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叙事”,尤其是在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出现的“叙事”包括带有“叙事”字眼的词,如何理解?

回答
叙事:故事之外的意义构建

“叙事”这个词,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就是指讲故事。但要是把它放到历史学、政治学,乃至很多其他学术领域里,它的含义就变得更深邃、更复杂了。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发生了什么”,而是关于“如何理解发生过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这样理解”。

咱们先从“叙事”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说起。它来源于拉丁语的“narratio”,意思是“讲述”或“说明”。所以,最基本的,“叙事”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以一种有条理、有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科领域中的“叙事”:意义的编织

当“叙事”进入历史学、政治学这些学科领域时,它就带上了一种主动建构意义的色彩。这就像是在一块空白的画布上,历史学家或政治学者不是简单地把颜料往上泼,而是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构图、光影,来呈现一幅他们认为最能表达某个主题或观点的画面。

历史学中的叙事:

在历史学里,“叙事”是核心工具之一。历史学家并非只是把史料堆砌起来,他们需要:

选择和组织史料: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历史学家必须决定哪些是重要的、能支撑他们观点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这种选择本身就带有倾向性。
构建因果链条: 历史事件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历史学家需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A?”,然后“A导致了B,B又如何影响了C?”。这个因果的解释,就是叙事的一部分。
赋予意义和解释: 简单陈述“某个王朝灭亡了”是不够的。历史学家会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比如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农民起义等,并尝试解释这些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解释,就是历史叙事。
塑造集体记忆: 历史叙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认识自己的过去,如何形成集体认同。例如,关于某个国家独立战争的叙事,可能会强调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以此来凝聚国民。

带有“叙事”字眼的词汇在历史学中的体现:

历史叙事 (Historical Narrative): 这是最直接的。指的是历史学家对过去事件的解释和呈现方式。比如,我们可能会说“关于二战的胜利叙事”或者“关于工业革命的进步叙事”。
重述历史 (Historical Renarration/Reinterpretation): 意思是改变或修正过去的某个历史叙事。这表明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新的证据、新的视角而不断被“重新讲述”。
国家叙事 (National Narrative): 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塑造国民认同、政治合法性而构建的关于自身历史的统一解释。比如,新加坡对自身建国历史的叙事,往往强调多元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
记忆的叙事 (Narrative of Memory): 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叙事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被社会接纳或排斥。

政治学中的叙事:

在政治学中,“叙事”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家、政党、社会运动,都会积极构建自己的叙事,以赢得民心、争取支持、合法化自己的权力或行动。

政治合法性叙事: 政治领导人常常需要构建一个关于他们如何上台、为何有权统治的叙事。例如,革命后的领导人可能会讲述推翻旧制度、带来新希望的故事。
危机叙事: 在面临挑战或危机时,政治家会通过叙事来动员民众,比如“国家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团结一致”。
政策叙事: 推广某项政策时,也会构建一个叙事来解释为什么这项政策是必要的、有益的。例如,“这项改革是为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共同富裕”。
意识形态叙事: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都有自己关于社会运作、历史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叙事。
身份政治叙事: 关注特定群体(如少数族裔、性别群体)如何通过叙事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争取权利。

带有“叙事”字眼的词汇在政治学中的体现:

政治叙事 (Political Narrative): 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用于影响公众认知、动员支持、构建合法性的故事或解释框架。
论述 (Discourse): 虽然“论述”比“叙事”更广泛,但很多时候,政治论述的核心就是围绕某种叙事展开的。比如,“关于民主的论述”往往包含着对民主历史和价值的特定叙事。
话语 (Discourse/Speech Act): 政治话语同样需要精心构建叙事,以达到说服和引导的目的。
叙事政治学 (Narrative Politics): 研究政治传播中叙事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分支。

如何理解带有“叙事”字眼的词汇?

