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对八卦欲罢不能?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为何对八卦欲罢不能”,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爱凑热闹”那么简单。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可能都有那么点儿“八卦基因”,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一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作祟,而且还跟咱们的进化史扯上关系呢。

首先,咱们得从最根子上说起,就是人类的社会性。我们是群居动物,天生就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了解周围的人。八卦,说白了,就是一种信息交换。在远古时代,信息就是生存的资本。谁今天发现了新的食物来源?谁家的孩子生病了?哪个部落又有新的首领了?这些信息都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不好。而八卦,就是一种快速、高效传递这些信息的方式。通过听别人说东说西,我们能迅速了解社交圈子里正在发生什么,谁是朋友,谁是潜在的威胁,谁值得信任,谁又在搞鬼。这就像给我们的社交雷达充电,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至于“失联”。

再者,八卦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人天生就对未知和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关于别人的生活,那些我们接触不到的、我们无法直接了解的隐私,更是能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就像你看到一扇紧闭的门,总忍不住想知道门后面是什么一样。八卦提供了一个窥探别人生活的窗口,即使只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也能满足我们那份藏不住的好奇。而且,别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比我们自己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要有趣得多,也能让我们暂时从自己的烦恼中抽离出来。

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八卦能带来一种归属感和亲密感。当你参与到一场八卦讨论中,尤其是分享独家消息,或者得到别人的“内幕消息”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圈子里的“自己人”,能够接触到别人不知道的秘密。这种感觉能让你觉得自己更重要,更能融入群体。和朋友们一起聊八卦,那种低语、会心一笑的氛围,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交粘合剂。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彼此更亲近,分享了秘密,就好像分享了信任。

从心理学上来说,八卦还能满足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比较需求。当我们听到别人犯错、遇到麻烦或者在某个方面不如我们时,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微妙的优越感。这并不是说我们是坏人,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反应。通过观察别人的“失败”,我们能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同时,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成功时,也能给自己一个努力的目标,或者从中学习经验。这种“参照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动力之一。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八卦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悲伤、愤怒、兴奋、嫉妒……这些情绪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八卦故事中往往充满了这些情绪,它们能够唤起我们内心的共鸣。当你听到一个令人气愤的事情,你可能会跟着生气;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你可能会跟着伤心。这种情绪上的体验,即使是间接的,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知。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八卦信息之所以传播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它常常具备话题性强、传播门槛低、易于理解的特点。不像很多专业知识需要背景、需要学习才能理解,八卦信息往往是通俗易懂的,人人都能参与进来。而且,一旦某个八卦话题火起来,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形成一种“从众效应”,让不参与的人也感到压力,想要加入其中。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过度的八卦是有害的。它可能导致不实信息传播,伤害个人名誉,甚至破坏人际关系。但从我们欲罢不能的这个角度来看,这背后隐藏的是人类深刻的社会需求、心理机制和进化的本能。八卦,它就像我们社交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剂”,一种“情报系统”,一种“情感宣泄渠道”,虽然有时候会过量,但它的存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下次你发现自己又忍不住想听点“小道消息”时,不妨也想想,这背后,其实是人类最古老、最深刻的某些本能的体现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原因有很多,我只说一个我最近的感想,应该比较少见。

当我们在谈论八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们在谈论对平时难以谈论的隐私和人性。

我相信有一个动机,未必常见、未必是主要原因,但确实存在。

那就是——我们借助谈论他人的生活、极端的事件,去抒发平时不能抒发的感想、讨论一般情境下不能讨论的问题。

前几天我大表姐来我家,说起杨振宁的事情。表姐认为,那么年轻的女的嫁给一个老头,多半是为了利益吧?

我不同意,我说:『姐,你想想看。一个老头子,带着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只要他喜欢这个女学生,女学生也愿意,该帮的事情早就帮了,能给的好处早就了。你觉得他们有必要结婚吗?有必要冒着被社会和家人排斥的风险结婚吗?难道必须成为夫妻,杨振宁才能为她的科研事业伸出援手?难道成为夫妻,不会反而落人话柄?如果是利益交换,人应该是理性的。何必做这种我这么直肠子的人都觉得不划算的事情?』

我姐改变坐姿,盘坐着,皱起眉头歪着脑袋眼睛往角落里一扫:『也对,有道理……。』

我们谈论的不是杨振宁,不是八卦。我们谈论的是婚姻、是爱情。

我无法想象,我老姐突然对我说:『老弟,你怎么看待婚姻和爱情?』

我如此直肠子的人,一时也会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不喜欢八卦,特别是当它带着一种讥笑、恶意揣测的态度。我相信每个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都可以自由生活。我是个人主义。

可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八卦,根本难以开始讨论。

如果我姐姐跟我看过同一本书、同一个电视剧,我们可以以此为话题。但文艺作品,怎么有现实的冲击力呢?

这就是八卦的魅力。它是现实、它又是戏剧,它是打开我们平时难以言说、难以讨论的话题的钥匙。

仔细想想,是否时常讨论八卦到最后,除了讨论八卦的『真相』——我们是不是最后都回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去讨论那些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世事无常了?

我们有那么多话想说,却需要不停的换事情去说同一些话题。就像,一颗鸡蛋,蒸煮煎,换个花样。人的需要,总要变个方式和对象去满足。

八卦讨论无非两种取向:①求取真相——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②表达感想——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在表态。有时候共同编制出一个『真相』是一件愉快的事,它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确实或在同一个世界里。

回应评论提问:不是谈资和共同话题那么简单。哪怕只是谈资和共同话题,八卦也有其他内容没有的优势:①传播度高众人皆知②和真实事件挂钩又有戏剧性③具有大量情感成分。

八卦和我们生活有暧昧关系。无论背后是真情还是假意,都抚慰了我们无法尽情表态的寂寞。

———————————————————————————————————————————

在心理学上如何解释「犯贱」?

