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各位自嗨的知友先弄明白“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卷八 ·桓帝 【九】
桓,灵之世,士大夫而欲有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纪,必不可正者也;郡县之贪虐,必不可问者也。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归往,主权阉抑资之以安居而肆志。故虽或忌之,或谮之,而终不能陷之于重辟。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结合全文,这句话的语意就很明显了。王夫之所谓的“汉以强亡”不是在为两汉的军事征服背书,而是指出两汉过度追求武勋,导致精英阶层/士大夫阶级的“唯功名论贤”,进而导致拥兵自重,以军事行动绑架国家战略。等到帝国维持不了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后,将军们效忠的汉室也被无情抛弃。汉以强亡的结果便是中原衰微,五胡乱华,南北并立。
汉以强亡,如此说来唐亦是如此。武皇开边,分封节度,行如诸侯。河中、吐蕃、草原、契丹、南诏,都是帝国的用兵方向。
最后呢,还不是安史之乱,边疆之敌涌入腹里,汉儿胡语。藩镇割据,如同百国。进而影响汉人王朝之后的数百年的国运。
夫羌、虏之于汉末,其害已浅矣,驱之迫之,蹙而杀之,而生类几绝。非以纾边疆之急,拯生民之危,扶社稷于不倾,而艾之若此其酷。人长乐杀之气,无虏可杀而自相为杀。自相杀,则自相敝矣;自相敝,则仅存之丑类,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国兵息,而五胡之祸起。佳兵不祥,遂举旷古以来富强卓立之中夏趋于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
汉末之强,强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论世者之所深悲也。
王夫之本是批判这帮精英阶层不长脑子,自私自利,把帝国玩儿残了。现在这又变成某些人吹嘘的资本,还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这几段古文应该不难吧,麻烦看完理清逻辑顺序再喷,OK?
还有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朝代粉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