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托洛茨基主义里提到的全球革命属于投降主义和革命机会主义。但是托洛茨基主义却属于左倾,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托洛茨基主义的全球革命论,在被一些批评者(通常来自斯大林主义或后斯大林主义的阵营)贴上“投降主义”和“革命机会主义”的标签时,其逻辑链条往往是这样的:

投降主义的指控从何而来?
这里的“投降主义”通常不是指向外国侵略者投降,而是指一种对现实力量对比的低估,或者说,是由于过于强调世界革命的必然性,而忽视了在特定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放弃”了在单一国家内巩固革命成果的努力,寄希望于外部世界同步爆发革命。 这种观点认为,过分依赖世界革命的到来,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等待”,是对现实斗争的逃避,最终可能导致在本国革命力量的失败和瓦解。如果世界革命没有如期发生,或者在关键时刻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持,那么在单一国家内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努力就会陷入困境,甚至被扼杀。

革命机会主义的指控从何而来?
“革命机会主义”的指控,同样是基于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特定解读。批评者认为,托洛茨基的理论,尤其是其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性判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择手段”地煽动革命,忽视了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深厚群众基础。 尤其是在他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中,被认为是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阶段性划分,而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推进革命,从而显得机会主义。这种做法,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因为革命的胜利不仅仅是依靠政治动员,更需要经济基础和群众认同的成熟。

然而,为什么托洛茨基主义在政治光谱上却被归类为“左倾”呢?这涉及到一个核心的区分点:托洛茨基主义的出发点和目标。

托洛茨基主义的“左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更彻底: 托洛茨基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内在地充满矛盾和剥削,其全球扩张的逻辑必然导致周期性危机和战争。他们不相信资本主义能够自我完善或实现温和的转型。

2. 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性和国际性: 与一些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能成功(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所推行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不同,托洛茨基主义坚持认为,即使在半封建半殖民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也可以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需要依靠世界革命来巩固和发展。 他们认为,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使得革命可能首先发生在“薄弱环节”,而并非一定要等到最发达国家。这种激进的革命道路,在当时被普遍视为比温和改良主义更“左”。

3. 对官僚主义的坚决反对: 这是托洛茨基主义与斯大林主义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托洛茨基认为,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的官僚化是国家走向衰败和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他极力批判国家机器的官僚化、对工人阶级民主的压制以及“一国社会主义”论的局限性。他主张恢复和发展真正的苏维埃民主,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自主性。这种对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问题的尖锐批评和对更纯粹、更民主的社会主义的追求,在政治光谱上是典型的“左倾”。

4. 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社会主义政党转变为支持本国政府,被称为“社会沙文主义”。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战争,主张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国内的阶级战争和国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呼吁无产阶级不要支持自己的资产阶级政府。这种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国际主义立场,也是“左倾”的标志。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指控的“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是从一种特定的角度(通常是斯大林主义的视角)出发,将托洛茨基主义的“革命策略”或“国际视野”曲解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冒险主义。而托洛茨基主义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是“左倾”,是因为它在革命的性质、目标、策略以及对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官僚化问题的态度上,都表现出比主流(包括很多“中间派”和右倾的社会主义者)更为激进、彻底和反传统的特征。

简单来说:
“投降主义/机会主义”的批评者,往往认为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论,在实践上会因为过分依赖外部力量而“放弃”了在本国巩固成果的责任,或者认为其革命方法不切实际、过于激进,容易导致失败。 这是一种对托洛茨基主义“策略”和“路径”的负面评价。
“左倾”的评价,则是基于托洛茨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追求、对国际革命的强调,以及对官僚主义的尖锐批判。 这是对托洛茨基主义“立场”和“目标”的定位。

这两个评价并不矛盾,它们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托洛茨基主义的。可以这样理解:一种激进的、强调国际革命和反对官僚主义的政治立场(左倾),在某些人看来,其具体实践策略(全球革命论)可能显得过于理想化或不顾实际,甚至被解读为一种“精神上的投降”或“策略上的机会主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托洛斯基,我们首先需要理解:

托洛斯基主义 不等于 斯大林主义者描绘的托派,也不等于政治meme里的托派。

最为典型的谬误,不断革命论==苏维埃立刻宣战全球,像玩游戏一样搞地图染色。

托洛斯基的不断革命论实际上指社会主义工人国家内存在资本主义法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倾向,而无法一夜之间建成社会主义,因此面对这种双重性质需要不断革命以推动历史。

(听上去很像毛的继续革命论,但是两者之间有许多微妙的区别,在此不做太多扩展)

而对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批判,同样也不是指立刻打出去。托在多个维度上对此与斯大林路线有区别,比如斯大林支持搞封闭经济,而托洛斯基则支持加入全球市场和分工。

(1920年代的改革开放理论,大雾。其实两者之间依然有许多微妙的区别)

