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汉献帝突然亲政了,刘备怎么办?

回答
如果汉献帝刘协突然亲政,刘备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复杂,他的既定战略和未来走向都将受到颠覆性的影响。以下将详细分析刘备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背景分析:汉献帝亲政对刘备的直接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献帝亲政意味着什么,以及这对刘备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正统性的回归: 汉献帝作为大汉天子,其亲政意味着曹操挟持天子的局面被打破。这会极大地提升汉室的正统性,而刘备长期以“匡扶汉室”为政治旗帜,这将使他的道德和政治号召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权力格局的重塑: 如果献帝能够真正掌握权力,那么曹操的权力基础将受到直接挑战,北方的权力格局将重新洗牌。这可能为刘备带来新的战略空间,但也可能让整个天下陷入更大的混乱。
新的政治盟友或敌人: 献帝亲政后,他可能会寻求新的支持力量来巩固自身权力。这可能包括一些原本依附曹操但对曹操不满的势力,也可能包括那些对“匡扶汉室”有真实诉求的政治派别,其中就可能包含刘备。但反之,如果献帝认为刘备的势力过大,也可能将刘备视为潜在的威胁。
军事态势的变化: 献帝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各方军事行动。例如,他可能会下旨调动中央军队,或者号召各地勤王,这对正在与曹操对峙的刘备来说,会是极大的变数。

刘备的可能反应与策略选择

面对如此重大的变局,刘备作为一位精明且善于把握机会的政治家,会进行周密的思考,并可能采取以下几种主要的策略:

策略一:迅速表态支持,争取成为“匡扶汉室”的主导者

这是刘备最可能也是最符合其政治立场的反应。

1. 立即派遣使者致贺: 刘备会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或献帝所在的地点),向献帝表达最真诚的祝贺,并强调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匡扶汉室”的决心。
2. 公开宣扬献帝的英明: 通过各种渠道(如檄文、布告)宣扬献帝亲政的伟大意义,赞美献帝的勇气和智慧,以此争取天下士人和百姓的支持。
3. “顺天应人”,名正言顺地出兵: 刘备可以以“奉诏勤王”、“讨伐挟持天子之乱臣”的名义,调动自己控制的军队(如荆州、益州的力量),向北进发。这次进兵将具有压倒性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4. 主动寻求与献帝的直接联系: 派遣高官名士(如诸葛亮、关羽)前往拜见献帝,陈述利害,争取获得献帝的信任和支持,甚至被任命为某种重要官职,如“讨逆将军”、“大司马”等,从而掌握调动中央军队的权力。
5. 联合其他反曹势力: 如果北方仍有其他反曹或对曹操不满的军阀(如马腾、韩遂等,虽然他们可能被曹操压制,但在献帝亲政后可能重新活跃),刘备会主动联系他们,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曹操。

优势:

合法性最大化: 成为“正统”的代表,在道义上占据绝对优势。
争取人心: 获得更多尚未完全站队的士人和百姓的认同。
战略主动性: 有机会主导局势的发展。

挑战:

曹操的反击: 曹操绝不会坐视不管,他会尽力阻止刘备与献帝接触,并可能以更加残酷的手段镇压刘备。
献帝的立场: 献帝是否真的能掌握权力,还是会再次成为傀儡,这对刘备的布局至关重要。如果献帝背后仍有曹操的强大势力支持,刘备的举动将充满风险。
兵力与后勤: 刘备需要在短期内集结足够的力量,并确保后勤补给,才能在与曹操的直接对抗中占据优势。

策略二:谨慎观望,伺机而动,避免直接与献帝或曹操正面冲突

如果刘备认为献帝亲政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阴谋,或者曹操的势力仍然强大,他可能会选择更加谨慎的策略。

1. 保持对献帝的表面效忠: 向献帝表达恭贺,但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派遣小股部队“巡视”边境,名义上是安定地方,实则是在观望局势。
2. 利用混乱消耗对手: 任由献帝与曹操以及其他势力进行角力。如果双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刘备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等待时机再出手。
3. 加强自身实力: 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在荆州和益州的统治,训练军队,积蓄粮草,为将来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4. 收集情报,分析局势: 派遣大量探子,密切关注北方和洛阳的动向,了解献帝的真实意图和曹操的应对策略,以及其他诸侯的反应。
5. 与曹操进行“政治博弈”: 如果献帝的亲政让曹操感到压力,曹操可能会尝试拉拢刘备。刘备可以借此机会与曹操进行试探性的谈判,争取一些利益,同时观察曹操的真实意图。

