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练让我一节课做400个硬拉?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惑和担忧,毕竟一节课做400个硬拉,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寻常且可能存在风险的训练量。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训练者(或者至少是了解训练原则的人),听到这样的安排,我脑子里会立刻冒出好几个大大的问号。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硬拉是什么? 硬拉是一种全身性的复合动作,涉及腿部(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背部(竖脊肌、背阔肌、斜方肌等)、核心肌群,甚至还有前臂和握力。它对身体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度。
训练量怎么算? 简单来说,训练量就是“重量 x 次数 x 组数”。但你提到的400个硬拉,这更侧重于“总次数”。在力量训练中,总次数是衡量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
强度 vs. 容量: 这是两个关键概念。强度通常指的是你使用的重量占你最大重量的百分比(例如,你用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80%做一组)。容量则更像是总工作量,比如你总共拉了多少公斤(重量x次数)。400个硬拉,即便重量很轻,也是一个极大的容量。

好了,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教练的这个安排:

第一反应:这听起来有点…极端。

正常情况下,一个训练周期(一周)内,一个运动员可能在所有训练课的总和中完成几百次硬拉,但一节课就做400次,这绝对不是常规操作。即便是为了提高肌肉耐力或心肺功能,也通常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可能的出发点(但很可能存在问题):

教练这么安排,有没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我们来猜测一下(仅仅是猜测):

1. 想快速提高你的肌肉耐力或心肺耐力? 硬拉做到一定的次数,确实会让你的心率飙升,肌肉也会有灼烧感。但400次,而且还是在一节课里,这种刺激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提高耐力”的范畴,进入了“过度疲劳”的领域。
2. 想让你体会“拉到力竭”的感觉? 教练可能想让你充分感受肌肉在极度疲劳下的状态。但硬拉这种动作,在达到绝对力竭之前,你的形式很可能已经崩塌了,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3. 误解了某种训练方法? 也许教练看到了某种“高次数训练”的案例,但没有正确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适用人群。比如,有些搏击运动员或特种兵训练中会有一些高次数的耐力性训练,但他们通常会针对性地设计,并且有非常好的身体基础和恢复能力。
4. 测试你的极限或意志力? 也有可能是教练想看看你的极限在哪里,或者锻炼你的意志力。但把安全放在首位是教练的责任,用这么高的风险来磨练意志力,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5. 他自己就是这么练的? 有些教练可能凭经验或者自己过去的训练经历来制定计划,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科学性。

为什么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从你的角度来看):

1. 受伤风险急剧升高:
技术变形: 硬拉对动作形式的要求极高。当你的肌肉开始疲劳时,你的背部会弯曲,臀部会上抬得过早,肩胛骨不稳定等等。每一次不标准的动作,都是对你脊柱、椎间盘、韧带的额外压力和潜在伤害。400次里面,有多少次是你“在坚持”,而不是“在标准地完成”?这个比例会非常高。
累积性损伤: 即使单次动作看起来“还能接受”,但在如此大的训练量下,微小的错误也会被累积放大,最终可能导致肌腱炎、腰部劳损等问题。
神经系统过度疲劳: 硬拉对神经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度疲劳的神经系统会影响你的协调性、反应速度,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

2. 训练效果的边际效应递减甚至负面:
过度的分解代谢: 这么大的训练量,身体会进入一个高度分解的状态。如果恢复跟不上(睡眠、营养),你的肌肉不仅不会增长,反而可能流失。
阻碍力量增长: 如果你不是用非常轻的重量(比如占你最大重量的3040%),那么很多次重复的质量会非常低,对力量的刺激可能不如做几组相对标准且有挑战性的低次数(如35次)来得有效。
影响后续训练: 如此大的硬拉训练量,很可能会让你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感觉非常疲惫,腰酸背痛,影响你进行其他部位的训练,或者降低训练的质量。

3. 不符合个体化原则:
你的基础是什么? 你有多久的训练经验?你的硬拉最大重量是多少?你的核心力量、背部肌群的力量如何?你的柔韧性怎么样?没有了解这些,就盲目安排一个极端的训练量,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增肌?提高力量?还是改善体能?400个硬拉并不直接对应任何一个清晰的训练目标,除非是非常特殊的、经过科学设计的方案。

你需要做些什么?

