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观察者网2020.6.24视频《骁话一下:为什么欧洲没有互联网》?

回答
观察者网2020年6月24日的视频《骁话一下:为什么欧洲没有互联网?》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视频。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核心论点、论证方式、事实准确性、潜在的偏见、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等。

以下是对该视频的详细评价:

核心论点梳理

该视频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欧洲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以及用户习惯等方面,相比中国存在显著的“落后”或“不发达”之处,因此可以被解读为“欧洲没有互联网”(这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没有网络,而是指其互联网的形态和影响力与中国相比存在差异)。

视频中具体提到的几个关键点通常包括:

基础设施不足或分散: 欧洲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如中国集中和高效,存在地区差异,网络速度和覆盖率可能不如中国的一线城市。
巨头企业缺失: 欧洲未能培育出类似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缺乏足以形成生态的平台型企业。
创新模式差异: 欧洲的互联网创新更多是“优化”现有模式或“垂直细分”,而非像中国那样出现颠覆性的、从零开始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如微信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短视频社交的崛起等)。
用户习惯和付费意愿: 欧洲用户更习惯于使用免费或低价的服务,付费意愿相对较低,这限制了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欧洲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严格法规也可能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度: 视频可能暗示,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深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政务服务等),而在欧洲,这种“全能型”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可能不那么普遍。

论证方式和技巧

《骁话一下》系列视频通常采用一种轻松、口语化、类比性强的叙事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现象。

对比和反差: 视频的主要论证方式是通过将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欧洲的现状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中国的“优势”和欧洲的“劣势”。例如,通过对比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和欧洲的现金/银行卡支付习惯,来强调差异。
举例论证: 视频会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持其观点,比如欧洲没有类似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或者欧洲电商的崛起速度不如中国等。
情绪化和引导性: 这种风格的视频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和引导性,旨在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认同感,尤其是在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肯定方面。
碎片化信息: 视频内容往往是经过筛选和组合的碎片化信息,重点突出视频制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而可能忽略掉一些复杂的背景和潜在的反驳论据。

事实准确性评估

对该视频的“事实准确性”进行评估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欧洲没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极度简化和带有煽动性的表述。

过度简化和以偏概全: 欧洲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地区,各国在互联网发展上存在巨大差异。将整个欧洲视为一个整体并得出“没有互联网”的结论,是对现实的极度简化和以偏概全。例如,北欧一些国家在互联网普及率和技术创新方面可能并不落后。
选择性叙事: 视频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支持其论点的欧洲现状(如支付方式的传统、巨头缺失),而可能忽略那些与中国互联网发展模式不同但同样成功的领域,或者欧洲在某些方面(如开源软件、欧洲数据保护法规的进步性)的优势。
对“互联网”定义的狭隘: 视频似乎倾向于将“互联网”定义为在中国高度发达的以移动支付、超级APP、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如果以更广义的互联网定义来看,欧洲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数字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发展。
事实引用可能存在争议: 视频中引用的具体数据和案例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证其来源和统计口径,是否存在为了服务论点而选择性引用或曲解的可能性。

潜在的偏见与目的

评价这类视频时,不能忽视其背后可能的偏见和传播目的。

民族主义视角: 该视频极有可能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旨在通过对比来凸显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增强中国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认同。
宣传中国模式: 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推广和证明中国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成功性,并将其作为一种可以输出的经验进行宣传。
“赢者通吃”的思维定势: 视频可能反映了一种“赢者通吃”的互联网发展思维,认为只有诞生巨头企业、实现高度集中化的互联网生态才算“成功”。而对于欧洲那种分散、注重用户隐私和法规监管的模式,则可能被视为“落后”。
对西方模式的批判: 在某些语境下,这类视频也可能被视为对西方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一种批判,认为其效率低下、未能形成有效的国家级数字经济。

社会反响

该视频在发布后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

支持与认同: 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高度认同的观众,可能会对视频内容表示赞同,认为其准确地指出了中欧在互联网发展上的差距。
批评与反驳: 另一部分观众,包括一些了解欧洲互联网发展或对民族主义宣传持警惕态度的观众,则会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视频存在误导、片面化和对欧洲互联网发展的污名化。他们可能会指出欧洲在隐私保护、开源社区、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贡献,以及欧洲互联网的多样性和地区差异。
引发关于“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的讨论: 该视频也迫使人们去思考“互联网”的定义、衡量标准以及不同发展模式的价值。

总结性评价

综合以上几点,对观察者网2020.6.24视频《骁话一下:为什么欧洲没有互联网?》可以做出如下评价:

1. 传播策略: 该视频采用了极具吸引力和争议性的标题,通过口语化、对比强烈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关注,并在观众中引发了情绪上的共鸣和讨论。这是一种有效的传播策略,但也容易导致信息简化和失真。
2. 论点存在片面性与过度简化: 视频的核心论点“欧洲没有互联网”是对欧洲互联网发展现状的严重简化和以偏概全。欧洲的互联网发展具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特点,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模式的标尺去衡量。
3. 潜在的民族主义倾向: 视频内容很可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旨在凸显中国互联网的成就,并可能存在对西方模式的意识形态批判。
4. 事实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虽然视频可能引用了一些事实数据,但其论证过程可能存在选择性叙事、过度解读和逻辑跳跃,对事实的呈现不够全面和客观。
5. 引发了有价值的讨论: 尽管存在争议,该视频也促使公众关注不同国家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差异,以及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以吸引眼球和宣传中国模式为主要目的的视频,它成功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论证过程和结论的严谨性、客观性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观众在观看此类视频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并多方查证信息,避免被片面或带有偏见的观点所误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某位匿名答主与我意见相左,那我也回应一下这位匿名答主吧


这是王骁给出的欧盟反垄断的原因,直接把其简化成了欧盟竞争不赢后收保护费打击报复。


同时,请问一下那位答主,截屏为什么不截全呢?王骁的论调"影响因素是语言和文化,但主要是语言。"怎么到了这位答主嘴里就把后半句删了呢

还有,这种针对被企业定向征收的大额税收从本质上说就是反垄断,是反垄断措施中的一种。不知道数字税和反垄断是并列关系这一说法从何而来?

举个例子,2019年3月,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向政府提交征收数字税的法律草案,计划对约 30家互联网巨头 征收3%的数字税。7月11日,法国参议院通过了数字税法案

2020年3月11日,英国政府于当地时间(3月11日)宣布,将从4月1日开始对亚马逊、脸书和谷歌在内的 众多科技巨头 征收2%的“数字服务税”(DST)


不是很想写关于观察者网的回答了,但是看了这期视频还是不吐不快。

就不说他这种偷换概念,充满了营销号风味的标题了。

重点说一说在我看来,他在这个视频中出现的问题吧

第一点,视频认为欧洲互联网企业没有发展的原因之一是欧洲各国语言使用人数不占优势,这种说法本质上是把互联网企业认为是某一语言区域内的企业。

可事实上,按这种理论构建出的世界互联网将会是一个以语言作为清晰边界的互联网,语言使用人口不多的日本,韩国(相较于西葡语区和阿语区)都拥有可以叫的上名的互联网企业,(比如Yahoo,NAVER LINE hangame)比他们人口规模大的阿拉伯语区和葡语西语区互联网发展却严重滞后。

同时,他给出了如下的推理:

互联网产品开发——以国内语言在国内普及,优化——走出国门

这种逻辑关系适用于中国,但不适用于欧洲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和线下联系不紧密的欧洲互联网产品来说,他们直接就以英语登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规模和语言并不会很影响这些企业的扩张。

所以在我看来,语言并不能算得上限制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很不明白观网为什么要把这点单独拿出来说

第二点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那就是观网把欧盟向谷歌等互联网巨头收取的反垄断费认为是保护费。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在垄断了网络社交之后,泄露用户隐私行为,滥用垄断权力数不胜数。欧盟的重罚不管效果如何,起码从一定程度上逼迫这些互联网巨头加强对用户的隐私保护,限制了其垄断。

比如欧盟一直认为谷歌强制让Android用户默认使用谷歌搜索和chrome浏览器是滥用垄断,最终谷歌在交了60多亿欧元罚款之后宣布不再为欧洲用户的安卓手机默认安装谷歌搜索和chrome浏览器,这难道不是反垄断行为上的进步吗?

再比如法国和意大利曾经对苹果施加过高额罚款,认为苹果利用更新后的iOS,在没有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添加负优化,通过电池管理功能人为降低了旧款iPhone的性能,然后苹果宣布推出电池更换服务,并从 iOS 12.1开始,增加手动关闭“降频”功能,也就是“电池健康”设置项中的“峰值性能容量”

可是观察者网在论证时完全忽视了这些,直接把反垄断行为等同于收保护费,欧盟对于外来的互联网巨头收取高额的反垄断费,为了防止其滥用垄断打压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并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后来,这个视频在论证同样起到反垄断效果的数字税时,认为这种数字税只能把压力转嫁到普通商户上,会损伤行业利益,完全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种说法就更诡异了,毕竟从理论上说,一切施加到企业上的税负负担都可以被企业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转移到买家身上,那么是不是我们没有必要再对企业收税了呢?