而革命机会主义……显然斯大林认为联合蒋介石北伐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却遭遇了412,在412后又忙着甩锅和肃反(指虽然联蒋北伐是莫斯科的想法,但是发生412反革命怎么都肯定是那些不想联蒋的托派在暗中破坏的错)。没有比这更机会主义的了(大声嘲笑

user avatar

托洛茨基和投降主义

因为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是基于俄国社会主义政权无法维持之上的。究竟为什么无法维持,托洛茨基前后提出过三个观点:

-1 俄国“工人政权”无法在欧洲列强的军事围剿下无法生存

托洛茨基: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26年11月1日) 中,托洛茨基回忆道自己曾在1917年8月提出

休想革命的俄国能在保守的欧洲面前战得住脚

的观点,并加以肯定。他认为斯大林引用这句话时误解了他的本意,他当时说的欧洲是“保守的”,和现在的欧洲(1920年代)不是一个东西:

当德国和协约国缔结条约时,局势是岌岌可危的。如果这时没有及时发生德国革命,一次遭到社会民主党破坏而没有完成的革命,但毕竟是一次推翻了旧制度和瓦解了旧的霍亨索伦军队的革命,如果德国仍然像以前一样,那我们可能就已经被推翻了......这里不说一般“资本主义的欧洲”,而说“保守的欧洲”因为它保持着自己的全部机器,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保持着自己的全部机器,而主要的是军队。请问你们: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能不能生存下来?

我没找到全文,但斯大林曾引用过,供参考

托洛茨基说”......我们不等待其他国家而在本国的基础上开始斗争并继续下去,深信我们的倡导会推动其他各国的斗争;假如事实并不如此,就休想革命的俄国能在保守的欧洲面前站得住脚,或社会主义的德国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孑然独存,这是历史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推论都证明了的。” 斯大林选集上,287-288页。

但是就算不看其他欧洲列强,德国的一月革命也不是推翻了旧亨索伦军队的革命,对俄罗斯内战几乎没有影响。这场革命基本仅限于柏林,最大的成果也仅仅是短时间占领市内的一些重要建筑。在这次革命以后,德国的第六预备军仍然决定性地干涉了拉脱维亚-苏俄战争。该部队在拉脱维亚白军溃退时为其保住了一块桥头堡,为在未来与爱沙尼亚白军合作发起反扑提供了条件。

而当我们放眼世界,“自由的”美国和英国进行的干涉不比保守的德国少,他们在尤登尼奇和高尔查克的重大攻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俄国的工人政权会因无法处理好和农民的关系而消失。

虽然可以通过春秋笔法改成“资产阶级法权vs公有制”和继续革命论套近乎,但资产阶级法权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词,马克思在谈论按劳分配时,也指出那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或者是按照跟接近本意的现译法:一种资产阶级的权利)。继续革命论说要消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指不平等的分配机制,而有心之人说的托洛茨基谈到的资产阶级法权,是指新经济政策中的小农制度。这可不是“微妙的”区别

他在1922年为《1905》写的序言中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比较出名,他提出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它取得控制的早期发展阶段就已经不会把自己限制在砸烂封建所有制的任务里,而会一并完成砸烂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不仅会与所有的资产阶级团体发生敌对冲突,还会与协助了无产阶级获得政权的广大农民发生敌对冲突。在落后国家发生的工人政权与大多数农民人口之间产生的矛盾,只有在国际的意义上,也就是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才能得到解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这个而倒台的社会主义政权为零,与农民的矛盾从未威胁到整个政权的存续


-3 俄国的工人政权会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一颗螺丝钉

我们能取得经济独立吗?(托洛茨基,1927年3月19~27日吗一文中,托洛茨基认为俄国经济要发展就得和全球市场联系,成为这个机器的一颗螺丝。虽然没明说会导致苏维埃倒台,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人家还专门提了一嘴列宁说的建成社会主义是基于“同其他更发达的,己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进行兄弟合作”的


不管是哪个,托洛茨基都认为社会主义政权无法维持,过低的估计苏维埃政府的能力,吹嘘帝国主义的强大。托洛茨基并非只是说说,他甚至为此拉帮结派形成事实上的第二党,失败一次就又扯一个新理论。最后理所当然被定为投降主义了。


关于其他高赞对该问题的误解

@路人韦某

托洛茨基=世界革命,和本国无关

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和其他国家无关

这个范式被左圈玩家们普遍接受,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借着这名用户的言论,让我们来谈谈吧。

首先斯大林并不认为本国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需要国际援助,而是不需要托洛茨基口中的那种直接援助。比如经济上的“同其他更发达的,己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进行兄弟合作”(我们能取得经济独立吗)还有军事上的“在资本主义关系在世界舞台上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这种斗争必然要引起爆炸,即在国内引起内战,在国外引起革命战争。”(不断革命论)

