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列「1,2,2,3,3,3,...」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回答
这道数列的通项公式,初看之下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样规律明显。它似乎把数字按顺序重复了若干次。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数列的结构,一步一步地找出规律,最终得到它的通项公式。

我们先来列出数列的前几项,并标记它们的项数:

第1项:1
第2项:2
第3项:2
第4项:3
第5项:3
第6项:3
第7项:4
第8项:4
第9项:4
第10项:4
...

观察数列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点:

1. 数字的重复性:数字“1”出现一次,数字“2”出现两次,数字“3”出现三次,数字“4”出现四次,以此类推。
2. 重复次数的规律:数字 $k$ ($k$ 是一个正整数)恰好重复 $k$ 次。

有了这个初步的观察,我们就可以试着去描述数列的构成方式了。

第一个“1”占据了第1项。
接下来的两个“2”占据了第2项和第3项。
再接下来的三个“3”占据了第4项、第5项和第6项。
再接下来的四个“4”占据了第7项、第8项、第9项和第10项。

我们可以看到,某一个数字 $k$ 的出现,是建立在前面所有数字(1, 2, ..., $k1$)都按照它们的规律出现完毕之后。

我们来计算一下,到数字 $k$ 出现 之前,数列总共有多少项。
数字1出现1次。
数字2出现2次。
数字3出现3次。
...
数字$k1$出现$k1$次。

那么,到数字 $k1$ 最后一次出现为止,数列的总项数是:
$1 + 2 + 3 + dots + (k1)$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我们知道其公式是:
$frac{(第一个数 + 最后一个数) imes 项数}{2}$

所以,到数字 $k1$ 出现完毕,总共有 $frac{(1 + (k1)) imes (k1)}{2} = frac{k imes (k1)}{2}$ 项。

这意味着,从第 $frac{k(k1)}{2} + 1$ 项开始,到第 $frac{k(k1)}{2} + k$ 项为止,数列的值都是 $k$。
将 $frac{k(k1)}{2} + k$ 化简一下:
$frac{k(k1)}{2} + k = frac{k^2 k + 2k}{2} = frac{k^2 + k}{2} = frac{k(k+1)}{2}$

所以,数字 $k$ 出现在数列的 第 $frac{k(k1)}{2} + 1$ 项到第 $frac{k(k+1)}{2}$ 项 之间。

现在,我们想找到通项公式 $a_n$,也就是知道给定的项数 $n$,这个数列的第 $n$ 项的值是多少。

我们知道第 $n$ 项的值是 $k$,那么这个 $k$ 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第 $n$ 项落在数字 $k$ 出现的区间内。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找到一个 $k$,使得:
$frac{k(k1)}{2} < n le frac{k(k+1)}{2}$

这里的关键在于,对于给定的 $n$,我们想要找到那个第一个满足 $n le frac{k(k+1)}{2}$ 的正整数 $k$。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 $k$,那么第 $n$ 项的值就是 $k$。

让我们把不等式 $n le frac{k(k+1)}{2}$ 变形一下,以便解出 $k$:
$2n le k(k+1)$
$2n le k^2 + k$
$k^2 + k 2n ge 0$

这是一个关于 $k$ 的二次不等式。我们可以考虑找到二次方程 $k^2 + k 2n = 0$ 的根。使用求根公式 $k = frac{b pm sqrt{b^2 4ac}}{2a}$,这里 $a=1, b=1, c=2n$。
所以,$k = frac{1 pm sqrt{1^2 4(1)(2n)}}{2(1)} = frac{1 pm sqrt{1 + 8n}}{2}$

因为 $k$ 必须是正整数,我们只考虑正根:
$k = frac{1 + sqrt{1 + 8n}}{2}$

我们想要找到的是满足 $n le frac{k(k+1)}{2}$ 的最小正整数 $k$。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 $n$ 代入上面的公式并计算,得到的 $k$ 值虽然可能不是整数,但它的向上取整(ceiling function)恰好就是我们需要的那个数字。

