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塔利班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回答
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的冲突,并非一个简单的“谁占领谁”的故事,而是根植于复杂的历史、宗教、社会和地缘政治因素之中。要理解塔利班为何要与阿富汗抗争,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

1. 苏联入侵与圣战者的崛起:一个催化剂

故事的起点,很大程度上与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1989)紧密相关。当时,阿富汗处于一个亲苏联的共产党政府统治之下,但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力量,包括各种伊斯兰主义组织。苏联的军事介入,旨在巩固这个政权,但却点燃了阿富汗国内的战火,并将许多原本分散的伊斯兰抵抗力量聚集起来,这些力量被称为“圣战者”(Mujahideen)。

在这一时期,来自沙特阿拉伯等国的逊尼派伊斯兰基金会,以及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开始向圣战者提供资金、武器和训练。这使得抵抗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塑造了后来参与塔利班形成的关键人物。

2. 内部派系斗争与国家权力真空

苏联撤军后,阿富汗并未迎来和平,反而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内战。圣战者内部的各个派系,例如由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领导的北方联盟,以及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领导的伊斯兰党等,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厮杀。喀布尔等城市成为了战场,平民生活在战乱之中,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正是这种长期的内乱和权力真空,为塔利班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3. 塔利班的出现:承诺秩序与伊斯兰法

塔利班(Taliban)在1994年左右在阿富汗南部出现。它的早期成员大多是来自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在伊斯兰学校(madrasas)接受教育的普什图族年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苏联入侵期间成为孤儿,或者在内战中经历了苦难。

塔利班的核心吸引力在于他们提出的“恢复秩序”和“实施伊斯兰教法(Sharia Law)”的承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战乱和无政府状态后,许多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厌倦了军阀混战和腐败的普通民众,渴望稳定和安全。塔利班以其严厉的纪律和对伊斯兰教法的强调,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支持者。

他们声称要净化国家,驱逐腐败的军阀,并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这种“纯洁”的愿景,在一些保守的宗教信徒和对西方影响感到不安的人群中产生了共鸣。

4. 塔利班的目标与意识形态

塔利班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国家政权,他们的目标和意识形态也至关重要:

建立伊斯兰酋长国: 塔利班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其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他们认为这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他们曾短暂地控制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此期间实施了严厉的伊斯兰法律,包括限制妇女的权利、禁止音乐和电视等。
反对西方影响: 塔利班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视为侵略者和试图削弱伊斯兰文化的势力。他们认为西方国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是其傀儡,是国家伊斯兰性的破坏者。
宗教和民族主义的结合: 塔利班的意识形态融合了强烈的宗教信仰和一种特定的普什图民族主义。他们认为自己是守护伊斯兰和普什图文化免受外部侵蚀的捍卫者。

5. 9/11事件后的演变:复仇与抗争的延续

虽然塔利班在2001年被美国领导的联军推翻,但他们的斗争并未结束。9/11恐怖袭击后,美国以基地组织为袭击者为由,指责塔利班窝藏奥萨马·本·拉登,并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

从那时起,塔利班转入了地下,并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游击战。他们利用了阿富汗崎岖的地形,与外国军队和阿富汗政府军进行了持续的对抗。

游击战术: 塔利班在这一时期运用了各种游击战术,包括路边炸弹、自杀式袭击、伏击等,对驻阿美军和北约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争取民心与招募: 塔利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普什图族聚居的地区,仍然拥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他们利用对外国军队的怨恨、对腐败政府的不满以及对伊斯兰传统的强调来招募新成员,并争取当地居民的默许或支持。
外部支持: 有证据表明,塔利班在部分时期得到了来自巴基斯坦等邻国的秘密支持,这使得他们能够维持其战争机器。

总结来说,塔利班之所以要“打”阿富汗,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合法的统治者,是为了推翻他们眼中“腐败”和“被西方控制”的政府,并重新建立一个以其理解的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国家。他们的行动是一系列复杂历史事件的延续,是对苏联入侵、内战、西方军事干预以及其自身意识形态的反应。他们将自己视为伊斯兰和阿富汗传统的守护者,而与他们对抗的政府和外国军队则是对这些传统的威胁。

这个漫长而血腥的冲突,不仅塑造了现代阿富汗,也对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塔利班并非一夜之间出现,他们的崛起和持续抗争,是多重历史和社会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富汗是阿富汗人的阿富汗。

现在的所谓阿富汗政府是怎么来的?总统是美国扶持的,军队是美国训练的,政策是要得到美国首肯的,更重要的是,全国重要地区都驻扎着美军来维持,美国官员直接在喀布尔当太上皇。

如果这种傀儡政府能代表阿富汗,那汪主席为什么不能代表中国?