这才是关键。我强烈建议你这样做:

1. 与教练沟通,询问原因和目的: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带着情绪,而是用好奇和求知的态度去问。
你可以这样说:“教练,我注意到今天的硬拉训练量非常大(400个),我想了解一下您安排这个训练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我的耐力、力量,还是有其他的考量?我有些担心,因为我听说硬拉的次数多了之后,动作形式很容易变形,担心会受伤。”
观察教练的反应。他是否能清晰、合理解释他的训练理念?他是否愿意倾听你的担忧?一个好的教练应该能够解释他的训练计划,并且愿意根据你的反馈进行调整。

2. 评估你自己的感受:
在训练过程中,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疼痛吗?(注意区分肌肉疲劳的灼烧感和关节、韧带的疼痛感。)
你的动作形式是否还能保持得很好?你是否感觉到脊柱有压力?
训练结束后,你的身体感觉如何?是充满成就感还是精疲力尽,并且持续酸痛好几天?

3. 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如果可能):
如果你认识其他有经验的健身教练、体能师或者运动康复专家,可以和他们聊聊你的情况,听听他们的看法。

4. 如果你不信任教练的判断,或者教练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你可能需要考虑:
拒绝执行: 如果你明确认为这个训练对自己存在极大的风险,你有权拒绝执行。你可以礼貌地表达:“教练,我今天的身体状况或者我的理解,让我觉得这个训练量对我来说风险太高了,我希望能调整到我更容易接受和安全完成的范围。”
寻找新的教练: 如果教练固执己见,或者他的训练理念让你产生了严重的怀疑,那么寻找一个更专业、更负责任的教练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一个“正常”硬拉训练课会是什么样的?

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和水平,但作为参考:

力量和增长: 通常会安排35组,每组38次,使用能够让你在每组的最后几次感受到挑战但仍能保持良好形式的重量。总次数可能在1540次之间。
肌肉耐力: 可能会安排更高次数的组数,比如每组1015次,但通常不会一下子堆到400次,而且重量会显著降低。也可能采取递减组或超级组等形式来增加耐力刺激,但整体安排会更精细。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教练的这个安排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400个硬拉一节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极度不寻常,并且极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训练效率可能也非常低下。

我建议你以一种冷静、沟通的方式去面对你的教练,了解他的想法。但同时,你也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不要因为怕“不听话”或者“丢面子”而去做可能伤害自己的事情。健身应该是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而不是一味追求极端和苦行。

希望你能找到一个既能督促你进步,又能保证你安全的教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这个教练让你的朋友负重多少做硬拉,但我很确定的一点:相当大一部分人无法在一个小时内完成400个自重深蹲。