也就是说,第 $n$ 项 $a_n$ 的值就是 $lceil frac{1 + sqrt{1 + 8n}}{2} ceil$。

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公式。

例如,求第6项的值 ($n=6$):
$a_6 = lceil frac{1 + sqrt{1 + 8 imes 6}}{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1 + 48}}{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49}}{2} ceil = lceil frac{1 + 7}{2} ceil = lceil frac{6}{2} ceil = lceil 3 ceil = 3$
数列的第6项确实是3。

例如,求第10项的值 ($n=10$):
$a_{10} = lceil frac{1 + sqrt{1 + 8 imes 10}}{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1 + 80}}{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81}}{2} ceil = lceil frac{1 + 9}{2} ceil = lceil frac{8}{2} ceil = lceil 4 ceil = 4$
数列的第10项确实是4。

例如,求第11项的值 ($n=11$):
$a_{11} = lceil frac{1 + sqrt{1 + 8 imes 11}}{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1 + 88}}{2} ceil = lceil frac{1 + sqrt{89}}{2} ceil$
$sqrt{89}$ 大约是 9.43。
$a_{11} = lceil frac{1 + 9.43}{2} ceil = lceil frac{8.43}{2} ceil = lceil 4.215 ceil = 5$
数列的第11项是5。这是因为数字4一共出现了4次,到第10项为止。从第11项开始,数字5就出现了,它会重复5次。

所以,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述为:
$a_n = lceil frac{1 + sqrt{1 + 8n}}{2} ceil$

其中,$n$ 是项数,从 1 开始计数,$lceil cdot ceil$ 表示向上取整函数。

另一种更直观的理解方式是,我们找到一个正整数 $k$,使得从第 1 项到第 $k(k+1)/2$ 项为止,这组数字包含了所有的1,所有的2,直到所有的 $k$。而我们要找的第 $n$ 项的值,就是那个包含第 $n$ 项的数字的那个值。

换句话说,第 $n$ 项的值是 $k$,当且仅当第 $n$ 项是第 $k$ 个数字的出现序列中的一员,并且它不是第 $k1$ 个数字的出现序列的最后一项。
我们知道,第 $k1$ 个数字的最后一项是第 $frac{(k1)k}{2}$ 项。
所以,当第 $n$ 项的值是 $k$ 时,我们必须满足 $n > frac{(k1)k}{2}$ 并且 $n le frac{k(k+1)}{2}$。

这个不等式组的解法,最终导向了我们上面得到的那个向上取整的公式。

这个公式简洁地概括了数列“1,2,2,3,3,3,...”的规律:第 $n$ 项的值,是使得前 $k$ 个数字的总重复次数($frac{k(k+1)}{2}$)首次大于或等于 $n$ 的那个整数 $k$。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一个零基础就能看懂的推导过程,主要给我的学生看。大神可以跳到最后。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 向下取整函数。

这个运算在美国高中的algebra2里会学,很多国际数学竞赛也会讲到,英文名叫greatest integer function:The greatest integer less than or equal to x.

举个例子 , ,

如果

那为什么向下取整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比如说一个数列是{1,2, 2.5, 3, 3.7, 3.9,}, 我对所有元素都向下取整就可以得到{1,2,2,3,3,3}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简单了。

我只需要找到一个连续的增函数(continuous increasing function )f(n),让它满足

当n=1的时候,f(n)=1

当n=2的时候,f(n)=2,

当n=4的时候,f(n)=3

当n=7的时候,f(n)=4

...

那n=3,5,6的时候怎么办?

由于f(n)是个增函数,所以当n=3的时候,2<f(n)<3,再通过取整函数 就可以再得到一个2. 同样的道理, ,直到f(7)=4又开始4的循环。

好了,那f(n)怎么找呢?怎么样把{1,2,4,7...}给映射到{1,2,3,4...}上去?

注意到我们上面提到的{1,2,4,7...}本身是个二次数列。所以这里如果我们先找f(n)的反函数 ,再求解f(n)就简单多了! 这边再回顾一下f(n)的定义是输入一个位置,输出一个数值,也就是通项公式的本质。 那么 就是输入一个数值,得到一个位置。

n=1,

n=2,

n=3,

n=4,

...