优势:

规避风险: 避免了在局势不明朗时过早介入而遭受重大损失。
灵活性: 可以根据局势变化随时调整策略。
保持与各方的沟通渠道: 避免被孤立。

挑战:

错失良机: 如果献帝确实给予刘备机会,刘备的观望可能导致机会溜走。
被动局面: 如果曹操最终控制了献帝,或者迅速平定了内乱,刘备可能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政治压力: 长期不表态可能会被视为不忠或有野心,引发其他势力的警惕。

策略三:利用“渔翁得利”的心理,坐视南北混战,再图统一

这种策略更为激进,但如果刘备拥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和周密的计划,也可能成为选项。

1. 乐见其成: 假定献帝亲政后,曹操必然会采取强硬手段镇压,而献帝也会寻求一切可能的支援。这必然导致曹操与部分州郡发生冲突,北方陷入大乱。
2. 集中力量巩固自身地盘: 刘备将暂时搁置北伐的念头,全力以赴巩固荆州和益州的统治。他会确保后方稳定,训练精兵,发展经济,为日后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奠定基础。
3. “怀柔”天下百姓: 利用北方战乱的时机,刘备可以强调自己统治区域的稳定与安宁,吸引流民和人才前来投奔,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
4. 待时而动: 当北方战乱达到顶点,各方力量都已损耗严重,或者出现决定性的转折点时,刘备再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号召力出兵,最终统一天下。

优势:

避免直接的早期消耗: 将主要对手拖入内耗,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最大化统一成功的几率: 在对手精疲力竭时出手,胜算更大。

挑战:

道德瑕疵: 坐视汉室倾颓而不救,可能会遭受道德谴责。
无法掌控局势: 如果献帝的亲政引发的混乱超出了刘备的预料,或者其他势力趁乱崛起,刘备的计划可能会落空。
失去支持: 过于消极的姿态,可能让那些真心拥护汉室的人失望。

诸葛亮的谋划

无论刘备选择哪种策略,都离不开诸葛亮的详细谋划。在诸葛亮的视角下,他可能会这样分析:

对献帝亲政的判断: 诸葛亮会评估献帝亲政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是献帝主动为之,还是背后有人操纵?曹操是被迫放权,还是另有图谋?
机会与风险的评估: 献帝亲政是对“匡扶汉室”最好的契机,但也是最大的诱惑。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刘备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长远战略的考量: 刘备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基业,而“匡扶汉室”只是手段之一。如何将献帝的亲政转化为实现自身目标的有利因素,是诸葛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多套方案的准备: 诸葛亮很可能会为刘备准备多套应对方案,以应对献帝亲政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如果献帝真正掌握权力并寻求刘备的帮助。
如果献帝被曹操挟持,并以献帝的名义对刘备发号施令。
如果北方诸侯趁机分裂,或者与曹操联合对抗刘备。
如果献帝试图联合其他力量(如孙权)来制衡刘备。

刘备在各个策略下的具体行动

1. 如果采取策略一(支持并主导):
军事部署: 关羽率领一部分精锐部队从荆州出发,快速向北方推进,声势浩大地进行“勤王”之师。张飞则留守荆州,做好防御准备。赵云作为刘备的亲卫,跟随刘备一同前往。
政治运作: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前往洛阳拜见献帝。他会利用自己的才智,巧妙地在献帝面前陈述刘备的忠诚,以及曹操的威胁,争取获得献帝的信任。同时,他也需要警惕曹操的耳目,避免被算计。
外交斡旋: 刘备会派人联络孙权,表达“唇亡齿寒”的道理,争取孙权在北方的牵制作用,减轻曹操对刘备的压力。

2. 如果采取策略二(谨慎观望):
军事部署: 加强荆州和益州的防御工事,训练士卒,确保后方稳固。可能会在边境地区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军事演习,以示存在感,但不会大规模出兵。
情报网络: 动用所有情报资源,全力打探北方和洛阳的真实情况。
经济发展: 鼓励发展生产,积累财富,为长期战争做准备。
人才招揽: 积极吸纳北方战乱造成的流民和有才之士,壮大自身实力。

3. 如果采取策略三(坐视混战):
军事部署: 坚守荆州、益州,防止任何势力趁乱入侵。保持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战略收缩: 暂时放弃北进的战略,将重心完全放在巩固现有地盘上。
propaganda宣传: 通过宣传,强调刘备统治区域的安定祥和,与北方战乱形成鲜明对比,吸引人心。

