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是“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这确实是挺值得去探究的一个问题,你会发现,同样是分享一段经历,有的人能讲得绘声绘色,有的人说起来却很没意思;同样是分享一部电影,有的人描述完你会立刻产生想去看的冲动,有的人却能把一部有意思的电影也说得特无聊。
当然了,我想会点进这个问题来看的朋友,可能不仅仅关心“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还想知道“怎么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简单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主要):提升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幽默感。其中,幽默感对应“同样一件事情,怎么表达得更有趣”;知识储备对应“怎么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思维能力对这两者都有帮助。
但不管是哪一种目的,其实都是和设计产品相通的。当你想着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的时候,你的目的可能是推荐、说服、让对方在某件事情上理解和认同自己等等,这时候你所希望向对方传达的那个信息就是你的产品;而当你想着怎么又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的时候,你的目的可能是获得对方的好感度,所以你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就是产品。而你的目标受众,不管是和你聊天的人也好,还是演讲或者展示的听众也好,就是你的目标用户。
产品思维的核心是什么?是同理心,是用户导向。你要让你的产品受得喜爱,那就要帮人家解决问题;于是你就需要考虑:是谁的问题?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产品需求分析的三要素:用户、需求、场景。
而表达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让你说的话引起对方的兴趣,那就不能只顾自己说,而需要考虑:听的人是谁?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已经知道的信息有哪些?不知道的有哪些?(用户)不知道并且有兴趣知道的有哪些?(需求)他现在的情绪和状态如何,正在从事什么活动?(场景)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用户的痛点。什么是痛点?就是现状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而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表达应该能缩小听众的已知(现状)和未知且想知(需求)之间的差距。有的人反反复复说一些没有营养的话、或者对方早就知道的事情,不能给对方带来任何信息增益,这是没用的产品;有的人喜欢自顾自说,哪怕对方明显不感兴趣也说个不停,这是不考虑用户需求;还有的人,虽然说的也是对方有兴趣知道的内容,但是要么说得对方听不懂,要么说得太无聊,这是找到了痛点却没有提供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用产品思维去表达,关键在于,你需要理解目标受众的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欲知信息(抓住痛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满足痛点)。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不妨借鉴用户体验五要素。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其实是会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路,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受众、商业目标等宏观战略问题,然后再决定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或者呈现哪些内容,之后再是产品的交互设计、界面呈现和视觉效果。
而构建一段表达,其实也可以遵循同样的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