斯大林所说的国际援助是什么呢?他说的正是被 @路人韦某 用以支撑托洛茨基主义的“英法工人罢工”和“11月革命”

不用说,没有欧洲无产阶级对我国革命的援助,俄国无产阶级就抵挡不住总进攻......不用说,我们是需要援助的。但什么是西欧无产阶级对我国革命的援助呢?欧洲工人对我国革命的同情,他们破坏帝国主义者武装干涉计划的决心,——这是不是援助,是不是很大的帮助呢?当然是很大的帮助 ——斯大林选集 上 288页
反对派的错误在于他们不懂得或不承认这些联盟形式。反对派倒霉的地方在于他们只承认一种联盟形式,即西欧无产者对苏联无产阶级的“直接的国家援助”的形式,可惜这种形式目前还无法采用,而反对派却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直接寄托于这种未来的援助上面——同上,613

托洛茨基反而还被批判是“托洛茨基不了解西方工人和东方农民给予我国革命的精神援助的不可估量的意义”(同上,289页)


@英特纳雄耐尔

我们这位用户的说法更没有根据,投降主义的说法早就见于斯大林的观点之中

反对派倒霉的地方在于他们只承认一种联盟形式,即西欧无产者对苏联无产阶级的“直接的国家援助”的形式......反对派认为只有承认这种援助形式才能使党保有“国际革命前途”。但是我已经说过,在世界革命延迟的情况下,这种立场只能使我们向我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不断让步并终于走向投降主义和失败主义——同上,614页

事实上联共布的决议还算温和,仅定性托派为机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

只能说上面提到的几个回答还有点反驳的意义,其他的言论就是脱离主题的无脑崇拜和吹捧

user avatar

我不清楚托匪们哪里除了问题,不过“革命机会主义”这种概念成立吗?

显然是不成立的。

机会主义指的是路线、是策略,革命从来都是推翻剥削阶级及其反动统治,谁家的革命声称它只是暂时推翻了?还是有机会就推翻,没机会就不推翻了?

革命不是正在推翻,就是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推翻,不推翻就是反革命,怎么论的机会呢?

所谓左倾的机会主义路线,就是看啥都算机会,没机会就开脑洞发明机会,只求轰轰烈烈、不管是否成功。

所谓右倾的机会主义路线,就是剜门子盗洞的找人搞联合,专以满足“盟友”的阶级利益为能事,花样百出地阉割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无中生有地搞阶级调和。

正确的革命路线从来都是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无产阶级当前的主要需求,在此基础上稳固地扩大无产阶级掌握的革命力量。

我们认为,中国支部在二大到五大期间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体现在未能“稳固地扩大无产阶级掌握的革命力量”方面,抓不住人、也抓不住枪,依赖“盟友的盟友”的人和枪。

所以人家要反水砍你,你就只好挺着让人砍,你右倾嘛,你没有力量嘛。

至于说十年血战期间人家毛派和白匪砍的满地人头,你们托匪躲起来斥责人家毛派终究要搞极权暴政,肯定没有好下场,抗日战争期间倒是跳出来反对和白匪联合。

你们早干什么去了?

中国的历史托匪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哪里配得上右倾机会主义呢?

当代人选择当托匪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在反对根据巴黎公社经验所确定的革命路线。