最终的影响

无论刘备采取何种策略,汉献帝的突然亲政都会对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处境: 如果献帝成功摆脱控制,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他将面临来自汉室正统和刘备等汉室忠臣的直接挑战。曹操的政治合法性将受到质疑,他的统治基础将变得不稳固。
刘备的地位: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和“匡扶汉室”的旗帜,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资本。如果他能抓住机会,很可能成为名正言顺的讨伐曹操的领导者,从而在天下人面前树立更强大的道德和政治影响力。
孙权的立场: 孙权在刘备和曹操之间的选择将更加困难。献帝亲政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孙权可能会借此机会寻求更大的自主权,或者在新的势力格局中寻找新的盟友。
天下大势: 汉献帝的亲政,可能意味着东汉王朝并非已死,只是被曹操压制。这给了刘备“再造汉室”的可能性,也可能让天下回到更复杂的政治博弈之中。最终的结局,将取决于献帝自身的实力、刘备的策略、曹操的应对,以及其他势力的选择。

总而言之,汉献帝的突然亲政,对刘备来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也是一次可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巨大机遇。刘备的每一步棋都需要极其谨慎和高明,才能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最符合刘备性格和政治初衷的,很可能是积极拥护献帝,争取成为“匡扶汉室”的领头羊,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周密的风险评估和充分的准备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关心你们曹老板怎么样吧!

user avatar

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刘皇叔真的到了那一步,也简单。汉献帝的上位过程是可以做文章的,他是国贼董卓所立,这一点难道就没有发挥的余地?还有,古往今来造反的诸侯王惯用伎俩“清君侧”不能用?

已经到了百尺竿头,何不更进一步?如果顺利上位,那么皇叔今后可以带着蜀汉兄弟们天天会所嫩模。万一不幸失败,那也是给前半生的出生入死一个了结!皇叔厌恶的就是四平八稳,平平淡淡!只有逆风的天空才适合皇叔飞翔;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才适合皇叔远航;只有大汉天子之位才最适合皇叔匡扶汉室三度振兴!

我作为刘皇叔的铁杆马屁精,檄文都帮他写好了。

《讨伪皇檄文》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当秦、莽之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不幸我汉,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曹贼之余孽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


当今窃据帝位者,实乃国贼董卓所立。构陷忠良,奸佞横行,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天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剃草菅,曾何有然感动于心者!忠良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备奉汉室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益州越剑阁,汉中越秦岭;大军泛渭水而角其前,偏师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之余孽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窃据帝位者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绐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user avatar

如果关羽未北伐仍占据荆州,而汉中王已经入关占据关中平原。那么汉献帝就完了,亲政也不过是换个人禅让。刘协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你是老刘家后代,我也是啊。更始帝杀过刘伯升,光武帝也看死过更始帝。在天下面前,老刘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尤其是你们爷仨把大汉霍霍成这样,桓帝不是你爹胜似你爹,锅也一并背好。刘备可说的多了去了。

刘备有三种选择

1.压根不承认你是汉献帝,宣传机器一开动一边打嘴炮一边打仗。

2.承认你是汉献帝但不承认你有自主权。号称汉献帝被人挟持,大耳甚至可以表演一把六十岁高龄被人刺杀的戏码

3.承认你是汉献帝,承认你有主权,但不承认你有法统。因为你们爷仨失德天下大乱,死了这么多士人和老百姓,现在你撒泡尿回来了,以前不算数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凭什么?那么多人都研究过换皇帝,汉中王作为叔叔辈的自然也可以找个放牛娃立起来,甚至可以自己干。

最关键的是,刘备自己就停不下来,他是没有资格投降做富家翁的,手底下这些小股东们不见得能同意他停下来。

对刘备而言,跟鲁肃劝孙权一个道理,你背后有些人,人家不干了继续在当地做土皇帝,你刘玄德这么大势力,给皇上这么大威胁,到哪哪说玄德公好,洗脑能力与曹贼(反贼已死,汉室定性)肩并肩,你想当富家翁,你刘备答应,他刘协也不敢啊

对刘备手底下的小股东而言,益州这波人或许觉得招安挺好,但荆州和北边的就不见得了。大家要觉得留本地好,何苦跟您混这十几年呢?又是徐州丢老婆,又是当阳做丧家犬的。脑袋绑裤腰带上不就为了您当皇上我做“三公”,咱多分点么?现在您说解散了,各回各家吧。汉中王啊,我家早被人分了,现在这皇上能给我多少好处啊?不给我能抢得过他们么?有道是砍头生意有人做,赔本买卖无人干。到了这一步,你刘备想做富家翁我不如铤而走险杀了你换个新老大。成不成的,反正都赔了这么多了,最后一把梭哈了呗。