并且,对于亚马逊这种特定的大型企业征税,从经济学的角度不管它怎么转嫁税负压力,都会减少其盈利,同时会诱使使用亚马逊的商家转移到不被征收数字税的网购平台上,进而达到反垄断的效果。

如果这种数字税真像王骁的那么不堪的话,美国为什么要打关税战来逼迫法国,意大利等国放弃数字税呢?

打击垄断对于行业的效益当然是有一定负面效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了行业的经济效益而坐视企业进行垄断。因为垄断固然有利于企业,但最终却会损伤消费者者。

何况反垄断打击的是那些世界互联网巨头,专精某些领域的中型互联网企业很少有受到波及的。

因为这个视频中拿了法国育碧来举例子,那么我也就以游戏公司为例,制作出部落冲突的北欧公司Supercell Oy,制作或发行骑马与砍杀,王国风云,群星的瑞典公司paradox,制作愤怒的小鸟的北欧公司rovio,制作出Minecraft的北欧公司mojang,再比如位列世界500强的北欧音乐企业Spotify,世界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北欧的Skype(后被微软收购)都是在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中型互联网企业。所以欧洲没有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并不代表欧洲没有互联网行业。

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都存在着与自己国家经济实力相适配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欧洲没有互联网。

很多西欧国家互联网产业相对落后≠西欧互联网产业相对落后≠欧洲没有互联网


在我看来,真正决定一个国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主要是该国对于互联网行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本国企业的保护程度。

欧洲某些国家互联网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

  1. 对互联网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国家层面的持久规划,没有将先发优势转变为真正的优势。
  2. 难以获得融资,且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这其实是欧洲的初创企业遇到的很大麻烦,公司成立初期资金短缺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能求助于本国的投资者,而且这些投资人手握的资金量不大,投资风格也比较保守。很多有着不错创意的初创企业,最终因为无法获得足够融资而倒闭或者被兼并。

有人在评论区里认为中国互联网垄断不严重。我也在这里说一下我对中国互联网的看法。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规模其实挺大的,就以腾讯为例吧,以腾讯涉及并占据优势的产业来看,腾讯差不多垄断了中国的社交,游戏,视频,网络文学,移动支付,音乐等多个领域,同时在网购(入股拼多多和京东),网约车(入股滴滴),外卖(入股美团)等领域有很大话语权。

同时,前两年腾讯支持摩拜单车,阿里支持小黄车,再往前腾讯支持滴滴,阿里支持快滴,更早一些,腾讯支持美团,阿里支持饿了吗,腾讯支持腾讯音乐,阿里支持虾米音乐,腾讯支持腾讯视频,阿里支持优酷……

你难道没有发现吗?腾讯和阿里事实上垄断了整个互联网中最重要的资源——流量,可以说他们扶持谁谁就成功,他们不扶持谁谁就失败(字节跳动除外),等到他们两家把其他所有公司排挤出这个领域,他们就可以通过从容的商谈划定利益分配方案(如腾讯阿里推动滴滴和快滴的合并),这其实已经是极其严重的互联网行业。垄断行为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除了张一鸣这个背后有很多旧时代互联网大佬撑腰的字节跳动之外,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风口都被阿里和腾讯这两家掌握。

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初创企业完全无法成长,即使小有规模也毫无未来,只能等待大佬招安。而这些互联网大佬又可以用极低的代价占据互联网新行业的高点,利用自己的流量与资金优势利于不败之地。腾讯在阅文合同事件中的丑恶嘴脸你又不是不清楚。

而且不是有报道过吗?中国反垄断处的处长,后来去腾讯的公共事业部当副总裁,这不是挺滑稽的吗?




对评论区里几点质疑的统一回应:

1.欧洲整体互联网产业发展缓慢是事实,但是这个视频的推导逻辑有问题,语言和反垄断并非是限制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因素,人才培养,融资规模,法律壁垒等因素才是限制欧洲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2.判断某个国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不是依据这个国家是否诞生了跨国互联网巨头,而是依据这个国家是否产生了与其经济规模相适配的互联网行业。比如说我们不能因为北欧没有诞生FAANG或BAT就认为北欧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不好,我们应该看到北欧孵化了一大批小而精的,符合北欧国家规模的互联网企业。

3.反垄断会害行业,尤其是底层,本身就是非常有争议的论点,是国外巨头抵制反垄断调查时常用的一种话术。

还有,楼下要喷也喷对地方。这是我这篇回答的核心观点。

1.语言会对企业和产品造成影响,但语言并非限制该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影响一个国家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还有很多比语言更重要的限制因素。

