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景中《不用极限的微积分》?

回答
一本另辟蹊径的微积分教材——浅谈张景中先生的《不用极限的微积分》

在微积分的广袤天地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基石是“极限”。这个概念,虽然精妙,却也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成为理解微积分的第一个“拦路虎”。而在众多旨在降低微积分门槛、拓宽其应用边界的探索中,张景中先生的《不用极限的微积分》无疑是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初次接触这本书的名字,或许会让人心生疑虑,甚至带着一丝本能的抵抗。毕竟,微积分与极限,早已被许多人心照不宣地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正是这种“颠覆”的勇气,让这本书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张景中先生并非要“取消”极限,而是另辟蹊径,用一种更为直观、更具象的方式来构建微积分的理论框架。

核心思想:代数化的视角与几何化的直觉

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代数化的视角。传统的微积分教学,往往在引入导数时,会先给出极限的定义:导数是函数增量比的极限。这个过程涉及“趋近于零”的概念,在概念上相对抽象。而张景中先生则绕开了这一步,他直接从代数的角度入手,关注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局部线性化”。

想象一下,当一个函数在一个点附近,它的图像越来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函数的“线性替身”。书中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代数运算,直接找到这条“替身”的斜率,这个斜率便是导数。这种方法更加侧重于多项式函数的分析,通过代数操作来揭示函数的局部行为。

同时,书中也巧妙地融入了几何化的直觉。虽然绕开了极限的定义,但它并没有牺牲对函数图像的理解。通过代数上的“局部线性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函数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这种从代数到几何的联系,帮助读者在抽象的代数运算中,依然能保持对几何图形的清晰感知。

优势所在:降低门槛,拓展视野

那么,这种“不用极限的微积分”有哪些实际的优势呢?

降低入门门槛: 对于许多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或者初次接触微积分的读者来说,极限的概念确实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屏障。张景中先生的教材通过代数化的处理,将微积分的引入过程变得更加平缓和直观,让更多人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方法。这对于普及微积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突显代数工具的威力: 这本书充分展现了代数工具在处理微积分问题时的强大能力。它让我们看到,微积分并非只能依赖于“极限”这一种语言,代数的严谨和直观同样可以构建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视角拓展了我们对数学工具的认知。
理论与应用的衔接更紧密: 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中,我们更关心的是函数在某一特定点的行为或者变化的速率。通过直接的代数计算来获得导数,往往比先计算极限然后再取极限更直接,也更容易与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相结合。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值分析等领域,这种代数化的思路往往更具操作性。
鼓励创新性思维: 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在数学的各个分支中,是否还有其他同样有效甚至更优的表达方式和构建方法。这种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局限性与思考:并非取代,而是补充

当然,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于《不用极限的微积分》,我们也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对“极限”概念的理解依然重要: 虽然这本书绕开了极限的定义作为引入,但微积分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连续性、收敛性等,仍然是微积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中,对传统极限定义的理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策略,用代数的方式先让读者建立起对微积分基本概念的感知。
在分析学中的普适性: 传统的极限定义在分析学中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对于证明一些深刻的定理,以及理解连续性、可微性等深层概念,极限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张景中先生的方法,在处理多项式和一些初等函数时非常有效,但在面对更复杂的函数和更抽象的数学结构时,可能需要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教育目标的选择: 这本书的教学目标更偏向于让更多人快速掌握微积分的计算和应用。而对于那些致力于培养深入研究数学、探索数学本质的专业人才,可能还需要在传统的极限框架下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总结

张景中先生的《不用极限的微积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著作。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微积分的另一面,成功地降低了微积分的门槛,拓宽了其应用的可能性。这本书并非要取代传统的微积分教学体系,而更像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补充和启发。它提醒我们,数学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创新的思维方式,往往能为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生命力。