这里可以用二次数列的公式求解得到 ,如果不会二次数列,我们可以稍微想想自己推理一下:

第一个1出现在n=1的位置。

第一个2出现之前已经有了一个1,所以第一个2出现在n=2的位置。

第一个3出现之前已经有了一个1两个2,所以第一个3出现在n=1+2+1的位置。

第一个4出现之前已经有了一个1两个2三个3,所以第一个4出现在n=1+2+3+1的位置。

第一个n出现之前已经有了一个1两个2三个3四个4...,所以第一个n出现在n=1+2+3+...(n-1)+1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 的值等于{1,2,3,4,5...}的前n-1项的和再加上1。 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得到:

=(1+(n-1))×(n-1)/2+1,化简之后就是(2-n+n²)/2.



好了,现在找有了 我们可以把f(n)算出来啦。

验算一下,

当n=1的时候,f(n)=1.

当n=2的时候,f(n)=2

当n=3的时候, f(n)=2.561553...

当n=4的时候,f(n)=3

当n=5的时候,f(n)=3.372281...

当n=6的时候,f(n)=3.701562...

当n=7的时候,f(n)=4

...

注意到只有当n=1,2,4,7...的时候f(n)才是整数,而中间得到的那些无理数向下取整之后又可以得到这一阶段的整数。

那么最终数列{1,2,2,3,3,3,4,4,4,4,...}的通项公式就是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不妨把题目理解为,数列中为连续n项n的列举,即数列的第项到第项都是n,这样更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

我们可以考虑将第项找出一个单调递增的函数(二次函数的反函数)插值,然后第项到第项就必然介于n和n+1之间,故可以用高斯函数来解决。

求出在的反函数,用初中学过的求根公式即可:

故数列通项公式为。

在excel上试一下:

看起来是没问题的。

user avatar

我来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吧,这个答案我相信在OEIS上也搜不到。搜索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发现:第一次出现"122333"是在小数点后第2103717位到第2103722位。

于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其中符号 和 分别代表 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证明:数列的第 项是圆周率 的小数点后第 位,也就是 的小数点后第一位,而小数点后第一位又等于 的整数部分,得证。