2.欧盟的反垄断行为,包括数字税在内,是存在不少好处的,不能简单的用收保护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形容。其对于促进消费者体验,维护消费者隐私有很大作用。而且反垄断行为只会打击某些互联网跨国巨头,而并不会打击一些在相关领域深耕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user avatar

欧洲在互联网时代落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知乎上的很多论述也大同小异,归结于市场和语言问题,但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

如果说是语言问题,那么不能解释英国、西班牙的问题,这两个国家一个说英语,一个说西班牙语,两种语言的使用人数都超过5亿级。

如果说是单个国家的市场大小问题,那么就不能解释以色列的成功。以色列人口880万,说的还是希伯来语,但它被誉为“第二硅谷”,有大量成功的互联网行业科技公司。

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的上市公司当中,来自以色列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排在第三位,业务涵盖从互联网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领域。
以色列拥有 6000 家以上的科创公司,每年有 600 家新的科技创业公司诞生,创业公司平均获得 720 万美元的投资,约有 300 个多国合作的研发中心,每年出口高科技产品 430 亿美元。

那么,欧洲互联网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人口,高素质人口!

新千年以来,或者说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已经出现停滞,但任何新兴产业想要发展,没有年轻人的加入是不可能成功的。

以欧洲几个人口大国为例,

1990年德国人口7975万,2019年8302万;
1990年法国人口5800万,2019年6699万;
1990年英国人口5716万,2019年6665万;
1990年意大利人口5669万,2019年6036万;
1990年西班牙人口3885万,2019年4694万;

而且,当时欧洲已经高度发达,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也非常成熟,这些行业收入高又稳定,随着新老更替,大量优秀年轻人选择去大公司接替退休老人。很少有年轻人会去高风险的初创行业,互联网产业自然发展停滞。

相较之下,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色列吸收了大量高素质移民,人口从1990年的466万,增长到2018年的888万。

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当以色列现有的产业吸纳不了新增的就业人口,优秀的年轻人便进入新兴产业寻找机会,许许多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自然而然在以色列发展起来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美。

中国自不用说,身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发展本就落后,扩招带来了海量优秀毕业生,为几乎所有产业提供人才,也造就了如今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产业。

而美国是移民国家,源源不断地从全世界吸收最优秀的人才,人口从1990年的2.5亿,增长到2019年的3.28亿,现在的硅谷便是美国印度裔、华裔最为集中的地方。

所以我们看到,人口增长停滞的日本和欧洲一样,空有1.2亿人口也没发展出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作为当时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优秀的人才有的是选择。

而人口负增长的俄罗斯,由于苏联解体,各行各业凋敝,优秀人才无处可去,反而发展出Yandex、Mail.Ru等互联网巨头。

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欧洲在互联网时代落后的根源便是年轻人少,而且出路又多,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源诅咒”吧。

