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杜嘟嘟的母亲节cos道德绑架懂事女的视频?

回答
首先,咱们得捋一捋杜嘟嘟这事儿。网上流传的那个视频,我看了,也听说了不少评论。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利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做法,尤其是在一个孩子明显还没有完全理解父母意图的情况下。

视频里,杜嘟嘟的妈妈用了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付出,特别是在母亲节这天为孩子准备的“惊喜”和辛劳,和孩子的“懂事”程度挂钩。她通过一些话语暗示,如果孩子不够“懂事”,没有达到她所期望的回报,那她之前的付出就好像没有价值一样。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原来我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我需要通过某种行为来“报答”她,否则她就会失望。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母亲节,本意是让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但这个感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一种被强迫的、有压力的回应。当妈妈把自己的爱和付出,变成了孩子需要去“赚取”的“回报”时,这种关系就有点变味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尤其是视频里那个小女孩,她可能还没到能完全理解“付出与回报”这种复杂概念的年纪。 她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妈妈的期待,而这种期待被包装成一种“考验”。如果她做到了妈妈期望的“懂事”,那她就“合格”了;反之,她可能会感到内疚、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辜负了妈妈。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自我认知和安全感的建立,是很不利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而不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妈妈的角度,我能理解她可能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付出的辛苦,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也希望在节日里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回应。 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都会有付出的辛劳,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关怀。但问题在于,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表达,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惹妈妈不高兴,而表现出不自然的“懂事”,但这并非真正的感恩,而是一种应付。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习惯于“表演式”的孝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而且,这种视频的公开传播,也可能对其他正在成长的孩子和父母造成示范效应。如果其他家长觉得这种方式有效,可能会模仿。这无形中会把一种“有偿的爱”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功利化。

我认为更健康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可以适当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辛苦,但重点在于表达“我很爱你,所以愿意为你付出”,而不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必须怎么样回报我”。 孩子可以通过画一张画、说一句感谢的话、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爱,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关键在于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懂事”的标准衡量。

至于“懂事”这个词,在亲子关系中也需要被重新审视。 如果“懂事”意味着孩子要压抑自己的需求、情绪,去迎合父母的期待,那这样的“懂事”可能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顺从,甚至是一种创伤。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应该是能够理解父母的爱,也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感受到安全和被爱。

总而言之,杜嘟嘟妈妈的这个视频,触及了一个很普遍也很有争议的话题:父母如何向孩子表达爱与付出,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感恩。在我看来,用带有“道德绑架”色彩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在母亲节“懂事”,是一种“走偏了”的教育方式。它传递的不是积极的爱与被爱,而是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实情感基础上的亲子关系,而不是建立在“付出回报”的交换逻辑上。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和陪伴,而不是用“枷锁”去束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问如何看待视频,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没看懂,很多人回答如何看待杜嘟嘟。

我扒几个有硬伤的答案吧。

第一个:

您回家赞扬您妈妈当然很好。但杜嘟嘟的视频说的是别人对您妈妈的道德绑架。

比如您正在赞扬您妈妈,母慈子孝。而隔壁李大妈推门而入说,你妈怎么好了?她喂你奶喂到两岁了吗?她是不是纯母乳,一滴奶粉都没喂过你?她打扮自己干什么?这么不会过日子。

当妈了要有母性!你妈不配当妈!

您什么感受,想不想骂李大妈?杜嘟嘟的视频讽刺的,不是对妈妈感恩的你,而是对你妈妈指指点点的李大妈。

果然是没文化,这位答主知道我挂他就沾沾自喜,不看道理不看内容。太缺乏存在感了,得治。


第二个:


杜嘟嘟没立白富美仙女人设。

杜嘟嘟最早的答案也明确说,她是十八线县城教师家庭独生女。如果这样的出身在答主和几个点赞的人眼里是“富”,你们也太可怜了。

至于白和美,杜嘟嘟从来都敢于爆照。最早时候也在个人资料备注过斗鱼号。白不白美不美任网友评论。

不是你们扒出来照片的,是她大方给别人看的。

杜嘟嘟也不是被知乎赶到B站的,她在知乎很受欢迎。顺便玩B站也是顺应潮流。

不知道这位答主是不是被“赶”过,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第三个:

拿ABC的言论攻击D。打拳打得太棒了。

这就像Papi酱孩子随了父姓,前不久女博士抱着孩子自杀,我再拿这两件事攻击这位答主裱脸,一样无逻辑。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网络懂事女孩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但我周围那些唠叨邀功、绑架别人的女性有个共同点:完全不被自己的丈夫重视,却很渴望。

她们反复强调自己伟大,言语打压同性,本质上只是一种求认同,让别人觉得,她们没有那么差。

以“妈妈”这个身份骄傲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只能依靠“妈妈”这个身份来获取自信,在自己的家还抱着自我牺牲式圣母心,那你就太悲哀了。


而那些夸赞“母性”的男生,是不是利益相关,谁也不知道。

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曾经有个男网友抨击我娇气,说我不应该请保姆、不干活,还让老公请假陪同每次产检,让我学习一下网上的温柔姐姐。

那自然是个牺牲了事业,对男人没有任何要求的伟大姐姐。

但是这男网友接下来对我说了什么呢?其实你的条件还是很好的,你有好工作,又年轻,只要稍稍把精力放一些在家庭,就比这个姐姐优秀好多了。

懂事女孩们都应该来看看,这些男网友的认可太不值钱了。他们不过拿你们当跳板,攻击那些“条件好”的女孩罢了,他们的内心不还是把你们当成“大龄便宜货”?