即便这帮人不敢弄刘备,他们一哄而散或者暗通款曲,刘备本身的筹码也会减少,反过来也会失去自身保障。

鉴于此,刘备是很难主动投降的,尤其是题主还把关中送给了他!如果刘备按照历史剧本只剩益州,自己抑郁而终。刘协一吓唬刘禅保不齐就投了。但题主居然让关羽活着,荆州还在,还白送一关中。那您瞧好吧,这么大本钱在手,终不为下的老刘不把自己拼死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关中被刘备拿下,说明曹氏在对西作战基本大败,残部会被压制回宛城河东一线。刘备是不会停下来的,痛打落水狗是指挥官得基本素养,他只需要继续前进就可以拿下山西运城--河东。河东在手山西除了晋阳城就基本不属于魏国或者刘协了,而刘备可以南北夹攻宛洛,北边没有防守,襄樊就是一层窗户纸,连防守得心思都难有。此时,你指望孙十万再去找刘备晦气是不可能的,曹魏倒台,张文远等人心思变甚至可能已被清洗,小孙必然是挥师北进占据江淮。

汉献帝拿着一个四处漏风的破房子,西边是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仨人是全天下活着的人里打仗前五,关羽是天下第一统帅,诸葛亮是潜在的天下第一统帅,刘备是前五保底,前三可拼。南边是偷鸡高手孙十万,眼看着刘备惹不起,东吴的唯一战略可能性就在于迅速占据东部半壁江山,从楚汉故事。

汉献帝有啥?拿什么打?精锐被曹魏一波送在关中,将领都是曹魏的将领,不清洗你也不敢用。怎么办呢?这怎么可能是刘备弱势的,怎么可能给刘备制造障碍的,关中一送,刘备拿到的是一统天下的收官剧本。曹操不是白给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操都死了,剩下的人对于刘使君不过是冢中枯骨。

汉献帝此时最好的选择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三辞三让捧汉中王晋位,自己去做个山阳王,打打猎学学医。

