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最新民调存在分裂的可能?

回答
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确实显示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分歧点,这些分歧不仅体现在选民对特定议题的态度上,更深层地反映出美国社会在价值观、身份认同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等根本性问题上的深刻分裂。要评价这种分裂的可能性及其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政治认同的极化是当前美国民调分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长久以来,美国社会就存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阵营,但近几十年来,这种分歧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近乎“势不两立”的对立。民调数据常常显示,民主党支持者和共和党支持者在几乎所有重大议题上都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上的差异还在不断扩大。例如,在经济政策上,一方可能倾向于政府干预和税收调节,另一方则可能强调自由市场和减税;在社会议题上,从堕胎权、枪支管制到气候变化政策,两党支持者的看法几乎是水火不容。

这种政治认同的极化并非仅仅是政策分歧,它已经渗透到了选民的身份认同之中。许多美国人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某个政党的党员,而是将政治立场视为自身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与其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意味着,对某个政党的反对,可能被解读为对另一个群体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加剧了人际间的隔阂与敌意。民调中出现的对候选人或政党极高的支持率,往往伴随着对另一方的极低评价,便是这种身份认同深度绑定的体现。

其次,媒体环境的变化在加剧这种分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的媒体生态高度碎片化,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既有观点的内容,形成所谓的“回声室效应”。社交媒体平台算法的设计,也倾向于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或认同的内容,进一步巩固了既有立场,减少了接触不同意见的机会。当人们长期只接触单方面的声音时,对其他观点的理解和包容性就会大大降低,原有的分歧也因此被放大和固化。民调结果显示出的这种信息茧房效应,使得不同群体之间关于事实真相的认知都可能产生偏差,进一步加深了分裂。

再者,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也是导致民调分裂的重要因素。美国社会正经历着显著的人口结构变化,包括族裔构成、年龄分布以及地理分布等。这些变化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可能引发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担忧,而另一些群体则可能积极拥抱多元化和进步主义的理念。例如,在一些传统上以白人为主的地区,移民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多样性可能引发关于身份认同、文化融合以及社会变革的讨论,这些讨论在民调中转化为对不同政策和政治力量的支持差异。

从经济因素来看,尽管美国整体经济可能在某些指标上有所增长,但收入不平等问题依然严峻。这种经济上的差距往往与政治立场交织在一起。那些在经济发展中受益较少的群体,可能更容易对现有体制产生不满,转而支持能够承诺带来改变的政治力量,而这种承诺的性质也可能与另一群体的利益相悖。民调中关于经济政策的显著分歧,往往也折射出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分裂并非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简单问题,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的运作和社会凝聚力。当民调显示出如此深刻的分裂时,意味着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异常困难,政策制定和推行将充满阻力,甚至可能导致政治僵局。长此以往,公众对政治体制的信任度也会下降,削弱民主的根基。

总而言之,美国最新民调中存在的分裂可能性,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体现在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上的巨大差异,更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在价值观、身份认同、信息获取以及经济利益等层面的深刻割裂。这种分裂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其潜在的影响深远而广泛,直接关系到美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这种分裂的本质和成因,是分析美国政治动向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等真分裂再说吧……”存在分裂的可能“是个什么鬼?现在的美国,即使分裂你都很难想象他是怎么分的……

user avatar

其他的地方我可能会不同意川普,但是假新闻这点上我绝对赞同(尽管川普自己本身也是造谣高手,经常习惯性造谣)。美国的民调有任何可信度吗?全是调查之前立场都选好的那种调查,只要立场不和全部筛掉。别的不说,给你个他们自己搞的新冠期间全球最安全的城市排名,五眼联盟城市一大堆,中国大陆一个城市都没有,唯一一个稍微沾边的居然是台北(湾湾疫情期间的表现,相信大家早就有目共睹,段子满天飞),你信吗?