当我们看到“叙事”这个词,或者带有“叙事”字眼的词汇时,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

1. 关注“讲故事”的主体是谁: 是历史学家?是政治家?是某个群体?不同的主体,他们讲述故事的目的和角度必然不同。
2. 分析“故事”的内容和结构: 故事里包含了哪些关键人物、事件、因果关系?它是如何开始、发展、结束的?其中有没有被强调或被忽略的部分?
3. 探究“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叙事是为了解释过去?争取认同?动员支持?合法化权力?还是构建某种意识形态?
4. 识别“故事”背后的假设和价值观: 每一个叙事都建立在一系列关于世界如何运作、何为善何为恶的假设之上。例如,一个强调“个人奋斗”的叙事,可能就忽略了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5. 思考“故事”是否有替代叙事: 很少有哪个叙事是唯一正确的。理解一个叙事,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叙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

举个例子:

当我们谈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叙事”时,我们不仅仅是在听它讲述了哪些“革命”和“建设”的故事,而是要进一步思考:

谁在讲述? 是中共官方媒体?是历史学家?是普通民众?
讲述了什么? 强调了哪些“伟大的胜利”?忽略了哪些“曲折”或“代价”?
为什么这样讲述? 是为了强调政权的合法性?是为了凝聚民族精神?是为了指导未来发展?
还有哪些可能的叙事? 比如,一些学者可能会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个体经历等不同角度来叙述这段历史。