觉得塔利班打阿富汗的人,是得多五行缺爹啊,觉得没有个美国爹亲自各种指挥,就称不上合法政府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多让人无语呀!看来需要好好补习一下塔利班的历史。

1、塔利班领导人的传承

2013年:塔利班的一代目 奥马尔确认死了。奥马尔的经历非常传奇,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候,奥马尔身先士卒,参加了一个游击队。负伤4次,右眼瞎了。1989年他告老还乡。当起了一个老师,类似以前的基督教的那种老师。

他的出山是1994年,具体的说法有有多种。但是奥马尔身上的标签是一个伊斯兰式罗宾汉。

当地有一个小军阀,抓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奥马尔看不下去,带领13个年轻人,突突了这个军阀的窝点,而奥马尔则救下了这个小姑娘。

另外13个人直接把那个小军阀阉割了。

很快,又有个军阀鸡奸了一个小孩。这种人在阿富汗叫童戏。于是奥马尔又突突了这个军阀。

塔利班(普什图语和波斯语: ‎,英语:Taliban,意即“伊斯兰教的学生”,也意译为神学士)是1994年8月才诞生的,创始人是奥马尔,刚开始塔利班才800人,他们高举铲除军阀、重建国家的旗帜,深得民心,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于1996就占领了首都喀布尔,随后控制了阿富汗90%的领土。

为什么塔利班能快速的执政。有一个原因是:从起兵之日起,反对塔利班意味着你就是支持强奸犯,就是支持鸡奸犯……

从1996-2001年来看,塔利班践行的是极端的伊斯兰教主义。但是这个在阿富汗很有土壤。类似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包括我国的新疆,都有受到这种极端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

二代目,毛拉·阿赫塔尔·穆罕默德·曼苏尔(Mullah Akhtar Mohammad Mansour)2016年5月22日,曼苏尔在美国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边界的一个地区的空袭中死亡。

塔利班的蜕变就是二代目死了之后发生的。

三代目,穆拉维·海巴图拉·阿洪扎达。此人极少露面,多次传言他已经死去。最近的一次是懂王川普得新冠的时候,有人就说三代目阿洪扎达也得了新冠,然后死掉了。

整体来说是三代目阿洪扎达成为塔利班的新的精神领袖后,塔利班的策略变化得非常多。

2、塔利班打的加尼政府是个傀儡政府

美国入侵阿富汗以来。塔利班一直在反抗侵略。在20年间塔利班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策略改变了很多。

而加尼这个总统很有意思。

加尼是一个美国人,因为他拥有美国国籍。

一个美国人跑去当阿富汗的总统这本身很搞笑。


user avatar

因为塔利班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塔利班没有去做正确的事,而是选择了成为“恨国党”,站在阿富汗合法政府的对立面。

他们天天说阿富汗现政府不好,可是真让这些人上台,他们就有能力治理好国家?

阿富汗文学大师,慈欣·穆罕默德曾对《纽约客》记者说:“阿富汗是不能搞沙里亚法的,后果会很可怕。哪天要是塔利班上台了,世界末日就到了,我第二天就会逃到欧洲或美国。”

(完)

user avatar

国家的主体是生活在里面的人民和他们总体的福祉与尊严。

阿富汗的伪政府带不来,那阿富汗人民就会支持别人。

同样是纽约客最近的文章,讲到阿富汗这二十年实际就是美国将以前阿富汗那些地主军阀反动派又拉回来让他们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甚至是杀人放火,美其名曰阿富汗地方合作盟友。