回到正题,既然知道了国外连民调都是假的,那讨论这个话题本身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自己的国民都天天泡在假新闻,选择性报道的世界里面,谁会认真讨论国家分裂的问题啊?所以,这种民调,看看笑笑就行了,基本没有什么可信度,认真你就输了

user avatar

美国本质上是有个掠夺者联盟,和早已灭亡的罗马帝国很相似。

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西方国家自古就有成熟的官僚体系。

其实不是的。

西方较早搞遍及较大国家的官僚体系,其实要等到罗马帝国的四帝共治时代(公元293——305年)。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是晋惠帝时代了。戴克里先为了解决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一直以来的制度问题,建立了四帝共治制度,通过任命四个“皇帝”来治理国家。

戴克里先这个办法是这样的:两个“奥古斯都”,两个“凯撒”,“凯撒”是“奥古斯都”的干儿子。

历史上,戴克里先自己称帝以后,干了几年发现干不了,于是在自称奥古斯都的情况下任命他的战友马克西米安为“凯撒”。后来发现还是干不了,就晋封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然后分别任命了一个“凯撒”做副手。并且规定奥古斯都干二十年以后让凯撒接替。这四个“皇帝”一人一个首都,一人一个班子,借此来建立对各地的统治。

这个制度怎么说呢,都快赶上商朝了。

快赶上了。因为就是商朝也有个帝,四方只是方伯。你说罗马他这四个方伯算个什么东西吧。

然而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因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戴克里先改革最为重大的意义就是明确了罗马皇帝的继承办法……

对,就是那个“干儿子继承法”。

以前我没太注意时间,一直觉得戴克里先改革是一个很漫长的时期,毕竟号称“四帝共治时代”嘛。结果长度还没超过一个晋惠帝?这西方的盛世有点短啊。

后来戴克里先退休了,然后就眼睁睁看着他设计的四帝共治制度崩溃了。当然,经过短暂内战,杀了几个皇帝以后,罗马又恢复了和平。公元308年,五个皇帝达成停战协议。不过和平有点短,310年内战就又开始了。一直打到324年,以君士坦丁一世杀掉对手完成统一的方式结束内战。君士坦丁一世是第一个确立基督教罗马国教地位的皇帝,历史上很重要。然后公元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帝国一分为三,开始打内战。杀到361年,尤利安成为皇帝,然后对刚过立为国教就到处迫害异教徒的基督教进行限制,规定不许迫害其他宗教和教派,于是被西方称之为“叛教者”——然后他干了一年多就在和波斯的战争中阵亡了。接着就是又一轮“五代十国”……

养子继承制,或者说禁卫军继承法,这就是罗马。

这个四帝共治,说白了就是罗马帝国没有井然有序的官僚体系,所以只能依赖宫廷制度来建立国家体系。这东西要是用中国古代史的类似说法来讲,就是“罗马国无品秩,四方以‘斡鲁朵’为治”。

这玩意儿连西周封建制都不如。

我说怎么后来蛮族入侵——也就是现代欧洲人兴起——的时候,蛮族——就是现代欧洲人——怎么建立的国家乱七八糟的,一点也不像罗马帝国那样繁荣发达。现在我才明白,哦,原来他们本来就这样啊。

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历史上,我们看西方古代诗人或者思想家的个人经历时,经常注意到类似于“活跃在某某宫廷”的记载,职务也常常是各种家庭教师之类。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原来对于西方来说,这种类似于周朝封君的封建领主制真的是一大进步。

我说怎么从罗马到中世纪,西方社会从先进倒退到落后倒推得这么自然。

原来他们并不是倒退啊!

原来是西方近代化以后为了掩饰自己的落后刻意把罗马吹上去的!

因为他们中世纪实在太丢人所以吹不起来,没办法只好吹罗马了。这个吹法相当于欧洲裔美国人吹他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年前就度过白令海峡到了美洲,那是你们祖先吗?

西方建立系统的文官制度和文官考试制度,是18世纪才开始的。当时普鲁士开始在律师行业设立考试制度,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搞官僚制度改革。很多人吹嘘的英国的文官制度,说这是近代最完备的制度,要等到19世纪才开始办。我们看历史,土尔扈特东归,就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时期发生的。

我们以为的西方社会井然有序的治理体系,满打满算历史仅仅才三个世纪。参照中国古代史,这还才刚到东汉。

有的人会说,人家古埃及古希腊波斯罗马都有这有那。得了吧,印第安人一万多年前还是从西伯利亚去的美洲呢,我也没见俄罗斯说美国是俄罗斯领土啊。难道诚实是只在东方才有的品质,西方以及西方的追随者都不具备吗?