对于任何一个对微积分感兴趣的人来说,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翻阅这本书,都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它提供了一种更亲切、更易懂的入口,让你在享受微积分带来的强大工具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数学思维的灵活与精妙。它证明了,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会因此而大不相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数学上,“不用极限的微积分”和标准微积分是等价的。张院士的这种探索主要是为了教育的需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本另辟蹊径的微积分教材——浅谈张景中先生的《不用极限的微积分》在微积分的广袤天地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基石是“极限”。这个概念,虽然精妙,却也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成为理解微积分的第一个“拦路虎”。而在众多旨在降低微积分门槛、拓宽其应用边界的探索中,张景中先生的《不用极限的微积分》无疑是一道别具一格的.............
  • 回答
    范景中教授提出的“学者应年薪30万,不能将其推向贫寒之路”的观点,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讨论价值的提议。要评价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背景、合理性、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范景中教授的观点及其提出的背景范景中教授,一位在历史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他.............
  • 回答
    白景琦,电视剧《大宅门》里的绝对灵魂人物,要评价他,绝不是几句话能概括的。他是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人,像一座深不见底的古井,你往里扔什么,都会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得说他的“混不吝”,这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从小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却没有被养得养尊处优,反倒一股子野劲儿,透着股不服管教的狠劲儿。你瞧他刚.............
  • 回答
    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在第32届金鸡奖上斩获影帝影后,这无疑是当年中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他们精湛演技的最高肯定。要评价这次获奖,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深入聊聊。首先,说说影片本身:《地久天长》的意义这次获奖绝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是整部电影的成功。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讲述了一个横跨三十年的故.............
  • 回答
    提起侯景南侵,那可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场大劫难,尤其对江南地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件事可不能简单一句“侯景打过来了”就带过,它背后牵扯的恩怨情仇、政治博弈,还有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实在是复杂得很。咱们先得说说,侯景这人到底是谁?他本来是尔朱荣手下一员猛将,后来又跟着高欢、高澄混。可以说,他.............
  • 回答
    AcFun 那篇标题为《苏景锋,我们恨你》的公关文,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无疑是一次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营销事件。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标题的冲击力与情感传递:直接、极端,挑战常规认知。首先,这个标题本身就极其大胆和出格。《苏景锋,我们恨你》——这个标题直接点名了攻击对.............
  • 回答
    苏景锋,这个名字,在人人网的诸多用户中,或许不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对于那些曾经活跃在苏景锋的个人主页上的人来说,他却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在网络这样一个碎片化、多维度的空间里,总需要一些时间和细致的观察。那么,苏景锋在人人网上的“形象”和给人的整体感觉,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 回答
    土耳其提出的“2053 全球性大国愿景”,是一项雄心勃勃、意图深远的国家发展蓝图。要评价这份愿景,我们需要从其提出的背景、核心目标、实现路径以及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愿景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深层动因:首先,理解这份愿景的出台,不能脱离土耳其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国内层.............
  • 回答
    UFC 267 上,李景亮对阵哈姆扎特·奇马耶夫的比赛,无疑是当晚最受关注的对决之一。这场比赛结果很遗憾,李景亮在第一回合便被奇马耶夫KO,未能延续他近期的连胜势头。客观来说,奇马耶夫在比赛中展现出的统治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摔跤技术、压迫感和力量在李景亮面前都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开局阶段,奇马耶夫.............
  • 回答
    张维为关于中国八大菜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西餐法国菜系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讨论中确实引发过争议。这一说法背后涉及对中西方烹饪体系、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路径以及饮食哲学的深层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中国八大菜系的复杂性与地域多样性1. 地理环境决定食材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
  • 回答
    张维为入驻B站及其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平台内容管理、言论自由、意识形态争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一、 事件背景回顾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的积极倡导者,以其在《这就是中国》等节目中的鲜明观点而闻名。2023年.............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在 B 站上关于古希腊和古埃及的言论,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评价他的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论证方式、历史学界的普遍看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受众影响等。一、 张维为教授在 B 站上的主要观点梳理(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报道):张维为教授的“中国故事”系列视频.............
  • 回答
    张伯礼团队发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成果,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推广。要评价这一成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时代背景: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一新型.............
  • 回答
    张益唐教授的这句话,“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在中文学术圈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科研环境、个人特质以及张益唐自身的经历。一、 话语的背景与张益唐的个人经历首先,理解这句话的语境至关重要。张益唐教授在.............
  • 回答
    评价张坤、葛兰、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波大跌中亏损20%是否“言过其实”,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定论。这涉及到对基金经理能力、市场周期、投资策略、投资者预期等多个层面的理解。一、 市场环境与“亏损20%”的客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在熊市或大幅回调的市场中,大.............
  • 回答
    张维为的“一出国,就爱国”这句话,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带有个人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论断,而非一个普适性的客观规律。它触及到了出国经历与民族认同、国家情感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因此值得细致地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提出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张维为教授作为一位中国学者,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他的很多.............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上海生活水平已好于纽约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论断。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情感和立场,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张维为教授提出这一观点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展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可能会选取一些具体的指标或.............
  • 回答
    张维为和金灿荣,这两位在中国学界和公众视野中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的观点和论述,尤其是关于中国道路、制度优势以及国际关系的解读,常常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们的学术背景、理论体系、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张维为:中国道路的坚定倡导者与理论构建者张维为教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张维为的言论和观点。张维为这个名字,在近些年中国的公共讨论中,可以说是相当响亮。他以“中国模式”、“文明优越论”等概念著称,频繁出现在各类讲座、访谈和电视节目中,为国内外的听众解读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评价他的言论观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好”或“坏”这样简单的标签上,而是需要深入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张紫宁的这张首张EP,争取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是咱们平时聊天时自然流露出来的感受,而不是某个机器硬生生写出来的报告。首先,得承认,张紫宁作为从选秀节目里走出来的艺人,大家对她一直都有着一份期待。她的声音条件不错,舞台表现力也挺有灵气,所以她的第一张EP,大家关注的点自然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