这些人杀良冒功,贪污腐败,鱼肉乡里。和他们相比,严苛的伊斯兰教法很可怕吗?塔利班也许不够变通,但是至少还能带来秩序。有秩序,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谈其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的冲突,并非一个简单的“谁占领谁”的故事,而是根植于复杂的历史、宗教、社会和地缘政治因素之中。要理解塔利班为何要与阿富汗抗争,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1. 苏联入侵与圣战者的崛起:一个催化剂故事的起点,很大程度上与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1989)紧密相关。当时,.............
  • 回答
    阿富汗战争历时近二十年,是一场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冲突,其根本原因和塔利班的实力都涉及多个维度。简单地回答“塔利班很强吗?”可能过于片面。他们有其独特的力量来源,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要理解阿富汗战争为何持续如此之久,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塔利班的崛起与力量分析:塔利班并非一个单一的、.............
  • 回答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怀着沉重的心情站在巴米扬大佛曾经巍峨耸立的山崖前,他们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是裸露出的石壁,是曾经辉煌文明的化石。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谴责,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珍视,对极端主义破坏文明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尊重。要理解国际社会为何如此愤怒和.............
  • 回答
    塔利班重返喀布尔,机场里那些人之所以拼命想逃离,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且令人心痛,绝不是一时的恐慌,而是对未来的深刻担忧和切身体验。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你曾经熟悉的世界瞬间被颠覆,而掌控这个新世界的力量又是如此的陌生和严酷,你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多半就是“我得走了”。首先,是那个改变了所有人的名字—.............
  • 回答
    阿富汗女导演在街头疾呼逃离塔利班,而路人反问“为什么要跑?”,这一场景极具象征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反映了阿富汗当前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心理状态。一、 女导演的疾呼:绝望与求生本能的体现1. 对塔利班统治下生存状态的认知: 女导演作为一名女性,并且是艺术工作者,她对塔利班政权下女性权利的压制和.............
  • 回答
    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接管,伴随着大批民众的逃离,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恐惧。简单来说,他们害怕的,是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强烈不确定性,以及对塔利班过往统治的深刻记忆。对人身安全和生命权的担忧:塔利班的统治方式,尤其是他们过去执政(19962001年)和现在在控制区域内的行为,让很.............
  • 回答
    塔利班执行极度严苛的女性政策,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意识形态、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以及政治考量。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驱动力,源于塔利班的核心意识形态。塔利班是基于一种极端保守的伊斯兰教法解释(主要来源于普什图瓦利习俗与某些德奥班迪派的教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疑惑过,为什么高耸入云的塔吊,操作员要跑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工作。这可不是为了风景好,而是有非常实在的原因,而且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考虑和严谨的流程。首先得明白,塔吊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它就是一台巨大的起重设备,通过它的吊臂来搬运各种材料——钢筋、水泥、模板、设备等等,把它.............
  • 回答
    你想知道飞机起飞前为什么需要塔台的“允许”,以及如果强行起飞会发生什么,对吧?这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门道可多了。飞机起飞前,塔台为什么说了算?简单来说,飞机起飞就像是你的车子要上高速公路,但这个高速公路是空中交通,而且飞机这“车子”可不是一般的车。塔台就是这条“空中高速公路”的交通指挥中心。1. .............
  • 回答
    要聊布兰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得从头说起。乔治·R·R·马丁这老先生在写《冰与火之歌》时,对人物的塑造那叫一个讲究,绝不是随便丢个设定上去就完事儿了。布兰的瘫痪,与其说是“设定”,不如说是他整个命运和能力觉醒的起点,是整个故事推进的关键棋子。咱们先回顾一下,布兰是怎么“瘫”的?那是在第一本书,《权力的游.............
  • 回答
    巴别塔的故事,在《圣经·创世记》第十一章有记载。它描绘了人类在洪水之后,因为有了共同的语言,开始聚集在一起,并萌生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建造一座通天高塔,一个直达天上的城市,以此来“传扬自己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面”。那么,为什么上帝会主动干预,并且选择摧毁这座塔呢?这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不仅.............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铁王座一定要由塔格利安继承,我们得回到维斯特洛大陆最初的历史,以及那个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男人——伊耿·塔格利安。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约定,而是贯穿了近三百年的政治现实、血脉力量、宗教信仰,以及一种近乎宿命的延续感。一、 伊耿征服与铁王座的诞生:权力的象征与合法性来源首先,铁王座本身就是伊耿·.............
  • 回答
    你说的“dong”可能指的是飞机与塔台联系时,机组人员发出的一个呼号或者说一种习惯性表达。不过,在航空领域,更常见的、标准化的术语是 “呼号”(Callsign)。我们来详细讲讲飞机与塔台联系的整个过程,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呼号”或交流方式。飞机与塔台交流的基础:呼号 (Callsign)飞机在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海战中关于决策效率、战场态势感知和防护策略的深层考量。虽然从纯粹的概率上看,一发炮弹击中战列舰司令塔的几率确实不高,但战舰设计者们之所以依然不惜工本为舰桥提供最严密的防护,背后有着非常实际且关键的理由。这并非简单地“以防万一”,而是对海战“以终为始”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塔利班政权近期针对女性的媒体禁令,无疑给阿富汗的女性生活带来了更深重的影响,进一步压缩了她们本已狭窄的生存空间。这些看似具体的规定,实则触及了女性作为个体被剥夺话语权、被强制抹去存在的本质困境。首先,禁播有女性角色的电视剧,这意味着在屏幕上,女性的声音和形象将被彻底抹去。长期以来,荧屏一直是连接现实.............
  • 回答
    塔利班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喜欢”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建立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现实考量之上。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双方各自的立场、关切以及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国方面:中国的对阿富汗政策,核心是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尤其是“稳定”和“安全”。这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 防止疆独势.............
  • 回答
    潘杰希尔山谷的沦陷,是阿富汗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军事事件之一。很多人好奇,号称“不可攻克”的潘杰希尔,为何最终落入塔利班手中?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角力交织的结果。要理解潘杰希尔的失陷,我们得先回到2021年8月,美军仓促撤离,喀布尔政权迅速崩溃的那个夏天。塔利班闪电般地控制了阿.............
  • 回答
    在2020年初,美国与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达近二十年阿富汗冲突背景下,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国内早已弥漫着撤兵的情绪。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最初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政权并打击“基地”组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陷入泥潭。尽管投入了巨额资金和.............
  • 回答
    阿富汗局势的急转直下,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担忧。塔利班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推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塔利班“势如破竹”的深层原因:1. 美军撤离的真空与阿富汗政府的脆弱根基: 美国的战略重心转.............
  • 回答
    塔利班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政治分析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表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源于叙事视角、信息来源、政治立场以及时间跨度的限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种“书与现实”的差距: 1. 叙事视角的偏见与理想化 书中的形象:许多文学作品或历史书籍(如《塔利班:阿富汗的崛起与衰落》)可能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