欧美国家的治理体系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只不过在早期因为竞争对手较为弱小(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组织形式为早期国家和原始部落)所以没有充分体现。近代以后由于凭借之前的抢劫优势掌握了世界贸易主导权,巨大的利润掩盖了问题,通过强化特务机构,以人力密集化为特点的特务体系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监视,所以维持了对社会的控制。从这个方面来看,西方对官僚体系的认识与中国是不同的。我们民间传统的看法,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在明清以来的戏文里就到处流传了。这样的理念下,我们的社会上哪怕是明清时代,情报机关和特务机关的主要职能也是监事百官。西方是在监事百官之外,在民众当中安插大批间谍。像美国总统里根,他在从政前的主要身份就是告密者,并且负责出庭作证,指证好莱坞演员发表左派言论,送他们进监狱。换到中国,这就相当于军统特务出身戏曲跑龙套的,后来凭借举报梅兰芳爱国抗日、迫害抗日分子,积“功”升迁为蒋介石依为干城的国防部长。

你还别说,美国政权的运行方式是有点像军阀混战的民国。这可能和民国政权就是仿效美国设计的有关系。基本上学美国的国家都是这个德性。比如说韩国,两党分裂,前总统就是用来抓的。至于其他那些总统带着卫队战死在总统府啊、总统被军方扣押乃至残杀啊、总统坐着飞机坐着飞机突然就空中爆炸了的事情就更多了。

美国一直以来的制度差不多就是这样。

他们本来就是高度分裂的。

有的投资客到美国投资建设商业街,啥都弄好了,就等开业了,当地的市议会开个会,决定收回,马上就血本无归。就是去起诉,人家也会给你说,议会决议,法院不管。

这不就是你到哪个村包了个山头建果园,结果子的时候村里开个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承包合同的事情吗?

在中国这是村里办的事儿,在美国这就是正经城市办的事儿了。

很多人说,美国人生活条件很好,怎么会有这些问题。

这个观点错就错在把生活条件和社会组织程度混为一谈了。

这样说吧,美国富豪私人小岛里养的奴隶,吃的用的比美国贫民窟强多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随时会被玩死。你觉得这个社会组织方式怎么样呢?可以推广到贫民窟吗?

监狱的作息可比社会上规律多了,那你咋不去监狱健身呢?花那么多钱去健身房干吗?我怀疑你去健身房不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出轨。

美国生活条件好,是因为美国现在掌握着全球贸易的主导权。严格来说,是掌握着全球贸易的货币发行权。然后通过收取“铸币税”,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富集。在资源高度富集的情况下,社会生活条件比较好。

这就好像你在连鸟都飞不出去连什么叫电都不知道的深山老林里留着辫子当族长,再怎么骄奢淫逸,顶天了就是“公子王孙把扇摇”。但是你在大城市里996,你还可以吹空调。难道说996的社会地位就比族长高了?

资源富集,社会资源高度集中,所以社会生活条件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组织程度就很好。

二者不能说完全没有关联,但是关联并不直接。

美国社会的松散与分裂是原本就有的,并不是说现在才有的。这个民调只不过是提醒我们注意这件事。

美国的问题通过观察实行美式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是可以窥见一斑的。在这种因为有钱所以一白遮百丑的情况下直接看,问题反而并不明显。

第三世界国家经常出现“军政府-人员老化-民怨沸腾-民选政府-裙带关系-民怨沸腾-军事政变-军政府”的死循环。这些循环通常都出现在受欧美影响的国家。这是很值得思索的。

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比如说我国的社会治理规则过于粗疏,很多规则不够细致。老师惩罚学生,必须有明确的规则,比如说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人员指定方法指定程度,这样老师管理学生也有章可循。现在就今天可以管明天不能管的发个命令写几句话,连个具体法律细则都没有,没法执行。这实际上给了坏老师可乘之机。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学习西方一些很落后的东西。

欧美这种社会形态,不过就是封建领主制的变形。他们实行的制度,其实还是类似于周朝的国野制,以及匈奴、突厥、蒙古的各种王廷、可汗、宫帐。不要理解为中国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国才有的严密有序的国家制度。欧美议会的本质甚至还不如明代地方官们坐满了士绅的府县大堂。毕竟明代这些地方官还是有严格管理体系的。

