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深圳一公司员工在年会抽中 365 天带薪假期,休假和折现你会怎么选?

回答
这事儿,放谁身上那都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365天带薪假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等于直接送你一整年工资,还能名正言顺地不干活,简直是人生巅峰的体验。

我是谁?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族,每天辛辛苦苦搬砖,梦想着何时能攒够钱,潇洒地去环游世界,或者在家宅着,什么都不做,就看着窗外发呆。所以,当听说深圳有这么个公司,年会还能抽中一整年的带薪假期,我那个羡慕嫉妒恨啊!脑子里已经开始疯狂地盘算着,这假期怎么花才最值!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摆在眼前,真让我碰上了,我到底会怎么选呢?是老老实实地休假,还是把这“天降横财”给“变现”?这可是个大问题,我得好好掰扯掰扯。

第一种选择:老老实实休假,享受“一年不工作”的终极梦想!

说实话,我心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休!必须休!

想当年我刚毕业,那会儿的精力值和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满格。那时候如果能有这么一年假期,我绝对会规划得满满当当。

环游世界,看遍山川湖海: 终于不用挤着法定节假日去人挤人,可以慢慢地、悠闲地,去那些一直想去却没时间去的地方。从中国的西南秘境到欧洲的古老小镇,再到非洲的草原,南美的雨林,亚洲的异域风情……一年时间,足够我深入体验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是走马观花。可以学习当地的语言,品尝地道的食物,和当地人交朋友,记录下属于我自己的旅行日记。
沉浸式学习,技能升级: 我一直对烹饪很感兴趣,但平时上班没时间学。一年假期,我可以报个长期的烹饪课程,从基础学起,把法餐、意餐、日料都研究个遍。或者,我也可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以便以后去拉丁美洲旅行时能更自在地交流。也可以去学习摄影、绘画,或者任何我一直想培养但被现实搁置的爱好。
陪伴家人,享受亲情: 家人永远是重要的。一年时间,我可以陪父母好好地到处走走,给他们做顿顿好吃的,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另一半,或者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游乐园,去博物馆,去体验只有在假期才能有的亲子时光。这种弥足珍贵的时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自我疗愈,身心放空: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压力。一年的假期,可以让我彻底放松下来,回归自然,甚至可以尝试一些静修或者冥想的活动,清理内心的杂念,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未来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

当然,休假也有它的“小麻烦”:

脱离工作,重新适应的难度: 休一年假,回来上班,可能很多流程和技术都更新了,重新跟上节奏可能会有点吃力。但我觉得,如果我好好利用了这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这种“脱节”反而能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
社交圈的“断层”: 同事可能会因为我休假而疏远,或者合作的项目我无法参与。但我相信,真正的朋友和同事,会在我休假期间给予支持,并在我回来后重新建立联系。
时间管理: 一年时间看似很长,但如果规划不好,也可能感觉过得飞快,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所以,我需要提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并且坚持执行。

第二种选择:把假期折现,获得一笔巨款!

虽然我内心更倾向于休假,但把这365天带薪假期折算成现金,那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啊!这笔钱的价值,我得好好想想怎么用才能最大化。

财务自由的跳板: 如果我把这一年的工资折算成现金,这笔钱可能会让我离“财务自由”更近一步。我可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理财,比如购买一些稳健的股票、基金,或者投资房产。让钱生钱,为我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
创业梦想的启动资金: 如果我一直有个创业的念头,这笔钱完全可以作为启动资金。可以开一家自己喜欢的咖啡馆,或者做一家线上教育平台,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
改善生活品质,一次性的大额消费: 比如,用这笔钱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或者买一辆心仪已久的车。这些可以立刻提升我生活品质的大宗消费,也是非常诱人的选择。
更灵活的短期休假: 就算我拿了钱,我依然可以自己规划更短期的、灵活的休假。比如,拿了钱之后,我可以在工作三五年后,自己攒够足够的钱,再请一次比较长的假去旅行,而且这次旅行的质量和深度,可能会因为我提前规划和更有经验而更高。

折现的“风险”和“考量”:

失去“体验”: 折现就意味着我失去了那段“不工作,只享受生活”的独特体验。一年后的我,依然要回归到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这种“空档期”的价值,是用金钱无法完全替代的。
诱惑的消费: 一笔巨款摆在面前,很容易让人冲动消费,把钱花光了,反而失去了它原本能带来的长远价值。
公司政策的限制: 我得弄清楚公司到底允不允许折现,以及折现的比例是多少。有些公司可能只是象征性地给一部分,或者根本不允许。

我的最终决定:

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会倾向于选择休假。

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除了健康,就是时间。尤其是一整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带着薪水的,这种机会简直是绝无仅有的。金钱是可以再次赚取的,但失去的“时间”和“体验”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虽然折现能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它剥夺了我体验人生的机会。我更看重的是那一年里能够实现的精神富足和个人成长。我会把这一年的假期看作是一次“人生升级包”,通过旅行、学习和陪伴家人,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当然,我也会在休假期间,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学习一些理财知识,为我回来工作后的财富增值打下基础。我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自己规划好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所以,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份沉甸甸的“365天带薪假期”,然后把它过成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章。毕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别忘了充实自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销售这样的低工资高奖金的工作,带薪休假没什么用。

不上班只拿底薪,一个月一千多块,都不够自己日常开销,谁愿意?

一些公司防止女员工怀孕,也是这种模式。一旦怀孕了,声称特殊照顾孕妇,不给你干有奖金的活,做一些轻松的,一个月一千多,受不了自己就走了。

带薪休假也是如此,尤其是有房贷,或者家里有孩子要供的。不努力拿奖金根本就活不下去的,白给带薪休假都不会干。

user avatar

其实选什么要看“老板”是哪种人。

如果是一个大方、言出必行的老板,选哪种都可。

如果碰上的是一个猜忌心重、又喜欢沽名钓誉的老板,你还是忘了有这回事儿吧。

有些东西,只是上下配合做一场戏而已,戳穿了对谁都不好。

中国人和老外不大一样,老外讲契约精神,大家是雇佣关系,你老板不守契约,我随时告你。

比如下面这位法国老兄,因为工作太无聊获赔40万。

这位男子名叫德纳赫,他是法国某家香水公司的一名员工,其实他本来是经理的,但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客户然后就被降职了,之后公司就经常给他安排一些特别无聊的工作,有的时候让他管理老板的熨斗、还让人去找正在打高尔夫的老板的儿子等等。
德纳赫每天就仅仅工作10分钟,其余时间就这样被浪费着。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就这样过去了4年,这样的生活让德纳赫觉得自己正在不断的坠向深渊,甚至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德纳赫觉得是公司让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就将公司告上了法庭。当时的时候法庭居然支持德纳赫的想法,判定了公需要赔付德纳赫5万欧元,也就是40万人民币。不过据法国的专家调查研究表示法国像德纳赫一样做着无聊工作的人还有三分之一。

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家天下情节,往往混淆雇佣关系、家族关系。老板把员工当成私有财产,往好了说有人情味,往坏了说家企不分,家长制、一言堂往往层出不穷。

但是有些老板又很自私,需要员工卖命的时候都是兄弟,分果实分蛋糕的时候员工又都是外人。比如“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的刘强东,比如”996福报论“的马云。

年终奖这种真金白银的东西,老板们要往外拿都是很肉疼的。

所以就搞点“365天带薪假期”、“免裁券”这种不要钱的奖项出来,哪怕你获奖了,老板也不用出一分钱。

你真的以为给“365天带薪假期”,员工敢用吗?敢兑现吗?

你今天敢兑现,明天分分钟就不是我的兄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