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管看利比亚电影《沙漠雄狮》,评论区一个以色列人来挑事,被阿拉伯人回怼:
“你们犹太人嫉妒我们阿拉伯人辉煌的历史,在我们建立帝国、创造黄金时代的那么多个世纪,你们犹太人还在亡国流浪状态呢。”
这话其实对犹太人并不公平,因为阿拉伯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安达鲁西亚)也不是完全没有犹太人的功劳。但既然是那次以色列网友先挑事,这么怼也没什么不好。
真是令人感叹,老穆、哈立德、四大哈里发、阿拉伯商队、医生、哲学家与科学家们开创的黄金时代,给今天的阿拉伯人创造的家底是如此之厚,以至于后辈不管如何作死,怎么败家,败到现在还没败光。
但无论后辈是怎么不争气,老穆、哈立德、四大哈里发、阿拉伯商队、医生、哲学家与科学家们曾经的荣耀,都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就像中国过去和将来无论怎么治乱兴衰,嬴小胖、李二、朱八八所带来的,也都是别国拿不走、而且想补课也补不了的。
对于犹太人来说,无论现在以色列打赢多少次,以前亡国的那一段经历,没有创造以自己为主体的文明,错过了就无法弥补。
在迪拜生活了十年,见过形形色色的阿拉伯人,也和朋友们一起讨论过不同国家的阿拉伯人,以下是感想和结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理解):
总的来说阿拉伯人给人的感觉是相对比较懒散(可能确实中国人过于勤奋了),缺乏时间观念(准点对他们来说属于不正常行为),家族观念比较强(阿拉伯人真的很能生),整体审美比较LOW(大面是暴发户的审美既视感)
下面分国家谈谈
1.阿联酋人:阿拉伯人里各方面都还算不错的,因为国家相对开放,很多阿联酋人也比较西华了,同时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素质也比较好,性格也比较温和。
2.阿曼人:阿联酋邻国,出门带个小帽子的基本都是阿曼人,阿曼人属于阿拉伯人里面性格温顺又老实的,国民比较淳朴。国家不富裕,但人大多都很NICE。
3.沙特人:土豪的既视感,相对传统保守,毕竟自己国家不开放,经常来迪拜玩。但沙特不能一概而论,皇室成员太多,毕竟皇室和平民无法一概而论。
4.卡塔尔人:卡塔尔国家野心蛮大的,国民很富裕也算比较清高吧,虽然现在和阿联酋和沙特闹掰,但素质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5.科威特人:比较少接触,感觉是蛮中立的样子,各方面都不算很出挑,但是国民非常有钱。
6.埃及人:阿拉伯世界毒瘤,骗子大国,连许多阿拉伯人都很不喜欢埃及人。尤其埃及男人,嘴炮连天,吹牛不打草稿,还很大男子主义。不诚信,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做生意碰到埃及人都会紧张,反正对埃及人的印象非常不好。
7.黎巴嫩人。中东小巴黎,阿拉伯世界的演绎、娱乐、时尚和装逼输出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庭而治,国民整体比较西华,男的帅女的美,男的擅长花言巧语的居多,装逼很厉害,许多花心大萝卜,撩妹高手。黎巴嫩菜在阿拉伯菜里也属于高端菜。
8.伊朗人。伊朗人一般不把自己成为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是波斯人。伊朗人在阿拉伯地区文化素养最高,谈吐最得体,是地区里唯一拍得出好电影的可见一斑。但伊朗人很多很精明,做生意挺厉害。伊朗人综合素质要强于阿拉伯人,要不是这几年被制裁的那么厉害,估计早把其他阿拉伯人干趴了。
以上仅为个人言论,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评论大家普遍对我写的伊朗人这一条有所意见:在此更正,伊朗人确实不属于阿拉伯人,属于波斯人,但地缘属于阿拉伯地区,因为迪拜有许多伊朗人及后代,因此放在一起讨论。
补充几个:
9. 巴林人:有人问巴林人,讲真不太了解巴林人,不过巴林就是沙特的后花园,感觉上没沙特傲气。
10.土耳其人:土耳其基本算是欧洲,土耳其人也是比较西华了,人家也不觉得自己是阿拉伯人。总体感觉土耳其人都比较潮比较时尚,因为有个土耳其品牌的酒店在迪拜非常潮,而且土耳其独立品牌也不少。另外阿拉伯人特别喜欢看土耳其电视剧。
阿拉伯人是被某些食物而不见得是某教,严重桎梏的同类,这一千年里,就象被下了咒一样,鬼打墙地走不出来。
“心胸放宽一些,别再穿旧鞋走老路了,要为人类世界做出相称的贡献。”,这样的道德劝说太苍白无力了。
因此,应该说,请减少羊肉摄入量吧。
我知道,沙漠里除了羊,没别的食物了,猪肉又不能吃,鸡肉,又没啥吃头儿。但活人不能给尿憋死,找找别的主食吧,这个不好的饮食习惯,都已经严重影响到精神状况与思想观念了。
有知友不信,你可以试一试,连续吃一个月羊肉,随便你怎么吃,但不许吃别的东西,你仔细体会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吧,是不是一了百了的心思都出来了?
