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躺平」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吗?如何在躺平的同时寻找人生的意义?

回答
“躺平”这个词,近几年真是火遍大江南北,甚至传到了国外。听起来好像是一种消极、无为的状态,但细究起来,它到底是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这问题就像问“沉默”是不是一种选择一样,答案并不绝对。

“躺平”:是被动还是主动?

在我看来,“躺平”可以是被动,也可以是主动,关键在于你为什么选择“躺平”以及你“躺平”的方式。

被动“躺平”: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那种被生活压垮,心力交瘁,不得不“躺平”的例子。比如,面对高企的房价、内卷的工作、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有些人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于是选择放弃抵抗,降低自己的欲望和追求,用一种“不折腾”的方式来应对。这种“躺平”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是被外部环境逼出来的。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动机去“躺平”,只是因为“卷不动了”。

主动“躺平”: 但如果抛开那些被迫的无奈,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更具思考性的“躺平”。有些人,在经历了一番搏斗和尝试后,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或者不想要那种高强度、高竞争的生活模式。他们可能觉得,追求所谓的“成功”并不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反而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本该享受的东西。于是,他们有意识地选择放慢节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竞争,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或者回归到最基本的生活状态。 这种“躺平”,是一种对主流价值观的审视和反叛,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他们不是放弃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符合自己节奏和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所以,“躺平”是不是主动选择,取决于你是否是出于理性思考和自我认知,而不是仅仅因为疲惫和绝望。如果你是在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主动调整,那么它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如何在“躺平”的同时寻找人生的意义?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一听到“躺平”就觉得是消极避世,找不到意义。但如果“躺平”是一种主动的选择,那它更应该是一种“蓄力”和“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关键在于,“躺平”不等于“放弃思考”,更不等于“停止生活”。

1. 重新审视“意义”的定义:
主流社会往往将“成功”与金钱、地位、事业成就挂钩,这套标准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效的。当你说“躺平”时,可能就是对这套定义的拒绝。那么,什么是对你而言有意义的? 是内心的平静?是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是学习一项新技能?是享受大自然?还是为某个自己关心的社群贡献一点点力量?
“躺平”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你有机会摆脱外界的噪音,倾听内心的声音,去重新定义属于自己的“意义”。

2. 从“输出”转向“输入”和“体验”: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是被各种“必须做”的事情填满的,我们忙于“输出”——工作、赚钱、社交。当“躺平”后,你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将重心放在“输入”和“体验”上。
学习和探索: 以前想看的书,想学的乐器,想了解的历史,现在都可以慢慢来。通过学习,你可能发现新的兴趣点,甚至找到新的事业方向。
感受生活: 认真地品尝每一顿饭,感受阳光照在脸上的温暖,留意街边的一朵小花,和宠物玩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躺平”的状态下,更能被我们用心体会,并且从中获得小小的快乐和满足感。
深度社交: “躺平”不等于断绝社交,而是选择更有质量的社交。与真正关心你、你关心的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一起做一些纯粹有趣的事情,而不是被无效社交消耗。

3.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当不再被“达到某个目标”的压力裹挟时,你更容易专注于当下的过程。比如,学画画,不再是为了成为名画家,而是享受调色、运笔的乐趣;跑步,不是为了跑出好成绩,而是感受身体的律动和呼吸的畅快。“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意义的载体。

4. 进行“微小贡献”:
即使选择“躺平”,你依然是社会的一部分。你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微小贡献”。比如,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给邻居一个微笑,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或者在网上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连接感,从而获得意义。

5. 建立新的“日常”:
“躺平”不是一直无所事事,而是建立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符合自己节奏的日常。这可能意味着早睡早起,规律饮食,适当运动,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以及安排放松和娱乐。当你的生活有了新的秩序,即使这个秩序看起来“不那么卷”,它也能带来内心的稳定感和满足感。

举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之前在一个高压力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生活只剩下工作和偶尔的应酬。他觉得自己像个永不停歇的机器,内心却越来越空虚。后来,他决定“躺平”。

他不是辞职在家无所事事,而是主动选择了降级。他找到了一份相对清闲、只需要朝九晚五的工作,收入也减少了一半。然后,他开始把精力投入到几个他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上:

学习烘焙: 他买了烤箱和各种模具,每天下班后就研究食谱,尝试制作各种点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出炉,他都感到由衷的快乐。
重拾吉他: 年轻时学过吉他,但因为工作荒废了。现在他重新捡起来,每天练习一小时,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参与社区园艺: 他家附近有一个社区花园,他报名参加了园艺小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理花草。接触泥土,看着植物一天天长大,让他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

他的生活看起来“不那么有野心”,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快乐。他告诉我,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才真正属于他,他不再是为别人的KPI而活,而是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活。他找到的意义,就在于体验生活本身,在于创造和分享,在于与自己和解。

所以,“躺平”可以是一种非常主动、非常有意义的选择。它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诚实的拥抱。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停下来,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重新定义属于自己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一般来讲,躺平学提倡的是两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无论多香,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一美元拍卖陷阱。

第二种策略是,如果生活要强奸你,那不如享受一下。

我不知道的是,这两种和你寻找人生的意义有什么冲突?

这两种策略,说穿了就是: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深刻认知到两个客观事实。

第一件事情是,无论多香的亿美元拍卖陷阱,最优策略是不参加,其次是现在就退出。

第二件事情是,人不能胜天,不要反抗命运,要在命运允许你的空间里辗转腾挪,活出滋味来。

以这两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为指导,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在可控的范围内,延展人生的宽度,活出一个更精彩的人生。

这才是躺平。

你听着叫躺平,其实是一种很积极,很主动,

需要非常多的智慧和大量的知识才能做到的生活态度好不好?

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足够的见识,没有大智慧,

就只会被各种一美元拍卖陷阱欺骗,然后在人头滚滚的社会里输的一败涂地。

而躺平者,即可幸存。

这很积极啊,也很主动啊,并不意味着干啥都要消极要拒绝要躺下(指不动)好不好?


譬如我喜欢刷知乎,那就刷啊……

譬如我喜欢画画,那就画啊……

譬如我喜欢设计游戏,那就草稿纸上搞起来啊……

譬如我有特殊的xp,那就回家和老婆沟通啊……

只有领导让我干啥的时候,我才躺平,你爱咋咋地,关我屁事……

所谓躺平,绝不是在遇到自己想要了解和尝试的东西的时候躺平啊。

所谓躺平,是指在面对社会强加给你的事务的时候,选择躺平(指不花时间),

从而实现把时间和精力省下来的目的。

省下来干嘛呢?

当然是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务当中去……

这样,怎么可能妨碍你探索人生的意义呢?


反而,那些不躺平的,

整天聚焦在别人有这个我也要有,

别人有那个我也要有,

别人有这些我凭什么没有,

别人有那些我应该一样要有,

没有就是社会欠你的父母欠你的平台欠你的,

或者没有我就要人定胜天要努力要奋斗要和社会讨债要公平的这种人……

他们才无法寻找人生的意义。

因为他们只会寻找别人人生的意义,然后尝试复刻他们眼里的、别人的人生意义。

user avatar

谢邀。

君不见基层公务员奋斗一生,顶多是混个副科级退休。很多科研工作者奋斗一生,甚至积劳成疾,顶多在退休前补一个副教授。至于平头百姓,更是一生碌碌无为,每天辛苦的赚点小钱。因此上,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当下,[躺平]变成了一种选择。

对于躺平的人来说,找到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起躺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以后,人生的意义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工作随便做做,没事回父母家蹭饭。小孩的学随便上,补习班一个不选。

user avatar

“躺平”在成为有“特殊象征意*”之前,就是和“平躺”同义。

每天每个人都可以主动选择躺平或平躺的睡姿,能够睡得安稳,保持身体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除了睡姿,四平八稳的为人处事就是任何人选择“躺平”在某时某地的正面意义,对人生的铺排肯定成熟稳健。

相对于《见异思迁》或到处《随波逐流》,无原则的奔波,无止境的比较“苦逼”,《躺平》无非是个幸运又理想的姿态,正常的情况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结论是自己选择自己担,“躺平”就是人生意义的展现,就算有人刻意汙名化又如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