所以这种社会分裂的民调看看就行了。利用这个机会你知道他们社会分裂漏洞百出可以攻取就可以了。

不想看得那么宏观,要看具体点,那就更简单了。现在拿出这个民调,说明特朗普在美国国内还有利用价值,有人想拿他做文章。这点事儿,让他们折腾去呗。你还真指望这么两下子就美国解体啊。

扫帚不扫,灰尘不会跑屋子外面去。唐军不打,突厥怎么会那么快就崩溃呢。

这个制度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容易打散但是不容易全面征服。因为全面征服需要你在他们当中全面建立一个贯彻到底的治理体系。

user avatar

这数据怕有猫腻啊。

这里面一边两个柱子,浅色的是“支持”,深色的是“强烈支持”。这么算下来,特朗普的支持者里77%都同意分裂,在同意分裂的人里,1/3的人强烈支持(激进)。拜登支持者这边59%的人支持分裂,其中也是1/3的人意愿强烈。

这数据要是一点毛病没有,那美国现在应该已经分家了吧?

这样本到底是怎么抽取的,是否足够广泛?别到时候是在精神病院里做调查,结论是人类基本都是疯子哟。

user avatar

我来深度解读一下。

目前这个结果,只不过是冰面破裂的结果。而要理解这一结果,我们需要把时间线稍微推向前,一直推到里根时期。

众所周知,里根总统是在危机中上台的一位强硬派政治人物。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的政治身份是共和党党员。

这一身份对于理解当时的美国政治尤为重要。共和党是美国的保守派。所谓保守派,关于他们的思想,著名的美国政治思想家拉塞尔·柯克在《保守主义思想:从柏克到艾略特》一书中曾做过系统的总结。

大体说来,主要是这么几点:第一,以神为合法性来源,却又不只依靠神,而是在神与人之间搞折中;第二,认同平等与自由,却又主张等级制与秩序;第三,认同适度创新,却更注重传统;第四,重视道德,却又不放弃功利心。

保守派在西欧更多,因为西欧是老领主的国度。那里为保守派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比如,著名的埃德蒙·柏克,就是保守派政治学的鼻祖。

保守派大都是西欧社会的顶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那些喜欢穿着高腰裙,或高筒袜,在乡野的大别墅里开高级酒会的上层人士,基本上都属于保守派。

美国的保守派不算很多。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柯克在《美国秩序的根基》一书中总结道,美国政治秩序有几大传统,分别是:第一,犹太教,特别是上帝对底层人民的恩典秩序。第二,古希腊的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以及古罗马时期的自然法观念。第三,古代欧洲的神学,以及近代的新教,同时还加入了苏格兰长老会的传统,以及自然神论。第四,英国的保守主义。第五,美国自己的融合之道,也即大陆会议时期博采众长的做法。

所以,说到底,美国保守派是一个继承了西欧老领主的底子,又加上了美国工业化时代洗礼的群体。他们所认同的政治秩序传统,其实是一种混杂了西欧传统神教道德的工业化政治经济秩序。对此,柯克也并不讳言:“实际的统治在美国以及任何其他国家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那个国家的多数人认可某种道德秩序的存在,而且他们靠这种秩序——也即灵魂的秩序——约束自己的行为。”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里根总统的上台,你就会发现其中的怪异之处,即他作为由保守派推出的政治领袖,为何会在推动“自由企业制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里根的支持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芝加哥学派成为主流政治经济学派,并在里根下台后还保持了极大的力道,席卷了整个世界。

保守派显然并不能认同自由秩序。他们希望建立等级秩序,而非自由秩序。而里根却力推自由秩序,推动“自由企业制度”的发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引出美国国内的第二股政治力量,那就是自由派。自建国之初,美国就有一大批自由派。而且,相比保守派,自由派是社会的主流。路易斯·哈茨教授在他那本著名的《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曾经提到:“1776年美国革命的突出点就不是它带来的自由,而是它不存在摧毁继承封建结构的任务。”所以,美国没有太多的保守派,反而是自由派的天堂。