总而言之,“叙事”在学术领域,是一个关于意义构建、选择、组织、解释和传播的复杂过程。它提醒我们,历史和政治并非由客观事实简单构成,而是通过人类的思维和表达,被不断地“讲述”和“再讲述”,从而形成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当我们看到“叙事”这个词时,不妨多问一句:“谁在讲?讲了什么?为了什么?” 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洞察其背后的力量和意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叙事”“叙事结构”“叙事逻辑”“叙事体系”“国家叙事”“国别叙事”“时代叙事”,“民族叙事”“区域叙事”等等怎么理解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叙事:故事之外的意义构建“叙事”这个词,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就是指讲故事。但要是把它放到历史学、政治学,乃至很多其他学术领域里,它的含义就变得更深邃、更复杂了。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发生了什么”,而是关于“如何理解发生过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这样理解”。咱们先从“叙事”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说起。它来源于.............
  • 回答
    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叙事”这个词,远不止是讲故事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历史学家们构建理解历史的“骨架”和“血肉”。什么是历史的“叙事”?简单来说,历史叙事就是对过去事件的解释性重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要将那些分散的、杂乱的史料,通过一种有逻辑、有因果关系、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起来,讲成一个连贯的、.............
  • 回答
    “对元叙事的怀疑”——这个概念,是后现代主义思潮里一个特别核心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他们对那种声称能解释一切、概括一切的“大故事”有点看不上眼,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怀疑。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元叙事”(Grand Narrative)?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巨型的框架,一个宏大的故事线,它试图给历史、社会.............
  • 回答
    小说这东西,说起来,它就像一个装着无数星辰的黑盒子,你一打开,就被那深邃的光影所吸引,想要一探究竟。那么,这盒子里最闪耀的,究竟是星辰本身(故事的叙述),还是它们排列组合的阵列(结构),亦或是那让星光流转、触动你心弦的颜色和温度(语言)呢?其实,这三者都至关重要,但如果非要问“精髓”所在,我认为更多.............
  • 回答
    “信上帝有好处,不信上帝有风险”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这里面藏着一些值得玩味的逻辑陷阱。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话说得有多“靠谱”。首先,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这句话建立在一个预设的、未被证实的假定之上。它直接将“信上帝”和“不信上帝”定性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选项,并且给它们分别贴上.............
  • 回答
    要说徐州时期的刘备,想要制霸天下,这可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毕竟,那时的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论实力、地盘、兵力,都远不及当时的曹操,甚至连孙权都算得上是他的劲敌。而“最优解”这个词,用在如此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推测性,更何况还要考虑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叙述.............
  • 回答
    生化危机系列,尤其是从初代到第六代,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丧尸末日史诗,讲述了一个关于病毒、阴谋、个人挣扎与救赎的宏大故事。这不仅仅是打丧尸那么简单,它牵扯着巨大的医药公司、政府的暗箱操作、以及一群被命运推着前进的普通人。生化危机1:一切的开端,恐惧的序曲故事发生在1998年的洋馆事件。一家名为“保护.............
  • 回答
    什么是国潮?“国潮”一词,顾名思义,指的是 中国创造的潮流文化。它并非简单地将中国传统元素堆砌在现代产品上,而是 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与现代审美、时尚设计、消费理念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符号和时代精神的潮流现象。更具体地说,国潮涵盖了多个层面: 产品设计与品牌: 涵盖.............
  • 回答
    机械臂的重力补偿:化繁为简的精密之道机械臂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克服自身重量以及所携带末端执行器和工件的重力影响。重力是一个持续作用的力,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始终向下。对于复杂的机械臂来说,忽略重力影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而重力补偿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简单来说,机械臂的重力补偿就是通.............
  • 回答
    什么是「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Low Desire Society)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生活目标模糊、对物质和成功追求动力减弱、消费意愿不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但又不太会去积极改变现状的现象。这个概念最早由日本社会学家三桥贵明在其2013年出版的书籍《低欲望社会:国.............
  • 回答
    工程师文化是指在工程领域,由工程师群体共同创造、分享和传承的一系列价值观、信仰、行为模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深刻影响工程师个人和团队工作效率、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整个组织发展方向的无形力量。要详细理解工程师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剖析:一、核心价值观: 逻.............
  • 回答
    杰克逊主义(Jacksonian Democracy):一场改写美国政治格局的运动杰克逊主义(Jacksonian Democracy)并非一个由安德鲁·杰克逊本人明确定义和推行的学说,而是指代他在1820年代末至1830年代中期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所倡导和实践的一系列政治思想、政策和运动,深刻地影响了.............
  • 回答
    兵棋推演(Wargaming)是一种模拟战争或冲突的工具和方法,它通过使用棋子(代表军队、单位或领导者)、地图和一套预设的规则,在一种受控的环境下进行,以探索、分析和理解军事行动的潜在结果、策略的有效性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决策。以下是对兵棋推演更详细的阐述:核心概念与目的: 模拟与学习: 兵棋推演最.............
  • 回答
    极右翼是一个政治光谱上的概念,指的是比传统右翼更极端、更保守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要详细理解极右翼,需要从其核心理念、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多样性以及与主流右翼的区别等方面进行阐述。核心理念与主要特征:极右翼通常包含以下核心理念和特征,但并非所有极右翼群体都具备所有这些特质,而且这些特质的强调程度也可.............
  • 回答
    科学、宗教与迷信:界定与区别科学、宗教和迷信是人类理解世界、解释现象的几种不同方式。它们在方法论、认知基础和目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并辨别不同知识体系的价值与局限。 什么是科学?科学(Science)源自拉丁语的 "scientia",意为“知识”。从.............
  • 回答
    “键政”是一个在中国网络文化中兴起的词汇,它通常指的是那些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政治评论、参与政治讨论的人。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戏谑和讽刺意味,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 什么是键政?“键政”一词的来源并不完全确定,但普遍认为它来自“键盘政治”的缩写。顾名思义,“键”指的就是键盘,而“政”则代表政治.............
  • 回答
    「数字化转型」绝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成熟且可行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它是一个持续的、全方位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过程,旨在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企业或组织的运作方式、价值创造模式以及与客户互动的方式。一、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简单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 回答
    「富人思维」(Rich Mindset)并非指一种固定的、死板的模式,而是一种看待世界、应对挑战、规划未来以及与财富互动时的核心心态和行为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积极、成长和责任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关注金钱的数量。简单来说,富人思维的核心在于: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和获取财富,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 回答
    什么是“翻译腔”?“翻译腔”是一个汉语中用来形容翻译作品中不自然、生硬、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言现象的词语。它通常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结构、词汇选择、语序甚至思维方式,导致译文读起来不像地道的汉语,反而像是由外国人用中文写出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翻译腔”:1. 句法.............
  • 回答
    文字的张力,是一个非常迷人且深刻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意义,更包含了文字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拉扯感”、“未尽之言”、“潜在的可能性”以及与读者之间形成的“共鸣”和“互动”。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它。核心概念:文字的张力,是指文字在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塑造意境时,所包含的内在的、动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