坚持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一件没得商量的事情,只能继承和发展,没可能扬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托洛茨基主义的全球革命论,在被一些批评者(通常来自斯大林主义或后斯大林主义的阵营)贴上“投降主义”和“革命机会主义”的标签时,其逻辑链条往往是这样的: 投降主义的指控从何而来? 这里的“投降主义”通常不是指向外国侵略者投降,而是指一种对现实力量对比的低估,或者说,是由于过于强调世界革命的必.............
  • 回答
    要回答斯大林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能否和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两个意识形态派别在历史上的核心分歧,以及他们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这两者都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他们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国际革命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方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斯大林主义:一种“一国社会主义”.............
  • 回答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者,以工人国际委员会(CWI)为代表,他们的政治诉求和理念根植于列昂·托洛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以及对二十世纪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分析。他们继承了对斯大林主义的尖锐批判,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对工人阶级革命的背叛,并在苏联国家官僚化、压制工人民主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走向了历史的歧途。因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托洛茨基主义,以及他的追随者托派,还有为什么他后来会被斯大林主义者视为叛徒。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历史人物和政治斗争,我尽量讲得明白些,让你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托洛茨基主义是什么?首先得说,托洛茨基主义是列宁主义的一个分支,是列夫·托洛茨基在列宁死后发展出来的一套政治思想和理论。.............
  • 回答
    托洛茨基主义:革命的旗帜与争议的遗产托洛茨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这位俄罗斯革命家、理论家和军事家,是十月革命的关键人物,也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然而,在列宁去世后,他与斯大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被驱逐出.............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主要聚焦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斗争,但其中确实穿插了对当时各种思潮的批判,其中就包括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评。虽然书中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详述托洛茨基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争论,但通过保尔等人的经历和一些旁白,我们可以窥见一二。争论的根源:对革命道路和.............
  • 回答
    在如今的独立国家——那些曾经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托洛茨基主义政党以及具有托派色彩的政治团体的合法性,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话题。总的来说,大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允许成立政党,包括那些以托洛茨基主义为思想指导的政党,它们理论上是合法的。然而,“合法”并不等同于“有影响力”或“.............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托洛茨基主义,尽量说得明白透彻,就跟朋友聊天一样,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一句话概括呢,托洛茨基主义就是沿着列宁主义的道路,强调世界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永久革命,但对斯大林主义的苏联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那是对革命的背叛。如果非要用一张图来表示,你可以想象一个不断向前延伸的、横跨多个.............
  • 回答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这两位在十月革命的浪潮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都曾是列宁的亲密战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革命的道路和未来国家的建设上,逐渐显露出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分歧。要详细地讲清楚他们的差别,我们得从革命的理论基础、具体实践以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这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革命的.............
  • 回答
    托洛茨基输给斯大林,不是因为他的理论不如斯大林高明,也不是因为他不如斯大林有魅力。坦白说,斯大林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托洛茨基。托洛茨基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人物,一个能言善辩、充满激情,而且确实有领导才能的人。他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功不可没,建立红军,指挥若定,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政治斗争,尤其是苏联那种高度.............
  • 回答
    要说托洛茨基拥有兵权却最终输给了斯大林,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会打仗”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苏联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包括政治手腕、意识形态解释、组织能力以及最终的时势造英雄等多种因素。兵权固然是重要的筹码,但并非万能。咱们得从头说起。列宁在世的时候,托洛茨基是红军的灵魂人物。十月革命的成功,他策划组织.............
  • 回答
    托洛茨基和叶利钦都是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但他们瓦解俄军/苏军的方式和时代背景却截然不同。将他们并列讨论,能清晰地看到历史的演变以及不同时代政治斗争的策略和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的具体做法,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托洛茨基:如何通过内部改造和政治斗争瓦解沙皇俄国军队,并重建红军需要强调的是,.............
  • 回答
    列夫·托洛茨基,作为十月革命的关键人物和早期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其思想和实践在革命后成为苏联政治辩论的核心。尽管他在组织红军、推行世界革命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远见,但事后看来,他的一些判断和战略也确实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理解这些错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复杂而富有争议.............
  • 回答
    想听听如果托洛茨基当年不是被派往了墨西哥,而是被流放到咱们东亚,会发生点什么热闹事儿是吧?这事儿细想起来,可就不是简单的“冰镐爆头”这么点儿事儿了,而是能搅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涟漪来。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抛开那些冰冷的机器话,就当是咱老百姓闲侃家常。首先得想明白,这东亚,在那会儿是个什么光景。日俄战争.............
  • 回答
    “先知”这个称号,在谈到列夫·托洛茨基时,往往带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色彩。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头衔,更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加冕的,而是后人,尤其是那些对他的革命生涯和思想遗产抱有深刻同情和追随的人们,对他的一种高度评价,甚至带点悲情色彩的定位。要理解为什么他会被冠以“先知”之名,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的生平、.............
  • 回答
    关于托洛茨基领导伟大卫国战争的假设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探讨,因为它涉及到了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时刻的领导者角色扮演。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科幻的想象,而是从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军事理论以及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来推演一个更为贴近现实的可能情景。首先,要理解托洛茨基领导下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就必须.............
  • 回答
    斯大林、布哈林和托洛茨基这三位苏联早期的核心领导人,在个人性格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如果从“处朋友”的角度来衡量,布哈林 往往被认为是三人中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好朋友的人选。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为何布哈林在这方面可能更胜一筹: 约瑟夫·斯大林 (Joseph Stalin)斯大林的性格.............
  • 回答
    如果列宁之后是托洛茨基而不是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苏联乃至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种可能性:一、 政治体制与权力斗争: 政治风格: 托洛茨基的领导风格会与斯大林截然不同。托洛茨基更具理论深度和口才,是杰出的演说家和宣传家。他可能会更.............
  • 回答
    列夫·托洛茨基(Лев Троцкий),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朗施泰因(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Бронштейн),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革命家、理论家、演说家和政治家之一。评价他,需要从他的思想、行动、对革命的影响、以及他最终的悲剧命运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托洛茨基的生平与.............
  • 回答
    托洛茨基对斯大林的指控是苏联历史上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政治斗争之一,对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这些指控需要深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环境、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权力斗争以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核心指控概述托洛茨基对斯大林的指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 “一国社会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