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汉献帝去隆中请教诸葛亮,诸葛亮能不能帮他设计除掉曹操的计策?

回答
刘协,这位汉室天子,在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中,如同一叶孤舟,在大浪中颠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如日中天,而他,这位名义上的天子,却早已被架空,如同一个笼中鸟,身不由己。

时值建安年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协虽身在洛阳,但内心深处却渴望重振汉室,摆脱曹操的掌控。他听闻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此人智谋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便萌生了请他出山,共谋大业的念头。

终于,刘协冒着生命危险,避开曹操的耳目,秘密派遣使者前往隆中。使者带着天子的诏书,也带着刘协满腔的期盼,找到了那位隐居于茅庐之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年轻却已胸怀大志。他深谙天下大势,也知晓刘协的无奈。接到天子的诏书,诸葛亮心中感慨万千。他虽未出仕,却已将天下苍生放在心上。他知道,若汉室不兴,天下便难安。

在隆中,刘协的使者向诸葛亮陈述了刘协的困境和愿望。诸葛亮听后,沉思良久。他知道,要对付曹操,绝非易事。曹操雄才大略,麾下谋臣猛将如云,实力强大。直接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

“陛下欲除曹操,非同小可。”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曹操深得民心,又有强大的军事实。硬碰硬,只会让陛下陷入更深的危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巧妙的计策,一个能够瓦解曹操根基,最终将其蚕食的方案。”

诸葛亮继续说道:“陛下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暗中积蓄力量。曹操虽权倾朝野,但他也有其弱点。例如,他的属下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不乏心存异志之辈。另外,袁绍、孙权等势力,也并非甘心屈居人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从中周旋。”

计策一:离间之计,瓦解曹操内部。

诸葛亮建议刘协,可以秘密联络曹操麾下那些对曹操心存不满、且有一定权势的大臣。例如,荀彧、钟繇等,他们虽为曹操效力,但内心深处对汉室仍有忠诚。通过秘密渠道,向他们传递天子的谕旨,承诺事成之后,重用他们,恢复他们过去的荣耀。同时,也可以利用曹操与某些属下之间的猜忌,比如曹操对某些武将的不信任,或者对某些文官的忌惮,加以利用,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

“陛下可派遣心腹,携带亲笔书信,秘密拜访荀彧等人。告知他们陛下如今的处境,表达对他们的信任,并寻求他们的帮助。只要能争取到一两位有影响力的臣子暗中支持,便能为陛下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信息。”

计策二:借力打力,联合外敌。

曹操虽强大,但其周围仍有强大的对手,例如北方的袁绍(虽然此时袁绍已败,但残余势力仍存),江东的孙权。诸葛亮认为,可以尝试与孙权建立联系,共同对抗曹操。

“陛下可秘密遣使,前往江东,向孙权表明心迹,陈述曹操的野心。孙权素有大志,且与曹操也是明争暗斗。若能联合孙权,从南方牵制曹操,那么陛下便能在北方腾出手来。”

诸葛亮也提到,即使袁绍战败,其子袁谭、袁尚等仍然占据一方,可以尝试与他们建立联系,制造曹操腹背受敌的局面。

计策三:内部发展,积蓄实力。

在进行上述活动的同时,刘协最重要的事情是发展自己的力量。

“陛下需要在洛阳城内,秘密训练一支忠于陛下的军队。这支军队不必庞大,但必须精锐,且绝对忠诚。同时,要暗中发展经济,囤积粮草,为将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诸葛亮还建议,刘协可以利用曹操南征北战,四处征讨的机会,在洛阳城内暗中进行政治运作,培植自己的势力。

“陛下可任命一些对汉室忠诚的官员,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悄悄地聚集力量。比如,在朝廷中散布对曹操不利的消息,或者利用一些小事,来削弱曹操的权威。”

