书》也为断代史的编写开了个好头。
科技与经济的进步: 造纸术的改进(尽管蔡伦改进了,但其基础在汉朝)、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等都是汉朝科技的闪光点。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三,汉朝塑造了民族认同。 汉武帝时期对外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东扩朝鲜,西通西域,极大地扩展了汉朝的疆域,也让“汉人”、“汉族”、“汉语”、“汉字”这些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汉朝的强大,让“汉”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所以,从奠基意义、文化塑造以及民族认同构建上来说,汉朝的“第一”是毋庸置疑的,它为后续中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框架。

唐朝:盛世的巅峰与开放的典范

如果说汉朝是奠基者,那么唐朝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是中华民族自信与辉煌的集大成者。

首先,唐朝是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完善期。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这一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工明确,有效地协调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是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创举,对后世影响深远。
科举制度的发展: 唐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通道,选拔了大量有才华的官员,保证了国家政治的活力和稳定。
律令制度的完备: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比较完整、保存较好的一部法典,其内容周密,条理清晰,影响了东亚各国。

其次,唐朝是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盛世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财政充裕。
文化的高度繁荣: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作品传诵至今,诗歌的自由奔放与深刻写实并存。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最开放、最包容的朝代之一。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各国使节、商人、学者。佛教的传播更加广泛,景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开放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第三,唐朝是中华民族对外影响力的顶峰。 唐朝的制度、文化、科技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形成了强大的“汉文化圈”。唐朝的服装、建筑、音乐等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力,是当时世界上其他文明难以比拟的。

谁是“第一”?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

其实,将汉朝和唐朝进行简单的是非题式的比较,可能有些狭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第一”指的是奠定基础、开创先河、塑造民族认同的开创性功绩,那么汉朝当仁不让。 它为中华文明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核心价值,构建了统一国家的模式。
如果“第一”指的是达到巅峰、集大成、展现强大生命力与辐射力的辉煌成就,那么唐朝无疑是佼佼者。 它将中华文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民族的自信与开放。

很多历史学家会强调汉朝的“开创之功”,认为没有汉朝的奠基,也就没有后世的辉煌。但也有人会说,唐朝才是真正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展现其最高光时刻的王朝。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它们各自占据了“第一”的不同维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之第一”,唐朝是中国历史的“巅峰之第一”。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相互辉映的关系。汉朝为唐朝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唐朝的辉煌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汉朝奠定的文明成果。

总结一下,用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说:

汉朝就像一位沉默而伟岸的祖先,它用坚实的肩膀为我们扛起了家国的基石,为我们规划了家族的根基,并赋予了我们家族独特的姓氏和精神。它的“第一”,在于它的“开创”与“奠基”,在于它塑造了我们是谁。

而唐朝,则是一位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它在祖先的基业上,将家族的事业推向了巅峰,不仅让家族富足安乐,更让家族的光辉传遍四方,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它的“第一”,在于它的“辉煌”与“包容”,在于它展现了我们的能力与胸怀。

所以,当被问及“第一王朝”时,不妨回味一下这两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个王朝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有多么辉煌的功绩,更在于它能为后世留下多少宝贵的财富,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印记。汉朝和唐朝,都当之无愧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壮丽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显然是汉朝,唐朝有一个下限问题,亘古级巨祸安史之乱,加上犹如晚清预演般的晚唐。

在我心中,考虑下限后。大一统王朝排名是西汉第一>>>明朝第二>东汉第三≈唐朝第四>清朝第五>>>>元朝第六>隋朝第七>秦朝第八>>西晋第九>北洋第十。

user avatar

拜托各位自嗨的知友先弄明白“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卷八 ·桓帝 【九】

桓,灵之世,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纪,必不可正者也;郡县之贪虐,必不可问者也。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归往,主权阉抑资之以安居而肆志。故虽或忌之,或谮之,而终不能陷之于重辟。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结合全文,这句话的语意就很明显了。王夫之所谓的“汉以强亡”不是在为两汉的军事征服背书,而是指出两汉过度追求武勋,导致精英阶层/士大夫阶级的“唯功名论贤”,进而导致拥兵自重,以军事行动绑架国家战略。等到帝国维持不了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后,将军们效忠的汉室也被无情抛弃。汉以强亡的结果便是中原衰微,五胡乱华,南北并立。

汉以强亡,如此说来唐亦是如此。武皇开边,分封节度,行如诸侯。河中、吐蕃、草原、契丹、南诏,都是帝国的用兵方向。

最后呢,还不是安史之乱,边疆之敌涌入腹里,汉儿胡语。藩镇割据,如同百国。进而影响汉人王朝之后的数百年的国运。

夫羌、虏之于汉末,其害已浅矣,驱之迫之,蹙而杀之,而生类几绝。非以纾边疆之急,拯生民之危,扶社稷于不倾,而艾之若此其酷。人长乐杀之气,无虏可杀而自相为杀。自相杀,则自相敝矣;自相敝,则仅存之丑类,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国兵息,而五胡之祸起。佳兵不祥,遂举旷古以来富强卓立之中夏趋于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

汉末之强,强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论世者之所深悲也。

王夫之本是批判这帮精英阶层不长脑子,自私自利,把帝国玩儿残了。现在这又变成某些人吹嘘的资本,还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这几段古文应该不难吧,麻烦看完理清逻辑顺序再喷,OK?

还有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朝代粉哦。


一条斑马树: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怎么看待朝代吹和黑?