最后还是说一句,懂事女孩们,你们邀功、绑架同性倒也罢了,虽然能恶心到别人,却也没人当回事。

至少善良一点,别绑架自己的孩子。

你们“牺牲”时,并不知道孩子想要“童年的高质量陪伴”还是“晚年的无压力养老”。既然是强行代替决定,出于自愿选择,就不要放贷式育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首先,咱们得捋一捋杜嘟嘟这事儿。网上流传的那个视频,我看了,也听说了不少评论。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利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做法,尤其是在一个孩子明显还没有完全理解父母意图的情况下。视频里,杜嘟嘟的妈妈.............
  • 回答
    如何看待杜嘉班纳创始人发布中文道歉视频?辱华事件对杜嘉班纳这类国际品牌会产生什么影响?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 D&G)创始人 Domenico Dolce 和 Stefano Gabbana 在2018年底发布的涉嫌辱华广告以及之后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当言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
  • 回答
    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设计总监斯蒂芬诺·嘉班纳(Stefano Gabbana)在2018年底被曝出涉及种族歧视和辱华的言论,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发酵过程:1. .............
  • 回答
    杜祥琬院士关于我国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世界先进但没有意义”的论断,无疑触及了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技术层面、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世界先进水平”的含义。我国在煤制油、煤制气技术上的确投入了巨大.............
  • 回答
    看待杜莎夫人蜡像馆扔特朗普蜡像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这是一种艺术与政治的互动,也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蜡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公众性”和“象征性”。它们代表了公众关注的人物,也常常成为公众情感宣泄的载体。当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
  • 回答
    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品牌“辱华”事件,在我看来,是一次令人扼腕的品牌危机,其影响之深远,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公关失误。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导火索: Those Who Don't Eat Your Xiùlián Wèi这一切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18年.............
  • 回答
    杜江的个人票房破百亿,这绝对是华语电影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标志着他从一个备受关注的青年演员,正式迈入了能扛起票房大旗的成熟商业演员行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背后一定有着非常扎实的作品积累和观众缘的沉淀。首先,我们得从他“破百亿”这个数字本身说起。百亿票房,这在过去是少数顶级流量明星才敢想.............
  • 回答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这位菲律宾前总统,以其强硬的铁腕手段和备受争议的言论而闻名于世。其中,他曾多次提及自己“十六岁时就开始杀人”的说法,无疑是他众多惊人陈述中最具冲击力也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字面意义上讲,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如果真的如他所言,在.............
  • 回答
    关于杜海涛和乐华七子被北京理工大学“赶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表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误解。更准确地说,这件事情源于一场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品牌合作活动,其中涉及到了杜海涛和乐华七子的参与,以及一些围绕活动本身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这件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杜江情人节被曝私信女网红这件事,还有他那句“为何那么多人用不存在的垮掉来拆我的家庭”。这事儿一出来,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很多人尤其是粉丝和关注他家庭的人,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事情的开端:情人节的“瓜”事情发生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女网红在.............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签署公告,将菲律宾共产党(CPP)及其武装组织新人民军(NPA)正式列为恐怖组织,这一举动无疑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它,包括其历史背景、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菲律宾.............
  • 回答
    杜嘉班纳辱华事件,无疑给这个意大利奢侈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件事的影响范围,远不止中国国内。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其他国家的民众,还是在其他国家生活的华人华侨,都对这件事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解读。在中国,这件事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当时,从明.............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在2016年首次上任不久后,确实发表了对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极具争议性的言论,称其为“狗娘养的”(putang ina)。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杜特尔特这位新任总统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要理解杜特尔特这个.............
  • 回答
    英国杜伦大学最近调整了其招生政策,不再接受部分中国“985”和“211”高校的申请者,这一举措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杜伦大学的考量、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明确杜伦大学这次调整的背景。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学府,杜伦大学在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穿梭访问这件事,尽量摆脱那些生硬的AI腔调,还原一些更实在的分析。首先,得承认,杜特尔特这趟行程安排得相当有“技术含量”。在中国受到盛情款待、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之后,紧接着就去日本,这可不是简单地“拜访”两个邻居,而是他精明政治手腕的体现。为何是“.............
  • 回答
    金杜律所破产组招聘大量实习生,并以此作为低成本运作模式的说法,在业内并非没有流传。这种做法是否普遍存在,以及是否构成其高薪的秘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律所运营模式与实习生角色:首先要理解,大型律所的运营往往是分层级的,有合伙人、资深律师、普通律师,以及不同阶段的实习生。在很多案件中,尤其.............
  • 回答
    杜特尔特总统曾就菲律宾与中国关系发表过一些颇为引人注目的言论,其中一些表述可能被解读为对两国未来关系走向的“大胆”设想。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言论更多是出于其独特的政治风格和外交策略,而非严肃的政治提议。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言论可能出现的语境。杜特尔特总统以其直率甚至有时显得粗鲁的语言风格而闻名,.............
  • 回答
    莫文蔚身着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 D&G)浴袍拍摄新歌 MV 并将其设为个人社交媒体头像,这一举动确实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要深入理解这场争议,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并细致剖析各方观点和潜在影响。事件本身:表象与背后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鼓励民众枪杀毒贩的做法,确实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他的这种强硬禁毒政策,源于其对菲律宾毒品泛滥问题的深切忧虑,同时也伴随着对人权和法治的严峻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菲律宾长期以来饱受毒品问题的困扰。毒品交易、吸毒以及与此相关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
  • 回答
    关于网传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建平律师疑似转移创始人女儿股份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需要强调的是,在官方定论或可靠证据出现之前,任何关于“转移”的说法都应被视为“传闻”,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以帮助理解此事可能涉及的复杂性: 一、 事件背景与传闻内容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