自由派的第一位代言人是杰斐逊总统。杰斐逊在文章中提到:“我们争取的政府不仅仅要建立在自由原则上,而且政府的各项权力必须平均分配给各个政府部门,每个政府部门都由其部门有效的遏制和限制,无法超越其合法范围。”

在建国之初,由于工业不太发达,美国的自由派主要是中下层资产者。而在经过镀金时代、柯立芝繁荣这两个重要的黄金时代之后,美国的自由派得到了大发展。不仅人数大为增加,资产规模也得到明显提升。而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他们在社会话语权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他们跃居成为社会的顶层精英,得以与保守派平起平坐。而且,因为人数较多,他们在声势上经常会略胜保守派一头。

此后,在一战、二战期间,大量的欧洲资本外逃到美国。其中,有一股核心力量是犹太资本。犹太资本绝大多数都是自由派,因为犹太人在老欧洲得不到主流社会的承认,无法获得正式的地位,更无法真正掌权。另外,犹太人与欧洲的保守派关系一直不太融洽。由这一点去理解二战期间德国的很多行为,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解释。

犹太资本来到美国,进一步加强了自由派的声势,其中一个突出标志是1914年纽约美联储的成立。在当时,纽约五大银行购买了美联储纽约银行203,053份股票的40%股权,并由此打开了大金融寡头操控美国,乃至全世界金融体系的历史轨道。犹太资本入主美联储,是美国,乃至国际财权进入到自由派手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

自由派所认同的政治秩序与保守派不同。诚如前述,保守派认同的是一种混杂了西欧传统神教道德的工业化政治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在强调身份等级制的同时,又要求维持工业化的社会生产。而自由派认同的是一种建制化的去道德性的工业化政治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希图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悬临于半空的“自系统”,这个自系统否定道德,否定传统,并依据自我的内置程序,自体维持工业化生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拨人对政治经济秩序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虽然不同,但双方在一点却是一致的,即双方都追求工业化社会生产,以获取利益。

正是这个共同点,维持了里根的看似古怪的施政方略。说白了,里根虽然是共和党党员,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代表了自由派的利益。面对巨大的经济危机,保守派与自由派合流,共同维持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从而度过了难关。

这一合流,是我们要讨论的整个问题的起点,因为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的国内政治向着自我分裂的方向不断滑动。

里根下台后,自由派凭借着巨大的声势和庞大的力量,令美国的国内政治秩序向着它所构想的方向偏向。

其中,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事情,是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的企业化改造。对于这一点,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合著的一部作品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名叫《改革政府》。这本书宣称要打破公与私的边界,建设一个“企业化政府”。这包括如下几点:(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动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这本书其实就是克林顿对政府改造思路的总结。所以,它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称赞,并被他推荐给政府的下属阅读。而所谓政府的企业化改造,其实就是要按照自由派的构想,从改造政府角度入手,来构建美国国内的政治秩序。

对自由派的逐渐掌权,保守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原本,在里根掌权时,两家合流,完成了对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的过渡。而在渡过难关后,更多的经济、政治利益却流到了自由派的口袋里,而保守派却被逐渐边缘化了。这令保守派的怨言日渐增多。

此后,无论是布什上台,还是奥巴马掌权,都未能真正改变这一历史方向。撕裂变得越来越明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政治联盟逐渐破裂,裂变为两个对立的群体。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加上第三股力量。这股力量是砸向本已出现裂缝的冰面,导致冰面破裂的又一块砖头。那就是美国的中下层平民。

美国是移民国家,中下层平民自然也不是铁板一块。

据2020年发布的人口普查详细结果显示,白人在美国人口中的占比首次下降至低于60%,占57.8%,拉丁裔占比18.7%,黑人占比12.1%,亚裔占比5.9%。

这些平民各怀想法。其中,中下层白人是反对自由派,而支持保守派的。这倒不是说他们真的与保守派立场一致,而是因为他们与保守派有一个共同的对手,即自由派。中下层白人认为自己在自由派统治下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因为上升通道被自由派锁死而吃亏。所以,他们痛恨自由派,站在保守派那头,一起对抗自由派。