无节操推广自己挖的坑,求点赞攒动力填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为何对八卦欲罢不能”,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爱凑热闹”那么简单。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可能都有那么点儿“八卦基因”,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一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作祟,而且还跟咱们的进化史扯上关系呢。首先,咱们得从最根子上说起,就是人类的社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关于八重神子在《原神》中的强度问题,确实是很多玩家讨论的焦点。要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弱”或者“不弱”。首先,我们得承认,八重神子在刚推出的时候,确实给许多玩家带来了“预期差”。当时玩家们对于这位集稻妻的影貉玉舞神子,并且是雷电将军的故交,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自的角色定位和战斗表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原著与影视改编中尤为明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原著中的角色定位与战斗分工1. 孙悟空的"核心战力"地位 在原著中,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核心战斗力,其能力被明确赋予"大闹天宫"的背景,拥.............
  • 回答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那场戏,之所以只有王文昭和张廷玉敢站出来替雍正说话,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人性、权力格局以及角色本身的立场和能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剖析。首先,要明白这场逼宫的性质。老八他们并非真的想“逼宫”雍正退位,而是利用皇子病重、朝野动荡之机,集合亲信,意图逼雍正做出妥协,例如.............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 回答
    在清朝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中,满族八旗作为统治阶层,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造反”或“篡位”成功的案例。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制度设计的精妙,也有历史机遇的巧合,更有满族自身民族特性与政治策略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造反”与“篡位”的定义。造反通常指的是对现有统治秩序的.............
  • 回答
    安切洛蒂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八强,而瓜迪奥拉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四强,这两种结果在球迷中引起的反应差异,确实是拜仁球迷群体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体现,包括对球队期望值、对主教练战术风格的理解、对手实力对比、以及球队阵容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等多个层面.............
  • 回答
    关于“现代人比古人高”和“古人八九尺”的说法,确实存在一些普遍认知与实际情况的矛盾,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现代人普遍比古代人高,这是一个基于科学测量和普遍观察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坚实的科学依据的。为什.............
  • 回答
    明末,明军在野战中对阵八旗兵屡屡失利,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场表现差异,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AI痕迹”,以一种更具历史厚重感和烟火气的方式去剖析。一、 根本性的体制之殇:腐朽的统治与军备的萎靡首先要明白,明末的军队绝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士兵,他们的命运与整个明朝的统.............
  • 回答
    八月风暴行动,即苏联于1945年对日宣战,进攻日本控制下的满洲国、朝鲜半岛北部及库页岛南部等地的军事行动,虽然目标区域包含朝鲜半岛北部,但苏军的推进确实并未受到该地区“山地”的严重阻碍。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并非仅仅是因为运气或者对方不抵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朝鲜半岛北部,尤其是在1945年时,虽然.............
  • 回答
    论持久战下的汉人为何未能打败满清八旗?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针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如何战胜日本这一特殊历史背景提出的战略思想,其核心在于认识到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消耗敌人实力,最终走向胜利的长期斗争策略。将《论持久战》的原理套用到明末汉人与满清八旗的战争中,我们可以.............
  • 回答
    明朝军队与八旗兵的较量中,尽管面对骑射的强大威胁,却并未大规模发展专门克制骑兵的弩,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单一的技术或战略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明朝的军事传统、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瓶颈以及战略思想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明朝的军事传统与弩的使用历史明朝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军事思想.............
  • 回答
    这则发生在重庆的悲剧,一位八旬老人下楼取快递,却不幸离世,这其中涉及的责任和快递服务“送货上楼”变成“自行取货”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快递员是否有责任?从法律和常理来看,快递员在这个事件中很可能负有责任,尤其是当快递载明“送货上楼”的情况下。1. 合同义务违约: 消费者支付了快递费用,而快.............
  • 回答
    咸丰皇帝,作为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的一位帝王,他生前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制度,以及后来辛酉政变的高效率,都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个制度,我们得从咸丰皇帝当时的处境、他的意图、制度的运作以及最终的结局来分析。咸丰皇帝的处境与顾命大臣制度的出现咸丰即位时,清朝内忧外患空前严峻。国内,太.............
  • 回答
    安禄山确实在造反一年后(公元755年12月造反,757年1月被杀)就去世了,但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了八年(直至公元763年),原因极其复杂,绝非一人之死就能简单概括。这其中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矛盾以及唐朝本身的制度性问题。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安史之乱得以持续八年的原因:一、 安禄山虽然死亡,但其叛乱.............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 回答
    温铁军先生的理论在知乎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可以说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种声音将他捧为“国士无双”、“指明方向的灯塔”,另一种声音则对他口诛笔伐,认为其“误国误民”、“是时代最大的笑话”。要详细说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析:一、 温铁军理论的核心要点:为何会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响?要理解两极分化.............
  • 回答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承认它在技术层面、叙事结构上都没得说,甚至是“优秀”的代名词。但说实话,看完后,我并没有那种被深深触动,或者热血沸腾的感觉。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好像在我这里,隔了一层薄薄的,但难以逾越的玻璃。让我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它没有让我“有感”。首先, “冠军养成”的主题,虽然.............
  • 回答
    关于朴槿惠总统被“赶尽杀绝”的说法,这涉及到韩国政治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时期。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回顾她被弹劾和入狱前后的关键事件、政治背景以及社会情绪。首先,朴槿惠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的总统之路本身就充满了故事。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政治遗产,但也背负着父权时代的争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