一条斑马树:中国人从明亡的历史中学到过哪些历史教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和汉朝,哪一个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哪颗星辰最亮,答案往往见仁见智,没有绝对的定论。不过,若要细细掰扯开来,从历史的深度、对后世的影响力以及文明的辉煌度来看,汉朝和唐朝都各自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很难简单地说谁就一定比谁“更第一”。汉朝:奠基者与精神脊梁谈到“第一”,很.............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但也太难了!就像让你在三种绝世美味里选一道最好的,各有千秋,让人难以割舍。汉、唐、宋,这三个朝代就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三颗明珠,它们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同高峰。要说哪个“更好”,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主观色彩的命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来审视它们,.............
  • 回答
    汉唐盛世,同为大一统王朝,但在财政和商业流通方面,税收的徴收方式和货币的使用却呈现出有趣的差异:汉代以铜钱为主,而唐代则是钱帛并行。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远非简单的历史巧合。汉代:铜钱作为货币主导的时代汉朝,尤其是西汉,经历了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的基.............
  • 回答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确实很难找到从唐代就开始连续居住在新疆、并且有清晰家谱可考证的汉族家庭的详尽资料。原因有很多: 历史记录的局限性: 尤其是古代的家谱,很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乱、迁移而遗失,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本就稀少。 新疆历史的复杂性: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的地区。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不同古代王朝在后世会获得截然不同的评价,甚至出现“粉丝”和“批评者”阵营的分化? 所谓“明吹”、“汉吹”、“唐吹”和宋、清的“诋毁居多”,背后绝非简单的喜好差异,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现象:为什么在汉、唐、宋这样强大的朝代都经历过北方少数民族的严峻挑战,甚至被其统治,而同样地处北方,挟中原正统之名、拥有雄厚兵力基础的三国时期,却似乎鲜少受到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地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亲”一直是一个屡见不鲜的政治手段,尤其是在汉朝和唐朝,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减轻战乱的消耗,与周边民族进行和亲联姻可谓是家常便饭。然而,当我们审视宋朝,却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宋朝似乎宁可“散尽黄金白玉”,也不愿轻易与外族和亲。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和考量呢?要.............
  • 回答
    关于唐朝大明宫和汉朝未央宫与北京紫禁城面积的比较,我需要先澄清一个误区:说大明宫或未央宫比紫禁城“大很多倍”是不准确的,至少不是按照一个简单的平面面积来简单计算的。这背后涉及到我们理解“宫殿建筑群”和“城市规模”的不同方式,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先来聊聊这三座宏伟的宫殿,以及为什么简单对比面积会.............
  • 回答
    .......
  • 回答
    “唐朝配与汉朝并列吗?”这问题一抛出来,就足够让爱国史爱好者们嗓门都提几个档次。老实说,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汉唐都是咱们中华文明的闪耀高峰,但非要说谁“更”配,或者谁“能跟谁并列”,那得看看咱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先说说汉朝,那是个奠基性的时代。你想想看,秦始皇统一六国,那是够狠够绝的。但秦朝二.............
  • 回答
    《清平乐》里徽柔公主挨了驸马陈熙宗的打,这事儿在古代可不是小事。要说这要是换到汉朝或者唐朝,那后果可就够瞧的了。咱们先说汉朝吧。汉朝这时候,皇室的规矩跟后面朝代又有点不一样。皇室成员,尤其是公主,那都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得很。虽然不像唐朝公主那样能直接参与朝政,但她们的影响力也绝对不容小觑。如果驸马.............
  • 回答
    唐朝人看待汉朝,就像我们今天看待唐朝一样,既有崇敬,也有批判,更有传承与超越的野心。他们不会简单地说“汉朝很好”或者“汉朝不好”,而是会从历史的维度,将汉朝作为一面镜子,映照出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养分,塑造自己的辉煌。一、 汉朝的“盛世”光环:学习的榜样与存在的基石首先,唐朝人对汉朝最.............
  • 回答
    想聊聊唐朝和汉朝在征服漠北这件事上的区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说为什么唐朝能做到而汉朝没能彻底做到,其实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漠北的主人:那时的突厥与后来回纥首先,得明白唐朝和汉朝面对的敌人不一样。汉朝的时候,漠北的霸主是匈奴.............
  • 回答
    唐朝天子九迁,国都六陷,单从这几个数字上看,似乎唐朝在军事上不如汉朝和明朝。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要评判一个朝代的军事实力,需要结合其所处的历史环境、面对的内外挑战、军事制度、军队战斗力以及战略战术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九迁”和“六陷”的表述。 九迁天子:这指的是唐朝在历史上,.............
  • 回答
    在历史比较中,唐朝(61890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展等特征,确实可以寻找西方历史中的对应时期。同时,鼎盛时期的美国(如20世纪中叶)是否符合这一标准,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比较: 一、唐朝的核心特征1. 政治与制度 .............
  • 回答
    汉朝功臣多封侯,唐朝功臣多封国公,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爵位制度的演变和不同朝代政治格局的差异。要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汉朝的封侯制度和唐朝的国公制度的起源、内涵、以及它们在各自时代扮演的角色来分析。汉朝:郡国并行,封侯是核心的功勋回报汉朝初年,虽然也沿袭了秦朝的爵位制度,但与秦朝不同的是,汉朝.............
  • 回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在它的城市宣传和文化推广中,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强大存在感,而汉朝文化似乎稍显逊色。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遗产本身的特点,也有时代选择与城市发展的策略。首先,唐朝文化在西安留下了更为具体、更为辉煌的物质遗.............
  • 回答
    关于汉朝皇帝死后称“汉X帝”而唐朝皇帝死后称“唐X宗”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需要澄清一下。首先,关于汉朝的皇帝,他们在位时有庙号(如汉高祖、汉武帝),死后也会有谥号。但我们日常称呼他们时,通常是直接加上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X帝”这种称呼方式,特别是“X”这个部分,更像.............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