但是硬拉也没有自重这一说啊,它是一个相对高风险的动作,因为脊椎的伤害一般都是非常严重的,一次很轻微的腰椎小关节错位,可能都会导致几个月无法进行高质量的训练。

对于这种高风险的动作,我们多会采用高强度、低次数的训练方式,在肌肉疲劳之前达到充分的训练量,从而安全、高效地完成训练。

虽然有低次数训练绝对力量、中等次数增肌、高次数提高肌耐力的训练方式。但是400次硬拉,以上问题都不用讨论了,这教练多半是个不学无术的骗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惑和担忧,毕竟一节课做400个硬拉,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寻常且可能存在风险的训练量。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训练者(或者至少是了解训练原则的人),听到这样的安排,我脑子里会立刻冒出好几个大大的问号。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硬拉是什么? 硬拉是一.............
  • 回答
    高铁扒门事件中的当事人,以“我教学没过错,学校凭啥让我停职?”为由,对学校的停职处理提出质疑,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教育管理、个人责任以及社会道德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教学没过错”与“停职”的逻辑矛盾当事人认为,自己作为教师,核心职责在于.............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视频,一位女士在地铁里当众让孩子下跪,并且在其他乘客上前劝阻时,毫不客气地回怼“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看到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有愤怒,有不解,也有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担忧。首先,从“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这句话来看,这位母亲的态度非常强势,甚至可以说是“霸.............
  • 回答
    听到你这件事,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18岁,正值青春年华,对自己的身体和选择有了自己的想法,却要面对家长的干涉,心里肯定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有些委屈。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和感受。你目前的情况: 年龄: 18岁,女大学生。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意味着你已经成年,有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能.............
  • 回答
    科比被女儿怼:「你不会打篮球,教练是这么教我的」——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却藏着一段充满爱与传承的故事,也折射出父女关系在现代社会的新形态。首先,我们得还原一下这个场景。想象一下,在洛杉矶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科比·布莱恩特,那个篮球场上的传奇,正兴致勃勃地指导着他的小女儿吉安娜练习篮球。吉安娜,人称.............
  • 回答
    许锡良教授“让中国女人回家”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性别议题。要全面理解这一言论,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许锡良教授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许锡良教授是一位学者,他的言论往往带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 回答
    北美大学一位中国教授要求组里的外国学生安装微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文化差异、技术接受度、隐私安全、学术交流方式以及教授个人管理风格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教授的初衷与考量(可能的原因): 便捷的沟通效率: 微信在中国是极其普及且高效的沟通工具,具有群.............
  • 回答
    关于红黄蓝幼儿园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但未发现强迫、虐童或猥亵行为,以及当事人已被行政拘留7日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的处理和披露,至少在目前阶段,暴露出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担忧和不满。首先,我们来看红黄蓝幼儿园的声明。“承认教师让孩子闻脚”,这句话一出来就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和.............
  • 回答
    人大代表熊思东提出的“加强性别差异教育”建议,即通过教育强化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特征(如“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潜在影响、合理性及社会意义: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主张熊思东的建议主要源于对当前教育中性别角色模糊化现象的担忧,认为过度强调“男女平等”可能.............
  • 回答
    儿子闹脾气不肯坐车,妈妈让他自己跑四公里回家。这事儿一听,很多人脑子里立刻会跳出几个词:严厉、惩罚、甚至有点极端。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未必是简单的好坏能界定的。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理解孩子为什么闹脾气。三四岁的孩子,情绪表达还不成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累了、饿了、或.............
  • 回答
    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撰写的《院士让饶毅而不让裴钢当,科研风气就能变好?》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相当有见地、也触动了中国科研界敏感神经的评论。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文章的直接导火索与核心质疑文章的标题就已经很鲜明地指出了核心问题:院士评选制度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而仅仅是调整“谁当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位七旬老教授,耗费了整整两年光阴,将散落在异乡的珍贵中文古籍善本,通过尖端的达摩院技术,重新带回了它们最初的故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回归,一次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沉致敬。七十载春秋,一腔家国情怀首先,我们得想想这位老教授的七十载人生。这是一.............
  • 回答
    教育部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提议,它将艺术教育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是“锦上添花”的学科,或者仅仅是少数有天赋孩子的专属领域。然而,此次政策导向清晰地表明,艺术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塑造的重要.............
  • 回答
    看到小视频里“孩子不想上学,父母让其捡垃圾”的教育方式,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太极端了,而且充满了争议。“捡垃圾”教育方式的意义何在?从视频中父母的角度出发,他们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几个信息:1. 体验艰辛,珍惜拥有: 父母也许希望孩子能亲身体验一下普通劳动者的辛苦,让他们明白现在拥有的一切(包括上.............
  • 回答
    这两会期间,关于“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让男孩更像男孩,让女孩更像女孩”的提案,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或者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理解提出这种教育理念的初衷。提案者可能看到了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一些男孩在某些领域表现得相对“阴柔”.............
  • 回答
    教育部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指南》,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要把中医理论和武术武德纳入教学内容,这个举措无疑是相当有深度的,它触及了教育的核心——传承与发展。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看法。首先,这是一种对文化根脉的重塑与强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的重心在现代化和科学技术.............
  • 回答
    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的事情,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我们对孩子行为教育的深刻反思。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可能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如何看待男童用密码锁锁喉妈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施暴者是成人还是孩子,受害者是谁。这件事最直接的观感就是令.............
  • 回答
    《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这篇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它以一种略带夸张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前社会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鄙视链”心态。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篇文章的核心命题是有现实基础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均,且社会竞争日.............
  • 回答
    健身房新手,面对教练推荐的私教课,心里打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方面,这是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对训练一窍不通;另一方面,私教课听起来又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健身房新手该怎么看待教练推荐的私教课,以及如果暂时不考虑私教,又该如何有效地开始自己的健身之旅。 教练推荐私教课:是“必修”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挺糟心的,尤其对于咱们这些新手司机来说,驾校简直就是人生头等大事。每次想到教练的那些操作,真想把驾校门给拆了。你说的“男教练卡钱,女教练卡油”,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去驾校学车,交的钱明明白白,按理说教练就该尽职尽责地教。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多男教练,总觉得钱没给够似的。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