中下层拉丁裔中也有很多人是保守派的支持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希望更多的拉丁裔迁来美国,抢占自己的工作机会和社会空间。拉丁美洲、墨西哥与美国距离不远,每年都有不少人通过合法、不合法的途径来到美国。先来的拉丁裔已经在美国扎了根,这时从乡下来个穷亲戚来投靠自己,还要占掉自己的工作机会,换个人都会不乐意。而保守派反对自由移民,所以,拉丁裔中有不少人都支持保守派。

黑人则站在自由派那头。黑人在历史上与保守派,特别是南方的保守派有过节。这是美国的蓄奴史留下的祸根。在被解放后,黑人也没有获得平等的地位。他们一直受到白人的欺负、排挤,故而想通过进一步的扩权来赢得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多的机会。所以,他们痛恨保守派所希望构建的等级化秩序,而赞同自由派的构想。

亚裔人数较少,而且亚洲距离美国也比较远,去美洲的“穷亲戚”数量较少。所以,亚裔很少直接参与这些事情,而是更多的扮演两头都赞同、支持的角色。顺便一提,亚裔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向亚洲的“穷亲戚”炫耀自己过得有多好,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就是牛。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中下层平民其实也分为两头。其中,人数较多的那头靠向保守派,而人数较少的那头则靠向了自由派。前面曾经提过,保守派人数较少,声势不壮。而现在,大量平民靠向保守派,便使得保守派声势大震,得以与自由派掰手腕。

正是在这样一个政治格局下,保守派大佬特朗普登台了。特朗普在登台后,遵奉的政治纲领只有一个,那就是拆毁自由派所构建的政治秩序。

特朗普一上来就提出“美国优先”。这就是要拆掉自由派的政治秩序,否定自系统。在执政期间,特朗普放任病毒不管,就是要借病毒的力量,破坏自由派花几十年构建起来的政治秩序。