我非常想提请国际卫生组织宣布羊肉是毒品,但我一时半会儿又拿不出实验室数据,急死我了……我的袍子呢?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哈
其实白人走肺,华人走肾,阿拉伯人走肝,懒而好辩。
不知道哪里敏感了。
你看叙利亚的阿萨德,他出席各种活动,穿西装,带夫人。
你再看其他国家,出席活动的只有男人,穿个大白袍子。
你觉得,那种方式改提倡,那种方式不该提倡。
美国人说,当然是穿白袍子啊。
作为一个在阿拉伯国家留过学、去过法国阿拉伯人聚居区蹭吃蹭喝、见识过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各种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老司机,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了。
在如何看待阿拉伯人之前,首先得对这个群体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得搞清楚「什么是阿拉伯人」。
22个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人各不相同。
世界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侨民也各不相同。
在同一个阿拉伯国家中,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东仪天主教、新教、无神论(这个真的有)的阿拉伯人也各不相同。
信仰相同宗教的阿拉伯人,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政治立场,也可以让他们各不相同。
阿拉伯人有政府官员、有公司职员、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知识分子、有技术员、有学生、有家庭主妇,他们显然是各不相同的。
阿拉伯人有祖祖辈辈定居定居的普通阿拉伯人,也有世世代代游牧迁徙的贝督因人,他们显然也是各不相同的。
「阿拉伯人」的概念过于庞大,不是一个两个标签就可以概括的。
更不是一个「宗教标签」就能概括的。
阿拉伯人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巨大的多。
有网友说这篇回答跑题了,在这里贴几个以前的回答,里面有更为「切题」的内容,包括我与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阿拉伯人打交道的各种经历。
巴勒斯坦歌手莉娜·苏蕾比(Lina Sleibi),一个90后阿拉伯小姐姐,我是她的超级粉丝。
莉娜是阿拉伯基督徒,来自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信仰天主教。
关于她的专栏“莉娜·苏蕾比——巴勒斯坦之花”:
详细资料:
成名作:
还有这首:
这首歌强烈推荐:
2019年12月1日,莉娜在巴勒斯坦临时首都拉姆安拉的圣诞树点亮庆典上演唱阿拉伯语版《平安夜》:
我看了整场晚会的直播,效果超赞!而且我发的感想被还她点赞+转推了哈哈哈哈哈哈:
追星历程,鼓起勇气给爱豆发私信并收到爱豆回信:
追星历程,雅思考试顺利结束后第一发:
以及:
与爱豆的各种互动,小姐姐超级nice,对中国非常友好:
与阿曼人打交道:
关于叙利亚:
来自阿拉伯语业内的话:
同上:
在东耶路撒冷和法国阿拉伯区的经历:
在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的经历:
在科威特的经历:
在法国里昂与阿拉伯人打交道的经历:
巴勒斯坦怎么过圣诞节:
阿拉伯网友如何骂人:
文献翻译贴,中世纪阿拉伯人如何描述猪:
历史普及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相貌变化:
他叫阿杜,是我们土耳其之旅临走前见的最后一个人。
他45岁,是北京大学1997届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以前是叙利亚新闻部长的助理,他还是叙利亚在土耳其400万难民之一。
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两个孩子,却把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保存的相当完好,他认真的问我们北大能不能在给他补发个新的。
时隔20年他的中国话还是北京味儿十足,他叫我们哥们儿,他会背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也会唱当年孙悦的歌儿。
晚上在他家吃饭,他一个劲儿地说准备不周,虽然已经很丰盛了,他的妻子还准备了可乐和水果,他说他不喝可乐,因为是美国的。
他现在有7个孩子,不难想象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撑起这个家背后的艰辛,他把最大的25岁的儿子叫老大,把5岁的儿子叫老小。他自豪地说:老大马上就要结婚了,我们马上要换大房子住。
他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和儿子,却依然善良乐观,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勇士吧。
