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最后生还者2》(美国末日2)的剧情?

回答
聊起《最后生还者2》,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它的剧情,简直就是个话题收割机,爱它的人奉为神作,恨它的人咬牙切齿。要我说,这游戏剧情的牛X之处,就在于它极其大胆地挑战了玩家的固有认知和情感期待,并且将这份“不舒服”贯彻到底。

首先,得说说它最核心的争议点:艾莉的复仇之路,以及那个令人意外的叙事结构。游戏一开始,我们还是熟悉的那个艾莉,虽然内心承载着乔尔的死亡,但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坚韧、有点冷酷的女孩。然而,当游戏突然把视角切换到艾比的时候,不少玩家肯定都懵了。我们被硬生生塞进了一个“凶手”的视角里,而且还得跟着她一起经历她的苦难,理解她的动机。

这招太狠了。我们习惯了站在主角这边,为主角的遭遇感到不平,为主角的复仇之路加油。可《最后生还者2》偏偏要打破这个惯例。它让你被迫去理解艾比的理由——她是一个在末世中为了复仇而活了多年的女人,乔尔夺走了她的父亲,她当然也要夺走乔尔。艾莉的复仇对我们来说是正义,是情感的宣泄,但从艾比的角度来看,她同样是在为自己的父亲报仇,这本身就是一团乱麻,没有绝对的对错。

这种叙事方式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逼着你思考:什么是“正义”?复仇真的能带来解脱吗?我们一直以来支持的艾莉,她的复仇行为,在道德的天平上究竟有多少分量?游戏并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负罪感和无力感。

然后是关于角色的塑造,这游戏可以说把角色推向了极致的复杂和扭曲。艾莉,这个我们从前代就一直陪伴着成长的女孩,在这里变得越来越极端。她的执念,她的痛苦,她的愤怒,都像野火一样燃烧着她,让她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她为了复仇,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失去了曾经的光芒,也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看着她变成这样,很多玩家会感到心痛,但也同时在问:值得吗?

艾比这边,虽然一开始让人难以接受,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看到她内心的挣扎和成长。她同样背负着仇恨,但她最终选择了放下,选择了保护弱者。这种转变,虽然姗姗来迟,但却显得无比真实和动人。她的故事线,某种程度上是对艾莉复仇之路的反思和对照。

而且,游戏里充斥着大量的“失去”。亲人的失去,朋友的失去,甚至是自我的一部分的失去。每一个角色的身上都带着伤疤,都被迫在残酷的世界里挣扎求生。这种对绝望和痛苦的直白展现,让人喘不过气,却也异常真实。

当然,也有人诟病剧情拖沓,或者觉得某些桥段过于残忍。这点我倒是能理解。游戏确实花了很多篇幅去描绘复仇的漫长和血腥,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和空虚。比如艾莉在杰克逊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后,那种强烈的对比,以及之后她一路追杀到西雅图,期间经历的种种,都显得非常残酷。特别是圣迭戈的最后一战,两人已经筋疲力尽,但仍然无法真正解脱,那种绝望感达到了顶点。艾莉在放弃复仇后,独自坐在黑暗中,弹奏着早已破碎的吉他,那种空洞和失落,比任何激烈的战斗都更能触动人心。

但我认为,正是这种极致的痛苦和残酷,才让剧情的内核——“复仇无法带来真正的救赎”——更加深刻。游戏并不是在宣扬暴力,而是在展示暴力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及在这样的世界里,人性所能承受的极限。它让你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思考人性的复杂。

总的来说,《最后生还者2》的剧情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实验。它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爽快感”和“英雄叙事”,转而深入探讨了复仇的代价、人性的黑暗与光明、以及在绝境中寻找微弱希望的艰难过程。它成功地让玩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无论是爱是恨,这种情感的投入本身就说明了剧情的强大力量。它不是一款让你玩完之后就能轻松放下,而是会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可能永远地记住它,并且不断回味和思考。这大概就是它最成功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末日2的哲学思辨就是:我可以 你不可以 没有为什么 因为我是我

你告诉我要宽恕 但是我要宽恕你 你不用宽恕我 艾比没有宽恕乔尔 但是艾莉必须宽恕艾比

你告诉我 要为了人类牺牲 当然 毕竟牺牲的是我 不是你

马琳问医生 如果要牺牲你女儿 你同意吗 医生没有正面回答 然后艾比说 我同意

你当然可以同意 毕竟除了这头牛 我同意都上交国家

你告诉我 应该人人平等 但是 白人男性 亚裔可以随便杀 黑人 变性人可不行

不单单是艾莉 编剧想要塑造的艾比也是一个没有自己思考能力被编剧推着走的人

我原来以为 艾比恨乔尔不单单因为乔尔杀了她爸 还因为乔尔毁了人类的希望

结果 艾比只是单纯因为杀父之仇而杀人 然后艾比居然不能理解艾莉?