而面对特朗普的手段,自由派不断发动黑人“零元购”,也就可以理解了。

基于这个基础,再来理解这个局面,就好理解了。这无非就是冰面下的日积月累的裂缝终于在冰面上直接裂开了罢了。


本人持续更新政治分析文章。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保持跟踪。

user avatar

拉美的移民大军只要源源不断的进入美国,分裂是迟早的。

美国奴役了黑人多少年,黑人就报复美国多少年,美国颠覆了拉美多少次,拉美人就折腾美国多少回。

这是美国白人的原罪,黑人拉美人就是来美国复仇的,直到美国白人灭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确实显示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分歧点,这些分歧不仅体现在选民对特定议题的态度上,更深层地反映出美国社会在价值观、身份认同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等根本性问题上的深刻分裂。要评价这种分裂的可能性及其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政治认同的极化是当前美国民调分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长久.............
  • 回答
    近日,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一项关于马萨诸塞州疫情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指出,在当地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有74%是突破性感染(也称疫苗突破性感染),并且其中五分之四的感染者出现了症状。这项研究的出现,为我们理解疫苗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的真实表现,以及未来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
  • 回答
    彭博社于2023年12月发布的全球防疫韧性排名中,美国以总分98.7分位列第一,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讨论和质疑。以下从排名依据、数据逻辑、争议点及深层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评价: 一、排名依据与指标解析彭博社的“全球防疫韧性指数”由四个核心维度构成:1. 疫苗接种率(30%权重) 指标包括完成两剂.............
  • 回答
    美国最大规模的大学招生舞弊案,涉及50人被捕,耶鲁、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卷入,无疑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一大丑闻。这起案件的规模之大、牵涉范围之广、手法之隐蔽,都令人震惊,也引发了深刻的讨论和反思。案件概览:冰山一角下的庞大产业链这起舞弊案的核心在于一个名为“关键咨询”(The Key)的教育咨询.............
  • 回答
    解读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一场关于数据主权的深刻变革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数据隐私领域激起了千层浪。它不仅被誉为美国“最严”的数据隐私法,更标志着消费者对个人数据控制权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这部法律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数字时.............
  • 回答
    看到“美国遭遇近十年最强流感疫情”这样的标题,大家肯定会心里一紧。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关乎到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节奏。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近十年最强”这个说法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是基于几个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估: 病例数量(Case Numbers.............
  • 回答
    艾琳·汉森,一位82岁高龄的老太太,即将踏上太空之旅,成为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年龄最大者。她将与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一同乘坐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前往太空边缘。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它不仅再次刷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记录,更以一种温情而坚韧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对梦想的执着。首先,.............
  • 回答
    《美国队长3:内战》的结局,史蒂夫·罗杰斯(美国队长)在那场白热化的对决中,选择放下盾牌,以一种近乎绝望的、纯粹为了救他人的方式,对抗他曾经的盟友托尼·斯塔克(钢铁侠)。这个时刻,可以说是他整个《内战》旅程的顶点,也是他作为“美国队长”这个身份一次深刻而痛苦的重塑。当时,克洛斯(泽莫)已经将战局引向.............
  • 回答
    要评价白宫那项堪称美国史上“最壕”的发钱计划,即2020年《 CARES法案》(又称《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包括其出台背景、具体内容、预期效果、实际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次应对前所未有经济危机的复杂决策。时代背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
  • 回答
    关于匈牙利政府公布的四国新冠疫苗效果对比以及其宣称的“美国辉瑞最差,俄罗斯卫星最好”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来源和背景。 匈牙利政府公布此类信息通常会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不同国家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疫情早期。评价这类信息时,我们需要关注: 数据来源的.............
  • 回答
    要评价林肯总统,并且将他与华盛顿总统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美国精神中的地位,这是一项既引人入胜又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两位总统都处在美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塑造了美国的未来,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如何评价林肯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一位出身卑微、自我教育的政治家,以其坚韧不.............
  • 回答
    张召忠将军在2015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雾霾是对美国激光武器最好防御”的言论,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科学逻辑、军事背景、现实意义及争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科学逻辑层面的分析1. 激光武器的传播特性 激光武器依赖高能激光束的直射能力,其传播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在理想条件下.............
  • 回答
    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简称LBJ)是一位极具争议性,但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要评价他,需要深入理解他的个人特质、政治生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林登·约翰逊其人:一个复杂的混合体LBJ 的个人性格极其复杂,充满了矛盾。他既可以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和动人的口才,又能瞬.............
  • 回答
    特朗普对拜登政府阿富汗撤军行动的批评,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外交政策耻辱”,这是他一贯的政治风格和对他执政时期外交政策的辩护。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特朗普的批评点及其论据(通常是): 混乱和仓促的撤离: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拜登政府的撤离方式极其混乱,导致喀布尔机场出现混.............
  • 回答
    这则消息让人颇感意外,尤其是“世界最大的一幅美国国旗”和“雷雨中裂成两半、几乎被撕碎”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确实挺引人关注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与其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美国国旗被毁事件”,不如说更像是自然力量与人为努力之间一次略显戏剧性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世界最大”的这个概念。通常这种.............
  • 回答
    聊起《最后生还者2》,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它的剧情,简直就是个话题收割机,爱它的人奉为神作,恨它的人咬牙切齿。要我说,这游戏剧情的牛X之处,就在于它极其大胆地挑战了玩家的固有认知和情感期待,并且将这份“不舒服”贯彻到底。首先,得说说它最核心的争议点:艾莉的复仇之路,以及那个令人意外的叙事结.............
  • 回答
    当白宫专家在某个时间点(通常是指在新冠疫情发展过程中,例如冬季传播高峰期、新变异株出现时)发出美国新冠疫情进入“最致命阶段”的警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一、 评价的角度和考量因素:1. 证据基础(科学数据): 死亡率: 这是最直接的指标。专家们会分析每日新增死亡人数、7日.............
  • 回答
    “全球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这个话题一出,就注定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和深刻的讨论。当看到印度被列为榜首,而美国竟然也赫然在列时,这种感受更是复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名,它触及了全球女性安全、性别不平等以及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敏感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危险”究竟是如何定义的。一个.............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微博发表的《让美国人先走,越南带路党的最后岁月》一文,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其写作意图、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一、 文章的核心内容与立场文章以1975年西贡沦陷前,美国撤离越南时,大量越南亲美人士试图搭乘.............
  • 回答
    “最美女支教老师”龙晶睛的迅速翻车,以及近期被长沙民政局行政处罚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她最初受到赞扬的原因、质疑声音的出现、她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以及最终的处罚结果。一、 最初的“最美女支教老师”光环与媒体的放大龙晶睛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源于她当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