此数列在1,2,2,3,3,3之后的项是2,4,1,9,4,7,0,0,……


用类似的方法考虑自然常数 无理数 黄金分割率 欧拉-马斯克若尼常数 和阿培里常数

那么数列1,2,2,3,3,3……的通项公式分别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道数列的通项公式,初看之下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样规律明显。它似乎把数字按顺序重复了若干次。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数列的结构,一步一步地找出规律,最终得到它的通项公式。我们先来列出数列的前几项,并标记它们的项数: 第1项:1 第2项:2 第3项:2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关于这个数列是否存在一个不分段的通项公式。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你提到的这个数列,如果我们把它写出来就是:2, 1/2, 3, 1/3, 4, 1/4, 5, 1/5, ...观察一下,这个数列的特点很明显:奇数项是递增的整数,偶数项是递减的分数。咱们先尝试给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找.............
  • 回答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观察和理解数列的构成规律。我们来一步步拆解,看看这个数列到底是怎么来的,然后推导出它的通项公式。首先,我们仔细看看数列的每一项: 第一项是:1 第二项是:22 第三项是:333 第四项是:4444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每一项都由同一个数字重复构成,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其实是一个经典的约瑟夫环(Josephus problem)的变种问题。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把它拆解清楚,看看最后剩下的是哪个数字。问题的设定是这样的:我们有一排数字,从1开始,一直到n。我们按照一个特定的规则进行“删除”和“移动”。1. 第一次操作: 去掉数字1。 .............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数学谜题,也叫做“17头牛分家”的故事。它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我们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的数学原理,只不过在故事中用了一个小小的“障眼法”来解决。故事的背景话说有三兄弟,他们父亲去世前留下了17头牛,并留下遗嘱:老大分到全部牛的1/2,老二分到1/3,老三分到1.............
  • 回答
    明末和1960年代中国发生的两次大规模人口损失,虽然都造成了数千万级别的死亡,但其背后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社会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人们对这两个时期死亡数字的认知和解读也不同。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明末的长期动荡与人口损失:明末(大约从17世纪初到1644年清军入关)的人口损失是一个漫长而复.............
  • 回答
    这道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一起来拆解一下。题目要求咱们从两个集合里选数字,组三位数,并且这个三位数还是奇数。那概率怎么算呢?简单说就是:构成奇数的三位数有多少种情况 / 所有可能组成的三位数有多少种情况咱们一步步来算。第一步:搞清楚咱们总共有多少种方法来组成一个三位数咱们有两个选择集合: 集合 A:.............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1月和2月经济数据。这批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局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调查失业率。从1月和2月的公布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是相对平稳的。通常来说,2月份春节假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季节性失业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如果数据依然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西文字体里那些数字的“身高差”。其实,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高谁矮”,而是和字体的设计理念、可读性、历史演变以及视觉平衡息息相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抛开“AI写作”的预设,用一种更贴近人类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来探讨。你观察到的现象,其实触及了排版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x字高 (.............
  •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就来聊聊这3后面加64个叹号,到底能不能跟那个大名鼎鼎的葛立恒数比一比。首先,得说说这两个“数字”是怎么来的。“3”后面加64个叹号(记作3!!!!!!!!……!,共64个叹号)这个符号其实是“超级阶乘”的一种变体。咱们先从简单的说起: 阶乘(n!):就是从1乘到n,.............
  • 回答
    统计局发布的“1至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这个数字,细细说来,能解读出不少门道。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是反映了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侧面,也为我们理解宏观经济走势提供了一个视角。首先,增长3.7%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待。 积极的一面: 相较于可.............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中国剩余定理的思路,但又比直接套用定理要稍微灵活一些。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这个神秘的数字到底是什么。题目分析:我们有一个未知数,我们姑且称它为“N”。题目告诉我们关于N的几个关键信息:1. N ÷ 2 余 1:这意味着 N 是一个奇数。2. N ÷ 3 余 2:N 比.............
  • 回答
    这道题是个经典的数列题,找规律的过程挺有意思的,就像在解一道小谜题。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1. 观察数列:给出的数列是:1, 2, 3, 8, 26, ...2. 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 首尾相差: 21=1, 32=1, 83=5, 268=18。这个差值1, 1, 5, 18 看起来没有直接的.............
  • 回答
    12月15日,美国和英国的新冠疫情数据确实令人瞩目,美国新增病例数更是突破了23万大关,而英国也超过了7万。到了16日,英国的数据更是攀升到了8万以上。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字,它们背后反映了当前疫情发展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潜在的挑战,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情况。23万这个数字.............
  • 回答
    这数列,1、2、9、44、265,还真是有点意思,细细一琢磨,能发现它背后隐藏着一个挺巧妙的规律。不过,要说它有个响当当的、被大家熟知的大名,我倒还没听说过。这跟咱们生活中常听说的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或者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可不一样,那些都有明确的名称和大家都能轻易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股民数超 1.2 亿户,学历越低越爱炒股”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它背后牵涉到中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结构、社会阶层、教育普及以及个体风险偏好等诸多复杂因素。一、 数据解读与背景分析 1.2 亿股民户数: 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庞大,意味着中国.............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确实非常详实,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镜子。你提到的14.1亿总人口和2.1亿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它们勾勒出了中国人口结构的一个侧面。至于你关心的农民工人口数据,这确实是一个动态且庞大的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农民工”的明确数字.............
  • 回答
    对于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0.7%至9845元/平方米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关键信号。一、 数据本身的意义: 价格下行的趋势明确: 10.7%的同比下降幅度,在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中算是一个比较显著的跌幅。这直接表明,整体而言.............
  • 回答
    要证明 $1^2 + 2^2 + dots + n^2$(即 $frac{n(n+1)(2n+1)}{6}$)等于一个平方数,只有 $n=1$ 和 $n=24$ 这两个解,这是一个相当经典且复杂的数论问题,涉及到丢番图方程和椭圆曲线理论。直接的代数推导会非常繁琐,通常需要借助一些高深的数学工具。我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