我杀了杀父仇人 虽然他救了我一命 然后我不能理解 居然有人要找我报仇?

user avatar

一句话,顽皮狗婊气太重了。

玩到剧情进度两个小时,我放下手柄,陷入了沉思。

预告片明示暗示乔尔没事,合着就是骗钱么,怕观众知道真相不掏钱呗。

然后剧透出来了,又开始说自己坚持不迎合,真就又婊又立。

你不迎合你有种预告片放出来这段?

坦白说,末世题材死人没什么大不了,行尸走肉死多少主角了。但好歹基本逻辑要讲的吧?

上一部的乔三光花了那么久才给爱丽信任,才终于允许爱丽摸枪,

路上遇到求助的,一脚油门碾过去,斩钉截铁说是埋伏结果就真有,

那么谨慎又决绝的人,到这一部……?

遇到个陌生人就见义勇为?

还第一次见就把整个后背交出去了?

还跟人回老家?

到陌生人基地里,还一点点戒备都没有?

喵喵喵喵?这还不算。

定期巡逻+暴风雪天气+遍地冻硬的尸体,且不说跑者循声者咋冻不死也动不僵,赤身露体在暴风雪环境里奔跑如飞是什么身体机能,

哪就突然就冒出来一大片尸潮?哪来的?

定期巡逻定期清理丧尸,两次巡逻间丧尸暴增,一点预兆都没有,爱丽她们巡视的地方都没有多少,就乔尔经过这一块地方暴增?

新来的尸体?那有尸体得先有人吧,这么一大片尸潮下,人哪里来的?