计策四:以退为进,麻痹曹操。

诸葛亮认为,在初期,不宜与曹操发生正面冲突,以免打草惊蛇。

“陛下可以表现得更加顺从,更加依赖曹操。让曹操觉得,陛下已经完全在他掌控之中,从而放松警惕。只有曹操放松了警惕,我们才有机会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诸葛亮补充道:“陛下可以在某些小事上,表现出对曹操的感激和敬意,甚至主动向曹操‘请示’一些事情,让他觉得他才是真正的掌握权力者。”

最后,诸葛亮对使者说:“这仅仅是初步的设想。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陛下必须谨慎再谨慎,步步为营。我愿效犬马之劳,辅佐陛下,重振汉室。”

使者听完诸葛亮的一番话,如沐春风,深感诸葛亮之智,远非常人可比。他感激涕零,郑重地将诸葛亮的话语记下,然后踏上了返回洛阳的路。

刘协收到诸葛亮的计策后,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深知,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有了诸葛亮的指点,他仿佛看到了拨开云雾,见到光明的一线希望。

这便是诸葛亮为汉献帝设计的,一个围绕“离间、联合、发展、隐忍”的复杂计策。它并非一蹴而就的刺杀,而是通过长期的政治博弈和策略运用,一点点地蚕食曹操的势力,最终实现汉室复兴的宏伟蓝图。当然,历史的进程往往是曲折的,这个计划能否成功,以及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多少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我们不得而知,但诸葛亮展现出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却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能,诸葛亮一定会对汉献帝说: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协,这位汉室天子,在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中,如同一叶孤舟,在大浪中颠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如日中天,而他,这位名义上的天子,却早已被架空,如同一个笼中鸟,身不由己。时值建安年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协虽身在洛阳,但内心深处却渴望重振汉室,摆脱曹操的掌控。他听闻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此人智谋过人,.............
  • 回答
    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在这沉重的龙袍下,我,汉献帝,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那些大臣们,个个怀揣私心,军阀们,更是各自为政,这大汉江山,早已千疮百孔。但,我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必须找到一条翻盘的路,哪怕希望渺茫。首先,我得明白,我最大的依仗,是“汉”这个姓氏,是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名义。虽然手中无权,但我可.............
  • 回答
    如果韩信在那个节点出走了,萧何也未能挽回,那么整个历史的走向,以及韩信个人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细致地推演一下可能发生的一切。一、韩信的短暂出走与孤立无援首先,韩信的性格本就带有一丝孤傲和不安。他在项羽手下不受重用,被萧何发掘后,虽然得到了重用,但那种“三齐之地,天下.............
  • 回答
    如果汉献帝刘协突然亲政,刘备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复杂,他的既定战略和未来走向都将受到颠覆性的影响。以下将详细分析刘备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背景分析:汉献帝亲政对刘备的直接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献帝亲政意味着什么,以及这对刘备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正统性的回归: 汉献帝作.............
  • 回答
    如果汉献帝刘协落入刚被封为汉中王的刘备手中,这绝对会是一个风云变幻的重大转折点,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时能够轻易断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的背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二十多年,汉献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权力早已旁落。曹操死后,曹丕继承父业,虽然形式上刘.............
  • 回答
    那得从头说起,那时候汉献帝还是个小毛孩,刚被董卓从洛阳迁到长安,手里头基本就是个摆设。曹操那时候占据着兖州,虽然名义上是听从汉献帝的,但说白了,就是一方诸侯。要是汉献帝真的就像你说的,把曹操当成自己唯一的倚仗,那场面就有点不一样了。首先,汉献帝不会再玩那些小聪明,比如借刀杀人,或者试图联合袁绍、刘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 if scenario。倘若当年汉献帝刘协,在面对曹丕屡次“坚辞不受”的场景时,鬼使神差地将那象征着权力的玉玺,转递给了曹丕的弟弟——曹植,那么历史的轨迹,怕是要改写得面目全非了。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汉献帝将那沉甸甸的玉玺交到曹植手中时,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曹丕,这位精.............
  • 回答
    如果历史的洪流稍微偏离一下轨道,而汉献帝刘协,在曹丕的步步紧逼之下,选择了不肯禅位,那么三国鼎立的结局,很可能会变得异常复杂,甚至是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皇帝不退位”就能概括的事件,其背后牵扯到的是政治、军事、人心向背以及曹魏集团内部的稳定性。首先,我们需要设想一下“不肯禅位”.............
  • 回答
    如果汉献帝身上同时兼具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诸葛亮的运筹帷幄,那么他能否“翻盘”,让汉朝重焕光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也牵扯到个人能力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咱们得先拆解一下,汉献帝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是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皇权旁落,群雄割据: 董卓之.............