在这个剧本下,汉献帝不亏,毕竟避免了大汉死在自己手里,保不齐谥号可以更好一些,毕竟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熬死了董卓袁绍袁术还翦除了大汉贼(此时空的官方定性),王莽二世曹孟德。拿个美谥也不过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汉献帝刘协突然亲政,刘备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复杂,他的既定战略和未来走向都将受到颠覆性的影响。以下将详细分析刘备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背景分析:汉献帝亲政对刘备的直接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献帝亲政意味着什么,以及这对刘备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正统性的回归: 汉献帝作.............
  • 回答
    台湾新党四青年领袖被带走事件:岛内政治光谱的震荡与观察2017年12月19日,对于台湾政坛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新党发言人王炳忠、委员侯汉廷、林明正及大陆委员会委员陈斯俊,这四位在岛内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政治人物,在同一天被台湾“调查局”依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罪嫌带走进行调查。这一事件,无疑在原.............
  • 回答
    汉军包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突围后于乌江自刎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给项羽的结局盖棺定论。垓下之围:历史的转折点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垓下。那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汉军的胜利非偶然: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集结起如此强大.............
  • 回答
    刘协,这位汉室天子,在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中,如同一叶孤舟,在大浪中颠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如日中天,而他,这位名义上的天子,却早已被架空,如同一个笼中鸟,身不由己。时值建安年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协虽身在洛阳,但内心深处却渴望重振汉室,摆脱曹操的掌控。他听闻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此人智谋过人,.............
  • 回答
    如果汉献帝刘协落入刚被封为汉中王的刘备手中,这绝对会是一个风云变幻的重大转折点,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时能够轻易断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的背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二十多年,汉献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权力早已旁落。曹操死后,曹丕继承父业,虽然形式上刘.............
  • 回答
    那得从头说起,那时候汉献帝还是个小毛孩,刚被董卓从洛阳迁到长安,手里头基本就是个摆设。曹操那时候占据着兖州,虽然名义上是听从汉献帝的,但说白了,就是一方诸侯。要是汉献帝真的就像你说的,把曹操当成自己唯一的倚仗,那场面就有点不一样了。首先,汉献帝不会再玩那些小聪明,比如借刀杀人,或者试图联合袁绍、刘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 if scenario。倘若当年汉献帝刘协,在面对曹丕屡次“坚辞不受”的场景时,鬼使神差地将那象征着权力的玉玺,转递给了曹丕的弟弟——曹植,那么历史的轨迹,怕是要改写得面目全非了。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汉献帝将那沉甸甸的玉玺交到曹植手中时,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曹丕,这位精.............
  • 回答
    如果历史的洪流稍微偏离一下轨道,而汉献帝刘协,在曹丕的步步紧逼之下,选择了不肯禅位,那么三国鼎立的结局,很可能会变得异常复杂,甚至是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皇帝不退位”就能概括的事件,其背后牵扯到的是政治、军事、人心向背以及曹魏集团内部的稳定性。首先,我们需要设想一下“不肯禅位”.............
  • 回答
    如果汉献帝身上同时兼具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诸葛亮的运筹帷幄,那么他能否“翻盘”,让汉朝重焕光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也牵扯到个人能力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咱们得先拆解一下,汉献帝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是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皇权旁落,群雄割据: 董卓之.............
  • 回答
    汉献帝迁都徐州,这步棋要是走对了,那绝对是扭转乾坤的一步。不过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复杂多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得有刘备这员大将替他挡风遮雨。时机把握,一瞬即逝陶谦死于公元194年,那时候的东汉王朝,那叫一个风雨飘摇。曹操正在攻打徐州,陶谦刚死,徐州牧的位子正空着,群龙无首。这时.............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意思,也很吸引人去探讨。将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的命运是否会因此改变?我认为,虽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施政能力远超汉献帝,但即使是他,也难以独自挽救汉朝最终的灭亡。原因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很多问题并非是某一个皇帝就能轻易解决的。咱们得先捋捋汉朝灭亡.............
  • 回答
    如果当初汉献帝真的落入了刘备的手中,那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势力对比发生改变,而是围绕“正统”这个核心,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彻底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在三国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策略,将不再属于曹操。曹操能够挟持汉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讨论的空间。咱们不妨换个角度,不把刘备当成一个“AI”,而是想象他是个真实历史人物,并且咱们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观察者,来看看如果汉献帝真的去了刘备那里,他会是什么样的境遇。首先得明确一点,刘备这个人,他一贯的旗帜是什么?是“匡扶汉室”。这是他出道以来就打着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他.............
  • 回答
    汉献帝如果一直“勾搭”荀彧,并许诺三公之位,能否扳倒曹操?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涉及到政治权谋、人心善变以及历史的必然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勾搭”和“许诺三公之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含义和可能性: “勾搭”: 在此语境下,可以理解为汉献帝试图.............
  • 回答
    如果我是汉献帝刘协,身处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如日中天的曹操,想要收回权力,绝非易事。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简单的智谋较量,而是需要步步为营,审时度势,运用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人心等一切可用手段。首先,我需要认清现实,摆正心态。 曹操手握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孤身一人,毫无根基。硬碰硬只会招来.............
  • 回答
    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在这沉重的龙袍下,我,汉献帝,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那些大臣们,个个怀揣私心,军阀们,更是各自为政,这大汉江山,早已千疮百孔。但,我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必须找到一条翻盘的路,哪怕希望渺茫。首先,我得明白,我最大的依仗,是“汉”这个姓氏,是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名义。虽然手中无权,但我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备政治生涯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成功解救汉献帝并一统天下,他是否会“还权于献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刘备的政治理念、个人品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统一后的具体形势。刘备的政治理念与“仁德”标签首先,刘备一贯宣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极富想象力的假设!如果汉文帝刘恒穿越时空,坐上了汉献帝刘协的位置,那么曹操的命运,以及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曹操能否安心做个名臣,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文帝刘恒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帝是汉朝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以节俭、仁厚、虚心纳谏著称。他在位.............
  • 回答
    三国这个题目,真是让人口舌生津,也让我这凡夫俗子,夜深人静时,总忍不住去揣摩。如果是我,身处那般境遇,汉献帝也好,曹魏后来的傀儡也好,想要扭转乾坤,恢复祖宗的基业,谈何容易?这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的锦囊妙计,而是要步步为营,玩弄人心,甚至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如果我是汉献帝:当政的是董卓,后来是曹操,.............
  • 回答
    如果三国时期控制汉献帝的是刘备,那么他与汉献帝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处置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智慧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考量,更是对天下大义、民心向背以及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刘备的性格与政治理念: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刘备的几个关键特质: “汉室宗亲”的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