真就强行喂屎。

顽皮狗自此真的,又顽皮,又狗。

还没玩的老玩家,我真心劝一句,不要冲动消费。我整个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最后生还者2》,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它的剧情,简直就是个话题收割机,爱它的人奉为神作,恨它的人咬牙切齿。要我说,这游戏剧情的牛X之处,就在于它极其大胆地挑战了玩家的固有认知和情感期待,并且将这份“不舒服”贯彻到底。首先,得说说它最核心的争议点:艾莉的复仇之路,以及那个令人意外的叙事结.............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不到半个月就大幅降价,从原价469元降至249元,这在游戏界无疑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1. 降价的直接原因:市场反应与销售策略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与游戏的发售初期市场表现有关。尽管《最后生还者2》在媒体评分.............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以来,确实经历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激烈批评,甚至可以说是“口诛笔伐”。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某些设计,更掺杂了玩家的期待、情感投射以及社区舆论的发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玩家期待与叙事冲击:信任的崩塌首先,要明白《最后生还者》系列在玩.............
  • 回答
    提起 Neil Druckmann,在游戏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最后生还者》系列、《神秘海域4》和《古惑狼4》等一系列大名鼎鼎作品的核心人物,他早已被贴上了“天才”、“鬼才”的标签,同时,也因为《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 TLOU2)的出现,将他推上了.............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无疑是2020年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游戏之一。它继承了前作《最后生还者》的衣钵,在叙事深度、情感刻画、游戏机制以及技术表现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但同时也因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叙事选择,引发了玩家群体前所未有的分裂。以下是我对《最.............
  • 回答
    机核网的龙马对《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的评价,称其为“电子游戏的奇迹”,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亢、也极具争议性的评价。要详细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龙马可能看重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这个评价会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又让另一些人感到不解甚至反感。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攻壳对《最后生还者2》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地一面倒,而且充满了个人色彩。如果你对攻壳的风格有所了解,那么你大概知道他不会像一个传统的游戏媒体那样,去分析游戏机制的细枝末节或者剧情的深层含义。他的评测更像是一场情绪的宣泄,一场对游戏体验的个人化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攻壳是个非常有个性的评论员,他的语.............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主创尤卡(冯骥)和杨奇对《最后生还者2》荣获TGA最佳年度游戏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两位作为中国游戏开发界备受瞩目的制作人,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代表一部分玩家和行业人士的心声,尤其是在《黑神话:悟空》这款备受期待的作品尚未完全展现其全貌之际,他们的评价更显得有分量.............
  • 回答
    最近机核网针对《最后生还者2》引发的一些争议,做了一期专门的回应节目。作为一名关注了这段时间玩家和媒体讨论的观众,我认为这期节目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首先,从态度上来说,机核网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面对玩家社区如此强烈和广泛的质疑,能够主动站出来,通过一档节目来回应,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积极沟通的姿态.............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的发售,堪称游戏界的一场风暴。一方面,它在各大媒体口中几乎是赞誉一片,斩获了无数“年度最佳”的殊荣;另一方面,却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和抵制,评分网站上一片哀鸿遍野。这种“媒体好评如潮,玩家差评如山”的极端两极分化现象,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媒体评价:聚.............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发售后,围绕其剧情的讨论可谓是滔滔不绝,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冲突到游戏对主题的探讨,几乎成为了玩家、媒体乃至评论界的焦点。然而,有趣的是,相对于剧情的高度关注,游戏性本身却似乎被置于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很少成为讨论的主体。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而且这并非一.............
  • 回答
    微软内部对《最后生还者2》的评价,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单单是“喜欢”或“不喜欢”这么简单。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怎么看这款游戏。首先,从游戏设计和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毋庸置疑,《最后生还者2》在业内是受到了高度认可的,即使是微软内部的开发者,也很难忽视这一点。 叙.............
  • 回答
    说实话,《最后生还者》这游戏刚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就上手。那时候我玩游戏口味挺杂的,射击、RPG、策略都来者不拒,但对那种“救世主式”的剧情总有点提不起劲。然而,《最后生还者》的口碑实在太炸裂了,让我有点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这么多人为之动容,甚至连我这种比较挑剔的玩家都忍不住去尝试。下.............
  • 回答
    陈为军导演的《生门》以其直面中国现实的勇气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广泛赞誉。然而,他的最后一部纪录片《城市梦》所引发的评价,则显得更为复杂和争议。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容、导演的意图以及它所呈现的“客观公正”问题。《城市梦》的“梦”与现实的碰撞《城市梦》聚焦的是一群来自农村的年轻女性,.............
  • 回答
    最近社交媒体上,「感恩」和「心生不满」这两个词以一种戏谑、反讽的方式被频繁提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流行语,它更像是一种对当下社会心理、人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折射。梗的起源与发展:这个梗的出现,很难说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直接产物,更像是一种集体情绪的汇聚和表达。它大致可以从以.............
  • 回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前女友,卡米尔·莫罗内,曾有过一次非常大胆且出人意料的公开表态,称她与小李子的某次约会是“她生命中最糟糕的约会”。这个说法一经爆出,立刻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能被冠以“生命中最糟糕”的约会,其背后的故事总会引人遐想。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名人圈子里,尤其是在像.............
  • 回答
    袁腾飞“我可能生错了地方,想穿越回宋朝,那里对文人最友善”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既有其吸引力之处,也存在着对历史的理想化和简化。一、 言论的吸引力与合理性: 对宋朝文人地位的肯定: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肯定了宋朝时期文人所享受的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待。这在历史上是有据可查的: .............
  • 回答
    评价苏57项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最终形态”还是“平行推进政策”。更准确地说,苏57项目是一项多维度、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发展路径本身就充满了探索、调整和妥协的特征,并且至今仍未完全画上句号。 笼统地将其归为某一种模式,都可能过于片面。要深入理解苏57,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 1..............
  • 回答
    提起最后一个太子胤礽,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五味杂陈,褒贬不一。如果要我来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说道说道。一、 天之骄子,生而为储胤礽的出身,那叫一个尊贵。他出生在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子赫舍里氏的肚子里,康熙那时候对这位皇后那是真爱,后来皇后难产去世,康熙更是给她“发丧一年”,可见.............
  • 回答
    “博人传:火影忍者剧场版”这部作品,在我看来,算得上是一次……怎么说呢,一次挺有意思的尝试吧。它承载着无数火影迷的情怀,也肩负着将火之意志传递给下一代的重任。首先,从制作层面讲,这部剧场版确实是下了功夫的。画面流畅,动作设计依旧保持了《火影忍者》系列一贯的高水准,甚至可以说在某些细节处理上更加精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