  • 回答
    汉献帝迁都徐州,这步棋要是走对了,那绝对是扭转乾坤的一步。不过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复杂多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得有刘备这员大将替他挡风遮雨。时机把握,一瞬即逝陶谦死于公元194年,那时候的东汉王朝,那叫一个风雨飘摇。曹操正在攻打徐州,陶谦刚死,徐州牧的位子正空着,群龙无首。这时.............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意思,也很吸引人去探讨。将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的命运是否会因此改变?我认为,虽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施政能力远超汉献帝,但即使是他,也难以独自挽救汉朝最终的灭亡。原因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很多问题并非是某一个皇帝就能轻易解决的。咱们得先捋捋汉朝灭亡.............
  • 回答
    如果当初汉献帝真的落入了刘备的手中,那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势力对比发生改变,而是围绕“正统”这个核心,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彻底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在三国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策略,将不再属于曹操。曹操能够挟持汉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讨论的空间。咱们不妨换个角度,不把刘备当成一个“AI”,而是想象他是个真实历史人物,并且咱们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观察者,来看看如果汉献帝真的去了刘备那里,他会是什么样的境遇。首先得明确一点,刘备这个人,他一贯的旗帜是什么?是“匡扶汉室”。这是他出道以来就打着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他.............
  • 回答
    汉献帝如果一直“勾搭”荀彧,并许诺三公之位,能否扳倒曹操?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涉及到政治权谋、人心善变以及历史的必然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勾搭”和“许诺三公之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含义和可能性: “勾搭”: 在此语境下,可以理解为汉献帝试图.............
  • 回答
    如果我是汉献帝刘协,身处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如日中天的曹操,想要收回权力,绝非易事。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简单的智谋较量,而是需要步步为营,审时度势,运用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人心等一切可用手段。首先,我需要认清现实,摆正心态。 曹操手握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孤身一人,毫无根基。硬碰硬只会招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备政治生涯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成功解救汉献帝并一统天下,他是否会“还权于献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刘备的政治理念、个人品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统一后的具体形势。刘备的政治理念与“仁德”标签首先,刘备一贯宣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极富想象力的假设!如果汉文帝刘恒穿越时空,坐上了汉献帝刘协的位置,那么曹操的命运,以及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曹操能否安心做个名臣,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文帝刘恒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帝是汉朝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以节俭、仁厚、虚心纳谏著称。他在位.............
  • 回答
    三国这个题目,真是让人口舌生津,也让我这凡夫俗子,夜深人静时,总忍不住去揣摩。如果是我,身处那般境遇,汉献帝也好,曹魏后来的傀儡也好,想要扭转乾坤,恢复祖宗的基业,谈何容易?这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的锦囊妙计,而是要步步为营,玩弄人心,甚至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如果我是汉献帝:当政的是董卓,后来是曹操,.............
  • 回答
    如果三国时期控制汉献帝的是刘备,那么他与汉献帝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处置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智慧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考量,更是对天下大义、民心向背以及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刘备的性格与政治理念: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刘备的几个关键特质: “汉室宗亲”的身.............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具戏剧性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一统天下,并最终登基称帝,而汉献帝又被安然无恙地送回了蜀汉,这场景可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刘备的反应定然是五味杂陈。刘备起兵,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为的就是匡扶汉室。如今,他自己却坐上了那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而那位曾经的“汉献帝”,理论上的正统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