----------------------------------------------------------------------------------------------------
更新
回国之后马上通过北大公众号,北大中文系公众号,微博联系了,奈何人微言轻,目前没有任何回复。
点赞吧,爱你们
谢邀。
接触过七个国家的阿拉伯人,分别说一下感受。
主要是在耶路撒冷的老城区和提比利亚的购物中心接触的 。
年轻一代和欧美人比较接近,坦诚地说,我算是外形端庄的中国人,身高1.85米,颜值中等偏上。等红灯时,常被阿拉伯姑娘搭讪,还在酒吧有阿拉伯姑娘过来碰杯,我肯定她们不是whore也不是easy girl,就是单纯的开放。当然,也有同龄的阿拉伯兄弟,和你击掌拍肩大笑,和欧美国家差别不大。当然,也有犹太人这样做,但是犹太人还是更有分寸。
贴一张当时的朋友圈截图:
老一辈的以色列阿拉伯人则比较拘谨和小器,我拍了一个面包摊上的食物,那个阿拉伯大叔很不高兴地说不买别拍(英语很赞),让我想起了刚去北京时,找报亭大爷问路前,必须先来一份《新京报》。
抱歉,只去了伯利恒一个巴勒斯坦城市,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我真的不敢。当地的阿拉伯人很苦,因为局势,被以色列严格管制,只剩下信仰维持生计。
因此,旅游纪念品贵的离谱。我去的时候请了一个英语流利但发音蹩脚的巴勒斯坦向导,除了付他讲解费外,还被他拉去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店,他求我一定买点东西,这是他收入的来源,也是商店愿意和他合作的基石。我买了这个,耶稣诞生记钥匙扣,下方是英语+阿拉伯语。
此外,当地人的脸上也很憋屈。对中国人倒是很友好,别的没有印象了。
这个国家的阿拉伯人简直是太热情友好了,所有人看见一个中国人都是微笑招手。整体感觉,比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释放很多,但是没有以色列阿拉伯人洋气。
搬运一个其他问题的回答,和两个偶遇的中国女孩夜游安曼:
食物分量大,料足,服务生和厨师自带表情包。杰拉什穷人区和安曼富豪区都是如此,可能是因为约旦国王就很乐观吧?这个国家所有人都特别欢乐。
这是我最爱的阿拉伯国家没有之一。
最不喜欢的就是他们。
接近你的目的就是要钱,不要钱也是装AC。小商贩不停地上来推销,孩子要钱要零食,当地的人各种求合影,讲真,和几个埃及妹子站在一起并不激动,反而忐忑。而且,脏乱差的状况是我去过的国家里最严重的。开罗,世界上最不像首都的城市。
被约旦人甩出几条街。
至于埃及有多坑,请移步:
当然,也有例外,这个尼罗河游船小哥很世俗化,很开朗。
因为曾经是法国殖民地,又离欧洲特别近(和西班牙隔海相望),所以这个国家的阿拉伯人非常世俗化。世俗化到什么地步呢?00后和中国的00后没有什么区别。
在马拉喀什的一家摩洛哥餐厅午餐后,服务生给我推荐了一片安全的街区,我碰巧赶上了一群放学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打闹嬉笑,完全看不出传统的束缚:这一点,我在约旦和埃及完全没有感受到。
世俗化还表现在他们的生意头脑上,在菲斯古城,我穿上了一套在马云爸爸那里买的阿拉伯衣服。一路上,很多阿拉伯人问我哪里买的,大部分都是服装店主,甚至一家装饰品店的老板都把我请进去,和我聊中国人的网购如何运作。他的生意做得很大,但依然还在拓展商机。比起埃及小商贩的“坑”,摩洛哥阿拉伯人更有商业文明。
还有就是,当地人都偏瘦,比起埃及和约旦的粗大,因为他们的饮食也不很阿拉伯了,没有高盐高油和高糖。
不夸张地说,突尼斯比摩洛哥还世俗化。世俗化到什么地步呢?一夫一妻,这是法律规定,这在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女性的地位,也是我去过的阿拉伯国家里最高的。在苏斯的酒店大堂吧,有一段奇特的经历,截图朋友圈,你们自己看,能把我笑出腹肌来。虽然只是个例,但我想这种事的几率,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应该很低的。
欲知详情,请看这个:
此前有网友在评论区说我在以色列太怂了,不敢接受小姐姐的搭讪,痛定思痛,我勇敢了一回,和两个搭讪的漂亮小姐姐待了两个小时。我请她们吃了饭喝了咖啡,让她们给我讲突尼斯的70后到00后都是什么状态。
她们和我说了几点:
再次强调:我和两个小姐姐就是聊天,其他的什么都没发生,别想歪了(因为我朋友圈里的朋友们都想歪了)。
这个土豪国,比较务实低调,不像阿联酋那么炫富成风。这个国家200多万人,但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者,纯卡塔尔人只有28万(数据未必准确,巴铁司机告诉我的)。但是,财富并没有让他们世俗化,在很多方面,他们依然很保守。
再贴一个链接,在卡塔尔的各种见闻:
例如,不怎么和外国人接触,也不和外国人交流,更别说拍照了。我在卡塔尔期间,只和一个卡塔尔人合影,而且是因为:他是巴铁司机的朋友,巴铁司机委托他带我在一个街区逛逛,他搭人情,且不收我一分钱。歪个楼:巴铁真够意思。
此外,我在多哈当地最大的市场逛了两个小时,一直在拍景,但迎面走来的阿拉伯人都把脸挡住,虽然我没想拍他们。
以后如果再去其他阿拉伯国家,会再更新的,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