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杜嘟嘟的母亲节cos道德绑架懂事女的视频?

回答
首先,咱们得捋一捋杜嘟嘟这事儿。网上流传的那个视频,我看了,也听说了不少评论。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利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做法,尤其是在一个孩子明显还没有完全理解父母意图的情况下。

视频里,杜嘟嘟的妈妈用了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付出,特别是在母亲节这天为孩子准备的“惊喜”和辛劳,和孩子的“懂事”程度挂钩。她通过一些话语暗示,如果孩子不够“懂事”,没有达到她所期望的回报,那她之前的付出就好像没有价值一样。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原来我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我需要通过某种行为来“报答”她,否则她就会失望。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母亲节,本意是让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但这个感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一种被强迫的、有压力的回应。当妈妈把自己的爱和付出,变成了孩子需要去“赚取”的“回报”时,这种关系就有点变味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尤其是视频里那个小女孩,她可能还没到能完全理解“付出与回报”这种复杂概念的年纪。 她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妈妈的期待,而这种期待被包装成一种“考验”。如果她做到了妈妈期望的“懂事”,那她就“合格”了;反之,她可能会感到内疚、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辜负了妈妈。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自我认知和安全感的建立,是很不利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而不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妈妈的角度,我能理解她可能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付出的辛苦,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也希望在节日里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回应。 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都会有付出的辛劳,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关怀。但问题在于,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表达,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惹妈妈不高兴,而表现出不自然的“懂事”,但这并非真正的感恩,而是一种应付。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习惯于“表演式”的孝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而且,这种视频的公开传播,也可能对其他正在成长的孩子和父母造成示范效应。如果其他家长觉得这种方式有效,可能会模仿。这无形中会把一种“有偿的爱”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功利化。

我认为更健康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可以适当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辛苦,但重点在于表达“我很爱你,所以愿意为你付出”,而不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必须怎么样回报我”。 孩子可以通过画一张画、说一句感谢的话、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爱,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关键在于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懂事”的标准衡量。

至于“懂事”这个词,在亲子关系中也需要被重新审视。 如果“懂事”意味着孩子要压抑自己的需求、情绪,去迎合父母的期待,那这样的“懂事”可能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顺从,甚至是一种创伤。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应该是能够理解父母的爱,也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感受到安全和被爱。

总而言之,杜嘟嘟妈妈的这个视频,触及了一个很普遍也很有争议的话题:父母如何向孩子表达爱与付出,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感恩。在我看来,用带有“道德绑架”色彩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在母亲节“懂事”,是一种“走偏了”的教育方式。它传递的不是积极的爱与被爱,而是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需要的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实情感基础上的亲子关系,而不是建立在“付出回报”的交换逻辑上。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和陪伴,而不是用“枷锁”去束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问如何看待视频,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没看懂,很多人回答如何看待杜嘟嘟。

我扒几个有硬伤的答案吧。

第一个:

您回家赞扬您妈妈当然很好。但杜嘟嘟的视频说的是别人对您妈妈的道德绑架。

比如您正在赞扬您妈妈,母慈子孝。而隔壁李大妈推门而入说,你妈怎么好了?她喂你奶喂到两岁了吗?她是不是纯母乳,一滴奶粉都没喂过你?她打扮自己干什么?这么不会过日子。

当妈了要有母性!你妈不配当妈!

您什么感受,想不想骂李大妈?杜嘟嘟的视频讽刺的,不是对妈妈感恩的你,而是对你妈妈指指点点的李大妈。

果然是没文化,这位答主知道我挂他就沾沾自喜,不看道理不看内容。太缺乏存在感了,得治。


第二个:


杜嘟嘟没立白富美仙女人设。

杜嘟嘟最早的答案也明确说,她是十八线县城教师家庭独生女。如果这样的出身在答主和几个点赞的人眼里是“富”,你们也太可怜了。

至于白和美,杜嘟嘟从来都敢于爆照。最早时候也在个人资料备注过斗鱼号。白不白美不美任网友评论。

不是你们扒出来照片的,是她大方给别人看的。

杜嘟嘟也不是被知乎赶到B站的,她在知乎很受欢迎。顺便玩B站也是顺应潮流。

不知道这位答主是不是被“赶”过,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第三个:

拿ABC的言论攻击D。打拳打得太棒了。

这就像Papi酱孩子随了父姓,前不久女博士抱着孩子自杀,我再拿这两件事攻击这位答主裱脸,一样无逻辑。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网络懂事女孩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但我周围那些唠叨邀功、绑架别人的女性有个共同点:完全不被自己的丈夫重视,却很渴望。

她们反复强调自己伟大,言语打压同性,本质上只是一种求认同,让别人觉得,她们没有那么差。

以“妈妈”这个身份骄傲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只能依靠“妈妈”这个身份来获取自信,在自己的家还抱着自我牺牲式圣母心,那你就太悲哀了。


而那些夸赞“母性”的男生,是不是利益相关,谁也不知道。

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曾经有个男网友抨击我娇气,说我不应该请保姆、不干活,还让老公请假陪同每次产检,让我学习一下网上的温柔姐姐。

那自然是个牺牲了事业,对男人没有任何要求的伟大姐姐。

但是这男网友接下来对我说了什么呢?其实你的条件还是很好的,你有好工作,又年轻,只要稍稍把精力放一些在家庭,就比这个姐姐优秀好多了。

懂事女孩们都应该来看看,这些男网友的认可太不值钱了。他们不过拿你们当跳板,攻击那些“条件好”的女孩罢了,他们的内心不还是把你们当成“大龄便宜货”?


最后还是说一句,懂事女孩们,你们邀功、绑架同性倒也罢了,虽然能恶心到别人,却也没人当回事。

至少善良一点,别绑架自己的孩子。

你们“牺牲”时,并不知道孩子想要“童年的高质量陪伴”还是“晚年的无压力养老”。既然是强行代替决定,出于自愿选择,就不要放贷式育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