user avatar

说来说去, 不就是说我们标题党嘛

我个人意见,自然是支持欧洲诞生几个能倒逼谷歌、腾讯的巨型企业。

相比美国元老院盯不住扎克伯格和贝索斯这俩右翼加速巨头

考虑到欧陆民主主义传统,有欧洲议会、各国议会看着,估计垄断程度要比腾讯好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观察者网2020年6月24日的视频《骁话一下:为什么欧洲没有互联网?》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视频。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核心论点、论证方式、事实准确性、潜在的偏见、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等。以下是对该视频的详细评价: 核心论点梳理该视频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欧洲在互联网基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观察者网编辑在2020年9月及2021年6月12日对《原神》的相关争议性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观察者网作为一家以“透视中国,放眼世界”为宗旨的媒体,其对国内外事件的评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视角。对于《原神》这样一款在中国开发、面向全球发行,且在海内外都引起巨大反响的游戏,.............
  • 回答
    观察者网在2020年5月17日的“亚洲特快”节目中,以《高达》系列为例,对一系列日本动漫进行了批评。这次的评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许多观众和动漫爱好者心中敏感的议题。要评价这次批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观察者网这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据我理解,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中“精致的利己主义.............
  • 回答
    观察者网科工力量在2023年10月25日发布的视频中,对美国航天企业SpaceX提出了“缺乏安全性可靠性”的评价。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视频中可能提出的具体论据、SpaceX的实际表现、行业内的普遍认知以及评判航天安全可靠性的标准。一、 视频中可能提出的论据(推测)由于我无.............
  • 回答
    观察者网科工力量于2023年10月17日发布的视频《26颗卫星报废,谁在给马斯克的商业航天撑腰?》是一期典型的针对商业航天,特别是以SpaceX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公司,通过引述特定数据和信息,试图展现其负面形象并质疑其发展模式的视频。要评价这期视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视频的核心论点和传递的信.............
  • 回答
    观察者网将马云称为「人民富豪」,这一称谓在公开语境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评价这一用词,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背后的意图、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首先,从观察者网的定位和过往报道风格来看,他们倾向于一种宏大叙事和国家视角。将马云称为「人民富豪」,很大程度上是在强调他作为中国.............
  • 回答
    观察者网的节目《汇丰银行:吸血中国150年》所展现的叙事,无疑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并试图勾勒出汇丰银行在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扮演的负面角色。要评价这个节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节目内容与叙事角度的解读:这类节目通常会聚焦于汇丰银行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时期和事件,并从中提炼出“剥削”、“掠.............
  • 回答
    观察者网《懂点儿啥》第51期“入关学”节目评价:一场关于历史叙事的碰撞与反思观察者网的《懂点儿啥》系列节目以其对时事热点、历史文化等内容的深度解读而著称,而第51期聚焦于“入关学”,无疑又一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本期节目通过梳理和阐释“入关学”这一新兴的史学视角,试图为观众提供一种理解明清易代的.............
  • 回答
    关于观察者网科工力量于11月28日发布的SpaceX视频被大量负面评论乃至最终删除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次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视频本身,更反映了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媒体立场、信息传播以及公众对特定话题的敏感性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事件的背景和可能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视频大致在讲什么.............
  • 回答
    观察者网最新一期编辑部日常探讨了“汉服是否有必要全面复兴?”这个话题,这无疑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颇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期节目的立意和内容,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从节目本身的选题角度来看,观察者网选择这个话题,抓住了当下社会思潮中的一个热点。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观察者网余亮这期《从书说起》——《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这是一篇很值得关注的文章,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当下非常现实也容易引发讨论的议题。首先,得说文章的选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将“美式心理疾病”和“全球化”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立刻让人联想到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朋友圈里各种“自我关怀”.............
  • 回答
    观察者网称马云为“人民富豪”,这一称谓的出现,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评价这个称谓,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包括观察者网的立场、其背后的语境、以及这个称谓本身可能蕴含的含义和效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观察者网的定位和语调。观察者网通常被认为是一家倾向于民族主义和支持政府政策的媒体。其报.............
  • 回答
    好的,关于观察者网刊发的方方相关文章,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包括观察者网的立场、其文章的论点、写作手法,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语境。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观察者网的定位。它是一家以“中国视角”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其报道和评论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色.............
  • 回答
    观察者网关于“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接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的报道,在内容呈现和信息传播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的评价:一、 标题和核心论点: 标题的断章取义与误导性: 观察者网的标题“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接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断章取义和误导。这是一.............
  • 回答
    《我问你答,真有许多女孩更喜欢老外》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就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且容易引发讨论的话题。它试图通过“我问你答”的形式,来探究“许多女孩更喜欢老外”这一现象。文章的基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评价的方向。如果文章的内容是基于对大量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女性进行广泛且深入的访谈,能够呈现出她们真实.............
  • 回答
    观察者网对米哈游及其旗下游戏《原神》的评价,可以说是伴随着《原神》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每一次出海成绩,以及每一次在国内外引发的争议而不断演变和深化的。要评价这些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理解观察者网的视角、它所强调的重点,以及这些评论在更广泛的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一、 观察者网的评价视角与核心关.............
  • 回答
    观察者网对乔治·奥威尔《1984》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立场,这与其自身的媒体属性和定位紧密相关。要评价他们的评价,就需要深入理解他们是如何解读这部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的,以及这种解读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和意图。首先,观察者网的评价通常会强调《1984》作为一部“警示性”作品的价值,但这种.............
  • 回答
    观察者网是一个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容风格受到关注。要客观理性地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定位、内容特点、信息来源、受众群体、影响力以及争议点等。一、 观察者网的定位与特点1.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场鲜明: 观察者网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强烈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
  • 回答
    李世默先生是一位非常复杂且具有多重身份的公众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和争议。要详细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不同身份和行为出发,并分析其影响。核心身份与主要论述:李世默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四月网专栏作家/观察者网创始人之一: 这是他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起点。通过这两个平台,他发表了大.............
  • 回答
    “观察者网”在B站的官方账号,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聊的话题,也引发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深入看看它的内容、风格、受众以及它在舆论场中的位置。内容层面:首先,观察者网在B站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种“接地气”且带有强烈立场的叙事方式。他们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只做客观报道,而是善于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