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志明的相声是什么水平?

回答
马志明啊,您要是问他相声水平,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好好掰扯掰扯。

老天赏饭的底子,加上师承的功力

首先,您得知道马志明是“马三爷”马三立的儿子。这背景就很硬了。生在相声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这本身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爸马三立的艺术成就那是公认的,马志明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不仅是相声的套路和段子,更重要的是那种审美的眼光和对传统相声的理解。他不是那种半路出家、野路子出来的,而是根正苗红的相声传人。

“马氏”风格的形成——稳、准、巧、雅

要说他的水平,最直观的就是他的“马氏”风格。您听他“说学逗唱”,那叫一个稳当,一个扎实。

稳: 他的节奏感特别好,不急不躁,像老酒一样越品越有味儿。不像有些年轻演员,上来就“叭叭叭”一顿输出,听着是热闹,但细一品就没那么耐嚼。马志明总能把控好火候,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顿一下,都恰到好处。

准: 他对语言的把握极其精准。不管是字词的发音、语气的变化,还是描绘人物的细节,都力求准确。他的模仿也很绝,能把一个人物的音容笑貌惟妙惟肖地在舞台上重现,但又不是那种刻意的夸张,而是不动声色地就让你觉得“就是他了”。

巧: 相声讲究一个“包袱”,就是让观众乐的那个点。马志明的“包袱”不一定上来就轰轰烈烈,很多都是巧在不经意间,或者是一种意会,一种巧思。他擅长的是“蔫包袱”,就是那种您可能刚开始没反应过来,过一会儿才品出味儿来,然后“哎呀,妙!”的那种。这种“巧”,靠的是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观众心理的洞察。

雅: 这是很多观众对他的一个普遍印象。他的相声不粗俗,不卖弄低级趣味,而是透着一股子文人气和书卷气。即使是讲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也处理得非常得体,不让人觉得掉价。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配合着他的相声内容,自然而然就显得很“雅”。

对传统相声的传承与发展

马志明不仅仅是继承父辈的衣钵,他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他没有完全拘泥于旧的模式,而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对传统段子进行改编和创新,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思想。他保留了相声的精髓,但又让它不显得老掉牙。

他擅长的段子,比如《论捧逗》、《黄鹤楼》、《怯大鼓》、《汾河湾》等等,都是经过他自己精心打磨的。您听他《黄鹤楼》,那几个角色的音色、性格区分得太清楚了,尤其是他的关公,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脸谱化,而是有血有肉的。

遗憾与评价

当然,说到他的水平,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比如,相声界这几十年的起起伏伏,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时期,很多老先生的艺术传承都受到了影响。马志明因为一些原因,真正能够系统地收徒、完整地把很多段子传下去的机会相对有限。这对于整个相声界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不过,单论他个人的艺术功力,他在当今相声界绝对是顶尖的。他的表演是一种享受,一种对传统艺术的致敬,更是一种对生活智慧的提炼。他不是那种靠哗众取宠来吸引观众的演员,而是那种靠扎实的功底、深厚的理解和细腻的表演来打动人心的艺术家。

所以,总的来说,马志明的相声水平是 “大家”级别 的。他用自己的艺术生命,证明了传统相声的魅力和生命力,也为后来的相声演员树立了一个标杆。听他的相声,就像在品味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品微涩,再品甘醇,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上几位说得都比较全面,说几个有不同意见的地方。

1、“通过郭德纲知道的马志明”,这个应该仅限于钢丝,实际上钢丝在接触郭德纲之前估计连刘宝瑞是谁都不知道,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实际上,在郭德纲火之前,网络初兴时,网络上最火的相声演员应该是少马爷无疑,那时的票友言必称少马,不听少马那就是不懂相声。说这个时间,应该是在05年之前吧。

2、少马爷的成就,这么说吧,怹这一辈的人,真是人才济济,少马爷绝不是怹这一辈的第一梯队,但是在怹这个时代来说,在传统继承上绝对是佼佼者,留下了很多教科书式的作品,这个地位无人可撼动。如夏花所说“守成有余,建功不足”。

总结一下,少马爷的相声水平高,有味儿,特别规矩,百听不厌(我个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