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在于,在工业社会以前,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农业社会的附带产物,仅此而已。而且,真不会有人认为,靠商品经济能够完全维持一个政权的稳定运转吧。现代商品经济和金融资本的发达也是建立在工业社会完善之下的附带产物。比如工业生产的游轮飞机,铁路大大的降低了商品经济贸易的启动成本,让物流运转更加迅速,便捷。而且在古代那种科技水平下,商品经济的物资流转成本可是很高的,能有多少人口能支撑得起呢。
古代的科技水平下以商品经济为主流,也就一些体量小,而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能玩的开,因为交通本身就便捷,来去无阻,四通八达。而且,运输的路径也不那么遥远,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你在大国,尤其是稳定统一,而且地形复杂的国家玩这种模式,无异于找死。比如元朝就是以商品经济为主,结果就是,元朝看上去很大,实际上能管到的范围很小,基本也就元大都附近那点地方,剩下其他的地方,基本都是当地的商业包税人说了算了,蒙古人只负责收钱,色目人负责投机倒把敛财。最后维持90多年,无以为继,被赶到草原了。
西欧开始以商品经济为主的主要背景则是地方各自为政,战乱不断下,靠扶持商人来掠夺财富维持暴力机器,同时,从西欧的地理环境来看,西欧不存在中国这种可以形成经济联动的河流交通,因为西欧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各自独立,基本能在小范围的圈子里形成小的经济圈子,也因此,欧洲的城市公国和市民自制是很多的。英国方面最初也是以农业为主,但是因为贵族看到了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暴力,从而发起羊吃人来掠夺乡村的土地资料,圈地养羊。农民要么被屠杀,要么被赶到城市里自生自灭,手法极端接近杀无粮人。
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更多的不是“抑制商业”而是“抑制商人”,或者说抑制不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商人。
例如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被认为是重农抑商的,但依然出了巴寡妇清(“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乌氏倮(“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这样的大商人。
由于古代生产力发展速度很慢,商人的利润除了来自于贸易互惠,那就是来自于囤积居奇、放高利贷、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容易对脆弱的农业经济和建立在农业经济之上的农业社会产生破坏和冲击,所以商业往往是被视为邪恶的。
例如古希腊的雅典等城邦被认为是重商的,但这些城邦往往只有公民才有权拥有土地从事农业、农业被视为比商业更光荣的工作、被当众叫做商人是有权告人家的,柏拉图设想的乌托邦里外邦人被禁止从事农业而公民也被禁止从事商业。
古代统治者虽然意识到商业的危害性,但是他们又垂涎于商业的利润。所以他们往往一边打击商人,一边试图占有甚至垄断商业的利润。例如王安石改革的青苗法,就是统治者意识到高利贷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但又想赚这笔利息;再比方说明初的海禁,统治者一边禁止民间商人私自出海,一边又大规模下西洋和朝贡贸易。
以清朝的盐商为例:
总商,是由大清各省都转运盐使司指定的,负责协助衙门向其它盐商征收盐课;
江春,自乾隆7年至乾隆47年担任两淮盐业总商40年,曾多次接待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时人谓之“以布衣上交天子”,于乾隆38年被诰授正一品光禄大夫、赏戴孔雀翎。
场商,也是由大清各省都转运盐使司指定的,可以低价垄断各盐场生产的食盐;
窝商,则是垄断了盐引这一“许可证”,并不实际经营盐业;
只有运商,才是“真正的商人”,从窝商那里租引窝、到场商那里买盐运到各处去卖、再到总商那里交税,然而大的运商背后也少不了靠山。
傅恒在两淮盐引案结案后上奏称:“各商代吉庆、高恒、普福购办器物作价银五十七万六千七百九十二两,又各商交付高恒仆人张文学、顾蓼怀经手各项银二十万七千八百八十七两,各商代高恒办檀、梨器物银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两,均该商等有心结纳,于中取利。”
这些商人虽然富甲天下,像是“山西八大皇商”、“扬州八大总商”、“广州十三行的四大行商”这种的大商人手里的白银甚至可能比国库存银还要多,但他们显然是依附于皇帝、权贵和缙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